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張巡傳

正文 第三十二章 美馬計 文 / 同其塵

    史民帶傷與張巡迴合後,收攏丟棄的兵革及兩架床弩趕了回去,這一場雖然大勝,但對雍丘這座小城來說,卻是損失慘重,城池破敗,兵將減少四分之一,張巡不得不重招士兵下令嚴格訓練,因為他知道,令狐潮不出半月會再攻而來。

    話分兩頭,安史之亂爆發後,天寶十五年年初(756年)唐玄宗為阻隔安祿山從山西打入陝西的意圖,命郭子儀為靈武郡都督府長史、朔方節度副大使(靈武,在今寧夏靈武西),奉詔討伐。

    郭子儀自知身在西北,無力顧及河北一線戰場,便請令與昔日同戰為將的李光弼為河東節度使討伐叛賊,說起兩人,還有一段淵源。

    郭子儀與李光弼原為安思順麾下將領,兩人關係不融洽,坐在一起都不交談,暗自彼此相抗,都有種『既生瑜何生亮之感』,安思順看在眼中,無計可施,好在兩人自知度數,便也無生事端。

    安史之亂後,唐玄宗命郭子儀為大將,他是出身官吏之家,父親為中大夫、壽州刺史郭敬之。郭子儀雖以武舉出身勇武不凡,但其在早年時卻並未受重用,一直韜光養晦,直至遇到李光弼,兩人相鬥,這才顯現出來。

    唐玄宗見壽州刺史郭敬之兵馬五千餘,讓其招兵買馬,從山西阻隔叛軍進入陝北,郭敬之深知其子郭子儀馬革報復,便以身欠為由,讓其子帶父出征,郭子儀由此大升將領,比李光弼高上幾籌。

    李光弼見此,心中大駭,怎會想昔日平起平坐的對手連升三階,心中很是不平,可想起往日之舉,怕是不得下場,便火急火燎的跑到郭府,見著郭子儀當場跪了下來,痛哭流涕。

    「某甘願一死,求放某妻兒!」李光弼連個三個響頭,郭子儀明白其中緣由,他豈是拘謹小節之人,往日兩人針鋒相對,正應了那句,對手即是真友,不斷拓展自己,不然一生學識豈不浪費,兩人因此也受益匪淺,表面看眼不過,實則惺惺相惜。

    郭子儀連忙扶起身子,道:「如今國家動亂,聖人難安,豈是二人私謀之時,望李某不計前嫌,與樸共抗叛賊。」李光弼感動的鼻涕橫流,兩人從死對頭變成了莫逆之交,再無猜忌。

    之後,郭子儀上奏朝廷,推薦李光弼為河東節度副使率精兵一萬進攻河北,阻隔叛軍,郭子儀則從陝北一路打入山西,橫掃整個山西,平定叛亂,即將與李光弼回合,五月初,李光弼在河陽以南的野水渡與史思明對峙。

    便駐紮於此,兩人交戰多次,都未有寸進,李光弼深知河北乃思明巢穴,縱身深入,又無後援,必有大危,而他不善野戰,便與郭子儀商談,待兵力合併之後,再圖進取,而郭子儀正火速趕往這裡,一場大戰即將爆發。

    史思明主要任務是收服河北,穩固范陽老巢,給安祿山做後盾,此來兩月之內,便重新收服河北諸縣,曾經的顏杲卿之死便有他的一份功勞,被蔡希德搶去,他也懶得計較,讓其回朝領功,看似深明大義,實則胸中有謀。

    叛亂之後,安祿山為防範陽遭受進攻,分八萬大軍與史思明,對他信任有加,之後河北諸縣被顏氏大軍回收,他再次率軍征戰壓制,可謂是奪得河北,不是給予,功高蓋主,不想唾手可得的美果送與他人,暗自與將領相商,想自立為帝。

    所以他才對李光弼不加以討伐,待羽翼豐滿,讓安祿山打頭陣,攻入長安後,他再從中狠插一刀,天下便是他史家的,如意算盤不可謂打的不好,便養精蓄銳,悠哉樂哉。

    為了消遣時間,史思明將最愛的千餘良駒放入河內每日搓洗,此時風和日麗,一片生機盎然,即將進入夏季,河邊草木茂盛,馬匹自行飲食,將士服侍,可謂是愛馬比之愛將更甚。

    李光弼紮營在此,兩人心中都有計劃,發兵不出,形成了短暫的和平時期,將士每日訓練,從不懈怠,李光弼軍令之嚴,就連郭子儀都不得佩服。

    今日陽光明媚,李光弼吃完早飯之後,又聽聞外面馬嘶長叫,踏水聲不斷,聽的他心裡發毛。

    便獨自走到高架台上,見河對岸三里之內,全是脫了韁的矯健良駒,各各棕色純正,鬃毛飛揚,幾匹戰馬奔騰與河岸之間,腿蹄輕捷,三足騰空,帶起馬嘶長鳴,健踏的馬蹄聲就像是不停在捶打李光弼的心胸,讓他一陣心慌,真想全部牽了過來。

    怎奈他兵馬不足,不予史思明可比,強攻不行,又嚥不下去這口氣,史思明在河邊刷洗自己的戰馬,一時得意非凡,時不時吹著口哨,與戰馬共鳴,看的李光弼心中火燜,再看下去恐怕被氣死。

    便身姿一轉,大步跨了回去,剛下台階,靈機一動,停住腳步,大叫道:「命全軍將母馬牽制校場,馬駒關入欄內不出,片刻中後集結。」

    將領不明所以,看著樣子不似打仗,為何要牽制母馬,此時正是母馬產駒之時,不宜征戰,但見李光弼一臉嚴肅,快速執行軍令,半個時辰後,校場集結五百匹母馬,看的李光弼眉頭一皺,難怪大軍征戰不得,母馬太多,不禁鬱悶。

    各將士牽著母馬站在一起,等候調前,李光弼沉沉片刻,指著寨外河岸道:「打開大門,率母馬出去飲食。」

    將士發愣,許多母馬產仔不久,不宜沾水,難道要學叛軍顯擺軍馬,可自己家底幾斤幾兩大將豈會不知,但也不敢怠慢,軍令如山,片刻之後,寨外遷出五百餘母馬,各各消瘦,沉悶不發,似是被將士壓制。

    史思明見此,哈哈大笑,道:「李某也洗刷駿馬,殊不知母馬與娘子同異,不懂贍養之道?」

    眾叛軍見此捧腹大笑,李光弼臉色陰沉,心中發狠,等會讓你們哭都來不及,隨即命弓箭手佔據高低,準備射擊,史思明疑惑不解,弓箭射不過河岸,他豈會不知,可這又是作甚。

    待準備完畢,李光弼命將士鬆開母馬嘴套,母馬思子心切,揚身齊叫,將士差點牽扯不住,但李光弼未下令之前,都不敢鬆手,生怕損失一匹,那可吃苦不盡。

    一時,河岸以西馬嘶長鳴,母馬騷動,河岸以東健壯的駿馬各各停下飲食,抬頭仰望,開始喘息踏蹄,史思明見狀,暗叫不好,立即下令套上韁繩,怎奈駿馬靈識,一匹被叫聲吸引而過,剩餘千匹駿馬蜂擁而去。

    許多將士來不及抓住,馬身光滑,牽制不得,一把拉住馬尾,被踢進河內,半天緩不過來,有些甚至踢錯地方,溺死河中,李光弼哈哈大笑,下令將士鬆繩,母馬思子,連嘶帶跑的進入大營,衝入馬坊,叛軍千餘良駒緊跟其後,照單全收。

    史思明臉色鐵青,站在河邊傻楞了半天,沒緩過來,就連他的愛馬都跟隨而去,千匹良駒頃刻間損失,他氣的不能言語,被對岸將領大笑聲驚醒,差點一口血噴了出來,站穩不住。

    叛軍反應過來之時,早不見駿馬身影,只聞寨內馬嘶長叫,騷亂不斷,心中顫涼,又見城上弓手準備,怎能追回,史思明怎麼都不會想到,一場悠哉,變成了哀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