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血宋

正文 第七回 乘大勢絞殺大金 誓雪恨祭奠英豪2 文 / 任我*飛揚

    第三節

    完顏土回京後被封為景國公、同簽大宗正事,負責管宗室這一大攤子的事兒。他到任之後,最常打交道的,都是迪古乃的寵臣,這些奸佞之徒自然得不到完顏土的歡心。他最討厭的,便是現在已經高昇戶部尚書的何文勝,認為其惑主媚上、殘民以逞。

    何文勝之所以又升到了戶部尚書的位置,是因為大金國力下滑之後,迪古乃無法得到那麼多的賦稅,嚴重影響了朝廷的支出,自然也使得迪古乃不能自由自在的到處遊玩,十分的惱火。何文勝給他出了主意,發行面值大的大錢,穩定了財政,使得迪古乃對其十分欣賞,何文勝也就一躍成為掌握國家經濟命脈的戶部主管官員,迪古乃的第一寵臣。

    這種辦法的確能解決暫時的問題,卻造成了物價飛漲、民不聊生。而且,超量發生貨幣,到時候只會導致國家經濟完全崩潰。只是,從來沒有學過經濟常識,又有著儒生看不起有著專業知識伎官的壞毛病,迪古乃根本就不可能想到這一點上去。

    光祿大夫、工部員外郎王尹立,原大宋投降過來的奉先軍節度使王永福之子。此人雖非戶部官員,卻對經濟運行下過苦功。他非常擔心現在大金的局勢,曾經上書迪古乃,卻沒有回音。

    完顏土回京之後,從別人那裡得知了王尹立上奏的情況,便找機會與其結交。王尹立覺得完顏土是女真貴族中難得的明白人,將自己所慮全盤托出,完顏土自然贊成他的意見,對何文勝更加厭惡。

    完顏土與王尹立相識後,又有一批志同道合之人與他們互相聯通、呼朋喚友,在朝廷上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勢力,與那些奸佞之徒對抗。

    完顏土與何文勝多次發生衝突,互相頂起牛來,可惜,此時的迪古乃已經被自己的這些寵臣給捧昏了頭,根本不把完顏土他們的忠告放在眼裡。

    金主迪古乃雖然不願意責難自己的寵臣,好在他總算是念著祖父,也不想找自己叔叔的麻煩,沒有對完顏土下手,就乾脆來了個不理不睬、哼哼哈哈,把完顏土給氣得夠嗆,卻拿自己這位侄兒沒辦法。

    可是,最害怕別人奪權的迪古乃在發現完顏土一派勢力漸長,為了防止萬一,不時的把完顏土他們這一群削弱一下,以免他們威脅到自己的皇權。

    為了徹底擊垮金朝的支柱,何文勝與傾天網暗地聯手,借迪古乃寵妃——昭媛完顏莎裡古真與完顏南家私通之事,給了這些還忠實於大金的金臣們雷霆一擊。

    昭媛完顏莎裡古真和完顏余都姐妹,都為原太傅完顏宗本之女,是金主迪古乃的同族姐妹。她們原本都有夫家,被迪古乃看上之後,被迫休夫入宮。可迪古乃新鮮勁兒一過,卻再也不召幸這姐妹倆。

    妹妹完顏余都個性溫婉,不敢有什麼怨言,但姐姐完顏莎裡古真卻是性子潑辣,對迪古乃怨恨在心,不久便與完顏南家私通。

    完顏南家與完顏土、完顏宗本都有比較遠的血緣關係,再加上為人機靈,很得完顏土的信任,在那些的大金忠臣中也很有些名頭。

    此事被何文勝指使宮中內侍向正在受寵的修儀高氏告狀,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防止完顏莎裡古真姐妹復起,高氏很快將此事告訴了迪古乃。

    憤怒之下,迪古乃立刻下令將完顏莎裡古真和完顏余都姐妹處死,將其娘家罰沒為奴婢;處死完顏南家,將其家人全部流放。

    完顏土雖然對完顏南家的行為也很生氣,可完顏南家的正妻張氏卻是原南京中書樞密院事張忠嗣的孫女。

    張忠嗣為舊遼臣子,自歸順大金以來勤勤懇懇,他在朝廷任職多年,門生故吏甚多,在還忠實於大金的臣子中很有威望;而且,他出身於幽雲漢人,在幽雲和大宋故地漢人中的影響力也很大。

    為了救張氏,完顏土只得親自出面向迪古乃求情,迪古乃考慮再三,總算是同意了完顏土的請求,留了張氏一條命。

    完顏土剛剛到張忠嗣家裡,告訴他們張氏沒事了,卻傳來消息:迪古乃將張氏罰為女伎,將她送往妓院倚門賣笑!

    經此一擊,年事已高的張忠嗣病倒,沒多久便與世長辭。

    由於完顏南家的荒唐行為,導致了張氏的悲慘結局,還送掉了張忠嗣的一條老命。不要說是張家人,就連張忠嗣的弟子和老部對朝廷也十分不滿,甚至懷疑是完顏土沒有盡力。

    完顏土費了半天力氣,卻弄了個裡外不是人,險些給氣出病來。不甘心失敗的他悄悄查問,卻發現是修儀高氏向金主吹了枕頭風;而在高氏耳邊挑唆的,正是上一次出首昭媛完顏莎裡古真和完顏余都姐妹的那個內侍。

    勃然大怒的完顏土還沒有失去理智,他認定了此事是有人在背後指使!再三追查之後,所有的線索都指向了戶部尚書何文勝。

    為了剷除奸佞,完顏土與自己的同黨商議,派出刺客刺殺何文勝

    傾天網在這些「大金忠臣」中間早就安插了內奸,雖然無法進入核心,但事先已經發現了一些苗頭,便準備派人前去保護何文勝。

    經過再三考慮,何文勝斷然拒絕了傾天網的好意,他認為自己現在已經成為了金朝忠臣的眼中釘、肉中刺,隨時會有人盯著自己。而自己的出身不過是個小小商人,而且平時只會媚惑主上。如果,他的身邊突然多出了一些武功好手,一旦被完顏土他們發覺不對,會影響到整個大金的朝廷,搞不好就會影響大宋北伐的計劃。要是自己真的被完顏土等人刺殺成功,那麼金主迪古乃根本不會放過這些敢於違背自己旨意的人!大金又會是一場血雨腥風。

    傾天網諸人無法勸說的動何文勝,不能派人在他身邊保護,只得加強了外圍的防護。這樣的防護顯然不夠,完顏土畢竟是女真權貴,找來的刺客水平極高,不到一個月就完成了任務,在何文勝離宮返家的途中將其刺殺。

    不出何文勝所料,當完顏土他們正在慶賀除掉了奸佞的時候,氣瘋了的迪古乃又一次掀起了血浪,他以自己一條命換取了大金柱石的垮塌。

    金主迪古乃此次血洗,針對的就是完顏土他們那一批人。

    如果說,過去金主迪古乃殺的是什麼人都有,現在他殺的,是大金真正的忠臣。如此冷血的殺戮,完全摧毀了大金臣民對朝廷的忠心,紮下了反叛的根苗。

    何文勝用自己的命換取了對大金最沉重的一擊!此時,大宋還不能公開表彰他的功業,金主迪古乃卻絲毫沒有察覺何文勝的用心,對他封賞有加,甚至封其為國公,並賜下謚號「敬業」。

    直到金朝滅亡前一刻,金主迪古乃才得知:大宋天子趙惇下旨,追封「何文勝」、也就是浙江商人喻寄性為國公,賜謚號「至誠」,這才知道上了宋人的惡當,險些被氣趴下。

    第四節

    大金的日子不好過,但大宋卻又有了喜事:重興八年七月,皇后馬憶靈再次生產,生下了皇次子趙坦、皇次女趙月靈一對可愛的雙生子女。

    也是從此時起,大宋皇室留下了一個傳統:凡女孩子的名字中都有一個「靈」字,以紀念孝賢皇后虞水靈。

    大宋重興十一年六月,年已八十高齡的忠信郡王岳飛病故,臨終前雖然遺憾不能看到大宋北伐中原,但卻十分的安慰:大宋平定中原已經不是夢想。

    天子趙惇下旨為其停朝十日,天下服白送葬,配祭太廟,並賜謚號「精忠」,以慰忠臣!

    和已經紛亂成一團的大金比起來,大宋現在可以說是萬眾一心,不止全力參加備戰,有不少商人還捐獻出大批的錢糧物資。正如當年虞允文對李綱大人所說:安撫民心、調動民意。

    大宋百姓何止是對開戰不持反感,簡直是踴躍參加。大家的勁兒都在往一處使,憋足了要和金人算總帳。

    這幾年,是大宋在為北伐戰爭做最後準備的時間,要從西征的佈置中轉換,而且還要在北伐前穩定新征服地區的統治,更主要的是為北伐準備錢糧軍備,擴充軍隊,大宋上下也已經是忙成了一團。這種忙亂卻是喜在心頭,盼望多年的復仇終於見到了希望。

    大宋重興十二年八月,一聲晴天霹靂震響了整個大金,以極快的速度傳遍了周圍國家和部族:耶律氏和大氏以「反抗暴政」為由,聯合在河東南路的潞州起事,不到一個月,總兵力擴大到八萬之眾。

    以耶律氏起事為導火索,大金天下紛亂開始:九月初,楊繼周在大宋故地南京路的許州起事,兵力多達三萬;九月底,董耀宗在原屬幽雲的河東北路太原府起兵響應,兵力也有萬餘。此三處起事聲勢浩大,連陷數城,很快成擴展為一方割劇勢力。

    氣瘋了的迪古乃下旨,調動四十多萬大軍圍剿這三處起義,一定要他們鎮壓下去。

    這邊金軍剛剛調動到位,還沒來的及攻擊,大宋重興九年十二月底,京畿之地的中都路爆發了由趙氏宗親趙天行領導的起義,集聚兩萬多人迅速攻佔離中都不足兩百里的尉州,被暴政逼上絕路的百姓紛紛響應,嚴重威脅大興府的安全。

    這邊的葫蘆還沒能按下去,那邊的瓢卻又浮了起來。

    大宋重興十一年一月,靠近大宋的疆界的山東東路海州再次爆發起義,譚稹、詹度在此地振臂一揮,應者踴躍,數十天的時間便有了三、四萬的兵馬,橫行整個山東,破壞大金的海運基地,與不斷擾亂大金海疆的宋軍水師遙相呼應。

    整個中原之地戰火連綿、混亂一片,大金在此處的統治呈現出崩潰的局面,金主迪古乃不得不調兵平叛、到處救火。

    就在大金已經是焦頭爛額、狼狽的忙於應付的時候,大宋再次傳出了一個讓天下震驚的消息:大宋天子趙惇以「解民倒懸、復我河山」為號召,誓師北伐!天子趙惇將親自領兵、御駕親征。

    隨即,天子趙惇下旨以九歲的皇太子趙擴監國、安平王趙適輔助,中樞重臣協助。

    唯一和上一次不同的是,天子居然給了皇后馬憶靈一道旨意,授予她在關鍵時刻制止朝廷錯誤決策的權力。

    對於此次天子出格兒的作法,中樞還沒表示反對,太上皇先明確表示了贊成。

    這一嘛,是因為馬憶靈確有幹才,雖然比不上孝賢皇后虞水靈的治國之才,但她把負責的承宣院打理的井井有條,帶著一群貴婦和貴女把生意做的是風聲水起,大是大非上皇后絕對能把的了關;第二,也是因為皇太子年紀太小,還不能自己做主。

    這仗一打就會是數年,甚至數十年都有可能。萬一有什麼大事,安平王趙適畢竟不是皇帝,總有不方便決策的時候,與其一有個什麼事兒就把太上皇折騰出來,還不如給皇后以決斷的權力。這樣,太上皇仍然可以以中立的身份,平衡著朝政。

    連太上皇都表示了贊成的意思,臣子們還有什麼說的,只有同意了。

    在天子趙惇出征的期間,大宋朝廷形成了權力的三角:皇太子趙擴和安平王趙適、中樞和眾臣,然後加上一個有著否決權的皇后馬憶靈。這個三角的基礎,則是雖然不干預朝政,卻在臣民中有著崇高威望的太上皇。

    這樣的權力分配,應該可以保證朝廷的平穩運行,以全力支持北伐戰爭。

    大宋重興十一年三月一日,京師臨安北郊。

    經欽天監再三推敲,才選中了今天作為出征的黃道吉日。

    對於大宋臣民來說,這個日子已經盼了太久,從靖康之恥算起,光陰似箭,他們已經盼望了四十八年。當年逃亡南下之時的孩童也已經年過半百,眼淚早已流乾,大家盼的就是能夠重歸故土,回到祖宗創下的家園去。

    高大的點將台似乎要直聳入雲霄,無數旗幟隨風飄揚,宏亮、莊嚴的出征樂響徹天地之間。

    放眼望去,台下平原上戰鼓與號角不斷的交替響起,一隊隊、一行行排列整齊、精神飽滿的士兵,擁山塞野、連綿不絕,一眼看不到頭。

    刀如林、槍似海,在陽光下不住的閃動著點點寒光,除了旗幟飄動和偶而馬匹發出的噴鼻之聲,參與點將儀式的十萬軍隊並無半點聲響。

    為了保證最後的勝利,這一次的宋金決戰,朝廷可以說是拿出了大宋軍隊的所有家底,三個近衛禁軍的兵力和人員配置完全到達了恐怖的地步,所有的武器、裝備全部更換;而做為近衛禁軍王牌的龍威近衛禁軍人材鼎盛,簡直成為了臨安武校畢業生學生會。

    西征名將則是全部出征,一個不少,隨便來上一位就夠大金喝一壺的,何況是一群狂人一起出陣;這樣的組合,自然能將大宋軍隊的強大戰鬥力完全發揮出來。

    為了應對戰爭,各支出征的禁軍在數年的時間裡,急劇擴張。在超過五十萬禁軍將士的背後,則是三百多萬的民伕和廂軍組成的後勤運輸隊,他們是軍隊後勤的保障。

    晨時九時整,號角長鳴聲中,全身戎裝的天子趙惇在禮樂聲中登上點將台,北伐諸將在身後隨行,然後才是諸位皇親國戚、大宋臣子拾階而上。

    到了台上,以天子為首,所有人都在祭台前跪倒,台下軍民也隨同下跪,請求上天和祖宗佑護。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