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回 乘大勢絞殺大金 誓雪恨祭奠英豪1 文 / 任我*飛揚
第一節
滅夏之戰告一段落,大水剛退的中興府卻是不能當作皇帝停駐之地。天子趙惇又返回西平府,再次在西平府衙中召見所有西征的高級軍官和官員,安排未盡事宜。
這其中,有對於此次滅夏之功如何封賞,還有上一次的都護禁軍劉寶利一事如何處置,當是大家最關心的事情。
都護禁軍大將軍劉寶利為私利而損軍,繼而陰害他人之事早已查清,天子趙惇下旨將其腰斬,同案之人一併處決,家屬流放。
至於西征元帥行營諸臣,對此事有失察之罪,前段時間因滅夏戰爭緊急,天子暫時擱置不問。
滅夏戰爭結束,天子下旨:西征元帥行轅諸人因」失察」導致禁軍受損,而且未能察覺劉寶利假報軍功、栽害他人,以致冤曲無辜,故理應受罰;此次西征行轅滅夏軍功一律不算,將功贖罪。行轅以下諸將及西徵文官仍然記功,依例封賞。
此旨一下,連對天子過於寵幸武人煩言不斷的儒臣們都十分驚訝:大宋南遷之後第一個滅國之功,還是大宋素來的老對頭,如此蓋世的功勳只抵了一個」失察」之罪。
原先以為陛下拖延對西征元帥行轅諸臣處罰是偏心的大臣們,也不得不佩服皇帝果決:這西征行轅中不只有兩位帝舅,還有天子最寵幸的妹夫,卻一併受罰,沒有絲毫寬待。
看來,就算是天子趙惇再恩寵的臣子,只要是有違職責,陛下就絕對不會姑息。
之後,天子趙惇封李純佑為安命侯,下旨將所有西夏皇族和宗室成員全部移居大宋,遷移宋人進入西夏定居,徹底斷絕西夏再次復興的可能。
為了滅金的大局著想,天子雖然也很討厭那個無恥的任敬德,卻還是力排眾議,沒有處死他,而是封其為非義侯,養其終身。這樣一來,任敬德一家雖然保得活命,卻再也不可能有出頭之日,只能是安享富貴,碌碌一生了事。
滅夏事了,除留下八支禁軍控制新收之地,其餘禁軍開始陸續撤兵返回大宋境內。
天子趙惇也在一個月後起程回京,因為西夏滅亡,對大金的戰爭很快就會提上日程,天子必須回京坐陣。
魏郡王趙平,被天子趙惇以為其成家為由綁回了臨安。至於成安侯趙義,反正大的戰事已經結束,天子倒也不用過於擔心他的安全,乾脆把他丟給了自己的妹夫任欣德。
西征大帥岳雲兄弟向皇帝交還了西征元帥印信,西征元帥行轅更名「西夏管制軍司」,負責安撫新收復地區,準備回撤禁軍的後勤等等一系列的事務,已經轉變為臨時的行政管理機構。
岳雲兄弟不跟著天子回京,主要是留下來訓練精銳騎兵,這可是西征目標中的重中之重,短時間是回不了臨安的。收復河湟之後,他們就已經開始建立新的騎兵,而且為了讓新成立的騎兵們有戰鬥經驗,乾脆拿周圍的土蕃人練手。
如今河湟附近的土蕃人都被大宋騎兵給打怕了,離開河湟地界要走上兩天才能找到土蕃人,加大了新編騎兵的訓練難度。
成安侯趙義年輕好動,早就知道騎兵是平原對決的主要力量,沒多久就纏上了兩位舅爺,陪著他們一起訓練騎兵,向他們學習騎兵指揮的經驗。
這事讓天子知道之後,倒是很贊成侄子的做法。大宋位於南方,百姓不擅長騎術。自從老一代的將領相繼退役之後,熟悉戰時騎兵指揮和運用的將領越來越少,根本無法適應戰爭的需要,光靠書本上的知識是無法應付戰場實際的。
金宋之間的決戰已經是迫在眉睫,多一個能夠指揮騎兵作戰的將領,就多一份勝算;何況,至今趙氏皇族中還沒有一個能單獨指揮騎兵的大將,將來近衛禁軍騎兵出征的時候,又得由其他將領指揮,又要讓那些文臣們囉哩囉嗦的。
為了多一些有實際作戰經驗的將領,天子趙惇下旨,讓臨安武校畢業生全部前往西部實習一年,然後才能到其它隊伍中任職。至於趙氏宗室子弟,願意前往西部鍛練的,一律放行。他倒是輕省,岳氏兄弟和任欣德卻是叫苦連天,被天子這一道旨意給折騰死了!
自從國變之後,能留下來的趙氏宗室子弟,哪一個不是金貴的要命!這麼一大票皇親貴戚湧到西部,光擔心他們的安全就可以讓人煩白了頭髮。可天子有旨,誰敢相抗,也只能是硬著頭皮接受下來。
任欣德實在是懷疑天子有故意報復他的意思,憋了一肚子火,準備回京之後向著天子發作呢。
西夏已滅,但它畢竟是金的屬國,金朝再怎麼地也不能看著大宋就這樣滅了自己的屬國,還吱都不吱一聲。
不久,大金便遣使宋朝,責備大宋違反和約,招降納叛、滅亡自己的屬國,要大宋交出任得敬並讓西夏復國。
主政的安平王趙適聽了金使的話,再看看大金國書,簡直有當場狂笑的衝動:國家之間講的是實力,現在大金已經被大宋遠遠的甩在了後面,西夏都已經亡國了它再在那裡叫嚷,真當自己是天下共主了。
連廷議都沒舉行,安平王就直接拒絕了大金的國書,以「西夏先破壞和約威脅河湟,大金無力約束自己的屬國,大宋必須確保自己的利益」為由回復。
說直白一點:當初你迪古乃仗著大金軍隊橫行霸道,甚至羞辱當時主政的大宋皇太子;現在是大宋實力佔優,安平王要幫自己的弟弟先討還一點兒利息,至於本金,還是讓天子自己來討。
金使給這位腰桿子死硬的安平王趙適氣的直翻白眼,可如今高麗的宋軍打著高麗軍隊的旗號還在那裡威脅著大金的北方,鬧的開心的很,後路都不安穩的大金在大宋的面前根本說不起來話,一個小小的使節也只能是忍氣吞聲。
安平王的囂張做法傳揚開之後,就連最頑固的老儒都說了個「好」字!
金朝一直騎在大宋的頭上,不斷的在找宋朝的麻煩,大宋臣民早已積怨在心,恨不能立刻滅了它。今天能夠出口惡氣,誰會沒事幹還為金人說話。
回到京師的天子趙惇對這件事的反應更直接,乾脆下令增加駐高麗的禁軍,準備好好的招待一下金主迪古乃,來而不往非禮也!
第二節
從靖康元年開始的宋金戰爭持續了數十年,導致無數百姓死傷或南逃,幽雲和故宋之地人口大量縮減,恢復起來十分艱難,需要長久的時間休生養息,使百姓繁育。
可是,從宋金戰爭最後一次戰爭到現在,大金並沒有能夠完全安定。北方韃靼諸部落的反叛風起雲湧、從無間斷,金主迪古乃登基之後又大修土木,遷都中都大興府,兩者相加,徵召的青壯民工超過三百二十萬。
失去如此多的重勞力,而且還是人口中最重要的青壯年,之前人口出現斷層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了出來,不少地方缺少勞動力,尤其以農業為主的幽雲一地最為嚴重。再加上近幾年大金的氣候都不怎麼樣,不是旱災就是水災,這些年產量區的收成都不好,糧食減產嚴重,糧價飛漲。
金主迪古乃還每隔三年要在境內巡視一次,他一出門,下面的勞役就得大大增加;他每到一地,又會打亂當地的生活,給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災難。
這個時候,大宋斷然掐斷了與金朝的所有商業往來,不再向大金出口糧食,大金可以說是雪上加霜。
本來已經穩定的幽雲開始出現了故遼末年的情況,盜賊橫行,公然搶劫,甚至發生了攻破縣城洗劫的大案。
由於局勢動盪,金主迪古乃對原遼各部族的管制也開始放鬆。
耶律氏自耶律余堵謀反之後,一直小心謹慎,而且從不違背迪古乃的命令;就連他強要耶律氏現任族長耶律尚的正妻烏林答氏,耶律尚也是立刻雙手奉上,沒半點猶豫,之後並無半點不滿的表現。
金主迪古乃覺得耶律氏已經變得溫順,對他們的控制也漸漸的放鬆,但仍然不允許跟著遷居到中都的耶律氏女眷們離開遼莊。之後,耶律尚不僅沒有記恨,反而常常利用耶律氏舊有的人脈,收集一些盜賊和反叛者的情報,然後向迪古乃告密以示忠心。
耶律尚的行為激怒了盜賊,一幫子盜賊聯合起來,突然以「清除奸細」的名義,猛攻位於中都大興府郊外六十多里的遼莊。將遼莊打破之後,擄走了不少耶律氏的族人。如果不是中都的援軍來的快,遼莊就全被毀了。
耶律尚兄弟前去進見迪古乃,哭訴自己家族的慘狀,哀求迪古乃保護自己家人的安全。
迪古乃事先已經得到了報告,知道此次遼莊被攻擊是因為耶律尚告密的原因,終於放下了對耶律氏的擔心,不僅放還烏林答氏,而且還答應耶律氏家人可以自由居住,不必再限制於遼莊之中。
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和掙回失掉的臉面,勃然大怒的金主迪古乃悍然動用了軍隊,對那些敢於攻擊遼莊的盜賊進行鎮壓。
在清剿盜賊的過程中,只要你曾經表示過對朝廷施政的不滿,就都被算成謀反,一併誅殺;不少貪官污吏和軍隊勾結,將一些富戶也拖累進去,殺人奪財。一時之間,幽雲大地和舊宋故地被鮮血染紅,「屍橫遍野」、「民不聊生」也無法形容此時的慘狀。
前後一年多的時間,金朝動用了數十萬軍隊,屠殺了二十多萬所謂的「盜賊」,才暫時壓制了中原的反抗勢頭。
這一切,實際上都是天子趙惇為了讓金主迪古乃放心耶律氏,好讓他們能夠獲得自由,下令給傾天網讓他們想辦法,他們想出來的就是這個。
「之前耶律尚送給迪古乃的消息,是傾天網收集來後轉交給耶律氏,讓他向迪古乃告密以換取信任。
攻打遼莊」完全是傾天網的策劃,此次行事原本只是為了幫助耶律氏解套,但傾天網幾位頭領商量之後,決定要鬧就鬧個大的,索性鬧個天翻地覆。
乾脆,傾天網暗地裡找人出面聯合部分盜賊,打破遼莊。被擄走的耶律氏族人由中間人出錢買下,之後都被送到了大宋,既可以讓迪古乃信任耶律氏,又可以多了不少人質。畢竟民族之間的信任總是建立在實力和信義之上,已經有過背叛的惡劣行徑,耶律氏要想完全獲得大宋上下的信任,還得繼續努力。
如此膽大妄為的行為果然激怒了壞脾氣的金主迪古乃,又在大金境內掀起一場血雨腥風。
看到傾天網的陰毒手段,耶律尚兄弟覺得脖子後面直冒寒氣:為了削弱大金的國力,傾天網真是無所不用其極。但是,戰爭便是如此,打擊敵人的核心,摧毀敵國的戰爭基礎才是重中之重,古今同理。兄弟兩個現在只能是慶幸當初的選擇,否則,傾天網要想滅了耶律氏的確並非難事。
傾天網現在是鬧得最歡騰的時候,有了前面的鋪墊,他們幹起活兒來更是得心應手。在大宋強大的經濟實力支持下,傾天網在大金境內利用大肆收購各種物資,擾亂大金的市場,收買大金的官員,將大量的銅錢和金銀偷運回宋。
大金被宋朝變著法子折騰,人心惶惶、動盪不安。狂妄到極度的金主迪古乃卻並不知道,自己已經坐在了一座就要爆炸的火山上,還在那裡得意大金軍威,還在做著要滅掉大宋的迷夢。
但迪古乃的臣子們並不都是糊塗蟲,也有明智之人。
完顏土,舊名撒剌荅,是兀朮的小兒子、迪古乃的親叔叔,只比迪古乃大了七歲,現在還正處於壯年。他和迪古乃一樣,雖然出身女真貴族,卻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漢家文化教育,文武雙全,當初也甚得兀朮和合剌的喜愛。合剌甚至將其選侍左右,視同親信,封廣平郡王。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合剌被殺後,完顏土被迪古乃派往邊遠之地任地方官。
多年在地方為官的經歷,使得一個本來不通實務的女真宗室貴人開始明白國家最重要的是什麼。雖然,完顏土對迪古乃反叛合剌一事的確不滿,但為了大金的將來,他不得不寫信勸說迪古乃珍惜民力、革除蔽政。
迪古乃沒聽完顏土的勸解,但想起了故世的爺爺兀朮最疼愛這個小兒子,於是下旨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