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血宋

正文 第六回 為家國漢家血性 滅西夏鑄定大局5 文 / 任我*飛揚

    第九節」他在胡說!」一個憤怒的都有些改變的聲音在屏風後面響了起來,兩名侍衛抬著一個軟榻走了出來,上面半躺著的年輕將領的臉已經漲的通紅,一隻手顫抖的舉起來指向路行業:」他早在我軍被圍之前就逃離了戰場,是個逃兵!」」葉長新?!」路行宏的臉色頓時變得慘白,他根本沒想到,這位葉長新的命居然如此之大,兩次從死亡陷阱裡逃了出來。

    看到路行業已經慌亂,意識到絞索開始收緊,坐在一邊的劉寶利還想最後掙扎一下,他起身向皇帝跪倒:」陛下,葉長新的話根本就不可信。」」哦?」天子的語氣還是非常的平定,淡然的問道:」為何不可信?」」葉長新曾經長期失去蹤跡,而且在這樣紛亂的戰場上,受了重傷的他怎麼可能兩次從陷阱中順利脫身?!焉知他不是被西夏人俘虜之後背叛朝廷,再由西夏人特地安排他來攪亂我方視聽的。」劉寶利小心的抬頭看了下天子的臉色,又連忙低下了頭:」按我朝歷來的規據,被俘之人軍中不可再用,就是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

    此時,站在一邊聽審的蘭林和幾位知情人都不由自主的搖搖頭:這個劉寶利還真行,到現在還在狡辯。可惜,葉長新的出現注定了他徹底完蛋的命運!」你是說,葉長新可能被俘虜過,所以不可信任?」

    聽到天子的提問,劉寶利以為有了轉機,連忙又磕了個頭:」正是,被俘之人不為朝廷效死,根本不值得相信。」」很好!劉寶利,你倒是提醒了朕,看來下次朕得下道旨意解決一下被俘將士的問題,免得將來再出什麼亂子。」

    不知道大禍已然臨頭的劉寶利連忙辭謝:」陛下言重了,末將愧不敢當。」」不敢?!我看劉將軍的膽子很大嘛,為私利而至禁軍受損,為掩蓋自己的罪行陷害下屬,還將知情人全部送入死地,真是大手筆、大氣魄!」

    聽到天子冰冷的話語,如同被雷當頭襞中的劉寶利還在做最後的掙扎,猛抬頭看向天子:」路行業與葉長新同出於洪正的手下,為何陛下只相信葉長新的話?末將不服!」」看來,你是不到黃河心不死啊!朕就讓你死的心服口服。」天子冷冷的說道,臉上出現了嘲弄之色:」老天爺不會看著你這樣的人渣得逞,就算你此次沒有被發現,將來也一定會暴露。你現在是不是覺得很奇怪,這個葉長新的命還真大!在這種絕望的境遇下還能逃生。這是因為……」」攔住葉長新再自投羅網的人,的確不是你的部下,而是在暗中保護他的傾天網的人,他們豁出命護住了他!」天子手一抬,指向一臉悲憤之色、半躺在軟榻上的年輕將領:」你只知道他是-葉長新-,是禁軍中的一名普通將領,可你根本不會想到他的真實身份!」

    看著劉寶利瞪大的眼睛,天子一字一頓的說道:」他真名叫-趙平-,是朕的親弟弟、大宋的魏郡王!」

    輕蔑的看著瞬時癱倒在地的劉寶利、薛正和路行業,天子冷冷的宣佈:」此三賊胡作非為、罪不容赦,西征元帥行轅負責查清此案,凡涉及者一律免職、等候發落。」

    等三個混蛋被侍衛押將下去,西征元帥行轅全體成員跪倒在大堂上:」臣等有失察之罪,請陛下責罰。」」你們的確是有失察之罪。」天子掃視了下面跪著的眾人,遺憾的搖頭:」劉寶利縱兵私掠並非一次,以前也不是沒人向你們舉報過,可卻因為在戰時,劉寶利也算是薄有功勞,就被你們輕輕的放過了。如果早做處理,如何會有今日之事?!」

    西征元帥岳雲一臉的羞愧,向天子磕下頭去:」這是臣的責任,是臣覺得一切以戰事為重,過度放任下屬,請陛下處置。」」這也是臣的過錯,臣身為西征元帥行轅的軍師,負責賞罰,是臣沒能盡責。」任欣德跟在後面,也向天子磕頭請罪。」行了,別爭了。朕說過,該是誰的過錯就是誰的。」天子看後面的人都想搶著請罪,抬手制止了他們:」滅夏之戰已經到了最後關頭,不能再拖延下去,以免發生新的變數。此事暫時擱置,由軍法官負責詳查,先滅了西夏,朕再來管你們該負什麼樣的責。」

    西夏自從現今當政的皇帝李仁孝登基,為了掌握大權,他想方設法削除原黨項貴族的兵權;出於本身的愛好,崇尚儒術、輕武重文,使得西夏風氣漸漸趨於文弱,再也沒有當年尚武的塞外雄風。

    而黨項貴族們則是日益沉湎於侈靡揮霍的生活中,受到皇帝信賴的文臣們爭權奪利,朝廷施政走向安逸保守。但是,西夏並沒能擺脫奴隸制舊規的尾巴,整個西夏呈現出一種很怪異的結構。

    不過興盛了數十年,西夏已經由盛而衰,走向末路;任得敬分國失敗後轉而投向大宋,應該算是最後一根稻草,注定了西夏如今的結局。

    分派完任務的宋朝軍隊大舉出動,集合二十多萬兵馬包圍了西夏首都中興府。天子趙惇也起程趕往中興府城下,以便就近指揮西夏戰事中的最後一戰。

    眼看國家不保,李仁孝已經連續遣使大金,希望金朝能出兵相救。

    只是,這個時候高麗所駐的金軍已經中了高麗和大宋的計謀,全軍覆沒。控制了高麗全境的大宋軍隊,開始從高麗與金交接的地方威脅大金,不斷的出兵進擊遼東半島,幾乎截斷了女真故地和中原的聯繫。

    大宋北方水師以高麗為基地,不斷的騷擾大金的北部沿海,甚至不時的切斷大金沿海海運,嚴重威脅著大金的京師重地。

    猝不及防的大金,此時已經是焦頭爛額,根本無力援助西夏,西夏徹底斷了外援。

    第十節

    大宋重興七年五月十九日下午,中興府城外。

    離宋軍大營還有十多里,護衛的龍威近衛禁軍將領就已經派出快馬前去通知。位於南門的西征元帥大營外早已排出了數萬將士,歡迎帝后到來。

    看到天子車架接近,近百名將領和官員連忙上前行禮:」臣等恭候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趙惇早已命人將車簾拉開,此時笑著跳下御輦,走到諸臣跟前,伸手虛扶:」諸卿辛苦了,不必多禮,平身吧。」

    諸臣起身,此時後面已經下跪迎候的數萬將士齊聲高喝:」天子神威,無往不勝!」

    隨即,從後面的大營開始,」萬歲」之聲此起彼伏,不斷的擴散開來。視線所及之處,旌旗翻捲、氣勢雄渾,鼓角之聲齊鳴。

    趙惇一拔身,重新躍上了御輦,隨手將皇后馬憶靈也扯了出來,夫妻二人並肩站在高處,向將士們揮手致意。

    看到帝后並肩而立,前來迎接的將士更是熱血沸騰,歡呼之聲震天動地,而且由各營向四周擴展開去,又如同海浪一般翻捲而回,整個中興府外已經成為宋軍歡慶的海洋。

    中興府裡的西夏人聽著城外此起彼伏的歡呼,再看到遠處慢慢接近的大宋天子大纛,也意識到末日將臨,臉上都露出了絕望的表情。

    等宋軍的歡呼聲終於漸漸的平息,御輦開始進入營寨之中。趙惇和馬憶靈仍然站在御輦的前面,向已經起身的將士們擺手。

    突然,趙惇看到兩側營寨之中出現了一些很是奇怪的身影,這些人大都身形消瘦、動作遲緩,身上穿著的也不宋軍的軍服,而是平民服色,卻又都是統一的深灰色。他們遠遠的站在歡呼的將士們身後,雖然緊緊的盯著這個方向,但並沒有過來。

    此時,御輦已經停了下來,趙惇和馬憶靈從上面下來,抬手指向那些遠遠的站在後面的人,趙惇問已經迎到跟前的任欣德:」他們是些什麼人?為何如此的奇怪?」」他們……」任欣德向趙惇手指的方向觀察了一下,然後才回答:」他們是多年以來被西夏俘虜的大宋將士的倖存者,也有些是被擄走的邊境百姓。雖然陛下曾經下旨,讓他們回歸故土,但還是有不少想報仇的人留了下來,準備參加這最後一戰。」」原來是這樣,為何他們都遠遠的站著,似乎是不敢靠近這個方向。」」陛下有所不知,雖然現在已經對被俘之人寬待,不再認為他們是變節者,但多年的習慣一時很難改變。」任欣德不覺搖搖頭,歎了口氣:」不只是一般的將士還不太習慣,就連他們自己除了在幹活的時候,也會盡量的避開眾人,尤其是這樣的場合。」

    聽完任欣德的話,趙惇轉身向著那些人站的比較多的方向走了過去,馬憶靈緊緊跟在他的身後。圍觀的將士們雖然有些莫名其妙,但在帝后接近的時候,還是立刻讓開了一條寬闊的通道。

    帝后一直走到十幾名灰衣人近前,本來呆立在那裡的十幾個人看到帝后同時走過來,一時間愣在了那裡。

    直到跟來的任欣德喝了一聲:」兩位陛下降臨,還不快快迎接。」

    這些灰衣人方才慌張的準備下跪行禮,卻被趙惇一揮手給制止了:」不必多禮,朕和皇后只是來看看自己的子民。」」子民……」站在近前的一名大概有四十多歲的中年灰衣人,在嘴中喃喃念著這兩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怎麼不是朕的子民呢?除非你們本來就不是宋人。」趙惇臉上浮現出真誠的笑容,一字一頓的說道:」能夠在那樣困苦的情況下堅持活到現在,還能夠不忘故土,就是英雄!就是豪傑!」」英雄!豪傑!」

    在旁邊聽著的都是全身一抖,驚詫的看著趙惇:在傳統的認知中,被俘者屬於不死戰而苟且偷生之我,他們全被視作」懦夫」!歷朝歷代,這樣的人都會被當成是賤民,回來的時候能不被處死就是好的,今天皇帝居然給了他們如此高的評價,自然讓人驚訝莫明。」當然是英雄,朕從不認為一旦被俘便是懦夫。因為,朕的母后和外祖父也曾經被金人俘虜過,誰敢說他們不是英雄?!」趙惇掃視著已經漸漸聚攏過來的灰衣人,眼睛裡開始出現了淚花,聲音裡也帶上了沙啞:」你們被俘虜、被擄走,是因為國家無力保護自己的子民,如果把這些都怪在大家的身上,豈不是不知羞恥。」」歧視被俘之人是流傳已久的惡習,朕會努力的改變它。在這裡,朕明確的告訴大家,只要沒有屈膝投降、出賣自己的國家和同胞,被俘之人今後便不再會被白眼相看。」趙惇環視著圍攏過來的宋軍將士,猛然提高了聲音:」朕不想說什麼大道理,只是請大家想想,上戰場哪能保證永遠不出事,今天是他們、明天就有可能是你們。」」謝陛下大恩……」所有的灰衣人都五體投地的拜了下去,不少人臉上早已是熱淚縱橫、泣不成聲。」大家快起來,不必多禮,朕和皇后今天晚上設宴招待所有將士,千萬要來參加,不可妄自扉薄。」

    第二天,宋軍開始全面攻城。由於皇帝親臨戰場,宋軍氣勢如虹,一上來便是猛攻,中興府東臨黃河,只有三面可以直接進攻。遠距離攻擊的各種武器先把這三面的城頭給犁了一遍又一遍。

    雖然城中的西夏士兵都是精銳,也曾經聽說過宋軍如今的攻擊方式,可怎麼也沒想到會如此的可怕。在頭頂飛舞的巨石和密集的箭雨在城頭上肆虐,還有從城下拋上來的無數細小鐵三角之類的東西佈滿了城頭上下,守軍只能是躲在城垛的後面和城牆下面瑟瑟打抖,稍不小心就會被射死、砸死。

    無窮無盡的遠程攻擊似乎永無止境,偶爾有堅持不下去的西夏士兵剛一有所動作,就被長箭穿透或是被巨石砸成了肉醬。

    知道情勢危急,那位平素以儒生自居西夏皇帝李仁孝似乎一下有了勇氣,親自登城督戰,安排守禦。連續猛攻了數十日,中興府已經是搖搖欲墜,但還是未能攻破。

    此時,黃河春汛來臨,為了盡快攻克中興府,經西征元帥行營商議,決開黃河大堤引水灌城。定計之後,所有宋軍皆撤退至高處紮營,由專門負責火器的士兵將特製的數個」炸雷」埋在了黃河大堤上。

    這種」炸雷」就是當年經皇后提醒,由王守成研製出的特種火藥所制,爆炸威力巨大,甚至能炸開石頭。唯一的缺點就是極易起火爆炸,在軍中使用之時,都得是專門的士兵負責,否則會炸到自己人的。

    轟然一聲巨響,黃河大堤一下子垮塌了數十米,洪鋒如同一隻大手,將沿途的一切抹成了一片空白。中興府立時水深近丈,整個兒成了水塘,所有的一切都泡在了水裡。

    眼看西夏已經走到了盡頭,趙惇派出隨行的鴻臚卿巫伋入城,要求西夏放棄抵抗,立刻投降,大宋將以子民對待;如敢繼續頑抗,城破之後,所有黨項貴人都沒有了生路。

    所有戰備物資和糧食一夜之間全部被水淹沒,城中的居民早已爬上了屋頂,所有士兵也都擠在了城頭上,大宋軍隊都不用瞄準,亂射一氣就可以殺死無數士兵。

    西夏皇帝李仁孝自知已經沒有了繼續抵抗的可能,他也實在沒有了決死一戰的勇氣,在與臣子們商議之後,遣使出降:願意放棄皇帝名號,繼續成為大宋的屬國。

    可是大宋天子趙惇卻斷然拒絕,他要的是西夏徹底滅亡,西夏百姓成為真正的大宋百姓,這才能保證大宋西北部的安全。

    中興府被黃河水泡了六天之後,氣溫上升,被淹死的人畜屍體開始腐爛,一陣陣惡臭充斥著整個中興府的城裡城外。不少堅持不了的居民掉進水裡淹死,中興府已經成了可怕的死亡之地。

    大宋軍隊早已移居在高崗之上,而且準備齊全,只是遠遠的看著中興府。

    絕望的李仁孝下令太子李純佑繼位並出降,自己殺盡后妃後於宮中自盡,享年四十八歲。李純佑出降後,宋軍隨即堵上黃河缺口,幫著救治中興府百姓。

    隨著夏末帝李純佑出降,大宋要求李純佑下令所有西夏軍隊全部放棄抵抗,歸順大宋。原北宋時期夏景宗元昊立國至今,已經存在長達一百三十三年的西夏正式滅亡。

    本部小說來自看書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