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血宋

正文 第五回 議開邊大宋重興 佔先機時光如梭4 文 / 任我*飛揚

    第七節

    幾乎與倭國戰爭進行的同時,西邊又爆發了新的戰爭。

    大宋西進戰略開始的時候,西夏內部一直在爭權奪利,根本無力干涉大宋西進戰略。

    但金主迪古乃並不是個笨蛋,以他的聰明,在接到大宋聯合回鶻與土蕃開戰消息的一瞬間,他就立刻意識到這是大宋在進行大的戰略,一旦大宋完全控制了土蕃東部和回鶻,不止是沒有了邊患,更主要的是能夠從兩個方向威脅西夏,解決忠實於金朝的西夏對邊境的威脅,徹底打破大金對大宋的牽制。

    大金立刻遣使宋朝,要求大宋停止對自己附屬部族的」入侵」。大宋的回答則是土蕃現在並非一個部族,而是由近百個小部族組成,雖然統稱為」土蕃」,但已經歸順大金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不少部族並不服從金人的管轄,甚至還常常入侵周邊的國家,這是人所盡知的事實。大宋現在正在對付的,是那些敢於入侵自己領土的桀傲不馴的野蠻人,與大金無涉。

    等聽到大宋佔領了河湟谷地,金主迪古乃頓時一驚,他知道大宋已經在西部搶佔了先機,。精於騎兵作戰的岳氏父子、張義這些精於騎兵作戰、擁有實戰經驗的將領尚在,他們一直以來也為大宋培養了無數人才,大宋不過是缺馬,並不缺人。只要給大宋時間,制約大宋的戰鬥力的「騎兵」問題絕對能夠解決。

    但問題是現在北方的韃靼諸部又開始反抗,大金沒這個實力馬上與宋開戰,根本無力西顧。

    為了阻攔大宋完全控制河湟谷地,金主迪古乃要求西夏出兵,阻止或者至少拖延大宋在西部的軍事行動。

    雖然,已經失去了進取之心的西夏並不願意與宋開戰,但最終還是扛不住大金的壓力,被迫出兵,與大宋在河湟谷地北部與西夏交界之處發生了多次衝突。在警告西夏未果的情況下,天子趙惇下定了與西夏交戰的決心,雙方很快爆發了戰爭。

    大宋龍成近衛禁軍一夜行進近四百里,偷襲西寧州成功,而後又奪得西夏南部」草暖和南軍司」駐地,完全切斷的西夏東南部最重要的戰略支點——臨佻府與京師中興府的聯繫。

    大金沒想到西夏如此的沒用,趕緊出面調停,希望能夠制止大宋繼續攻夏。

    恰好,此時大宋朝廷經商量之後,也認為應該讓西征軍稍稍休息一下,調整一下軍力布屬,於是便接受了大金的調停。結果,此次邊境戰爭以西夏割西寧州、臨佻州於宋,並賠償大宋五十萬兩白銀告終。

    本來,大宋就算在戰爭中獲勝,也從沒有要求賠償一說。但天子趙惇覺得,既然過去的遼、現在的西夏和金,在打了勝仗的情況下都要宋支付歲幣,那麼宋要賠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在雙方進行談判的時候,大宋天子不顧群臣的反對,下旨給負責談判的官員,堅決要求賠償,才會有了這麼一次先例。

    重興三年二月,就在百姓們正興奮的為兩次對外戰爭都是大宋獲勝,沒有花費太多軍費,而且還大撈特撈了一回慶賀的時候,又一個好消息從皇宮中傳了出來:皇后馬憶靈生下了皇長子!

    這下天下臣民是喜出望外,整個大宋都在歡慶天子得子,大宋後繼有人了。

    太上皇他們更是欣喜若狂,太上皇親自為孫兒起名趙擴,並要求天子下旨大赦天下,以慶賀皇帝長子的誕生。

    之後的幾年,雖然再沒發生大的戰事,但大宋朝廷卻仍然十分的繁忙。

    為了控制新得的土地,不僅需要安置大量的西遷百姓,而且針對西夏的絞殺政策也提上了議事日程。

    西夏,師從於宋而背叛大宋,它是宋人心頭上的一根刺。從宋太宗時黨項拓拔部首領李繼捧歸附之後,它與大宋就一直糾纏不清,時叛時順,最後成為了大宋軀體上無法合攏的傷口,不斷的在吸取著大宋的血液和精力,把大宋拖的精疲力盡。

    這次,天子趙惇再也不會給它反反覆覆的機會,一定要永久的解決這個痼疾。

    現在的西夏,比起大宋南遷之前來可是要大的多,統治區域達到了二十二州。但是,它有個致命的弱點:大部分領土是寸草不生的荒漠之地。只有東部、南部的黃河兩岸,還有西部部分土地上可以讓人定居。最繁華的地方,還是以西夏都城中興府為中心的興州。

    由於受到了自然條件的限制,西夏的糧食和一般生活用品一直不能自主,都要靠與周邊國家貿易得來。

    過去,從大宋進口的糧食和各種物資佔到將近西夏所需之物的三分之二還多,大宋早已掌握了西夏對外貿易的命脈。為了打擊西夏,天子趙惇下旨,斷絕與西夏的貿易,並命令嚴控大宋銅錢進入西夏境內,要邊境諸軍加強封鎖,不得放走私之物進入西夏。

    西夏遭此一擊,國力嚴重受損,不得不向金救援。但大金本身的生產僅能自保,根本無力支撐西夏的需求。西夏無奈之下,只得向金求援。

    可是,金朝本身的農業生產主要還是靠漢族地區的幽雲十六州和黃淮地區,這些地方歷經戰亂,一直未能完全恢復,又經過前幾年的大災和繁重的徭役,生產僅能供應大金本身,根本無力支援西夏。

    金主迪古乃為了與大宋爭勝,決意拚盡全力支持西夏,甚至拚命的搜括百姓。

    此時,一直在等待時機的傾天網出手了:他們以手上掌握的大量金人紙幣」交鈔」突起發難,在大金全國各地的交鈔兌換點同時進行大批量的兌換,狂提現銀和銅錢。得知消息的人們害怕自己的財產遭受損失,全都湧向了兌換點,拚命的想把手上的交鈔換成銀子或銅線。

    此次如同雪崩一般的金融風暴,事先沒有任何的徵兆,大金戶部連一點兒應急反應都沒來的及,擠兌風波已經遍佈到了全國。雖然,後來金主迪古乃果斷下旨強行停止了交鈔的兌換和流通,但之前的擠兌風波卻已經給大金造成了慘重的損失。更主要的是,破壞了大金交鈔的信用基礎,金朝金融體系開始出現了崩潰的跡象。

    在這種情況下,大金自顧不暇,再也無力援助西夏,只能任其自生自滅。

    沒有了金朝的支持,西夏根本無法與大宋相抗。但為了不給軍隊造成過大的損失,天子趙惇與中樞商議之後,仍然沒有發動對西夏的進攻,而是繼續採取絞殺政策,最大限度的摧毀西夏的戰爭潛力。

    在大宋的全力打壓下,西夏經濟崩潰、生產萎縮,連日常的生活用品都供應不足;為了保持自己奢華的生活,西夏君臣拚命的搜括百姓,無法生活下去的各族百姓不斷的爆發起義,西夏的統治已經是遙遙欲墜。

    西夏已經成為大宋面前的一道美食,唯一的懸念,大概就是大宋什麼時候開吃而已。

    下旨進行「絞殺」的天子趙惇很清楚,自己的這個做法會導致西夏的百姓困苦不堪,如果被外人知曉,很可能會在史冊上留下」陰險、狠毒」的罵名!但他沒有絲毫猶豫。

    與其讓自己的臣民去流血,不如犧牲他國之人。國與國之間,沒有什麼仁義可言,一切都憑實力說話。

    第八節

    與此同時,對金暗地裡各個方面的打擊也全方位展開,之前傾天網那些做法只是小打小鬧,只是借用一些特殊的事件來打擊大金而已,還不足以動搖它的根基。現在,到了該使用手段,拆除大金基礎的時候。

    首先,朝廷下旨嚴禁宋錢流入金朝,開始控制宋錢的流量;其次,限制金朝必須從大宋進口的商品進入大金,限制雙方的商貿往來;最後,對仍然附屬於金的各個屬國和部族限制商貿。

    這些手段也只有大宋玩的起來,大宋在金朝和周邊的國家絕對是外貿上的老大,每年輸入這些國家的商品可以用千萬銅錢計。更不用說它們在流通領域中都依賴於宋錢,沒有了宋錢,也就等於了他們商貿體系的崩潰。

    大宋的這一手,現在還看不出什麼端睨,但隨著時光流逝,自然能看出它的厲害之處。再加上一個不會給大金好過的傾天網,之後大金的好日子算是到頭了。

    這幾年裡,不甘寂寞的金主迪古乃也沒安生,不斷的冒出新鮮招數。可是比起之前他大刀闊斧的改革,一往無前的遷都來說,這後面的事情可就讓人搖頭了。幾年下來,他也就幹成了一件正經事:科舉。

    之前,金朝選官制度並不固定,科舉的舉行也要看皇帝高興,想起來就舉行,想不起來就算。雅好漢家文化、有著深厚文學功底的迪古乃,怎麼可能不重視為國選材而且已經成為一個成熟王朝標誌的科舉?!

    遷都後沒多久,金主迪古乃就下旨,讓臣下們對科舉制度來了個梳理,完全用法律的形式把科舉的時間、有資格參加的人和所需費用的出處等等全給定了下來,這樣,以後科舉就完全按照這些法來安排,的確是夠的上先進的。

    隨後,金主迪古乃幹出來的事兒,讓知道的人都瞠目結舌:一嘛,這位金朝皇帝特地建立了專門的打大臣板子的侍御房。女真人來自蠻荒,之前禮儀尚未全備的時候,常有發起火來打人、甚至君臣打做一團的情況,就連一國之主還被臣子打過。延伸下來,就形成了大金朝廷上特有的廷杖制度:就是扒了大臣的褲子打屁股。

    大概,金主迪古乃殺人殺累了,或者再殺下去就沒人幹活兒了,乾脆,他把廷仗發揚光大,建立了這麼一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侍御房」,在朝堂之上就公然扒了大臣的褲子打屁股,,還美其名曰」檢視」。不過是丟了大臣的臉面,不至於耽誤事兒、更不用丟了腦袋。就這麼著,這檢視從外到內,後來連迪古乃的嬪妃、親屬無一不挨過板子,那怕是自己的寵妃,一旦得罪了迪古乃也得當眾按著開打。

    二嘛,閒不住的金主迪古乃又設置了」聖巡」制度,就是每三年他要在大金境內巡視一次。大金境內的道路交通遠不及大宋發達,水路之類的更不用說,皇帝出巡本來就是個大麻煩。如此一來,迪古乃巡視大金一圈就得將近兩年,等於是回到中都大興府最多一年就又得上路巡幸了。

    可偏偏自以為是天下無雙的明君的迪古乃,根本不可能和他的老對頭大宋天子趙惇一樣簡從簡行,那儀仗擺的是要有多大就有多大!而且,按女真人舊規,所有皇帝抵達的地方,當地官員都得奉獻供品。迪古乃倒是玩的高興,可是無窮無盡的供品、徭役,把已經被折騰到精疲力竭的大金百姓逼上了絕路。

    現在,大宋西進戰略不斷實施,派出的軍隊也不過才三十多萬,再加上為軍隊和西遷百姓提供後勤保障的廂軍,總共只有三百二十萬人左右。對大宋來說,這樣的兵役和勞役規模,離動搖大宋的根基還早的很呢。

    可大金的人口還不到大宋的一半。前段時間的天災又使得金朝損失了至少五分之一的青壯年,人口的自然增長被生生截斷,這個人口的斷層所造成的嚴重要在今後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才能完全顯現出來。

    這個時候的金主迪古乃根本沒有想到自己已經坐在了火山口上,他還在想辦法破壞大宋的西進戰略。只是,西夏實在令他失望!居然連大宋一波進攻浪潮都沒有扛的住,還得他迪古乃出面向趙惇說好話。一想到大宋天子趙惇那張俊美卻邪惡的面孔,就會聯想到被趙惇壓了一頭的鬱悶,迪古乃就是一肚皮的氣!恨不能一刀把這個麻煩精給砍了。

    大宋重興六年十月,一個新的消息報到大宋朝廷,預示著西夏的末路將臨:西夏現在的國丈任得敬意欲與大宋交易,以奪取西夏的皇權。

    任得敬,原本宋西安州通判,夏崇宗乾順攻破西安州時,任得敬獻女出降。後崇宗子仁孝登基,任得敬女被封為太后。

    歸夏以後,任得敬一直在外領兵,因其作戰有功,威震西夏。後因西夏國內一直不怎麼安定,黨項貴族又耽於玩樂,沒多少人能夠帶兵出征,任得敬以外戚的身份手握重兵,封西平公,東征西討,權勢顯赫。但因其實力過強,遭到了黨項一些重要宗室的忌憚,一直不能進入中樞。

    直到掌握朝政的中書令、濮王仁忠病死,另一主政的晉王察哥收受任得敬重賄,才許其入朝參政。晉王察哥病故後,再也無人壓制任得敬,他身兼數個要職,並大封家族,完全控制了西夏的軍政大權。

    任得敬雖為漢人,卻對夏帝尊崇儒學極為不滿,實際上的原因是他已經有了篡權奪位的想法,主張」忠君」的儒家學說當然成為他的眼中釘、肉中刺。到了後來,專橫日甚的任得敬居然直接威脅夏帝」分國」,分夏國的一半歸他統治,得到了西南路及靈州囉龐嶺地,建號」楚國」。

    自以為得計的任得敬再次脅迫夏帝,派遣左樞密使浪訛進忠等去宗主國金朝奏報,求得封號,以資證明。誰知,金主迪古乃認為這是」權臣謀奪,非夏王本意」,乾脆拒絕了夏國的貢物,拒不承認楚國。

    挨了當頭一棒的任得敬勃然大怒,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派人與大宋聯繫,準備與宋合謀滅亡西夏。接到傾天網的消息,大宋君臣計議後決定接受任得敬內附,藉機消滅西夏、打擊大金,等收拾了西夏再來解決這個反覆無常的小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