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回 大手筆整頓軍政 爭平等終結國恥5 文 / 任我*飛揚
第九節
此時,差點兒就莫名其妙的被牽連處死的迪古乃,可再也不敢相信合剌所謂的恩典,已經對合剌沒有了多少忠心。在回京之前他就已經連絡了自己的黨羽中京留守蕭裕、唐括辯、烏帶等密謀反叛,並自認「捨我其誰!」,也就是他本人想當皇帝了。
迪古乃意欲謀反,本應小心從事,卻出於文人的稟性,在返京之後做了一首詩用以述志:「蛟龍潛匿隱蒼波,且與蝦蟆作混和。等待一朝頭角就,撼搖霹靂震山河。」
此詩不知怎的落到了護衛將軍特思手中,發覺迪古乃有謀反之意的特思,隨即向帝后告發。
但性情不定、腦袋又出了大毛病的金主合剌,不知為何只是把迪古乃的同黨唐括辯打了一頓就沒再追究。反而給了回京後的迪古乃機會,散佈謠言、製造冤獄,騙合剌處死了其親弟完顏常勝、鄧王子完顏阿懶,徹底消滅了合剌一系的皇室成員,順便把敢於舉報他的特思也牽連進去掉了腦袋。
而後,發了神經的金主合剌,又將他認為是干政、干涉自己寵愛其他女人的裴滿皇后殺死,連個說法都沒有。在女真人傳統中,正妻的地位還是很高的,不能輕易廢掉,更不用說是隨意處死了。
這一下,大金的臣子們全給皇帝嚇壞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要大禍臨頭。
沒過幾天,金主合剌又莫名其妙的殺死了鄧王的二子完顏阿懶和完顏達懶,並將此二人的家產賜給了迪古乃。
這並沒有讓迪古乃高興,反倒是在心中直冒寒氣!如此濫殺無度的皇帝,不知什麼時候也會把自己給殺了。不如拚死一搏,也好過被人家給殺了,反正被合剌殺怕了的大臣們,也不會為他說好話。
大宋隆興二十一年十一月,金主合剌前去忽剌渾土溫圍獵,隨時都可能殺人的他,沒幾天又處死了自己身邊幾名身份不低的妃子。
十二月九日夜,時年二十七歲的迪古乃經過周密策劃,和自己的九個同謀潛入合剌寢殿,將其殺死。
金主合剌死時三十二歲,在位十五年,隨後被廢為東昏王。直到二十四年後,才被重新追認為武靈皇帝,廟號熙宗,遷葬思陵。
當夜,迪古乃登基為帝,第二天就改元「天德」。為了自己地位穩固,迪古乃撕去了和氣、謙恭的面紗,將數名合剌的親信之臣騙入宮院處死。
隨後,為了取得臣子的支持,迪古乃大賞群臣,與他一起謀反的九人也一起陞官。
大金的災難並沒有就此結束,在自己的親信、也是謀反同黨的秘書監蕭裕幫助下,迪古乃很快就向他一直十分忌憚的金太宗吳乞買後人下了手,誰讓他們大都有才幹、而且手握重權。他這一下手,就殺絕了金太宗的後!也不多,不過七十多人。
金太宗死的時日太短,他的後人還來不及開枝散葉。同時,還把自己謀反同黨中不堅決的唐括辯(也就是一開始沒打算立迪古乃)給殺掉了。
隨即,大金軍神粘罕的後人完顏秉德在與迪古乃一同謀反時,有自立之心,又被迪古乃殺掉了全家。還帶累了三十多個同宗,累及下屬,只有粘罕之孫完顏斜哥倖免於難,但從此隱姓埋名,逃過了一劫。
屬於這兩支完顏氏後裔的「猛安謀克」沒了主人,被迪古乃全盤接受、重新改編,大金最強大的力量從此掌控在他的手中。
貪淫好色的迪古乃在殺人之餘,還喜歡收集美女,那邊宗室親屬被殺,這邊立刻把被殺之人的妻女姐妹姑嫂之類的女眷統統收歸己有;被殺的是親戚,被搶的自然也是弟媳、小姨子、堂姐妹、叔母、舅母,甚至還有迪古乃的親姑姑,全是他的親屬,整個兒一個就地取材。
臣子們覺得這樣也太不像話了一點兒,這些女眷多是皇帝的姑表親、中表親,在漢人的禮法中就屬於**!漢化已經很深的金人自然也覺得難看。可本來喜歡漢家文化,注重漢人禮節的迪古乃在這一點上卻堅持「胡俗」,將他人的女人全數「妻之」,認為這樣才能多生子嗣。
可就算是女真人過去的傳統,最多不過是子繼父妾、弟繼兄嫂,那還得父親和哥哥先死了才行。迪古乃卻是殺人丈夫奪人妻室,常常是逼迫有夫之婦殺死自己的丈夫再入宮為妃,因自己的妻室過於美麗而被殺害的臣子不止一位,就連幫助他篡位的同黨完顏烏帶也無法倖免。
經過迪古乃這樣的濫殺,大金部落首領分權而立的舊制從此結束(不結束也不行,首領們快死光了,但還沒完),皇權從此鞏固;但合剌和迪古乃兩位君主的濫殺無度,又人為的造成了女真人統治集團的裂痕,金朝也被大大傷了元氣。
迪古乃靠政變上台,隨即濫殺的真相終於在事情發生兩個月後傳到了大宋。
這還要得益於馬氏家族當年在原大遼的人脈,也就是趙良嗣歸宋之後建立起的情報網絡。
雖然後來趙良嗣叔侄出了事,但趙良嗣在離開汴京之前,因為感激清義道長對馬家的保護,便將自己手上的情報網絡交給了道長。清義道長過世之後,這個情報網又傳到了長風道長的手中。
為了保證它能夠正常運行,傾天網的成員從來沒有在除虞水靈、虞景兒和長風道長之外的人面前露過臉,只是由於大宋多年的偏安政策,導致了它一直沒能有太大的發展。
直到臨安之戰,長風道長又把這個網絡交給了虞水靈。在虞水靈的手中,又有當年江湖義勇隊成員的幫助,這個網絡終於派上了用場,並正式命名為「傾天」。在此後的時間裡,不斷的增加、擴展,不只是大宋周邊各國、各族,連大宋內部也有分佈。
虞水靈不幸病倒之後,這個情報網又交到了虞景兒的手中代管。因為趙惇在母后過世之前地位未定,為了不招致一些知情的重臣對趙惇的疑心,景兒按姐姐的要求,並未將傾天網的存在告知趙惇。
等到趙惇被立為皇太子,傾天網的幾位負責之人,也就是傾天網的幾位總「頭領」,知道將來趙惇定是他們的主子,便向虞景兒和長風道長探問。這也不能怪這些老人,大宋皇室偏安一方、猜忌功臣的毛病實在是太厲害,他們也不敢保證趙惇就和他的祖父趙構完全不一樣。
虞景兒和長風道長都建議他們自己接觸一下,就會明白趙惇的個性。
那次趙惇他們在健康城遇上的原江湖義勇隊成員,那位麻衣老者,也就是傾天網的負責人之一呂正,他無意中與趙惇相識,立刻就通知了傾天網的幾位頭領。
呂正第二次與趙惇相見,實際上是應幾位頭領之托,再次接觸一下趙惇,以確認今後與他相處時應對的方法,趙惇的為人、個性立刻就得到了他們的忠誠。
第十節
傾天網設在臨安的總部,即虞府提供的真實消息,經樞密院處理後傳到朝廷,被皇太子趙惇給搞的狼狽不堪的守舊文臣們總算找到了突破口,一起上奏反對太子的改制。
迪古乃不就是因為軍功才能夠進入中樞,掌控大權,結果沒多久就反叛並殺死了自己的君主。本來對人和氣的他,居然在登基後濫殺無辜,這是多麼鮮活的例子!
連一些原先支持皇太子進行變革的文臣也開始改變了態度,而那些有一定影響力的老將軍們,因為負責地方軍制改革還沒有還京,朝廷上的動向為之一變!
知道了大金政變情況,一直信任並支持愛子進行變革的天子趙慎也開始猶豫,這武將一旦反叛的後果也太嚴重了吧!本性就有些懦弱的天子,不敢真的冒家國傾覆的危險,召見皇太子趙惇,希望他停止軍制改革。
趙惇斷然拒絕,他的回答倒很是直接:「父皇既將大權交付於兒臣,那麼無論成敗,皆由兒臣承擔後果,與父皇無涉。」
被皇太子這樣不留情面的堅拒,一直信重愛子、且脾氣很好的天子趙慎也受不了了,父子兩人第一次發生了爭執,不歡而散。
此事,被天子的內侍偷偷傳出了宮外。
那些守舊的文臣們可算是找到了機會,一起上奏章參劾太子,指責太子過於狂妄,無君父之禮。想藉機打壓一下太子的氣焰,並尋機廢掉太子之位。
已經三年多沒有上朝的天子趙慎,下旨舉行大朝議,討論改革軍制的問題。
天子倒不是想打擊愛子或是表明一下自己的權威,他本來就有些膽小,只是出於對現有局勢的擔心,想聽聽大家的意思;卻沒想到,一群守舊、偏安的臣子卻想藉機生事,徹底毀掉皇太子主導的變革,讓大宋還回到「偏安一方」、「死守祖宗之法」的老路上去。
金朝在新帝登基之後,就向大宋派出了「告即位國信使」使團進行通告,當然是沒講真話,只說是皇帝病故,臨終前傳位於迪古乃。
按照慣例,大宋派出了前往祝賀大金新帝登基的「賀登寶位國信使」使團回訪。
自信、強悍的金主迪古乃素有一統天下、稱雄中原、君臨萬民之志,漢化很深的他對大宋昌盛文明的嚮往,成了讓天下成為「一家」的動力。
大宋京師臨安,一向以風景秀美、繁華富庶而聞名於世,使得迪古乃對江南產生了神往之情。他讓人將西湖美景繪製成屏風,放在宮院之中日夜欣賞,這種強烈的渴望之心最終轉化成了對大宋疆土的垂涎。
為了得到大臣們的支持,迪古乃還假托天意,對大家說自己做夢上了天上的神宮,是天帝授權他滅掉大宋,天命讓大金一統天下。
但金朝的大臣多數不贊成此時出兵攻宋,認為兩國之間的和約自簽訂以來履行的很好,大宋從無背約之舉,師出無名;而且現在人心思安,不願意進行大戰,金朝內部的局勢也並不穩定;金軍勞師遠征,糧草難濟,又不習慣在南方作戰,此時出兵恐對大金不利,是取敗之道。
於是,容不得任何人、任何力量妨礙大計的迪古乃再次大開殺戒,不少反對他南征的臣子和宗室被他殺掉,甚至連反對其南征的嫡母、皇太后徒單氏和她的親孫子也被迪古乃殺死,屍體被迪古乃化骨揚灰,連塊葬身之地都沒有。被他的濫殺給嚇壞了的臣子們,自然是噤若寒蟬,不敢再提任何反對意見。
隨即,剛愎自用的迪古乃一意孤行,開始大量徵兵、準備後勤物資,為伐宋戰爭做準備。
之後,他又打算在南京汴梁,也就是大宋原京師汴京設立皇帝行營,便於就近指揮戰事。
也就在大宋朝廷正在為變革軍制爭執不下的時候,大宋派到金朝的「賀登寶位國信使」吳邙向金主迪古乃辭行南歸,迪古乃突然大聲喝斥宋使,指責大宋「違背盟約,事上國多不誠」,理由是宋人「收降納叛、盜賣軍馬」。
這「收降納叛」的指責在宋金之間的國史上,幾乎等同於戰爭信號,從當年的張覺事件就已經開始了。這也是為何天子趙慎登基之後,很多當年的舊臣都相繼平反,如趙良嗣等;但只有張覺,就算他的兒子張義如今已經貴為郡王,卻仍然未能得到大宋對他義行確認的最主要原因。
大金君臣原以為宋使會被嚇的發抖,誰知吳邙臉色平靜聽完的迪古乃的訓斥,立刻回了一句:「捕風捉影,不足為訓。」
聽了宋使的答覆,氣的臉色發青的金主迪古乃勃然大怒,**裸的威脅:「貴使好硬的骨頭,難道認為是朕的刀子不快嗎?」
「陛下乃是當世名將,您的刀自然很快。」吳邙還是那樣冷靜,這時候居然不忘了小小的拍了迪古乃一記馬屁,可隨後話音一轉,就不怎麼好聽了:「刀雖快卻不殺無罪之人,我朝與貴國是為平等並列,並無『上國』之說。何況,宋並無違約之行,小臣為宋使,自當為我朝辯白。故東昏王濫殺無度,因而受到天譴,陛下才得以登基。如果陛下與他一樣,上天又會怎樣看待陛下?」
迪古乃根本忘記了現在在位的大宋皇帝可不是那個害怕金人到骨子裡的趙構,天子趙慎來來就是支持收復中原的,再加上主政的皇太子趙惇又是個堅決的主戰派,他們選派的宋使怎麼可能是個軟骨頭!
冷不防被宋使噎住,迪古乃也只好自我解嘲:「我與貴使相戲爾。此二事是邊境官員所報,朕希望大宋能自我管束,莫違盟約。」
「兩國如今和平的局面來之不易,大宋自然清楚。」吳邙自然知道迪古乃這是自己找台階下,而且是在耍賴了,整個「是說你是你就是」,也乾脆不再辯駁。
金人在急急的做著戰爭準備,宋使吳邙在歸宋的路上,當然能夠發現大金一方靠近宋金邊境上造舟運糧者甚多,備戰氣息漸濃。五月,吳邙回到京師,當然立刻向朝廷示警,說明新任金主恐有南征之意,朝廷頓時緊張起來。
但此時部分臣子認為金人雖有南征的打算,卻並沒有付諸實施,如果大宋先進行戰備,只怕反而會給金朝南侵的口實,反對立刻進行大規模的戰事準備。甚至有臣子建議停止所有的變革,立刻遣使金朝,以表示對金的恭順之心,還是堅持媚侍大金。
戰爭臨近,軍制變革只能暫停,大朝議自然也推後舉行。
皇太子趙惇在此之前也已經接到了來自傾天網的警告,見戰爭的威脅將近,便將所有政務全部委託給皇兄肅郡王趙適,帶上一批從臨安軍校中挑選出來的學員,還有康妃葉氏所生的幼弟趙平,離開臨安巡視金宋交界的守衛。並打算充分利用現有的條件,給金人製造內亂,盡量拖延迪古乃南下的腳步。
依趙惇的想法,大宋的振興需要大家的努力,自家兄弟如何能夠置身事外,反正他才不會在意皇權的爭奪。想從自己手上奪取大權,那也得看別人有沒有這個能耐。已經被封為魏郡王的趙平雖然才十五歲,卻聰明憐利,從小也拜了長風道長為師,很有些頭腦。歷練一下,趙平也能派上大用。
從吳邙歸宋以後,金朝有可能再次南征的警報不斷的呈送到朝廷之中。邊境上的宋軍發現對面的金軍在不斷的調動,準備戰爭物資;也有部分金軍甚至摸到了大宋境內,卻被宋軍給打了回去,雙方小磨擦、小衝突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