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科幻小說 > 蓮謀

正文 第九十章 人心所歸(八) 文 / 桃圻

    轉眼間,唐國公那三萬大軍,已將地面踏得隱約震動起來。頭裡已三人一組,馳來三撥開道的,隨後左右兩排擎著碩大唐字旌旗的騎兵,帶著風鼓吹旌旗的咧咧聲響,意氣風發地入了城門。

    緊隨其後的便是一身戎甲的唐國公,雖已近知天命的年紀,神彩卻還張揚。他身後轟轟隆隆地隨著他最為精悍的騎兵營,離著城門還有大約十來步的距離,他一手帶住馬韁,另一首向後抬舉示意止步,方纔還小跑騰躍的騎兵隊伍,竟快速地停駐了,隊伍絲毫不亂。

    圍觀百姓不知誰先發的聲,一時之間眾人嘩然,嘖嘖聲,驚歎聲,議論聲,沸騰成一片。

    張長史不敢跑在頭裡,偷眼瞧見李世民上前去了,才拱抱著手疾步跟在後頭。

    李世民恭敬地行過禮,端素著臉站在一邊。唐國公下得馬來,將二郎上下打量了一番,大笑著拍撫了幾下他的肩膀,「這一番歷練,果然精壯了。」

    說著又向著上前行禮的杜如晦道:「可見托付予克明是無誤的。」杜如晦又再拱手,口中直歉然推讓。

    後頭自張長史起,一應大小官員俱擁立著,尋找合適的時機上前行禮寒暄。唐國公忙於應付,不曾留意到李世民猶寒著臉,拖拖蹭蹭地在後面隨著。杜如晦輕歎了一口氣,低喚一聲「二郎」,向他丟了個眼色。

    竇夫人離世之時情形他未親見,匆匆趕至屋前,卻聽得屋內已是一片哀泣,李世民紅著眼睛,滿臉怒氣地自內室衝將出來,自那日起,但凡唐國公在場,二郎的面色便無和緩過。

    那日內室究竟發生了甚麼。本是李家的家事,他終究是外人,只不好多問多言,怎奈二郎羽翼未豐,尚離不得唐國公的庇蔭,只得私底下規勸著他,不論發生何事,莫要太過縱情,在唐國公面前只說是二郎因喪母,哀思不絕。日久不能平復,他亦知時日久了唐國公必不會深信,好在二郎雖年輕,終是個明白人,任是心中多少怨懟,猶能隱忍著。

    暫設的留守府流水般的熱鬧了兩天,唐國公一再言明尚在夫人的喪期內,不便多見客,大門口候著的大車仍是每日不斷。直到了第三日上。閉起了府門,門口掛上了謝客的知照,方才止住了那些鑽營著要攀附的大小官員。

    李世民心裡懸掛著城外那五萬件軍衣,急切地要等唐國公批示那四百緡錢出去。好容易待到留守府清靜下來,便趕著從軍營往府內去。進了正院,才剛踏上正廳的石階,就有小廝在頭前阻攔。「二郎且稍候,正有客在內說話。」

    他心中不免奇怪,這不是才報稱已謝退了所有訪客了麼。「裡頭是哪一位?」他向小廝問道。

    「張長史。還有杜阿郎。」

    李世民揮手遣退了那小廝,在門下站立了一會兒,因天已熱起來,屋子內外隔絕不嚴,能聽見裡頭的說話聲,他不願聽那壁腳,逕直在門上叩了幾下,「父親可在內?」

    裡頭的說話聲驟停了,隔了一息,想起了唐國公的聲音。「可是二郎?便進來無妨。」

    得了應允,李世民抬腳便跨進了正廳。唐國公正居正中席案坐著,前方左右兩邊各置一案,張長史與杜如晦各自坐著。張長史見狀要起身行禮,唐國公卻道:「他本是年輕後輩,又無官職,如何敢受長者禮。」

    「正是呢。」李世民淡淡地扯起唇角,勉強算是有了些笑容,「見過長史。」

    這張長史見他謙恭,不禁忘了形,也不知偏身讓禮,居然著著實實地受了。

    「正說著軍中事務,你便來了。」唐國公邊說著邊指了指一邊的另一案,示意他坐下,「當日你帶兵走得急,一些瑣碎事竟未及籌備下,倒是張長史想在了頭裡。如今天熱了,我且問你,你那營中可發放了夏衣?」

    「尚未發放。」李世民搖頭道。

    張長史面上顯了得意,「既這麼著,我為一方長史的,理應多使些力,二郎只管告知所需件數,這事便包管在某身上。」

    「已著了一名仁勇副尉督辦,不日便成。」李世民哪裡會不懂他的盤算,告知了他件數,好教他知曉兵將人數,卻不知父親欲作何打算,故他語帶遲疑,看向唐國公。唐國公含笑穩坐著,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勢,並不打算開腔。

    張長史忍不住在心裡替自己叫了一聲好,外邊都傳這李二郎年少機敏,智勇雙全的,如今自己略編了個製衣的幌子,哄他說出手中兵將人數,他便頓住了,可見也是庸常。一時他心下稱意,口中又道:「軍中用度最是緊要的,採買置辦向來個是窟窿洞,二郎或年輕不知,那些人,皆指著私下剋扣軍費資用來填塞。索性由官中一併置辦了,倒也乾淨省事。」

    李世民心中冷哼一聲,不願與他囉皂。這話一出,杜如晦料定了在鄉間那一日,尾隨跟梢的必是這位長史的親隨無疑了,這便坐實了城門口迎唐國公時的那一探。他從容謙和地笑道:「張長史乃真表率。論理原是不該推卻的,實是夏衣已備辦下了,只怕是要辜負了長史的這番美意。」

    張長史只覺兜頭淋了一盆冷水,才起的一點得意,立時消散無蹤。他本無應對之能,來時反覆打了腹稿的話一時也說盡了,竟不知該說些什麼,略略地應付過幾句,起身告辭。

    待小廝將那張長史送出門去,唐國公方從懷中取出一封書信,遞與杜如晦。箋上赫然是賀遂兆的字跡,展開一讀,心頭不覺一震。

    原來唐國公的外甥女王氏,早年入宮,因姿色出眾,頗受盛寵,顧念著舅家昔日撫養之恩,時常暗中通遞些消息出來予唐國公。近日聖上因深懼了楊玄感的兵亂,將朝中統兵的將臣一一猜忌了一遍,也不知哪個好事的進的言,竟教聖上將疑慮鎖牢在了唐國公身上,王氏因

    此也受了牽連,連日來遭了冷落,趕忙將消息傳遞出去,賀遂兆接了消息亦不敢怠慢,遣人日夜加急地直送唐國公手中。

    杜如晦看畢書信,連著深吸了兩口氣,「聖意應尚未抵達弘化郡,那張長史若是得了授意,忙著上達聖聽猶不及,也不必特來試探了。如今握了兵權著實不易,須得仔細籌謀了應對,且容我細思量。」

    唐國公沉著臉點了點頭,忽又想起了甚麼,對著李世民道:「為今之計一切皆要謹慎再三,那四百緡錢暫不得挪動。」

    李世民驀地怔在了原處,默然點頭,面上神色雖無改,腦中已然全空。(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