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秦家有女

正文 第107章 物是人非 文 / 無痕之歌

    眾人一大早起程,繞開朱家必走的東門,從南門進了燕京城,兵分兩路,劉管家帶著多半下人直奔孟府,知言、孟煥之同秦暉往首輔府而去。恰逢上元燈節,滿城掛滿花燈,蜂湧各地前來賞燈遊玩之人,熙熙攘攘的人群,使得車馬行程緩慢。待到秦府時只有方太君並小輩的妯娌、諸位兄弟,及兩三個未出嫁的姐妹在府。

    今年上元節,聖上與百官共度佳節,早有諭令,燕京城中五品以上官員及誥命到大明宮賞燈賜宴。秦府幾位老爺都有品階在身,幾位太太也是有誥命封號,眾人等不到知言一行人,不敢延誤時辰,盛妝打扮早早進宮去了。獨方太君因身體小恙,告了病假,故知言還能見上她。

    正榮堂中知言與孟煥之向方太君磕過頭,又見過幾位嫂嫂,秦昭並幾位兄弟領孟煥之去了前院,只留知言在後宅與家中諸人敘話。

    方太君只是偶感風寒,身體依康健,銀髮又添了兩成,一如既往的慈善可親,拉住知言的手不放。知言坐在方太君身邊任老人細打量,再瞧向屋內,初離孟府二人世界回歸大家庭,一下子很不適應。

    四歲多的十五爺秦昊和大姐兒滿地撒歡,三歲多的章哥兒正用知言的裙子擦口水,蹣跚學步的是二姐兒和秦明長子哥兒,再加上右手坐著一溜嫂嫂共五個,芍艷芙淡,各有千秋,二奶奶再次挺著大肚子笑意和善。

    知言覺得與以往那裡不同,滿屋姐妹只剩知恬、知容和知媛三人,有種自己變成外人的感覺,故對著方太君撒嬌:「老祖宗,兩年多沒見您,家裡都變樣了,嫂嫂們個個如花似玉,您肯定再不疼我。」

    方太君把孫女瞧了又瞧,看了她的氣色,又見過她和孫婿之間情意綿綿,心中大定,只拉著知言的手說應景的話:「那是,她們幾個比你們姐妹都要乖巧懂事,我不疼她們,難道要惦記你個小沒良心的,一走兩年多,都見著不面。」

    老祖宗你倒打一耙,知言不高興,賴在老人懷裡:「明明怕我淘氣,一早打發出門,反要賴我。」

    方太君摟著知言輕聲哄著她,秦家小輩幾個妯娌相視一眼也都笑了,最先出聲的是四奶奶。這位安遠侯獨女長得嬌巧可愛,五官美麗精緻,初見覺得她溫婉可人,開口說話地道的燕京腔:「常聽老祖宗和四爺念叨九妹,今天才得見,怪不得受老祖宗偏疼,我們幾個可及不上。」

    知言方懂秦昌說的四嫂不錯,安遠侯府遠在閩地,語言風俗與燕京差了十萬八千。雖說安遠侯夫人出身燕京東平伯府,陪嫁過去二三十個下人,終究背井離鄉,逐漸也被當地風俗同化。

    府內大太太和二太太皆都是江南人氏,嫁到燕京二十餘年,大房和二房幾個子女不喜江南菜氏,更不會說南邊的方言,能聽懂已不錯。

    以此類推,安遠侯府境況大致相同,四奶奶陳其美自幼生長在閩地,只在十三歲時頭次回舅家探親,短短幾年時間,燕京話說得這麼順溜可下了不少功夫。

    知言當要謙讓一番,再定睛瞧向其餘兩位未謀過面的嫂嫂。

    三奶奶萬氏水靈秀美,端莊,眼神堅定,並不隨意說笑,偶爾掃到屋內的女兒才微微一笑。她的父輩也只做著六品小官,又自幼喪母,其父也未續絃,萬氏未出閣時持家做著主母,照看弟妹。二太太看中她這份剛強能主事,拋開喪母長女不娶的世俗講究,給秦曉聘來。聽聞進門兩年有餘,給二太太分憂不少,秦家三爺暫時收伏再未生出事。

    五奶奶夏氏生得花容月貌,一笑起來臉上兩個小梨渦,更顯動人。她卻有些來頭,祖父做著國子監祭酒,也是家中嫡女,老狐狸出面才說動夏祭酒把孫女嫁給大房庶子秦曄,才進門不足半年,瞧著行事不會差。

    再瞧向妹妹們,知容和知德也都十一歲,容貌眉眼已長開,知容似出水芙蓉,大家閨秀范十足;知媛卻是爽朗大氣,俏麗多姿。

    屋中最引人注目當屬秦家十小姐知恬,穿著緋紅瓊花衣裙,頭上也隨意挽著烏蠻髻,兩件尋常首飾,無奈天姿國色,笑也傾城,不笑更傾國,儀態萬方,更不說眼中噙著淚,梨花帶雨,我見猶憐。

    知言對著她唯有在心中暗歎一聲,掩卻憂愁同知恬說話。因大奶奶忖度方太君恐要問小姑幾句私房話,打了岔帶著幾位弟媳先行回屋,知恬也同兩個妹妹先回去。

    知言目送知恬翩遷離去,復又投到方太君懷中,問道:「老祖宗,十妹可如何是好?」

    方太君也輕歎:「承恩公周家年前剛死了原配,想求娶她做續絃,只有個話頭,等出了孝才能議婚。」

    知言回想燕京權貴圈,現任承恩公應是皇后的侄兒,周家很是低調,雖家中出過幾位皇后,並數位得寵的妃子,但從不與人攀交,甚少在外走動,她問方太君:「承恩公,孫女記得他比大哥還要年長幾歲。」

    方太君垂目點頭:「已到而立之年,膝下也有兩個嫡子,唯獨沒有女兒。」

    言外之意,承恩公風聞知恬的美貌,娶過去欲生出兩個美如天仙的女兒,備著將來入宮。知言很為知恬報屈,卻也明白,依著眼下的形勢,這是她最好的歸宿,只要皇后不倒,太子不倒,承恩公府護住一個女人的能力尚有。

    知言再掃視一圈屋內,雙福依做著大丫頭,屋裡也多了兩個生面孔,陳設變動不大,卻覺物是人非,只依著方太君說話:「姐姐們都嫁出去,家裡不太像以前。」

    方太君感慨道:「是啊,你們姐妹一個個嫁出去,家中又連著娶了幾個孫媳,添了幾個重孫,屋子還是這間屋子,整日來往的人都換了面孔。知婕也被你堂叔接走,定在七月出嫁。因你二姑母說不急,可留世英在家多呆兩年,故她也回了徽州,年底才送嫁到燕京。」

    &nbs

    p;知言本來想問韓世芳,終嚥下話頭,說及其它:「二姑母和婉表妹可好,我在滄州時,婉表妹還托人送了幾回東西。」

    說及喬婉,方太君帶笑說:「那也是個傻丫頭,年前訂了親,許配給定遠侯世子,同你前兩年一般,說到女婿仍是沒羞沒臊。你二姑母背後嘀咕幾次,我同她說不急,沒到時候。你當初不也死活不開竅,現時瞧著姑爺眼睛都挪不開。」

    知言連連否認:「孫女哪有,定是老祖宗眼花了。」

    方太君笑意和善,拉過知言的手腕細看,問得意味深長:「他對你可好,沒到日子趕著辦了及笄,又圓了房,若不好我可是不依。」

    知言眨著眼睛,順桿子爬:「老祖宗,您要替我出氣。瞧我的指甲全讓他剪短,飯後也不許我賴在榻上。」

    方太君樂不可支,指著知言都笑出眼淚,屋裡幾個丫頭也都抿嘴笑。

    知言等方太君緩過勁,拉著她的手,眼睛也與她對視,緩緩說來:「老祖宗,煥之對孫女很好,並非他甜言蜜語說得天花亂墜,好些時候行事,要細思量才能品出。他答應我不要房裡人,那怕只幾年光景,孫女也要念著他這份心意。」

    方太君把知言的手合在一處,像小時候那般合在她的手心中,點頭說:「好,我也就放心了。你幾個姐姐或多或少都有些難處,你也是吃過苦頭,才換得如今的好。每每夜裡睡不著,就想起你一個人在外,又是這麼小就嫁出去,心裡頭先把死老頭子罵幾遍。」

    知言笑出聲,方太君從不說及老狐狸的事非,頭回聽她用這種口氣,故也問道:「祖父可好,原想著能趕早點進城,見他一面,誰料城中人多,堵塞住路,延誤了時辰,幾位叔伯嬸嬸、父親母親都沒見上面。」

    方太君小恙初癒,今日也耗費了許多精力,只倚在榻上聽知言絮叨,最後閉眼睡著。知言悄聲問雙福,聽她回答近一年都是這般。

    知言並未去別處走動,雖明白知恬盼著她,與姐妹們之間相處來日方長。她只守在正榮堂盯著日頭漸西斜,窗格印到屋內影子變幻數次,方太君才醒來,一同用了晚飯。

    本來知言想賴到秦府住兩日,方太君卻不應:「上元燈節,小夫妻該是團聚,你先回去,得空了再來陪我。」

    孟煥之本打算留下小娘子在秦府住上一段時日,讓她和家人團聚,聽到方太君的話,也知民間的講究,又見老人執意如此,故也勸知言:「咱們先回去,等下個月春闈開場我進了貢院,你再來陪祖母,免得一個人在家也心神不定。」

    知言滿是委屈,瞧向方太君和孟煥之,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唯有點頭答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