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秦家有女

正文 第90章 人靠金裝 文 / 無痕之歌

    純字在線閱讀本站域名

    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

    次日大清早,孟煥之帶知言到族中,由族長帶領拜了宗祠,回來後馬不停歇在房裡接受下人的拜見。

    孟家下人並不多,前後院加起來不到五十人,老太太身邊兩個貼身心腹婆子馮婆婆和劉媽媽都已見過,再有二個大丫頭四個小丫頭和四個粗使婆子,廚房和漿洗及雜役幾處共有十來人。

    前院也只十來個家丁並管事的劉管家,也是劉媽媽的當家男人,再有孟煥之書房使喚的兩個小廝和書僮長興、長山,數來數去就最亮眼當是周媽媽一家。

    孟老太太身邊使喚的幾個丫頭容貌都平平,且不敢抬頭多看新人一眼,周媽媽領著三個女兒站在當地如同萬綠叢中一點紅。年齡最長的一位少女自稱巧雲,穿著丫頭們的銀紅襖松青褲,說不上有多漂亮,只正當妙齡,嫩的能掐出水來,細著嗓子做自我介紹,抬頭偷瞄知言數眼,又把目光轉向孟煥之,含著脈脈情意。

    知言並未偏頭去瞧孟煥之的反應,受周家三女兒巧月的禮,巧月觀年齡恐與知言相仿,許是年紀小未開竅,不像姐姐那樣露骨,只對知言的穿衣打扮生出興趣。

    再小一點的巧珍尚年幼,倒是禮數周全,張著稚嫩的童音請安。

    觀得以上三人並周媽媽在屋中的做派,也就不難理解孟老太太一心要打發他們一家出門。離了孟老太太,馮婆子和劉媽媽都裝了鵪鶉,只聽得周媽媽一人說笑打渾,旁若無人,完全沒把知言及秦府諸人放在眼裡。她家男人老周頭倒是老實本分,在前院當著雜役頭子,此時垂手候在院中。

    孟煥之生母去世時,他才三歲,奶娘對他有半母情誼,相依相守多年,幼時未覺察出奶娘的變化。隨著他常年在外,家中祖母身體每況愈下,倒讓奶娘養大了膽氣,仗著是太太的陪嫁和大爺的奶娘拿起威風。孟老太太幾次欲下手整治,終是顧及早逝的兒媳及獨孫的情面投鼠忌器,反更助長奶娘的氣焰。

    此時廳中,孟煥之也覺瞧不過眼,偏頭只對知言說:「我已使人請了族中人並舅家幾門姻親,定在後日家中擺酒,這兩天先讓劉媽媽繼續在你身邊聽喚,等認過了人,再讓她回祖母處。」

    知言笑吟吟點頭說:「我明白,有勞劉媽媽,讓你又受累了。「

    劉媽媽笑著推辭說不敢,周媽媽也暫閉上嘴巴,眼睛卻是不離坐在上首的孟煥之與知言,屋中一時寂靜,無人開口說話。

    孟煥之端起茶碗,修長的手指骨節分明,垂目對著漂浮的茶葉出神,窺不出他的喜怒。

    知言看孟煥之一眼,瞧著他神色紋絲不動,想了想,做主讓眾人都散了。孟老太太屋裡的兩位婆子率先領命退下,其餘人等也都跟在其後魚貫而出。

    周媽媽並未同去,滿面堆笑走到孟煥之眼前:「大爺累了這半日,巧雲天不亮就起來,親自下廚做了幾樣點心,並盯著人煨好湯,也都熱乎著,不如先用幾樣。」

    孟煥之不欲在人前太傷奶娘情面,只問起知言:「娘子覺得如何,可是想先用一點。」

    這個麼,不能幹出扶著梯子讓別人來拆自家房子的事,知言當是回道:「許是連著坐了幾天車,今日還是沒甚胃口。夫君若是覺得餓了,不妨先墊一點。」

    孟煥之嘴角微勾,眼底泛出一絲笑意,清清喉嚨說道:「算了,快近午了,等著用午飯便是,謝過奶娘一片心意。」

    周媽媽露出失望之色,面色垮拉下來,說話聲調比之前低了兩度:「客氣什麼,大爺若是想起桂花糕,吩咐巧雲再做,費不了多少功夫。」

    孟煥之直言拒絕:「我現如今不比幼時那般愛吃糕點,覺得甜膩膩的,奶娘不用再忙活。」

    周媽媽面上掛不住,再不識趣也能聽出言外之意,自己可勁為女兒賣好,大爺隻字不提,再糾纏下去,惹惱了他,把路堵死,反讓巧雲沒了機會,故帶著幾個女兒也退下。

    知言才沒興趣瞧什麼巧雲、巧月面上的表情,只因方才說起桂花糕,勾起饞蟲,偷著嚥了嚥口水。她再抬頭時對上孟煥之的雙眸,滿是戲謔,忍著笑的樣子。

    知言繼續淡定,笑毛,你都是我碗裡的菜,現在吃不上,難道推到別人面前讓先嚼一遍,哼!

    知言瞪著眼睛氣鼓鼓的樣子,讓孟煥之更可笑,握拳輕咳一聲,嘴角噙笑,又對著茶碗發功。

    聶媽媽和幾個丫頭躲在背後私底下交換眼色。

    *****

    到孟家宴請族人及姻親的日子,不到天亮,知言就起來,衣裳首飾都是前一日便挑好,大紅織金繡合歡花交領衣,同色縷空百蝶半臂、灑金百折裙,因著遮掩年齡小,頭上也用了大鳳釵。孟老太太所贈的首飾倒未敢用,那些太顯眼,即使日後回燕京城,也要斟酌場面方可佩戴一兩樣。

    折騰好一會兒,才裝扮妥當,知言站在當地讓聶媽媽等掌眼,又立冬拿出一個黃金項圈鑲著鵝卵大的寶石,掛著到知言脖子上。

    知言走到鏡前,這人是自己麼,整得像暴發戶一樣,想著讓取下幾樣首飾,被聶媽媽拉住:「姑娘本性天然,不喜這些晃眼的東西,可你想外頭多少人拿金銀俗物做衡量,對人分出三六九等。姑娘今日若是穿得素簡,指不定他們狗眼看人低,心裡頭不把你當回事。」

    也是,秦知言若不是首輔的孫女,還能過呼奴喚婢,穿金戴銀的生活?世人能笑別人俗,踩高捧低,阿諛奉承;豈不是自己沒門路,沾不到權貴的邊,因說出的酸話。

    氣質麼,丫頭裡也有不凡的,沒見有

    人正經看待。估計外頭說起秦家女兒,都是閃著金山般的光芒,太沒必要裝清高,扮做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哄誰也不能哄自個。

    知言的底氣在於她姓秦,也就坦然讓丫頭們為自己裝扮,又去孟老太太處,經她點頭過目,才與孟煥之會合。

    孟煥之今日也是一襲大紅錦衣,配上白玉腰帶,頎長身形,玉樹臨風。看到知言盛裝打扮,只伸手以待。

    知言很自覺地把手放到孟煥之手中,跟著到垂花門處迎接客人。

    孟家在本地不算大族,總共二三十戶人家,因孟仲白清高一世,與眾族親幾欲斷絕來往。待孟煥之長大後才陸續走動,也只數戶人家有來往,不曾想今日幾乎傾巢出動,個個揚著笑臉湧到孟府。

    知言心說衣裳架子還真是吸引人。孟煥之微笑,縱是他看透世情,也覺得今日之事滑稽可笑。另外,小娘子不停摳著自己手心是為何故?他不禁轉頭瞧向知言。

    沒辦法,人越來越多,知言心底煩燥,控制不住自己,手底下總愛做小動作,瞪眼裝無辜。

    孟煥之收回目光,因著來了一拔人打頭兩位中年男子,穿著綢衣,外貌與孟煥之有三分相像,並兩名穿綢著緞的中年婦女帶著三個少年男女。正是孟煥之舅家,本地小鄉紳李家,守著幾畝田產兼做個小買賣,也算殷實人家。

    孟煥之放手鬆開知言,迎上前稱呼舅舅、舅母,李家幾個少年也都稱呼表哥,知言趨步跟在其後。

    不等孟煥之為雙方引見,李家大舅母笑得誇張:「哎喲,這就是外甥媳婦,生得可真俊。」更是熟絡地拉住知言的手不放,身上撲著令人嗆鼻的脂粉。

    知言福身喚大舅母。又見過兩位舅舅和二舅母,二舅母瞧著是個好性兒的人,行動有幾分拘促,露出靦腆地笑容。

    因孟煥之母親孟李氏在家居長,故李家幾個孩子都比孟煥之年齡小,也都爭相來見過知言。李大舅家一兒一女,分別為十六歲的李崇和十三歲的李錦娘;二舅母只生了一個兒子李嵩,與知言同庚。

    李家兩位少年俊俏清秀,舉止間帶著書卷氣,神色不掩好奇,恭恭敬敬口稱表嫂。

    李錦娘穿著粉色琵琶袖窄襖,艾青撒花百折裙,俏麗秀美,水靈靈的大眼睛投注到知言身上,微咬唇,末了閃過一絲忿色,勉強稱表嫂。

    李家兩位舅舅倒是和善,耐心等妻兒與外甥媳婦見過面,帶著他們去了孟老太太處。

    原定計劃請的客人中,李家舅舅一家算是最後一撥。見客人都到齊,孟煥之正欲帶知言進院,長興急匆匆從前院跑來,手裡拿著一摞貼子遞到孟煥之手中。他粗覽之下,數個八桿子打不著的人家;幾個啟蒙時的同窗,十年都沒見過面;更有幾家當地小吏。

    孟煥之冷哼一聲,順手把帖子交回長興手中,只說:「孟府今日不接待外客,改日我在城中酒樓宴請他們。」

    長興應下,自去辦差。

    知言瞧出孟煥之心中不痛快,早在他說話時提步先回院,不料對方大步追上來拉起自己的手,相攜一同應酬族親舅家。

    其實孟煥之拉手前在心中衡量了一番,收回早上拉著知言的右手,伸出左手。小娘子指甲太長,回頭盯著讓剪短,摳得手心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