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秦家有女

正文 第70章 唯心苦 文 / 無痕之歌

    純字在線閱讀本站域名

    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

    正榮堂中,只剩大太太和三太太兩人,當以長媳為主,大太太說起出門的事:「董家太太很少出門應酬,兒媳還是頭回見著她,不像是小門戶出來的人,經得住場面,很是和善。」

    常氏在旁補充:「兒媳也覺得董太太好相與,待人親和。」

    方太君點頭,問道:「董家那孩子,你們瞧著如何?」

    大太太笑出聲,微瞥弟媳一眼,實情托出:「是個實心的孩子,見著七侄女眼睛都挪不開,這事準成,老太太放寬心。」

    方太君問常氏:「你覺得如何?」

    常氏也點頭讚許:「兒媳瞧著他實在,雖掛念知,也是少年慕艾,並無失禮。」

    方太君思索過後,緩緩說:「七丫頭生得好,少年們一眼便相中,在意料之中。董家孩子實在好,若是花頭多心思太活,七丫頭恐降不住,這門親事慎之又慎,萬般不敢出差錯。回頭多費心思教七丫頭,壓壓她的性子。」

    常氏應下,觀得婆母還要有話對大嫂私底下說,先行告退。

    一陣衣裙窸窣之聲過後,眾丫頭婆子都退到屋外,只留下雙福服侍。大太太心道終是來了,強打起精神應對。

    不料方太君開語:「你抽空收拾個客院出來,梅兒帶著世華和世期過兩日要來,順道把東城那處院子也打掃拾掇一下,留著備用。」語氣略沉重,離了眾人,老人卸下偽裝,無力地倚在背墊上微閉眼。

    大太太輕聲答應:「是,兒媳明日便去準備。」心中嘀咕,大姑太太近兩年連著給婆母添堵,這又生出何事。

    方太君冷哼:「可知為何緣故,你娘家外甥準備進京編著修書,我得了信沒幾天,那個不成器的東西聽音,尋死覓活纏你妹妹,要長住京中。這是秦府,輪不到韓家人說來就來,說走就走,連累家中女兒名聲。外頭那處宅子,讓他們姐弟來了住過去。」語氣加重,怒氣溢出。

    方太君越說氣憤不己,輕捶胸口。大太太見狀過去安撫,心中大駭,自己娘家外甥還沒到京中,韓家外甥女先到,真是亂了套。她圖個什麼勁,王慎夫妻情深,琴瑟和鳴。還有家中知嫻,不懂這些女兒的心,算了,不再去猜。

    大太太出神間,不防方太君在旁抽冷問:「嫻兒的婚事,你打算瞞我多久,捂到最後,咱們家丟盡臉面,才算好。」語氣威嚴,含著怒氣。

    大太太見婆母動怒,當即跪下,解釋道:「兒媳想等到下月初,再同老太太提。」

    方太君語重心長,一字一句道出:「推了去,不是我話不中聽,岳家那等人家,求娶咱們家女兒都是高攀,給他們臉面,全不當回事。難道等我的孫女嫁過去,再受排揎,吃盡苦頭?!」

    大太太羞忿難當,淚如長流,哽咽著說:「嫻兒幼時最愛笑,臨了卻是最為難管,起了心思不說,婚事上也生出波折,兒媳實在羞愧,不敢跟您說起。」

    方太君長歎:「你精明要強一輩子,怎麼在這件事上糊塗,女兒家年少時思慕個少年郎都乃平常,誰家孩子不愛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過去。董家的婚事我本中意嫻兒,可你父親說三房勢單,兒生得好,平常人家不敢接,所以把這樁婚事讓給三房。今日把話說透,望你不要埋怨公婆偏心。」

    大太太表白剖心:「受家中長輩垂愛,大房幾個兒女婚事都是上乘,兒媳感恩戴德都來不及,更從未有半點異心。」

    方太君這才說:「起來吧,早點打發人到江南退了約定,不用找托辭,只說咱們家惱了岳家,沒他們家挑三揀四的理。嫻兒的婚事不用發愁,眼下有門好親事,只有五分准,再等等也無妨,我也喜歡她在跟前說笑做伴。」

    快刀斬亂麻,有婆母出面,大太太定心,總是為人母,出聲詢問:「不知是誰家,兒媳也好先籌備。」

    方太君瞧著屋外出神說:「孟家,那孩子我還沒見過,聽聞在外聲名,不會辱沒嫻兒。」

    大太太回想起與孟家糾葛,受公婆重視在情理之中,陪笑說:「兒媳白活了幾十年,連個人都識不清,險些釀出禍事,多虧老太太周全。」

    方太君輕撫額頭,搖頭語:「關心則亂,誰沒個娘家,沒個軟肋讓人抓。二丫頭嫁到方家,受夠了囉嗦閒事,我也只能睜眼瞧著,虧欠她了。等以後我不在了,你們多照看著她,有親兄弟相護,方家翻不起風浪。」

    大太太落淚說:「兒媳當二丫頭是親生,決不會讓她委屈。老太太何出此言,讓兒媳無地自容,岳家與司馬家怎好與老太太娘家相比。我大哥張牙舞爪,恨不得吞下我母親、親兄長,才解恨,他因恨我父親不能為亡妻守節。當真是笑話,世間只有女子為夫守節,何來男子做此舉動。他還不是妻妾成群,美婢環繞,只黑起心腸尋個借口罷了。」

    方太君感歎:「世上偽君子多矣,不差令兄一人,男人們幹大事,尋出女子做托辭,成不了大器,令兄心中恐有更大的盤算不能與外人道,只苦了你們娘兒幾個。」

    想到傳入耳中關於母親和親兄長的隻言片語,大太太捂臉失聲痛哭,哭出五臟六腑內郁氣,為自己,為母親,也為女兒,更為不明瞭的傷感。

    方太君放任長媳哭個痛快,盯著海缸內冰山慢慢消融化做水,無聲無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悄對清風明月訴衷腸,唯怕旁人窺心意。能哭出來也好,尚年輕!

    *****

    知言次日纏磨方太君半晌,正榮堂內都快被她吵翻天,方太

    君無奈地說:「該是明日就把你嫁出去,我好多活兩年。」

    知言厚臉皮,賴著說:「老祖宗說謊,你最捨不得我,將來為我招個女婿上門。」

    方太君被逗笑,輕罵:「越來越不像話,沒臉皮,家中十幾個兄弟,女婿樂意,你兄弟們還不情願。」

    知言又不是真小孩說起婚事情郎會害羞,全然不當回事,央求方太君:「老祖宗,我要個最俊俏的,比四哥都要生得好,要會拉弓習武,讀書平常,比六哥會玩……」扳著手指一一數來,秦家兒郎優點全集中,知言覺得這輩非當老姑娘不可,那還是個人嗎?神仙都比不上,降低標準,重新對方太君描述:「生得好看,會玩就成,能養家餬口有飯吃足夠了。」

    方太君強抑笑意聽完,終忍不住哈哈大笑,樂不可支,輕拭眼角笑出的淚水,屋裡眾丫頭也都笑起來。

    雙福輕鬆一口氣,可是見著笑了,心中也對大姑太太一家生出埋怨,從來沒安生過,每每生事,老太太年歲大了,再是經受不起。

    知言做天真,扯方太君衣袖撒嬌:「老祖宗,你還沒應下,當底成不成,給個准信,我好讓四哥到外頭暗中留意。」

    方太君拍著知言,笑說好,幾個丫頭湊趣出主意,更加添樂。逢著秦敏下朝回來,進屋便問:「何事這麼高興,在院外聽見你們說笑,說出來我也樂一樂。」

    知言擋著不讓方太君說,雙福忍笑說出。

    秦敏也做開懷大笑,知是孫女為逗老妻開心之語,因說:「知言幼時曾說要尋個像祖父一般的人,現時改了主意,嫌祖父不好?」

    知言一時呆住,年少時說過的戲語,他都記得,真是的,撇著嘴說:「祖父太好,旁人那能及得上,所以孫女退而求次。」

    秦敏吃吃笑說:「哪是退而求次,此乃雲泥之別。不用到外頭去尋,眼前真有這麼個樣樣符合條件的,老夫說出來,你還願意?」

    方太君帶笑聽著,知言催促他快說。

    秦敏一本正經,指著窗戶上探頭的阿福說:「阿福是也,毛色好看,成天四處亂竄遊玩,不用勞碌,衣食無憂。」

    方太君再次笑出聲,身子軟將,靠在知言身上。屋裡丫頭們悶笑連連。

    知言摸鼻子,被人打趣了,感覺一點都不好,想本著臉裝生氣,又覺得實在可笑,也笑出聲。

    秦敏、方太君笑完心情舒暢,說起正事,閒聊中,知言得知,經典史籍主編撰花落到韓家大老爺——秦旭的岳父身上,司馬家派了王慎上京協助,最後一件事,知言聽得驚詫,大姑母不日上京,領著一雙兒女,主要一條韓世芳要長住京中。

    議及韓世芳,秦敏尚可,仍不動聲色,方太君帶出怒意:「她自己不安份,連帶家中人等都無寧日,世英哭了兩日,飯菜只略動一點,梅兒是造了什麼孽,生出這麼個女兒來。」

    秦敏語氣平常:「養兒是債,梅兒一步走錯,招招被動,你也不用憂心,我們管不到韓家的事務,由她去吧,看管好世英也算對得住梅兒。」

    方太君說:「也是,女兒嫁出去,不用再跟著她操閒心。」又拉住知言叮嚀:「眼看你也長大,旁的祖母不求,唯求不要學你韓家表姐,切記。」

    知言點頭如搗蒜,方太君輕摟著孫女出神。

    一旁秦敏瞧著祖孫之間言行,也做沉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