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秦家有女

正文 第17章 家史 文 / 無痕之歌

    純字在線閱讀本站域名

    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

    這日,大姑太太帶兒女到大伯處做客,回府時隻身一人,道韓世芳和韓世朝要在大伯家住幾日,眾人只覺得鬆了一口氣。

    還未消停半日,又言有客到,秦家二老太爺老狐狸親弟弟秦效攜長孫秦曙上京給老狐狸拜壽,白家表叔夫婦也同路而來。

    這位秦家二老太爺頗有些故事,不對,應該是秦家老輩都是有故事的人。

    老狐狸之祖輩世代居住在伏羲故里一名為秦家川的地方,上百戶秦姓族人不知從何代起就居於之地。

    老狐狸之祖父守著幾畝薄田,倒有幾分聰慧,入族學苦讀一番,考了童生回來,在蠻荒之地也算是有些名氣,娶妻生一雙兒女,未拼得秀才功名得小病便一命嗚呼。留下寡妻獨自拉扯孩子,女兒長到十歲上也夭亡,兒子卻是個爭氣的,年紀小小也考中童生。

    彼時秦州城郊有一白姓大戶守著田產二三百畝,家中四兒一女,女孩稀缺便養得格外嬌弱。相來相去看中老狐狸之父讀書好,說不準將來有大造化能掙份功名來。遂擇了做東床,嫁女兒白氏到秦家,白家也算當地鄉紳,白氏出嫁時帶著一個丫頭及幾件首飾十畝田地一些銀錢。後來此丫頭嫁給秦家長工劉二,所生女兒便是劉姨奶奶這是後話。

    白氏進門不足兩年生下秦敏,曾祖父在不久後也考中秀才。奇葩的是,在曾祖父要上省城書院讀書之際,白氏是個極賢惠之人深恐夫君衣食起居無人照看,把自家一遠房表妹杏花用五百個錢聘來給夫君做小,讓杏花陪伴夫君上省城,自己在家侍奉婆母,撫育幼子。知言第一次聽聞都快被感動哭了有麼有,老太太你這麼聖母為毛。

    後杏花又生一子名秦效,小秦敏五歲。曾祖爺屢次鄉試不中,白氏後來又生一女不及半年夭亡,適逢劉二家的生了女兒名紅兒,抱到自己身邊當親女養著。

    那料世事多變,白氏尚未從喪女之痛中恢復,省城來信,夫君意外身亡。說起來是曾祖父閒得蛋疼,暑天到黃河邊納涼,一時興起下河戲水,不料黃河太不通情理見這書生俊俏帶走給自家女兒做乘龍快婿去也。

    待白家大舅趕到省城,見妹未幾位同窗湊資托人打撈出妹夫屍體並置了口薄棺,謝過眾人後帶著妹夫的屍首並杏花母子及妹夫的書僮回到故里。白氏一場痛哭後,大病不起。

    杏花是個有心眼的人,本因家中貧困被兄長換了錢財,後又在省城呆了幾年自認為見識過大場面,心頭早就活動不想守寡。初回秦家川,對白氏侍奉湯藥百般用心,騙得信任後乘白氏不防捲了家中細軟銀錢與書僮私奔,不忘帶上自己親生的兒子秦效,彼時秦效才五歲。

    正是屋漏正逢下雨,一小戶人家能有多少積蓄,況有八成是陪嫁。白氏更是連羞帶愧,劉二家的早都提醒過她防著杏花,可總是未聽得進去,差點也跟隨夫君去了。還是白家四位舅舅上門寬慰妹妹,道外甥讀書家中一應用錢之處自有他們來擔,才緩回一口氣,老狐狸很是發憤用功,十五六便中秀才更言稱不得功名不成親,眾人皆稱是個人物。

    老狐狸一日從省城歸來探視母親,祖母早已去世,抽空去拜見舅舅,幾個舅舅仁義,舅母雖有微詞且頻頻甩臉但也是人也常情。在未考中秀才之前,幾位堂叔伯都常常欺凌自己孤兒寡母,要不是有劉二一家四口幫襯,母親的日子根本過不下去。

    剛回到村口,撲出一乞兒抱腿便叫大哥,老狐狸起初認做是叫花子騙口飯吃,此地百姓不宜居,逢得年頭不好出門討生活之人許多。但細看此子真有幾分像自個,並有七八分像去世的父親。父親去世時他已能記事,再盤問一番真是親弟秦效。心裡這個糾結,親娘和舅家必不待見這位嫡親兄弟,也不能把他推出門總是血親。

    若問秦效怎落得如此地步,要從杏花出逃之日說起。杏花與書僮帶兒子向東逃去,書僮直言帶她見大世面,上關中去,那知只走出幾百里便被書僮賣給當地一大戶做小,大戶家有大老婆,杏花又帶著個拖油瓶,那能得好眼色。整日在灶間做飯燒水,縱是晚間也只睡在灶旁草堆上,心中只是叫苦後悔,在秦家時衣食不憂,何曾受過這等待遇。秦效也在外院牛棚與兩個長工起居,又主家的兩個兒子都已上十歲,聽人教唆怕小娘帶的兒子分了傢俬去,時常刁難,秦效從小被當成苦力使喚。

    不及幾年杏花閉眼逃離苦海,平時她與兒子私下見面時,只給秦效叮嚀一件事:你叫秦效,不姓王,你哥哥叫秦敏,家在秦州城外秦家川。

    王家的長工年歲大了有點善心,一日晚間睡下偷偷對秦效耳語:「主家讓你給東頭陳家的傻女子做女婿,娃兒,聽說你還有個當讀書人的哥呢,想法子逃吧。」

    秦效雖年歲小但也知陳家傻女,涎水流了老長,陳家婆娘膀大腰圓常手裡掄個大棒,扯著破鑼般嗓門罵街。半夜嚇得直打哆嗦,次日借出外幹活偷揣乾糧先逃到林子裡。

    一個十來歲的少年只在幼時被父兄手把手教著認過幾個字,幾年光景下來就唯獨記得秦字,憑秦家川這個地名回鄉的路找得何等辛苦,被狗咬過,差點被狼吃掉,被人拐了去又偷跑出來,餓急了吃草根,輾轉一年多才尋到秦家川。先打聽一番,知哥哥不在家,親娘又悔說對不起白氏,他

    日日在莊外討飯也不敢貿然登門,總是守了兩三個月盼到了秦敏,一時抱住不撒手。

    秦敏明知自身尚依賴舅家才有書讀,心裡七回八轉想了數個對策才咬牙帶秦效回家見母親。那知白氏一見秦效外貌肖似亡夫,又聞聽他這些年的境遇早就抱著痛哭不已,連呼:我的娃,你受了不少的苦。

    老狐狸==|,白擔了一片心。老娘你能靠譜點嗎?

    自此,秦效在家

    家侍奉白氏,秦敏上書院讀書。劉二一家和白家舅舅雖有微詞,但經幾番考究發覺秦效心底純良,何況正主早都母子情深了,也就隨他去。

    後老狐狸中舉進京上國子監讀書被方尚書相中招了孫婿,院試時名列頭甲,被先皇當殿點為探花;秦效白氏留在原籍,後秦效娶了一莊戶人家女子為妻,生兩子三女。白氏後來跟著長子到了燕京,但兄弟母子之間情誼未淡,反而隨著年歲增長更加深厚。

    *****

    這也是秦敏為何嚴苛對待府中姨娘們的原因吧?有本事你別納妾,既要快活,又不想生事,你倒是享齊人之福。知言坐在廳裡邊吐槽邊打量著這位二叔公,觀外貌要比兄長老上幾歲,頭髮鬍鬚也皆花白,因是白身只著深藍布衣。兄弟倆攜手敘舊,當然用家鄉話。我能聽懂,誰讓咱上輩子老家也在秦州城附近,雖然經幾百年變遷但總有一多半發音跟對上。

    秦效突然笑道:「哥呀,你這屋裡頭有個娃兒能懂我說的話麼。」用手指著知言。

    知言張口訝然,你特麼真是老狐狸親弟,二狐狸有麼有,這都看出來了。我的智商喲!

    老狐狸有一絲得意,幾個兒女守孝時皆在故里待過幾年,但未曾出過幾次門,身邊服侍的都是京中帶去的僕人,對家鄉諸事只是面子情。只有這個孫女像是天生的秦家人,打小便對自個脾胃,招手讓知言上前細問:「真能聽懂二叔公說話。」

    知言都被人看透了那敢再撒謊,輕點著頭:「能聽懂幾句。」

    老狐狸更是心情好,抱知言在膝對著弟弟說:「老二,你看這娃長得有幾分像你。」

    秦效點頭道:「你家三娃最像咱爹,這娃是他的親女子當然有幾分像。」又拉過身後的秦曙讓他拜見眾人,只說:「出來讓見見世面,回去就要娶媳婦。」

    十七歲的秦曙長著秦家男兒家傳的長眉星目,只面相中透著憨實,聽臉起成親臉刷地紅了,他現在只考過了童生。不過他爹槐大爺也是過了童生便未在科舉上浪費時日,便接了族長一職。秦效給長子取名為槐也是同愧,只為贖親娘之罪。

    又見過白家表叔夫婦,白家借老狐狸勢起後,後輩皆讀書。這位表叔是老狐狸大舅之長孫,已年近半百,秀才出身,從小吏做起,現在當地做著縣令。前院的白家表哥是這位白家大老爺的第三子,其長子、次子也都是中得秀才後再未進學,做著小吏。一番寒暄過後,白家大老爺夫婦被安置到離秦府不遠的一處三進小院落,早有兩房下人過去聽候。

    秦效與兄長多年不見,自有私房話,故兩人同宿外書房。秦曙與兄弟們擠做一處。秦效次子秦榆幾年前考中舉人,謀了缺外放,現做著知縣之職不日也攜妻兒到京,不過他在京中有處宅院,接了秦效及秦曙過去不提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