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秦家有女

正文 第16章 遠客 文 / 無痕之歌

    純字在線閱讀本站域名

    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

    門簾被人掀起,大太太的貼身丫頭洗硯急匆匆進來,先對司馬蘭筠福了福,才開口:「大姑太太的車駕已快到街口。」

    大太太聽言回神:「哦,想著還有幾日才能到。可曾知會給大家。」

    洗硯答道:「奴婢已使了人到各房裡傳話。」

    司馬蘭筠見機告辭。

    大太太略整衣飾往垂花門行去,不多時各房太太皆到齊。等了約一燭香功夫,一行車轎進府,打頭下來一位年近四旬美婦,身著鮮麗滿頭珠翠,但因車馬勞頓面色憔悴,一雙肖似方太君之美目透出疲倦之意,緊跟著下來一位少女和一位少年,便是秦家大姑太太秦梅及其長女和長子。

    大太太攜了小姑的手:「妹妹來得好快,老太太可是盼了不少日子。」

    秦梅喊大嫂與各位弟妹,被眾人擁簇著往老太太正房行去。秦梅才進屋一眼瞧見方太君著秋香色織福紋對襟襖正坐上首,頭髮花白,雙目含淚,便不管不顧快步上前跪到母親膝下,淚珠滾落下來語不成聲,母女倆哭了一場方被眾人勸解開來,重新見了禮。秦梅的長女韓世芳、長子韓世朝也向外祖母行磕拜大禮。

    方

    太君也是初次見外孫女,見其豆蔻年華,清揚婉麗,長眉秋目,顧盼生輝;再看外孫比起幾年前長大許多,鍾靈毓秀一般少年,更兼目光清澈,鼻眼酷肖其母,甚是歡喜一時拉住不肯放手。

    二太太打趣道:「老太太見了這麼俊俏的一對外孫歡喜得捨不下,好歹讓我等也見見外甥。」

    方太君這也鬆手,讓一對外孫拜見眾舅母。

    韓世芳第一次上外祖家,進門瞧得外祖母好生慈祥,便起了親近之心。再觀得屋內陳設皆不俗,韓家是徽州清貴世家,素日所見所用之物無一不透著致兩字。外祖家雖是朝中新起權貴之家,卻也不是那起暴富之人,用度雖奢而不流於媚俗。暗中正點頭,聽言起身拜見各位舅母。

    先見過大舅母司馬氏,觀其三十三、四歲比起母親尚要年輕,貌美華貴,舉止雍容大氣,平和中帶著威儀,不容小覷。

    二舅母馬氏,也是三十歲以上年紀,體態稍豐腴,中上姿色因她眉眼開疏,顯得活潑大方,觀之可親。

    四舅母林氏,不同於時下風俗的細眉,偏偏生得濃眉大眼,美而不俗,連說:「外甥女生得真俊。」想是個爽利人。

    五舅母成氏,五官小巧精緻,嘴角噙笑,神態貞靜賢淑。只是輕扶世芳:「外甥女勿須多禮。」

    還

    未到六舅母面前,早被她一把扶住仔細端詳並笑稱:「老太太這外孫女可是把咱家幾個女孩都比下去了囉!」世芳也打量著這位出身尊貴的舅母,見其圓臉圓眼,神色無憂,恬美安然。雖已為人婦為人母卻在外祖母面前隱隱撒著嬌,真乃英國公家嫡女是也。

    又見過幾位表妹,芙菊淡,芍艷丹歆,各有千秋,只是並無極出色之人。

    知言等人做背景板好半天,趁機見過姑姑和表哥表姐,一陣忙亂之後,大家歸座敘家常。

    秦梅才道:「本是過幾日才動身,不巧大伯和大嫂使人接他家朗兒,我等便同路前來。」

    韓家大老爺在國子監授課,其夫人和幼女長住京中,唯長子韓世朗在原籍陪伴祖父母,秦韓兩家多有走動都是熟知的。

    又言道:「本想也帶著英兒與期兒讓母親見見,無奈家中老太太捨不得孫兒與孫女只得做罷」

    方太君細問韓家老太爺及老太太身體如何,秦梅一一做答。大太太笑道:「妹妹一路上也是累了,不若先歇息片刻再來陪老太太說話,總歸還要住些時日。」

    方太君對長女輕笑道:「是我糊塗了,還是你大嫂想得周全,先帶孩子們回房去,晚間咱娘兒倆再說話。」

    秦櫻謝過大嫂帶著一雙兒女退下,眾人也退散。

    五房後有一處客院,與知言等上學的院子做對稱狀,一應物品早備齊全只待這位大姑太太入住。秦梅帶著女兒和僕婦們洗漱換裝。

    大太太又使人領著韓世朝到前院秦旭住處,秦家宅院不大,子嗣眾多,但秦旭與知琴一樣從小享有特權,一人獨居一院落。再者韓世朝到燕京來還要拜見大伯父,恐要在韓府住幾日。讓他與秦旭先擠些時日不算失禮。況秦櫻知曉娘家規矩,此次長子上京身邊未帶婆子丫環只小廝長隨服侍。

    待老狐狸回府得知長女帶外孫已到,父女兄妹間見過面。用晚飯時知言覺得一時人好多有麼有,雖然只是多了三個人,但是這位大表姐太有壓力感了。自家姐妹基本都被她無視,低頭吃菜,躲她遠點。

    大太太帶著幾位弟媳及知棋給方太君和小姑、外甥女布菜,心裡直嘀咕:這位外甥女下午初見未曾表露出什麼,現在她眼神放空不看眾女兒家,小姑難道未曾給長女言及舅家規矩。餘光掃到知棋不禁莞爾,這個庶女倒是個有眼色的,早離得這個比她大不了幾天的表姐遠遠的,只照顧自家幾個妹妹。

    用完晚飯老狐狸又同長女閒聊幾句,起身去外院。韓世芳也被送回房,正榮堂內只剩方太君母女說話。雙福看情形便知大姑太太今晚要睡在此處,叮囑下人照顧好表小姐,上過茶後也退到外間燈下做起針線活。

    暖閣裡秦梅依偎著母親久久不開言,方太君也只是憐愛地輕撫著女兒,語氣中帶絲埋怨:「你個狠心的,一走五六年都不回來看看。虧我白養了你一場。」

    />秦梅抬頭看向方太君:「母親哪裡知曉女兒的難處,大哥帶大嫂長居燕京,偌大的書院和家業都落在女兒和女婿身上,三弟妹又是讀書人家出身不通俗務且她是老太太的外甥女。女兒整日忙得腳不沾地也還是有所疏漏,哪裡敢懈怠一日。若不是父親六十大壽,老太太都不允女兒前來。」話語間有些哽咽。

    方太君歎氣:「也是苦了你。出門做媳婦有那個不難,你二妹比你更為難上十倍。」

    秦梅坐起身,目帶探詢:「時常聽人說起二妹,風評甚好。那裡像我,縱是這般受累在老太太處也落不得好,就連芳兒因是老太太帶大的,也不肯聽我的話。」

    方太君看向女兒:「芳兒是觀著氣性甚高,女兒家這般將來是吃些苦頭。」

    秦梅輕絞著手裡的帕子:「大哥大嫂帶著長房的幾個女孩居在燕京城,家中只剩芳兒和英兒兩個嫡女,老太太最喜芳兒自小帶在身邊養得驕縱了些。再者清流世家聽著聲名好,家裡頭養著數百家伎,我總是把心多放在朝兒和期兒身上,怕被帶壞了。況且英兒也跟著我,一時精力兼顧不到。這次,若不是芳兒主動提出要同我前來,老太太都不放人。」又低頭半晌,嗟歎:「老太太如今年歲大了,脾氣越發怪異,只芳兒和三弟妹在她面前敢說話。我素日都比不上她兩人有臉面。」

    方太君只撫著女兒的臉:「所以我從不在你大嫂及眾弟妹面擺婆婆的譜,只盼著積點德,別人也能同樣疼惜自己的女兒。」眼中含了淚。

    秦梅見母親難過,忙寬慰:「母親休要難過,誰家不是這般,家裡老太太算是好的,只是脾氣有些怪,並未苛待女兒。」

    方太君往後靠到迎枕上:「芳兒可是說了人家?」

    秦梅看向母親有些躊躇:「老太太想把芳兒許給她娘家外孫,那孩子雖看著不差,可芳兒不喜。老太太又挑了幾個人家正在相看,只說要讓芳兒自己滿意。」

    方太君半晌不做聲,坐起身抿了口茶問道:「你可是有了主意。」

    秦梅猶豫不決終是開口:「女兒私下裡想是旭兒年歲差不多。況姑表結親少了許多麻煩。」

    方太君垂目思索片刻:「旭兒的婚事我做不了主,只你父親說了算。」她看女兒張口欲言,擺手道:「先別對旁人挑明,特別是芳兒。再觀觀她的性情我才能為你說話。」

    秦梅蹙眉發愁,自己對長女心性最瞭解,在徽州時,韓家門楣高被捧得像公主一般目中無人,想著讓她嫁回娘家也是因為傲氣過盛怕嫁到別家吃苦頭,自己的親娘舅表兄總是能多忍讓些。但她也知父親的脾性,給家中各位兄弟挑媳婦時殫精竭慮,不禁心灰起來。

    方太君岔開話題問起姑爺。

    秦梅面帶譏諷:「他們這起子讀書人自詡名士風流,整日藉著煮酒論詩狎妓玩樂,房中乾淨無妾室只不過是笑話罷了。女兒也不指望他什麼,只盼著兩個兒子莫要效父輩。」

    方太君沉默良久才語:「世間男人大抵都如此,你又何必太過強求。」

    秦梅瞟母親一眼:「父親就不同,家裡兄弟也不是這般。以後眾侄兒也不會這樣。」

    方太君道:「那是因為有你父親坐鎮,改日我等閉了眼,你大哥未必能守得住這個家。」言語中透出幾許悵然。

    ******

    韓世芳在舅家客居不出兩日便覺無趣,在家時聽聞大表姐是個極出色的,但眼下大表姐已出閣,剩下的表妹看著也是平常,依素日的性子不耐與人客套交際,整日只在自己房裡讀書做畫。秦家眾姐妹也觀這個表姐不太好相與,恐是個眼高於頂目無下塵的性子,礙於方太君及大姑母的情面,眾人也是小心翼翼地與之相處。

    韓世芳聽得母親外祖母閒聊時說起秦府女學中的一位女先生學問極好,表示出幾分興趣,遂提出也要去女學聽課。方太君正愁外孫女整日無聊,孤傲不合群,見她願意外出走動,滿口應下,更是囑咐下人用心跟去。

    這日清晨,眾人相伴一同前往女學。韓世芳耐著性子聽完了孔先生的授課,只覺得這位先生真如池塘裡鴨子一般聒噪,外祖父怎生請來一位如此無趣之女先生,書院裡夫子們講起女四書聲情並茂,讓人動容。世芳雖不十分認同,卻在閒暇無聊時旁聽一兩次,也算解悶。

    待見了司馬蘭筠,世芳彼為動容,只觀得此女風姿超然、清艷脫俗,舉手投足之間無不透著別樣韻味,再聽其言,才情比書院尋常夫子不知高出幾許,觀家中幾位舅母都不及她,頓心下折服。

    兩人論及詩詞,又說起學派,徽州韓家與揚州司馬家歷代不合,各視為正統,兩家學子都是存了比試之意。世芳自是以韓氏為尊,司馬蘭筠怎會與豆蔻少女一般見識,只是岔開話題議及其它,今日女學中知棋和知書皆不在此,剩餘其人年歲尚幼且學識有限,不多時只聽司馬先生與世芳相談之聲。知畫有擊鞠場失利在先,雖不忿卻也算沉住氣不做聲。

    一時課時已到,世芳約司馬蘭筠改日再聚,司馬蘭筠笑而應允。眾人離了學堂兵分兩路,知畫氣鼓鼓走在前,到得自己院門口突然轉身回頭道:「父親母親眼看就要回府。你們三個跟我來。」

    三老爺回來也替你出不了這口氣!這個姐姐被氣糊塗了吧!

    知儀、知言、知恬跟隨知畫到她房裡,小丫頭們上了茶,知畫還是氣未消在房中來回踱步,有話你倒是說出來,別嚇著知恬和知儀。

    知畫踱了幾圈大概氣消了大半,坐下看向三個妹妹:「祖父過壽辰,禮物可是想好了。」

    知言三人相互看一眼,她們三人學寫壽字,準備當禮物。這並不是

    是什麼秘密也就直說了。

    知畫捻起一塊點心:「四哥出主意,讓我們姐妹寫副百壽圖,我寫大壽字,你們三個各寫十個小字,剩餘交給我。不拘字體只用心寫就成。」知畫很是痛恨她名中帶個畫字,偏偏畫作不是特長,只書法還有些進益。

    你都說了,那只有點頭答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