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秦家有女

正文 第10章 壽日 文 / 無痕之歌

    純字在線閱讀本站域名

    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

    且不說知琴出門後情形如何,秦府上下皆擔一片心,連個端午節都不得暢快。方太君雖嘴上不道但時常出神,知言一干小孩撒嬌買憨才哄得有些許開顏。

    待到五月十八日送嫁人等回京,細細與方太君說路上走的情形,到曲阜孔家又是如何迎接,宴席辦得如何,三日回門姑爺又是如何體貼。又家中大老爺與六老爺帶幾個子侄拜見的情形,衍聖公雖古板但不刻薄,學問德行更不必說。方太君這才放下心來,當晚多用了半碗飯。

    又二十三日是方太君之壽誕,因不是整日子未說大辦。方太君前幾日心緒不開,二太太代為管家私底下一切都籌備停當,這當下藉著大家興致高起身道:「往年老太太的好日子都是大嫂盡孝心,如今大嫂得了個好姑爺興頭未曾緩下來,這好事都讓她一人佔盡,看得兒媳眼饞不已。還是把這巧宗交給兒媳,我也好在老太太跟前得個綵頭。」

    眾人皆笑,大太太知是二太太巧心巧嘴,顧及自己連日車馬勞頓及女兒剛離家的心緒,不由心下感激。

    方太君也明白這個二兒媳的本領,平日處事最能讓人放心,眼下只是在逗趣:「我可有個要求,難得勞動你一次,雖比不上宮宴也要差不離,錯了一星半點,罰你到我屋裡貼身服侍一年半載的,好讓雙福雙喜幾個也放放大假。」

    二太太連忙:「兒媳求之不得,京裡誰不知道老太太福氣盛,我天天服侍您把福氣都帶到自個身上,這可是我們妯娌裡的頭一份。」

    四太太也道:「老太太莫只顧著二嫂,也要憐惜憐惜我才是。」

    其餘幾人也都湊著說笑幾句方散。

    ******

    方太君的生辰雖早放出話不願大肆張羅,但總有一干極力鑽營之人想借此露臉,托人求情打通關節,只想把心意遞到方太君處,以致府裡大小管事因此中飽私囊,然光收錢不辦事,首輔府仍是門戶緊閉。其間有多少官員背地裡心痛錢花出去事沒著落,又覺得秦首輔不通情理且不說。

    單論二太太按照慣例往京中各處寺廟送了燈油錢,抄了經讓和尚道士日夜誦讀。又請了方太君素日愛聽的小戲班唱三日堂會,只家中諸人及姻親等熱鬧幾日。

    二十三日晨,知言和姐妹們裝扮停當相伴向方太君賀壽。除老狐狸一人堅持當勞模外,各位叔伯皆休沐在家齊賀壽,先兒子兒媳、再孫兒孫女,有頭臉的管事、僕婦、丫頭,一撥撥磕頭行禮,均有壽禮獻上:字畫,親手做的衣裳、鞋、荷包等,不在貴重但求心意。

    知言在奶娘的指導下親手繡了一個荷包,兩面各是福壽字樣,還行吧,前世的女漢子學著做針線活,不用藏拙都不比過同齡的人。咱這叫先天不足對吧!

    第一撥先到的客人是秦家二姑太太一家六口人,寧遠侯世子喬以琛,前頭世子夫人生的一雙子女喬駿、喬婷,二姑奶奶秦櫻自己的一對親生子女喬驍和喬婉。

    寧遠侯世子三十多歲的年紀,中等身量,長相清秀卻一身英武之氣,寶藍色織雲紋長袍穿出些崢嶸氣勢。

    二姑太太的繼子喬駿年方十六,相貌英俊,眉目清爽,不見陰鬱之氣,因自幼習武,身形驕健利落,甫一張口聲音嘶啞,依舊坦然。

    繼女喬婷跟知書同年,膚色微黑,彎眉圓眼,腮上依稀有幾個雀斑,更顯得俏麗活潑。

    光觀此三人,便知往日人言無假,秦櫻做繼室、繼母用了十二萬分的真心。

    秦櫻身著大紅織錦繡百蝶褙襖,髮式梳成牡丹髻滿頭珠翠,正合她的身份,領著幾個孩子到方太君的眼前。

    方太君拉了喬駿與喬驍,瞧得兄弟倆一樣的衣著裝束,只束髮金冠與貼身玉珮八歲的喬驍要略次於長兄,含笑點點頭,這個庶女在家時自己可是掏心置肺地教導,費得心力不比親生女兒差,如今這般識大體也算是沒白費一番氣力。笑道:「駿兒真是長大了,這般出息讓我都眼熱。」再摸摸喬驍的頭:「學著點你哥哥,更要好好讀書。」

    喬駿扯著公鴨嗓子:「謝外祖母誇獎。」

    喬驍頂著一副酷似老狐狸的相貌瞪大了眼睛:「哥哥的弓孫兒拉不開,馬也不敢騎,不過哥哥給我備了小弓小馬,改日騎來給外祖母瞧瞧。」說完衝著喬駿笑。

    待得秦家的男丁領寧遠候世子及兩個外甥到前院後,方太君雙手各攜了喬婷與喬婉輕聲說話。

    喬婉長得像其父,年方四歲,外祖母家也是常來並不認生,坐了片刻便要找姐妹們玩,方太君也讓喬婷跟去。小花廳裡一群女孩嘰嘰喳喳,鶯聲燕語。

    此時前院讀書的幾個少年來向方太君磕頭,有二太太馬氏娘家的二位子侄,三太太常氏娘家的兩個侄兒和一個外甥,老太太娘家的兩位侄孫及先太夫人白氏娘家的一位後代,更有老狐狸故里前來投奔的五六個秦姓少年,皆是通過一番考量,才留下與知言的眾兄弟們一同讀書,不是什麼爛魚臭蝦都能混進來的。

    說起來老狐狸年幼時受同族中人欺凌甚多,等他發達後卻以德報怨,修祠堂籌族學,資助秦姓子弟進學,聲名甚好,當然求官者免談。

    又前院有他資助的各地寒門學子也備了壽禮,因是外男不便進內宅,便轉交於方太君侄孫方恆代為呈上。

    一時這撥人散了,方太君娘家大嫂方劉氏帶著兩個兒媳並三個孫女也到了,再三太太的娘家母親常馮氏帶著長媳與二個孫女,四太太林氏的兩位嫂子領著侄女;大太太的娘家堂侄女嫁給杜侍郎的四子,也過來道賀。

    五太太成氏娘

    娘家在關中,前日娘家幾個得力的管事帶著賀禮也到了燕京。因英國公徐太君身體有恙,英國公夫人與世子夫人忙著侍疾不能親來,前一日打發了人送來壽禮並告罪。

    二太太看人都齊了,招呼著挪往園中戲樓。

    前擁後簇,浩浩蕩蕩,連主帶僕上百人行在花園中,笑聲不斷,你恭我賀,每個太太夫人在各種場面上摸爬滾打幾十遭,均挑著吉利喜慶的話說,即使口拙的閉嘴跟著笑也不會出錯。

    如此融洽的氣氛帶得園中的花也艷了幾分,草也綠幾分,湖邊的大柳樹,更不消說,腰都彎到蓮葉上去了。

    秦土鱉家沒地引溫泉水養花,滿池綠色荷葉中,零星有幾株荷花綻開。引得一眾太太小姐皆道此花因方太君福盛而開,惹得方太君笑聲連連,她今天臉上都沒機會恢復正常表情,估計等晚上要雙福好好揉揉才能歸位。

    更有人稱讚秦家的園子蓋得別緻,知言腹誹:老狐狸整一園子蒿草都會說首輔才思高於常人,此景正合天然兩字。

    戲樓中,席面備好,各色珍饈果品茶點齊全。方太君帶了方老太太與常老太太坐主席,大太太陪著方家大太太與方家二太太,四太太陪著自己的兩位嫂嫂,五太太與常大太太一起,六太太拉著小司馬氏和二姑太太正說笑。

    姐妹們也各有任務:知畫帶著喬婷與舅家的表姐妹,知書做陪;知棋和知嫻與方家的三位姑娘說了好一會兒話;知領著知儀問林家表姐趣事;四歲的小表妹喬婉就歸知言和知恬,不過她們三人屬奶娘看管型,只須照顧好自己的肚子就行。

    筵席開吃,戲樓開唱,熱熱鬧鬧敲敲打打怎麼歡慶怎麼來。直吵得知言頭都大,身邊的喬婉與知恬一動一靜,你吃甜的我也要蜜,你想吃酸她也想要,真是折磨人。悶頭吃菜,一口嚼二十下才嚥下。

    知言正喟歎時日難捱,聽方太君喚知棋與知書過去,常老太太——知言名義上的外祖母,尋常誇了幾句,各褪了一個水頭極好的翡翠鐲子便做罷。反是方老太太,也就是方太君的大嫂,拉著知書稱讚不絕。知言看見知書垂頭不語,回席時面色有一些發白。

    這是挑孫兒媳婦呢?方老太太真沒眼力勁,是個明白人望眼一瞧,都會選知棋做兒媳。知書學問雖好,但性子柔弱,挑不起長孫媳的重任。

    當年方太君的祖父官至戶部尚書封大學士入閣,慧眼識得秦敏不凡,把嫡出的長孫女嫁給他。甫料不久後母孝丁憂,回鄉守制孝期未滿一場風寒送了命。

    接下來方家像受了詛咒一樣,方太君的父親叔父皆盛年早逝,幾位兄弟仕途平平。若干子侄更是平庸,如今只能倚仗著老狐狸,補個缺當著差。

    現在外院讀書的兩位孫輩算是方家重振家族的希望,特別是長孫方恆聽哥哥們說起好多次,做學問稱不上驚才艷絕,但小小年紀為人穩妥胸中有一番丘壑。

    眼下席上三位方家姑娘皆不出挑,方二姑娘也是馬上要到說親的年齡稍顯木訥,這般場面她有些應付不來,坐在椅上低頭不語,身子直往後縮。

    方三姑娘明顯在家跋扈慣了,不停地在嗆知棋和知嫻。

    方五姑娘眼神太浮,從進門到現在,視線定在秦家姐妹的穿著頭飾上就沒離開過,恨不能用眼睛把這些都吸走。

    再觀那邊席上的方大太太一味對著大太太諂媚,就差長條尾巴搖搖。

    方二太太跟她女兒方五姑娘一個德性,盯著滿園子的太太小姐,瞪著眼珠子不停活動頸椎。

    太掉份了,知言在心底直搖頭,這一代秦方兩家肯定有聯姻,方家姑娘上不了檯面,只有方恆娶秦家的姑娘。

    就三姐知書的性子,嫁過去非但撐不起門戶,會被這幫人吃得骨頭都剩不下。沒辦法,秦家小白花是有傳統的,先太夫人白氏就是這麼個人畜無害純良天真的白花。老狐狸年幼時,可是被自己的親娘坑苦了,詳情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哎!小表妹你幹嘛?!身邊一雙小胖手直拽知言,滿手的糖糕渣子全抹在知言身上。喬婉,你這麼活潑你娘知道嗎?

    「九姐姐,我想看花花去。」

    那好吧,帶著知恬和喬婉逛花園,辣手摧花去囉。這朵好看,那朵也更艷,不多時三個學前兒童採摘下一大捧,一人手裡拿幾朵奔回席上獻寶,各位老太太、太太、姐妹們皆有份。

    小喬婉還嚷著要給自己的姐姐多給些,雙手環抱佔下一大堆被□□得不見本色的花瓣,全獻到喬婷面前。

    真是個菜根子、秦家的白眼狼,只知道跟姓喬的親近。

    眾人稱讚喬家姐妹情深,又奉承方太君教女有方。

    方太君直是擺手:「那裡,都是這孩子自個心性好。」

    秦櫻侍在嫡母身後布菜,聞言莞爾並不做聲,方太君輕拍她的手背,母女兩人相視一笑,自是親密無間之態。

    常老太太湊上前:「真是眼熱親家與姑太太的母女情深,老太君的言傳身教可是了不得。我那女兒要是能得老太太的五分真傳,也不枉我為她白擔這麼多的心」

    方太君笑說:「三兒媳雖常不我身邊,也是個好的。親家老太太且把心放寬。」

    席上一片其樂融融的景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