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秦家有女

正文 第6章 學堂 文 / 無痕之歌

    純字在線閱讀本站域名

    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

    對於家裡發生這些事,知言尚不知道,奶娘的消息還未如此靈通。只曉得天剛亮就被奶娘丫環拉起床,一番洗漱之後去給老太太請安用早飯。今天要去上學,才五歲就要天天過這種苦逼的日子。

    女學在六房後面一住小小院落裡,正房是平日講女四書、講幼學的地方,東廂上才藝課,西廂是女紅班。

    四個女先生:女四書先生姓孔是大姐姐夫家旁支的一位老姑娘,極為板正,自梳立志不嫁人,老狐狸為能請到這麼女先生也是自豪了一陣。

    平常功課是一位司馬先生授課,這也是大太太的陪嫁之一,據說是司馬家的遠枝,家道中落從小寄養在族中,倒是學問不錯,大太太出嫁時自願做了陪嫁,類似的塍妾之流。不過大太太沒讓她進房正正經經嫁了個學問好的仕子,她的夫君在前院教著知言的兄弟們。

    才藝課三日一授課,外請的是京中極有名氣一位女先生,眾人皆尊稱錢大家,公主們的課都是她在教,就是姓太俗點,姓錢跟女掌櫃似的。

    最後的女紅課是家裡幾位繡娘在兼任。

    每天早上第一項當然是講女誡,孔先生跟上學時候的女教導處主任一樣,看不得一班女學生有絲毫不合規矩之處。知言心裡暗想:八成這輩子就沒見過男人心裡都陰暗了,把她換到外院教兄弟們,保準三個月不到,臉上能笑開花。

    孔先生來秦府三年多,知言上學堂也有一年,常年面無表情,一年到頭穿月白裡衫外套秋香色長褙子,樣式不變顏色不變。這位孔先生臉上跟打了石膏一樣只有眼珠子是活的,其實她長得還算漂亮,就是都這份上誰還管她長咋樣呢。老狐狸是覺得孔這個姓好吧!

    聽孔先生的課只須正坐低頭垂眼表順從狀,先生不需你發表神馬意見。總是長遍大論,先念一段女誡,再說幾則忠女烈女故事:那家的小媳婦被路人碰了一下胳膊,斷臂明志;某某鄉間秀才的女兒自小養在內院,未見過外人,被某個登徒子翻牆頭看了一眼,深覺自己被人輕薄憤而跳井;最後再一段總結女人該如何事夫事子,基本都是別人朝你臉上吐口痰你還要笑著說再來的思想。你就是因為這個才不願嫁人的麼?!

    孔先生毫無聲調起伏地訓導完畢,還要再加一句:「爾等可曾受教?」,姐妹都做受教狀:「弟子聆訓,謝先生賜教。」

    孔先生滿意而去,反正她只是看別人臣服的樣子,是真是假並不重要。老狐狸也只是請她來給姐妹們鍍金的,聽說孔先生對姐妹們學其他功課頗有微詞,使人讓老狐狸傳話:「女子德工出眾即可,其他學識恐與女德相悖。」

    老狐狸回道:「雖先生所慮甚是,但世道大致如此老夫不敢免俗。」純粹是暴發戶請了黨。校老師做家教的感覺。

    半個多時辰的女四書課上完姐妹們都一臉便秘樣。幹點別的事換換心情,喝茶、吃點心、更衣休息一刻鐘。

    休息片刻,一位年近四旬的中年美婦逶迤而來,一身與時下風俗不同的衣著,上著淡青色大敞袖夏衫下著海裳紅滿地花及地長裙,腰繫海裳紅繡銀吉祥紋帛帶,儼然一副魏晉風,當然是穿著木屐,喀達-喀達-喀達……彷彿她才是真正穿越時空的人。

    這位司馬先生學問極好四書五經、詩詞歌賦、經典史籍都是信手掂來,最為得意的六字駢聽聞有大儒點評不輸前人,可惜生得女兒身,雖不明白她為何執意跟隨大太太前來不惜放下氣節尊嚴,但眼下夫婦兩人依附秦氏均做西賓,聽聞小日子過得有聲有色。

    知言心想,大太太雖有不願強敵在側的心事在,但這樣做也是存了憐才之意,做秦家的姨娘通房那才叫命苦,好吃好喝的供著,等閒不讓出小院,生下子女一年只允見兩次,庶出的子女長在嫡母、祖母身邊。外人都道秦家寬厚,從不讓妾室等立規矩,庶出的孩子都教養得好。其中情形各人滋味別人又能知曉多少?!

    司馬先生要先看看姐妹們的功課,各有不同有曲賦、五言詩、對句、大字等,一一點評細聲慢語讓人莫名安定。又問昨日賞花如何,依才學各做詞、詩等,給三個小姑娘說了兩首荷花詩背誦。

    姐妹裡她最喜知琴和五小姐知嫻,這兩個都是司馬家的血脈,再者三姐知書才情最好,她也常加讚賞,再小的裡頭知恬生得好性子又乖,司馬先生成親十幾年只生一子年方十歲,所以格外偏愛知恬。

    不一會兒,姐妹們的詩寫出來,她拿過細細看來,誇了知書,又說知畫有進益,深嗔知嫻竟沒有長進。

    從平常來看這位女先生的關注重點還是嫡女們,三姐能入她的眼實因在詩詞方面超出眾人許多,二房知靜和知儀、知言一般都是佈景板,反正還小學的也有限,加之知言一直在裝傻,先生一句話就帶過。大家知道上學時候被老師無視的情形吧,知言現在就是在被無視。

    哼!才不怕呢,就老狐狸心裡的小九九,別說孫女沒啥學問,就是不識字只要長得還行能出去見人,保準賣個好價錢,不是收多少聘禮,朝中要拉攏安撫的對象、等著想結交首輔聯姻的人家多得去了。

    秦家姐妹外出交際在官圈裡很受追捧,庶出那麼掃興的話誰說,都是秦首輔的嫡親孫女好麼!武將們不好直接親近,暗地裡遞話的人不要太多哦!

    五歲的傻大妞知言在老太太房裡聽了不少夫人太太話裡話外:「貴府x姑娘生得好,品性也出眾,將來不知便宜了誰家?」、「x家有個小子也是個上進的,改日讓他給老太君磕頭請安可好」。

    方太君裝傻打太極:「這些丫頭片子背地裡瘋得跟什麼似的,還要好生再教幾年」、「年歲大了身子不濟,見了人總是記不住」。打探消

    消息的聞弦知意,呵呵了事。

    所以說,學得有多好跟將來嫁的好不好半點毛關係也麼有,看父親的能耐、嫡母娘家的勢力、再論嫡庶,排資論輩,十幾個人裡知言都快要墊底了。

    沒事,咱心態好,老狐狸就是以賣豬的價錢把咱賣了,還能有嫁妝不是,反正這世道男人都一樣,一妻多妾,誰家沒有通房小妾的別人都要懷疑你不舉,以後拿著嫁妝過自己的日子就成。

    聽司馬老師一一指點完,又開始講某種詩詞該如何用詞修辭,寫物時直接描寫為劣、旁寫為中、似物非物博得精髓才是上,再雲山霧裡一通三個小的快睡著有麼有,知恬拿著毛筆的手都握不住了,小十加油!終於她談興完了,又安排了一些功課,才下課。

    吁,什麼時候才能出去放放風,女孩上了八歲就有騎射課,每月有兩次雖只是到城外莊子裡騎兩圈小母馬、拉兩回弓,可總能見見外面的天。再熬兩年就能騎馬囉!

    兄弟們才苦逼呢,五歲以後全搬到外院,早上五點起床先練會拳腳打打基本功,再是四書五經六藝,一天排得滿滿當當,給老太太請安都是隔日一次。身邊也沒個□□添香的小丫環,全是奶娘嬤嬤小廝們,出門有年紀略大的跟班。燕京城盛行擊鞠,兄弟組團時不時還要打兩場,有輸有贏水平中流,回來興奮好一陣子。

    快午飯時姐妹們蔫頭耷腦地回到正榮堂,正逢四太太林氏帶著小十二給方太君請安來了,姐妹也向四嬸行禮問好。

    看著大家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也不全是知書還在興奮之中,四太太有些好笑,她本是武將之女,性子爽直:「喲,看侄女們上學的模樣,我倒愁以後知德每天回來嘴上都可以掛油瓶了。」

    才一歲的知德很捧場得衝著自己的娘親噘了噘嘴巴,惹笑了大家,氣氛一下活躍起來。

    方太君:「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聽完了不許樂。」

    大家都看向方太君,快說別賣關子。

    「老太太,你就別逗侄女們了,讓她們聽了高興,待會好多吃半碗飯。」四太太笑道。

    「早上錢大家使人送信,說昨日在大明宮回來受了風有些不適要休養幾日。讓大家溫習往常的課業就成,也讓你們不必去探病,身上不好恐招待不周。這個消息可好?」方太君笑問眾孫女兒。

    眾人一頓嘰嘰喳喳,「謝謝祖母。」

    「我已使人給錢大家送去了補品藥材等,讓你們先自在幾日。」

    一時用過午飯,姐妹也都回房。秦府實在算不上大,家中人口眾多,姐妹都是幾人一個院子:除大姐獨自佔一院外;二姐、三姐、六姐住一個院子;四姐和五姐住在一起,她們院子空了一間西廂是留給三房的七姐;

    知儀、知言和知恬住在一起,正房和兩邊廂房都是一明兩暗,從大門進去,廂房前都是抄廊直通正房。

    知儀住正房,知言住東廂,知恬住西廂,兩旁的耳房、院裡的倒座是下人們的住處。看這安排,知言心說「不分嫡庶」老狐狸你哄自個玩是吧!

    掩耳盜鈴也好,自欺欺人也好,先睡會午覺。下午,下午「奶娘,我不想學做荷包,想多睡一會。」

    「好,好,小祖宗!」奶娘哄著知言。小祖宗睡著了可以開始八卦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