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名著佳作 > 軍統最後的暗殺名單

第五章 最絕密的暗殺 第9節 文 / 陶朱問

    宋慶齡熱情地接待了陳賡,她對陳賡轉告的國民黨想暗算她的陰謀輕蔑一笑,並未理會什麼。她倒是好奇地問陳賡道:「你現在帶了多少兵?」

    陳賡赧然一笑,恭敬地答道:「一百萬吧。」實際上,只有二十多萬人馬。「林彪也是四期的,那他為什麼帶了幾百萬?」

    陳賡答曰:「他進步快。」宋慶齡點點頭,未再說什麼。

    不久,中共中央派出鄧穎超為專使,特地到上海恭請宋慶齡北上進京,宋慶齡慨然允諾。行前,她想到了孫中山惟一的兒子,曾奉勸蔣介石不要妄動國父未亡人的孫科。

    孫科雖然擔任國民黨政府要職,又是共產黨公佈的43名戰犯之一,但他屬於被蔣介石一貫打壓的元老派系。蔣介石欲冠冕堂皇抬出孫中山的靈位時,又不得不裝模作樣地禮待孫科一番。這一點,宋慶齡看得非常清楚。當然,她作為孫科名義上的繼母,年齡與孫科相差無幾,兩人的關係亦很微妙。從現時解密的檔案資料看,他們表面上沒什麼大的衝突,也無過多私人交往。惟一一次共同公開亮相的照片,是一起為孫中山守靈。

    但孫科對宋慶齡繼母身份的認同,最初是帶有牴觸情緒的,據傳孫中山欲與宋慶齡成婚時,曾受到國民黨上層元老的極力反對。內以胡漢民、朱執信為甚。這兩人喋喋不休勸誡孫中山時,孫中山曾斬釘截鐵地答曰:「這是我的私事,請黨內同志不要橫加阻撓。」這兩人又請孫科以父子情分相勸。孫中山給遠在美國的孫科寫了封長信,解釋這段婚姻的來龍去脈。

    此時,已深沐西洋之風的孫科沒有說什麼。歸國後,他到澳門安頓了母親盧太夫人,便到廣州參與國民黨的政事。在那裡,他首次見到了宋慶齡。由於孫科特別敬畏父親孫中山,即使他心中有所不快,亦不敢表露出來。從大面子上講,兩人維繫了普通禮儀並無衝突。後來,孫科兒女成行,在公開場合,他的子女仍尊稱宋慶齡祖母。

    不過,自從1929年孫中山的奉安大典舉行後,他們沒有在公開場合一起露過面,平時往來也不多。據說,宋慶齡對蔣介石數度想謀殺自己的事,一直沒作公開回應。即使解放後,批倒批臭「人民公敵蔣介石」,宋慶齡也未發表過什麼指斥的言論,更別說憤怒聲討對方的惡劣行徑。可以肯定的是,宋慶齡通過一些渠道,獲知了孫科曾專門打電話給蔣介石,勸說對方一定要保證自己的安全。

    宋慶齡對此頗為感動。

    大約在1949年9月的一天,廣州解放在即。宋慶齡已獲知孫科無意去台,而是滯留香港。於是,宋慶齡撥通了孫科的電話。

    「哲生嗎?」

    「你是……」正忙於逃離廣州的孫科抓過電話,不待對方反應,便驚呼了起來,「啊……夫人。您在哪裡?安全嗎?」

    「我在哪裡你先別管。安全上絕對沒問題。」

    「那……」孫科驚異之下,問道,「夫人有什麼賜教?」

    「你不要走。」宋慶齡在電話那端勸道,「留在大陸吧。」

    「可我是共產黨所列43名戰犯之一。」孫科猶豫著說,「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以他們的階級成分而論,我留在大陸,還不是革命的對象?」

    「你不要顧慮那麼多。」宋慶齡苦口婆心勸道,「你沒有領兵打仗,沒有殺人放火,也沒有參與蔣介石的重大決策。共產黨這邊也是清楚的。我勸你留下,不要到處亂走。這樣會有好處。」

    孫科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宋慶齡握住話筒,焦急不已,「哲生,你在聽嗎?聽清了我的話沒有?」

    「夫人,」孫科扶扶眼鏡,抹了抹汗涔涔的臉,頹然歎道,「哲生誤入宦海太深,早已回頭無岸。請夫人善自珍攝。」

    宋慶齡知其去意已決,只得怏怏放下了電話。後來,孫科去了香港,滯留了兩年,後轉道歐洲,再赴美國。飄零十三年後,蔣介石又要借用他「國父哲嗣」的名號,惺惺作態中,這才邀請孫科去台,給了他有職無權的考試院院長一職。

    就在宋慶齡挽留孫科的當晚,一向筆走龍蛇的毛澤東以工整的筆法,恭恭敬敬地給宋慶齡寫了一封信:「重慶違教,忽近四年,仰望之誠,與日俱積。茲者全國革命勝利在即,建設大計,亟待商籌,特派鄧穎超同志趨前致候,專程歡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駕蒞平,以便就近請教,至祈勿卻為盼。」

    一位老學究感歎:新朝「天子」敬重「前朝太后」,史無前例。

    軍統特務李志桐也來了興趣,便蹲下身,用樹杈在地上隨手劃了個「笑」字。那老兵圍著字一看,又打量了李志桐一番,略一沉吟,便拆解道:「這個字表面上看大吉,實則不吉利。」綏遠來了個不速之客。曾被蔣介石寄予厚望的主帥董其武在宴會上說:「你們的槍還沒摸出,早成了馬蜂窩。」

    令蔣介石切齒痛恨的民盟幾個首腦人物,如張瀾、羅隆基、史良、章伯鈞安然脫險後,蔣介石大為震怒,卻又不得不接受這些人衝出樊籬的現實。

    此時,共產黨已解放東北、華北,據有古都北平,正緊鑼密鼓地籌備開國大典,與民盟和各界人士一道商討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聞知這一切,蔣介石如就湯鑊,當他擰開收音機,讀罷各類電報函件後,所見所聞全是這類消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