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金融高邊疆與人民幣國際化 好貨幣的重要特點 文 / 宋鴻兵
對於普通人來說,貨幣是個既熟悉又陌生的東西。熟悉是因為人們每天都在使用貨幣,陌生之處在於大家並不瞭解貨幣是怎麼來的。簡單地說,貨幣乃是財富的一種收據,有財富做抵押才能發行貨幣。那麼什麼又是財富呢?財富就是通過人們工作所創造出的各種商品與服務。
人們將勞動所得交給社會,社會給予財富的收據作為憑證。大家接受這種收據的原因是,人們可以用這種收據在需要時,去社會兌換所需要的別人的勞動成果。
這種財富的收據構成了社會財富所有權交換的基本手段。因此,貨幣決定了社會財富的分配和流向。如果誰能在貨幣上做手腳,他將能夠不為人知地改變財富的所有權,操縱貨幣價值就是在悄悄地轉移社會的財富。
正是因為貨幣是社會財富分配的核心手段,因此貨幣最核心的基礎就是道德原則,即貨幣究竟為誰服務。在西方貨幣理論中,迴避了貨幣的道德原則問題,而這恰恰是貨幣最不可迴避的問題。
沒有貨幣的道德原則,就不會有社會財富公正分配的基礎。一個缺乏公正分配製度的社會,就必然縱容財富的偷竊甚至掠奪。很少有人意識到,廣泛的社會不公正和貧富分化的根源,其實就在於不道德的貨幣原則。
在貨幣的道德原則基礎上,任何一種良好的貨幣,都必須同時滿足下面的條件:·貨幣主權完整;
·貨幣信用優良;
·貨幣使用性強;
·貨幣穩定性好;
·貨幣方便獲得;
·貨幣接受度高。
貨幣主權就是一個國家能夠完全控制自己的貨幣政策,別國的貨幣對其沒有決定性的影響力,如19世紀的英鎊與20世紀的美元,別國基本對其貨幣政策無從置喙。
貨幣信用是指貨幣發行者從不食言,深受大眾信賴。反面例子就是美元的「量化寬鬆」政策深受各國詬病,但是仍然我行我素,以濫發美元來變相賴賬。還有就是蔣介石的法幣與金圓券,言而無信,反覆欺騙大眾,最終落得個被徹底拋棄的命運,毀了貨幣,丟了江山。
貨幣的使用性體現在其具備購買所需商品的能力上,一種貨幣無論它聲稱的價值有多高,但是如果買不到需要的東西,那就不具備貨幣的可使用性。如果消費者需要購買石油,他可以用美元買到,但是日元就不行。在購買商品時,貨幣所受限制越少,貨幣的使用性越強。
貨幣的穩定性就是貨幣的購買力能夠保值,如金本位時代的英鎊和美元,都能保持上百年的購買力基本穩定,1664年的1英鎊在250年以後能夠買到同等數量的牛肉,1800年的1美元,到1939年時,基本可以買到同樣多的麵包,這就是購買力穩定的良好標誌。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鉤,39年後,其購買力大大縮水了,1美元大約損失了90%的購買力。
貨幣方便獲得也很重要,如果沒有足夠的金融基礎設施,貨幣獲得的成本將相對高昂,時間也會相對較長。假如在海外旅行的人,需要獲得人民幣,那基本沒戲,因為並非所有銀行都有人民幣的存儲,非要得到,則時間和成本都將非常驚人。
貨幣的接受度,實質上就是貨幣的流通域有多大,願意接受的人群有多廣。手持人民幣在香港問題不大,到東南亞也還可以走得動,但到了其他地方,只怕就很困難了。在國際貿易領域中,就更是如此。貨幣互換是個好辦法,但路還很長。
人民幣要想成為世界貨幣,就必須認真對待上述問題。可以肯定的是,差距仍然很大。除了貨幣的實力與國際貨幣的差距還很大之外,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中國非常缺乏成為國際貨幣的心態。這一點,在中美匯率交鋒過程中盡顯無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