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特種兵

第2卷 崇禎即位,凌雲平倭 第一百九十章 神秘驛丞 文 / 塞外白龍

    李自成,陝西米脂人。和後來的大將高傑是同鄉,也是情敵。當然,是因為高傑拐走了他的老婆,但這屬於個人的私事,在此不作討論。

    對於這個人,據說從小就顯露出了自己的大才華和大氣度了。李自成1606年(萬曆三十四年)八月出生。自成出生在米脂河西200里的李繼遷寨,距他的老家長峁鄢60多里(兩地現均為橫山地)。李自成的祖籍是米脂縣李家站,在米脂縣殿市鎮有個村落,名叫李繼遷村,當地人也叫做李家站,村裡的人代代相傳,是李繼遷的後人。

    據說,他的老祖先是個比較牛哄哄的人,曾經做過五州節度使,最後官特進太師。算的上是徹徹底底的牛哄哄。可是,傳到李自成這裡,早已經是家道中落了。

    李自成小的時候,有一個比較有名的故事,傳說中他的一位老師曾經請他和他的同學們吃螃蟹。也許是因為這位老師有錢,也許是因為其他的原因,反正李自成和他的同學們就此開了一次葷,但是這位老師的螃蟹也不是白吃的。吃他的螃蟹是有前提條件的。這個條件說簡單也是比較簡單,就是讓吃了螃蟹的同學們,每個人作一首詩,跟螃蟹能扯得上關係就可以。

    據說,當時同學們興致都挺高的,不知道是因為詩興大發,還是因為螃蟹的誘惑力實在是太大了,反正是妥妥的每個人都做了詩。老師當時拿著同學們的詩,看一首,評論一首。評到李自成這裡,忽然就愣住了。沉默了半晌。老師做出了一個大膽的預測,這個預測非常的準確:你以後終成大器,但你是一個亂臣賊子,不得善終。因為,在李自成的那首螃蟹詩中,有這樣的幾句,「一身甲冑任橫行」。

    李自成當時估計都不知道怎麼回事,反正渾渾噩噩的把螃蟹吃完了,然後他就回家了。回家還沒等咂摸出老師這話究竟是什麼意思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家裡頓時就喪失了經濟來源。李自成同學從私塾退學回家了。從此之後,他的大器之路就不怎麼順暢,在村東頭的大財主李二狗家裡放過牛,在村西頭張大富家裡餵過豬,是連豬食狗飯都吃過的日子也經歷了。終於有一天,他時來運轉了,因為有個離家數百里之遙的驛站招工作人員,他很快就去報名了。也很快就被選中了。

    從那個時候起,李自成同學踏踏實實的在驛站待了三年的時間,今天,他遇到了自己以後生命中的剋星和對手,凌雲。但是凌雲其實根本不知道,他是李自成。如果凌雲知道,眼前這個畢恭畢敬的檢查他的堪合,又一心伺候的比較順眼的驛站工作人員叫做李自成的話,恐怕他不由分說就會開殺戒的。

    既然說到了李自成,那不妨就再多說幾句。據說,李自成在歷史書上,也就是在現行的課本上,獲得的讚譽是比較高的。叫做什麼李闖王。還有幾句比較不著四六但是還算是合轍押韻的順口溜也被堂而皇之的流傳下來了,所謂是吃他娘,喝他娘,開了城門贏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

    這段順口溜被某些所謂的歷史學家概括為均田免糧。其實是扯淡,李自成的變民軍所造成的對這個社會的盤剝與危害,遠遠大於當時所謂的貪官們。張獻忠曾經屠殺四川讀書人,李自成也不是什麼善類。他們兩兄弟,論起來,是一個半斤,一個八兩。至於教科書為什麼會給他歌功頌德,我想了半天,終於想明白了,也許,教科書是這麼認為的,李自成不管出於什麼思維來進行造反活動,他代表的是農民階級,當時的大明政府代表的是封建制度。所以前者就一定是正確的,後者就一定是錯誤的,需要推翻的。

    我只能說,持這種混蛋邏輯的人,智商都是體育老師教出來的。好在我不是。好了,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在一個社會相對穩定的時代,打著任何的幌子製造更大混亂狀態的人,都是人人得而誅之的野心家,必須除掉,才能還給這個世界一片安寧。李自成與張獻忠。就是這份該死的人名單上面的傑出代表。當然,現在的張獻忠還不知道在哪裡拾驢糞蛋,李自成也僅僅是個驛站的小雜役。但是,這一切如果不盡早的扼殺於搖籃中的話,終究是一場大的劫難。對於大明王朝,和這個朝廷所治下的百姓來說。

    不過,天道好還,可能因勢而遲,然終不誤。李自成這個人,在歷史的的最終蓋棺論定,終究只是一個流寇!

    說了這麼多,總有種摟不住的的感覺,其實,我這個人,就是有點義憤,小說就是小說嘛,我怎麼寫,各位您怎麼看,幹嘛這麼較真呢。其實,我是最不該較真的了。我得改一下這個習慣了。不過小說家言,也未必都是不能看的東西。

    俗話說的好,那叫什麼來著,三分假,七分真,在正史裡邊不能說或者不好說的東西。在小說裡面是都可以說的,我就這麼說,你就這麼看,姑妄言之姑妄聽之,也不用負什麼責任,只是小說嘛。

    說過李自成,咱們接下來還得說凌雲和他小夥伴的故事,畢竟,在這個時間段這個故事裡,凌雲和張章是男一號和男二號。公主和丁香是女一號和女二號。那位驛丞是配角。而此刻在驛站端盤子的李自成同志,只是個龍套而已。此刻,他還只能端著盤子拿著掃帚,在驛站內往來的溜躂。

    凌雲和張章,隨便的坐下來,問在旁邊伺候的李自成,你這裡有沒有酒,燙一壺來。在弄幾個涼菜。也就是了。不必鋪張。很快,酒和菜都上來了。凌雲先拿過酒盅來給張章倒上,放到張章那一邊,又給自己斟上,張章也並不推辭,端起來,說「凌兄,一路勞頓,本該兄弟來敬凌兄一杯的,奈何這酒,實在是喝不得。」。

    凌雲是個聰明人,自然知道是什麼意思。他明白,張章是說,這酒有問題。凌雲佯裝聽不懂他的話,想看看他究竟會如何處理,也就把酒杯放下了。他看著張章,一笑,意思是我明白了。張章自然懂得這個眼神的意思,也就心裡神會。凌雲卻忽然大聲說:「張兄啊,這一路之上,鞍馬勞頓的,本來想喝口酒早點睡,你還不讓喝,有點掃興啊,今天你要說不出個理由來,我非得灌你幾杯酒!」。

    張章看著凌雲這一臉無聲的壞笑,簡直也差點就笑出聲來了。可是他還是控制住了,幾天的接觸中,他們已經建立了深深的默契了,張章故意大聲的說,:「凌兄啊,我知道你一路鞍馬勞頓,實在是太累了,作為兄弟我內心不忍啊。但是咱們在這裡,承蒙驛站諸位的款待,實在是太過於周到了,所以凌兄,今天我做一個主,咱們這第一杯酒都不能喝,我想敬這裡的驛丞!」。凌雲心說,張章你個壞小子,是真有你的壞主意,不過,凌雲自己也想看看,這個張章究竟能折騰出點什麼花樣來,所以他也就不再多說,只是全力的配合。凌雲說,:「張兄啊,你果然是個好脾氣,現在哪裡有什麼在任的官員願意去和一個驛丞吃飯喝酒的呢,就憑這一點我也佩服你,來呀,去把驛丞叫過來,就說張大人請他喝酒!」。

    驛丞很快就來了,他事先知道,這兩位都是大官,不要問我他是怎麼知道的,稍後答案就會揭曉了。驛丞單膝跪地,給兩個人行了禮,「見過兩位大人,不知道傳喚小人前來,有何吩咐,定當萬死不辭!」。

    張章看著驛丞,淡淡笑道,:「驛丞大人,你說的嚴重了,我和凌兄路過此處,來吃你頓飯而已,有什麼萬死不辭的事情呢。咱們雖然品級不同,但都是國家的官員嘛。你也是吃皇糧的,要知道,效忠,要效忠皇上,明白嗎?」。

    看著這個傢伙在一本正經的教訓別人,凌雲心裡簡直是樂開了花了,他都想說,原來你這個三品參將,是一個政委指導員的角色啊。原來在以前的老部隊。當然也就是信王府裡,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這一套一套的。真不像是個刀頭舔血的武官,倒像是個耍嘴皮子的。

    凌雲就在旁邊傻笑,張章知道他的意思,也不點破。他就眼睜睜的盯著那個驛丞,驛丞似乎也是見過世面的人。也沒有害怕,端起酒杯來,正想往嘴邊送,凌雲給攔下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剛開始,凌雲和張章都認為酒裡有問題,是驛站搗鬼,那麼肯定是驛丞有問題,他必然不肯喝有問題的酒,但是看這樣子,他似乎敢喝。而且,還沒打算說什麼別的,那麼就有可能會冤枉好人。所以凌雲及時打掉了他手中的杯子。

    驛丞笑了,凌大人到底是爽快人。不放過一個壞人不冤枉一個好人。好了,我的任務也算是我完成了,我告退了。這兩句話說的讓張章和凌雲都是摸不著頭腦了,什麼就你要走了,這是說走就走的事情嗎,真是的,你想就這麼就走啊,你得先解釋解釋這個酒究竟是怎麼回事。張章一把就把他抓住了。「我說這位驛丞大人,你這就要走啊,你跟我說說,這個酒,他到底是怎麼回事!」。

    話音剛落,身後一個聲音傳來,這個酒啊,沒什麼事。這聲音是在熟悉不過了,這是公主的聲音。公主帶著丁香一起向這邊走過來,事實上她們已經一個多時辰以前就到了。她們已經吃飽喝足休息了好大一會了。不得不再次感慨一次,再好的特快也幹不過高鐵啊。

    張章和凌雲對視了一眼。兩個人的腦子都夠活泛的,當時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這酒是有問題的,但肯定不是毒酒,要不然公主不會這麼及時出現,也可能,這酒根本就是公主對凌雲和張章兩個人的一種考驗,甚至僅僅就是一場惡作劇。不過,不管是什麼,凌雲和張章,經受住了這次考驗。

    不過,這杯酒不是毒酒,那究竟是什麼酒,最不濟估計也是個蒙汗藥之類的吧。張章雖然沒有行走江湖的經驗,畢竟是陝西軍卒出身,有做過這麼多年的侍衛,經驗是有的。這杯酒雖然清澈的很,但是從味道上略顯不對勁,如果沒有經驗的話,是不會有這個敏感的直覺的。凌雲沒有發現。張章去看出了端倪。就這一點,就讓公主和丁香都看在眼裡,丁香暗暗點頭,對這個小伙子又多了一分好感。

    另外一點就是,這個驛丞是誰呢?他似乎很有心計的樣子,處變不驚,根本就不像是一個未入流的官員。凌雲正在琢磨,公主介紹說,你們不知道這位驛丞是誰,也很正常,誰會把眼光盯在一個驛丞身上呢。周大哥,給他們自我介紹一下,認識一下,以後大家是朋友了。

    公主竟然稱呼一個未入流的驛丞為大哥,這說明這個驛丞,的確不是不是等閒之輩。驛丞對著兩人一抱拳,「兩位大人,在下周楊,曾是天啟四年的二甲第三十名進士。曾任戶部雲南司主事,因為得罪魏忠賢,被發配至此!不過,這個驛丞做的,也算是有滋有味了了,畢竟是邊陲之地,我倒是樂得個清閒!」。聽說此人是二甲的進士,凌雲和張章頓覺肅然起敬。

    不過,他們還是不明白,貴為公主的朱芷晴,為什麼會稱呼一個驛丞為大哥,雖然,他是二甲進士,但是,進士這麼多,這樣不只是為了尊重讀書人吧。朱芷晴的一句話解釋了他們的疑慮。這位周大哥,是開國元勳江夏侯周德興,周先生的後人。

    張章並不知道周德興這個名字,但是江夏侯是個多大的官他還是知道的。凌雲想的比他更多。因為他知道,朱元璋之所以回去投奔紅巾軍,就是因為周德興的鼓動。甚至可以從一個側面說,沒有周德興,沒有大明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