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特種兵

第2卷 崇禎即位,凌雲平倭 第一百七十九章 順利即位 文 / 塞外白龍

    快要嚥氣的哥哥看到了自己的弟弟,第一件事就是把他拉了過來,用盡了自己全身的力氣說道,:「來,吾弟當為堯舜!」。堯舜是幹什麼的,大家應該都知道吧,朱由檢有點猶豫,自己剛剛回京,就接收了這麼一份大禮,不太合適吧。所以,他做出了自己的反應。趴在地上磕頭出血,口稱臣罪萬萬死。

    這不是朱由檢心裡話,他千難萬險的回來,就是為了繼承那至高無上的皇位,但是皇帝哥哥都開口了。再這樣做,是不是有些作秀的嫌疑了。其實不是的,這個是每一個皇室子弟的悲哀。你怎麼就不知道這句話的後面藏有多少玄機呢,萬一是個套?皇帝哥哥的腦子本來就不太好使,病到現在這樣的程度,沒準是誰在背後教了他說這句話,自己一旦認下來的話,或許會有殺身之禍。

    這個時候,躲在暗處的魏忠賢是緊張的,皇后一行人也是緊張的。這個時候,如果朱由檢不推辭,那麼很可能就會給別人口實。但是這樣推辭,肯定會錯失機會的。張皇后這時候表現了一個女強人應有的魄力,她上前一把扶住信王。「兄終弟及,天道所歸,信王不必再推辭了!」。

    聽到嫂子發話了,朱由檢知道,這事算是有譜了,趕緊答應下來。他立刻站起來,對著皇兄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禮。然後說,:「皇天后土,列祖列宗在上,朱由檢一定不會辱沒皇兄重托。勵精圖治,興盛大明!」,說了什麼無所謂,重要的是,這幾句話一出口,就證明了自己繼承皇位的完全合法性。

    躺在病榻上的哥哥,用盡力氣說出來那句話後,就再也說不出來別的了。他累了,即位七年,他真的累了,雖然他的累,不是用在勵精圖治上。而是用在吃喝玩樂上,可是,他畢竟就此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天啟皇帝朱由校。天啟七年,崩。

    皇后很是悲傷,可是她也知道,悲傷是沒有用的,目前最重要是就是控制內宮。凌雲按劍上前,說道,:「王爺請節哀。國不可一日無君,請王爺早登大寶,順天應人,也可告慰先帝在天之靈!」。朱由檢此時只顧著抱著哥哥的遺體痛哭失聲,他的悲傷是真的。豈有哥哥死了兄弟不心疼的道理呢。他們雖然不是一母所生,但是幼年也常在一起玩耍。只是因為這個皇位,讓兩兄弟後來不得已的生疏了。可是,躺在自己懷裡已經沒有了呼吸的這個人,畢竟是自己的哥哥呀。

    朱由檢感覺自己好累,下面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即位。定自己的年號,定哥哥的廟號。還有很多很多事情。閹黨,沒錯,現在還有數不清的閹黨在等著自己。

    廟號問題,是目前的當務之急了,因為一個人死了,如果他有足夠的身份地位的話,一般都會獲得一個謚號的。這個謚號,就是對他一生的概括。對自己這位哥哥,怎麼樣的一個謚號,才能概括他的一生呢。廟號是必需求真務實的。因為要載入史冊,傳之後代,即使是皇帝,也沒有辦法更改。

    天啟皇帝朱由校這一輩子,幾乎就沒有幹過什麼正經的事情。從即位的第一天開始,他就封了自己的奶娘客氏為奉聖夫人,之後又把朝廷的大小事權全部交給了魏忠賢去處理。眼見著東林黨人完全被迫害。他沒有力氣,甚至是沒有意念去阻止,大金屢屢犯邊,朝廷沒有可以禦敵的軍隊可以調派,他只是一個優秀的木匠,在位七年裡,他只是一個優秀的木匠,其他的什麼都不是,完全是一副花花公子哥的模樣,他玩夠了玩美了,還沒來得及唱上一句自己還想再活五百年的歌詞,就這麼急匆匆的駕崩了。文恬武嬉,就是這個時代最真實的寫照。

    現在一切都結束了,該做一個結論了。朱由檢問嫂子,「皇后以為,大行皇帝廟號怎麼定下才是。」,這其實是給了皇后一個面子,讓她來確定先皇帝的廟號,朱由檢心頭明白,你定什麼,我就聽什麼。皇后想了很久,定了一個熹字。

    廟號是皇帝死後由後人為其所加的稱號,基本是於其性格特點,生平事跡有關,大體符合本人的特徵。一般來說,廟號的選字並不參照謚法,但是也有褒貶之意。高祖開國立業,世祖、太宗發揚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號,仁宗、宣宗、聖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賢主,中宗、憲宗都是中興之主。另外,哲宗、興宗等都是有所作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業不足,德宗、寧宗過於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虛,文宗、武宗名褒實貶,穆宗、敬宗功過相當,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天啟皇帝愛好木雕藝術,不理朝政,致使朝政混亂**,奸臣當道,故後人為其所加廟號為「熹」宗。

    朱由檢愣住了,他沒有想到,嫂子會這麼決絕的給出了一個熹字。但是,這的確就是哥哥一生的寫照。

    明思宗朱由校的廟號就此定了下來。朱由檢在乾清宮即位稱帝。就在他即位後,收到的第一句祝福語來自他的嫂子。告誡他不要吃宮裡的東西。朱由檢點點頭。接受了這個忠告。也許,這是史上最無厘頭的一幕了,可是就這麼真真切切的發生了。

    張維迎回家了,凌雲卻依然守在朱由檢的身邊,雖然他現在是皇帝了,可是,他依然是不安全的,他的性命,其實隨時都有可能不保。這很正常,因為這裡是皇宮,皇宮的主人,是魏忠賢。

    兩人的身份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當朱由檢只是信王的時候,凌雲可以和他談笑說鬧,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信王現在已經是皇帝了,至高無上的皇帝。在那個時代有一個比較通用的概念,叫做伴君如伴虎,他開始變得謹小慎微起來。

    晚上,朱由檢就宿在乾清宮內,凌雲仗劍在一旁護衛著,大行皇帝的喪事交由大學士黃立吉去辦理了。凌雲一改之前的做派,規規矩矩的站著。朱由檢看了一會龍書案上的奏折之類的東西,也覺得無趣。想和凌雲說說話,「老凌啊,這邊來」。

    凌雲的回答還是那套詞,「當初您是王爺,現在您是皇上,今時已經不同於往日,不可以同日而語了。朝廷有體制在,凌雲不敢擅越!」。朱由檢有點掃興,但是他不得不承認,凌雲說得對,自己現在是皇上了,和當初完全不一樣了。

    他繼續看著奏折,奏折上是呈給他的四個待選的年號。年號這東西,大致相當於代號吧。只不過,是皇帝的代號,比如說。天啟皇帝,我們一直稱他為天啟,天啟就是他的年號,很多人或許不知道他的真實姓名朱由校。現在,朱由檢也要為自己選一個伴隨自己終生的代號了。第一個年號,是鹹嘉,朱由檢搖了搖頭。第二個,是興福,持續搖頭。到了第四個崇禎,朱由檢點點頭說,那就這個吧。從此,他成為了明代歷史上最有爭議和名氣的皇帝之一,崇禎帝。

    定下來這個年號,他深深的舒了一口氣,對凌雲說,:「凌雲啊,你不要這樣的生分,你我結識於患難之時,你還救過我。所謂是功高莫過救駕,我還不曾獎賞與你,我知道,你的志向高潔。不在意那高官厚祿的。但是你想錯了,我朱由檢,不是那藏弓烹狗的皇帝啊!」。

    這一番表白,凌雲其實只能信一半,因為這個殺功臣的事情,朱家是有先例的,據說除了湯和,一群開國功臣就沒剩下幾個人。現在朱由檢的這番表白,到底能不能全信呢。凌雲還不知道。

    凌雲點點頭,:「草民知道,皇上知遇之恩,天高地厚。草民應當結草啣環,粉身以報。」。朱由檢卻抓起了桌案上的杯子狠狠的扔了出去。「凌雲,我不是要聽你這樣的謙恭之辭。你如果也變得唯唯諾諾,害怕我這個皇帝了,那麼,算是我看走了眼,我要你無論在朝在野,都要保持自己的本色。做擎天保駕之臣,你以為,我的江山已經坐穩了嗎。我現在,都不敢留一個內侍在殿內,我現在,都不敢自稱為朕!」。稱呼上的問題,凌雲確實沒有注意。這時候才注意到,皇上確實一直還是自稱我,而不是朕。

    至少此時,他的感情是真摯的,這樣的思想,讓凌雲的熱血也沸騰起來。他決定,從一而終,他決定,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自己腰間的這把龍淵劍,把新皇帝的地位穩固住。

    凌雲對朱由檢,不,是對崇禎鄭重的說,「皇上放心,凌雲還是從前的凌雲,只要有凌雲在,任他是誰,想要興風作浪,也是難上加難!」。

    崇禎也鄭重的點點頭,「朕一直信任你,放手去做!」。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