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特種兵

第2卷 崇禎即位,凌雲平倭 第一百一十二章 臨危受命 文 / 塞外白龍

    所以,在進宮的路上,張維迎就在想著,皇后宣召自己,要商量的或者要訓示的,究竟是些什麼事情。無論是什麼,總歸是和皇位的繼承權有關的。對於皇后的賢名,張維迎是早有耳聞的。而英國公世系,也一直都是忠心耿耿的。

    張皇后並沒有兜圈子,第一句話就點破了天機,「我找你來是有要事相商。」。

    英國公張維迎雖然早已經明白是什麼要事,但是他不能過於顯露,只能再次動問,:「敢問皇后娘娘,您宣召臣下,究竟所為何事。請您明示,臣願為大明江山赴湯蹈火,不敢推辭。」。

    英國公這番奏對,看似平常,張皇后卻心中明白,心說,忠心固然可嘉,這個張維迎,也是個聰明人,他並沒有說,要為誰效忠。他效忠的是大明江山,而不是宣他入宮的皇后。這個典型的外交辭令卻讓皇后心中大加讚賞。如果每個人都願意效忠大明江山,大明江山又何愁不能千秋萬代呢。

    張皇后一笑,似乎笑的很苦,:「英國公,張大人,你最近稱病不出,或許不曾看到朝廷的邸報。皇上病重,已經到了迴光返照之時了。御醫多方醫治,無有回天之術。魏忠賢病急亂投醫,竟然用米湯為皇上治病,簡直胡鬧,現在,皇帝危在旦夕之間。大明江山,也在旦夕之間啊。」。

    果然被證實了,張維迎歎了口氣,他不知道如何來答對,天啟初年的時候,他也曾試圖力諫朱由校做個好皇帝,可是努力終究白費,朱由校做了整整七年的木匠,這一次,終於走到了生命的盡頭,要到另外的世界去做木匠了。他在七年之內,完全沒有任何的子嗣留下。現在就要撒手而去,很明確的一個問題就是,身後空出來的皇位是誰的。

    皇位的繼承向來是有兩個方式的,一種叫做父死子繼,另一種,叫兄終弟及。當然,在有兒子的情況下,沒有人會考慮自己的兄弟,都想著自己能做皇帝,子子孫孫能千秋萬代的做皇帝才好。可是這已經不現實了,很明顯,皇帝沒有兒子,沒有繼承人,父死子繼這一條就算是沒戲了。那就是兄終弟及。明光宗朱常洛有七個兒子,多數夭折,活到現在的,就是天啟帝朱由校,還有另外一個,就是信王朱由檢。

    有皇位繼承資格的,只有信王朱由檢!

    這句話,張維迎不能說,只能等皇后說,他是外臣,輕言廢立之事,本身就是不測之罪,這一點,他是很清楚的。雖然一直以來,英國公世系都是官場上的不倒翁,但是張維迎很明白,這倒與不倒,完全在於皇帝的一念之間。

    所以,面對皇后的話,張維迎沉默了,沉默半晌才說,:「臣是外臣,又非皇親。這等事體本不該多言的」。

    張皇后也是歎了口氣,:「英國公,你不要起疑,本宮叫你進宮,就是對你的絕對信任。自古以來,皇位傳承無非兩種,一種是父死子繼,而皇上至今膝下無子。那麼,就剩了兄終弟及一條可選了。先帝爺子嗣也算得上綿薄,除了當今皇上之外,只有信王千歲。皇上大行之後,太和殿那個位置,就得是信王千歲御極,才是合理合情。今天,本宮叫你來,是讓你預作準備啊。你該知道,現在的朝廷內外,都不太平啊。我怕的就是,信王登不了大位,而皇上,也會有齊桓公之禍啊!」。

    這番話,讓張維迎不禁打了個寒戰,他當然知道,皇后說的朝廷內外都不太平指的是什麼意思,那就是說的魏忠賢一黨,對內,他們掌握了內閣和司禮監,對外,有五虎五彪等爪牙,這一股勢力,是並不那麼容易對付的。甚至,皇后說出來怕皇上身後有齊桓公之禍的話來,這齊桓公之禍是什麼意思呢。

    齊桓公姜小白,是歷史上數一數二的明君霸主,可是卻在晚年的時候,寵信了佞臣,尤其是三個匪人,其中一個叫豎刁的太監,最為得寵。也就是這個齊桓公,在重病之時,沒有人送藥送水,被大太監豎刁鎖在一座偏殿裡,活活的渴死了。死後,沒有人知曉消息,也沒有人理睬,知道屍體完全腐爛了,蛆蟲都爬出了殿外,惡臭難聞的時候。才有人發現了他的死訊,這才找到了一副棺槨,草草的下了葬。齊桓公姜小白,其下場不可謂不淒慘。

    今天,皇后當著自己這位英國公,說出來這樣的話,這話不可謂不沉重。張維迎欠身離座,向上叩頭。「回皇后娘娘的話,皇上在位一天,臣必然忠於皇上一天,毫無二心二致,萬一皇上龍馭上賓。臣下定然盡心竭力,輔佐信王殿下登基,妥善辦好皇上身後之事。」。

    張皇后說道:「這樣當然好,我是信得過你的,要不叫你來做什麼呢,我雖然是母儀天下的皇后,畢竟還是個女流之輩,做不得許多拋頭露面的事情,我粗通史書,你的祖先,老國公張玉,就是一位擎天保駕之臣,這一次,該輪到你張維迎了。只要天下還有一天是姓朱的,張家的爵祿就永遠不會倒」。

    張維迎再次叩頭,皇后還是抬了一下手,說道:「英國公,你何苦如此多禮,本宮我也不是個拘禮的人,你總是這樣,我也不適應了。豈不是不好,還不快些起來。」。

    英國公只得起身,連連稱是。

    又商議許久,英國公張維迎起身告辭,回府準備一切去了。皇后也覺得累了,想要歇息。卻忽然想起一件事來,腦子立刻有些轟鳴作響。是啊,整個的應對,是絕不能少了這個環節的。這個環節說白了,就是一個人,一個關鍵的人。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信王朱由檢。

    不久前,朱由檢向自己這位嫂子辭行,說是要布衣青衫,去盛京城轉一圈玩玩,自己沒當回事,還以為是這位弟弟一番戲言。誰知道這傢伙真的就去了,以千金之軀探虎狼之穴。危險性是不言自明的。現在天啟皇上眼看著就不行了,自己的小叔子還遠在盛京,生死未卜。一旦信王有了什麼不測,內有魏忠賢犯上作亂,外有各地的藩王盯著皇位,大明江山眼看著,就是一場潑天大禍。

    皇后不敢繼續多想下去了,她感到腦子一陣的眩暈,她想休息一下。在更大的災難到來之前,在沒有更好的應對之策之前,休息一下,保持充沛的體力和精力,才能應對將要發生的一切,這樣的做法無疑是最正確的。

    然而,偏偏她就沒有休息的命。英國公剛剛告辭出去,宮女來報,說是蓮花公主求見皇后娘娘。

    張皇后心頭一驚,這個時候,這位蓮花公主來我這裡做什麼呢。

    蓮花公主,叫做朱芷晴,是明光宗的女兒,換言之,也就是天啟皇帝的妹妹。這位工作今年才十六歲,自幼是個不愛紅妝愛武裝的主。舞槍弄棒的,武藝上很是了得,性情也是十分剛烈,自言非天下奇男子大英雄,絕不出嫁。所以到了十六歲,應該是嫁人的年齡了,仍然是深閨望月,待字閨中。

    要隔別的皇帝,估計早就催促張羅了,可他的哥哥,那位傳奇的木匠皇帝,一心就在研究自己的木工活計如何能再做的精巧一些,至於妹妹嫁人不嫁人的,他完全都不怎麼感興趣。相反,朱由檢倒是很喜歡這位妹妹,他這個信王本就是個富貴閒人,完全有大把的時間和妹妹拉攏感情。所以,朱芷晴對朱由檢的感情,遠遠超過做皇帝的哥哥朱由校。

    不過,這個時候,一向是不怎麼出門只喜歡閉門練武的小姑子來這裡求見,究竟是什麼意思,這讓張皇后百思不得其解。

    身邊的大宮女墨菊勸道:「皇后娘娘,您看起來臉色不太好,還是休息一下吧,奴婢出去跟公主說一聲也就是了。您身為國母,也不宜善聽善見。」。

    張皇后卻搖了搖頭,說道:「墨菊啊,你有所不知。先帝子嗣綿薄,皇上又癡迷與木工,很少照顧的到他們。我與這些兄弟姐妹們,論起來,該是有君臣之分,畢竟,我是皇后嘛,不過,拋開這一層的說法,我更是他們的嫂子啊。哪有小姑子想見嫂子,嫂子避而不見的道理呢。你去吧,叫蓮花公主進來說話」。

    墨菊答應一聲,就出去通傳了。不多時,蓮花公主移步入內。眼見這位蓮花公主朱芷晴,竟是一副男裝的打扮。束髮保巾,頭髮挽了一個髮髻。卻掩飾不住天生的明眸皓齒,一副風擺荷葉雨潤芭蕉的好身材。

    蓮花公主飄飄下拜,:「蓮花,拜見皇后娘娘,千歲,千千歲」。

    這次張皇后趕快上前一把扶住。這次是小姑子嘛,不避諱授受不親的說法了。「芷晴啊,快快起來。來嫂子身邊坐下。不錯,嫂子許久不見你著男裝了,倒是一副英武之氣,不讓鬚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