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特種兵

第2卷 崇禎即位,凌雲平倭 第一百一十一章 天啟病危 文 / 塞外白龍

    凌雲在盛京城得手了,這順利的程度,讓他有些迷茫,在他的思維體系裡,皇太極也是個比較棘手的角色。至少,他能控制住多爾袞,能幹掉莽古爾泰,能在所謂的四大貝勒裡脫穎而出坐到最高皇位上,就憑這個,他也肯定不是個吃乾飯的。可是事實卻是如此,很簡單,甚至可以說是沒動什麼刀兵,就把皇太極控制住了。

    可是凌雲沒有想到,多爾袞也沒有想到,就在盛京得手的同時,北京變天了。天啟七年,本就病怏怏了好幾年的木匠皇帝,終於一病不起,眼看就要走到生命的盡頭了。

    此時此刻,天啟皇帝朱由校,正奄奄一息的躺著御榻上,已經快要說不出話來了。

    天啟皇帝朱由校,該對他的人生,做一個階段性總結了。明光宗朱常洛皇長子,明思宗朱由檢同父異母的兄弟,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泰昌元年(1620年),明光宗暴斃,經過移宮案的風波,朱由校被擁立即位。次年改元天啟。因此也叫他天啟帝。熹宗好木工,即位之後不理朝政,魏忠賢等人擅權,朝政日益敗壞。幸虧有孫承宗、楊漣等人在內,袁崇煥等人在外,苦苦維持。大明王朝在大廈將傾之際,卻還在維持著。

    然而一切終究是到此為止了,瘋狂玩了這麼多年的朱木匠這一次,一病,就再也沒能起來。皇宮內外,一片嘩然。但是最為關切皇帝生命安全的,卻是兩個人。這兩個人,一個是張皇后,一個是魏公公。

    張皇后與朱木匠可是夫妻情深,不管他是木匠,還是皇帝,從這個叫張嫣的女孩十五歲進入皇宮開始,就只當他是自己的丈夫。而魏公公卻沒有這樣的好心思。

    魏公公這輩子不容易啊。很多年前,他的名字是李進忠,他的身份是大滄州肅寧縣的一名混混,混混混不下去的時候,就改行干了太監。還是自宮的。能進入宮中,也是件挺不容易的事情,熬了很多年,終於傍上了當年的奶媽客老大,一步登天。做了東廠提督太監,司禮監掌印太監。還一不留神被稱作九千歲,九卿稱晚輩,宰相為私衙。整個的朝廷,似乎出現了一種格局,這個朝廷,似乎不再是姓朱的天下,這天下,似乎早已經姓魏了,這一點,不僅是大臣們承認了,連朱皇帝自己都承認了。

    據統計,全國上下,給魏公公立的生祠就有三十多座。這事不僅別人做過,連後來官聲極好,還被捧為戰神的袁崇煥他老人家也幹過,他擔任寧遠巡撫的時候,曾經倡議在寧遠給魏公公立一座生祠,後來由於各種原因,這個偉大的想法沒有實現。可是作為袁崇煥來說,這也是他檔案裡的黑材料了,作為一個老牌的東林黨人,做出這樣的事情,著實的讓自己,讓東林黨很沒有面子。

    敘述了這麼多,就是要說明,魏公公已經徹底瘋狂了,現在的他在朝廷內外,完全是一副無敵超人的狀態。可是這一切,都取決於一個前提,那就是天啟皇帝在位。

    很簡單,像魏公公和客奶媽這樣的人,其實也只是高度提純的人渣,除了天啟帝這樣的廢柴皇帝,任何人都不會坐視不管的。所以,這樣一算也就很清楚了,要想保住自己的位子,就得讓朱由校同志在皇帝的位置上活下去,真正實現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夢想。

    其實,魏公公現在很發愁,要是皇帝死了,也就死了吧。立一個幼子,自己依然執掌著最高的大權。豈不是美哉,等幼子長大了曉得奪權的時候,自己早就死翹翹了。可惜的是,由於沒有料到天啟帝是個短命的同志,七年內懷孕的妃子都幾乎被他聯手客奶媽發配到冷宮給活活整死了,就是僥倖生下來的皇子,也沒有活過兩歲就夭折了。

    現在皇帝這個樣子,去哪裡給他找個兒子呢,這個問題,讓魏公公著實的困擾了,他本人也是個太監,想給皇帝貢獻一個也沒有那個本領。

    著急之下,魏公公決定張貼皇榜,遍請名醫,有句話說的好,說的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魏公公這次下了血本,說只要有人能把皇帝從鬼門關給拽回來。賞五千兩黃金,官封一品,爵拜一等伯爵。

    這個榜貼出去以後,很多人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來嘗試了一把,過了一把神醫的癮頭,遺憾的是,這些神醫並沒有能讓皇上大人的病有所好轉,反而把個奄奄一息的皇上大人給弄的只有出氣沒有進氣了。

    直到皇榜貼出三天後,一個傳說中的人物出現,並且帶來了自己據說的祖傳秘方,仙方靈露飲。這個人卻也不是什麼太醫,而是兵部尚書霍維華,這位霍大人的職位,按現在的話說就是國防部長。如此看來,霍部長的確是三位立體的跨領域人才,至少,魏公公是這麼認為的。

    這個仙方靈露飲的配方如下:優良小米少許,放入竹筒蒸煮,竹筒底部鏤小洞,安放瓷碗一個,邊蒸邊加水,蒸好的米汁流入瓷碗,直至碗滿為止。碗中既是靈露,有長壽強身之功效。

    這個東西的功效倒是不好說,不過,按照正常人的正常思維,這樣製造出來的東西,應該有一個更通俗的叫法,「小米粥」。

    說一句,這個事件最早由當年明月兄考證,在這裡完全是引用。不過,霍部長和魏公公的腦子,似乎也真的是秀逗了,用小米粥,去搶救一個垂死的人,這也不是正常人能琢磨出來的事情。

    有意思的是,天啟帝喝了會子小米粥,竟然感覺精神忽然好了些,這讓魏公公比較高興,霍部長比較高興,甚至連張皇后也比較高興。眼看著這五千兩黃金和一等伯爵就當上了。

    魏公公忽然大叫一聲,:白日不照我精誠啊。這聲大叫並不是憑空的,因為略微感到有些好點了的皇帝一下子就不省人事了。

    報著最好的想法,去做最壞的打算,魏公公只好制定自己的下一步計劃。幾乎與此同時,張皇后也在做出危急時刻的應急之策。她急招了英國公張維迎入宮議事。

    英國公張維迎,最高世襲公爵,只用一句話就能證明這位國公爺到底有多牛。朝廷內外都姓魏,唯有他,不買魏忠賢的帳,且魏公公恨的牙根直癢癢,卻完全沒有能力把他怎麼樣。

    由此可見,有一個比較牛的祖先到底有多麼重要,他的祖先,就是燕王靖難之役中的第一大將張玉,幾十個人就敢追著十幾萬人跑的戰神。張玉陣亡,卻給北軍帶來了精神鼓勵,朱棣一鼓作氣,擊敗了盛庸和平安、鐵鉉,順利即位,謂之明成祖。張玉就此成為功勳第一,爵位第一,其子孫幾百年來,屹立朝堂而不倒。多少年了,許多人來了,許多人走了,英國公世系永遠在那裡,沒有任何人動得了。

    英國公奉召進宮了,這位國公爺今年四十幾歲的年紀。身穿蟒袍,頭戴七梁冠,這是英國公府特許的,郡王服飾。他徑直來到皇后居住的坤寧宮。叩闕請見。

    不多時,皇后的貼身侍女墨菊迎了出來,:「國公爺,皇后娘娘說了,她不便出來迎您,讓婢女代為迎接,請國公爺移駕。」。

    張維迎拱拱手,:「臣不敢當如此的大禮。大姑姑先請」。說著,跟著墨菊亦步亦趨進入宮內。

    皇后已經等候多時了,她都沒有坐到暖塌上。而是站立著。這對於臣子來說,已經算是降階之禮了。張維迎一進到宮內,看皇后站立等候自己,先自吃了一驚。

    按官場的規矩,張維迎對皇后叩首,行三跪九叩的大禮,並且自報職名,:「臣英國公張維迎,叩見皇后娘娘,千歲,千千歲!」。

    皇后搶前一步,虛抬了一下手,「英國公情起,你是殊勳之後,本人也與朝廷多有建樹,先帝在時,都允許你入朝不趨,不報職名。本宮怎麼能當得起你這一拜呢。快快請起來!」。

    這話說的很真誠,也很暖心,張維迎起身,垂首站立。張皇后吩咐一聲,:「墨菊,好不曉事,在坤寧宮內,豈能讓張公爺站立答對,來呀,賜繡墩。」。

    張維迎謝座,坐到繡墩上。卻看到娘娘仍然站著,自己就有些不自然之色。張皇后看得出來這些,說道:「英國公不必介懷,本宮也是坐久了的。站起來舒活一下,沒什麼虛禮。今日把你叫來,是有要事相商」。

    有要事相商,這就對了,早在張維迎的意料之中了。這位英國公眼見朝廷之上一片混亂,國事完全是亂了套了,索性稱病不出。但是國家大事,他還是關心的,這麼大的公爵,要事沒有幾個親信,那豈不是笑話了。

    這幾日,就有他的幾個心腹人,到府上說,:皇上想來是快不行了。

    對於這話,張維迎並未敢輕易相信,而這次皇后身為國母,卻下令宣召自己,這本來不符合常理,一旦如此,肯定是有什麼宮廷中的大事了。換句話說,自己這幾天得到的消息,或許是真的,皇上,真的不行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