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特種兵

第1卷 小將出道,收復遼東 第四十八章 信王求情 文 / 塞外白龍

    **高皇帝朱元璋,在開國之初曾經在午門鄭重其事的立了一塊大鐵牌子。上面寫的一行鄭重其事的字:後宮及宦者不得干政,逾者斬。

    這塊鐵牌的有效期,也就在高皇帝執政期間。不得不說,大明朝出了太多重量級的太監和宮妃。太監就不說了,劉瑾,王振、魏忠賢等人,都是大腕,后妃裡,如前期的萬貴妃,後期的鄭貴妃,也都是笑傲後宮,叱吒風雲的人物。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規矩在制定規矩的人仙逝後,也便不再是規矩了。

    凡事都有兩面性,都是雙刃劍。同一件事,或者有利,也就有弊,說到太監干政,就不得不提一下,成祖皇帝時候,靖難之役中立有大功,後來用親提一支寶船艦隊七下西洋,威震海內外,揚盡大明威風的內宮監首領,三寶太監鄭和。至今,據說國內最牛的船還叫做「鄭和號」。

    后妃是老婆,太監是奴僕。就看這個皇帝能不能合理搭配這些關係。成祖無疑是成功者,後來的大明皇帝們就稍差些。一直到魏忠賢的出現,達到了頂峰,整個朝廷一片烏煙瘴氣。

    慶幸的是,現在的張皇后,後來的懿安皇后,是一個好人,一個毫無爭議的好人。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後果實在是不能設想。祖宗的規矩,應該是防小人而不妨君子的。

    張皇后每天的生活比較枯燥乏味,皇帝也算是喜歡她的了,可是似乎天啟更喜歡木匠活。白天難得見到他的影子。也無非就是給自己找樂子玩。跟貼身的宮女逗個紙牌。自己看看書,弄個女紅之類,倒也自在。

    這天上午,她在和自己的宮女們閒聊。所有的坤寧宮宮女都認為,皇后是個難得的好主子。知書達理,脾氣好的不行,從來待下人都是那麼寬仁。

    一個太監進來通報,說是信王殿下駕到,求見皇后娘娘。

    皇后吃了一驚,她當然知道,這個信王殿下就是天啟的弟弟,被封為信王的朱由檢。明光宗朱常洛有七個兒子,長大成人的只有皇長子朱由校,也就是天啟。然後就是皇五子信王朱由檢,他後來的稱呼叫做崇禎。

    信王殿下在當時來說,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什麼特點,雖然他的地位尊貴,也無非就是個富貴閒人,而且時時處處生活在最大的危險中。

    沒有說錯,他的確生活在巨大的危險中,因為自古以來,當皇帝的兒子,又沒能最終繼承皇位的,這些王爺們,一直處在巨大的危險之中。從漢朝的推恩令剝削王侯實權,到清中期雍正帝的屠弟。這些王爺們,活得每時每刻都戰戰兢兢。因為無論你是皇帝的兒子,兄弟或者叔叔侄子。只要自己不是皇帝,就會對皇帝的位置產生威脅。

    朱由檢很低調,因為皇位被自己的哥哥當仁不讓的坐下了,自己只能,也只求能安安穩穩的當個王爺,踏踏實實的過自己的日子。他每天邋邋遢遢的,衣冠不整,不修邊幅。顯得很是慵懶。就這樣,東廠和錦衣衛的特務人員從未放鬆對他的監視,哪怕只需要有一點莫須有的證據,自己輕則會在宗人府監獄過一輩子,重則死無葬身之地。

    低調點好,至少能多活幾天,這就是朱由檢的信條。魏公公對他很放心,因為這位信王殿下實在是太夠兄弟了,從來不搞小團伙,從來不結交朝廷大臣。逢年過節就喜歡給魏公公送禮。見到面就很激動的喊「廠公」。如此仗義的兄弟,實在是下不去手啊。不好意思啊。

    天啟六年冬,朱由檢第一次出頭露面了,他沒有去和皇上哥哥拉關係,卻直奔了皇后張嫣的坤寧宮。皇后知道這位五弟向來不插手朝廷的事情,也極少出門,這次貿然來到這裡,肯定是有什麼事情要說。

    張皇后起身整了整衣服,吩咐太監,「你這小廝,越發的不懂禮數了,信王爺是我自家的兄弟。何必用通傳,快快請進來。」。

    小太監忙不迭的就要往外跑,這時就聽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響,朱由檢自己一拉簾子進來了。他先給嫂子磕頭。「皇后娘娘在上,受小弟由檢大禮參拜」。

    張皇后上前想扶起信王,又礙於古訓「男女授受不親」的說法,正在猶豫時候,朱由檢自己就站起來了。「小弟怎麼能當得起嫂嫂攙扶呢。」。

    「五弟啊,你這可算是貴步了。聽說你忙的很,輕易不出門啊。今天怎麼又空來我這裡轉悠。來呀,給信王爺看茶。」。皇后一面吩咐,一面很隨和的說,「五弟,這是家裡,你不必拘禮,隨便坐就是。」。

    朱由檢也很是隨便,他跟旁邊的一個宮女喊道,「沒聽娘娘說了讓我隨便坐嗎。你們這裡都一個個木頭似的戳著,這是打算讓我坐在哪裡呢?」。

    那宮女這才恍然大悟般搬來一個繡墩,讓信王坐下。

    張皇后仔細打量著朱由檢,都說五弟一直是不修邊幅的,今天還是打扮的挺利索的。至少應該是洗了臉梳了頭才出來的。信王已經十六歲了,長的高高瘦瘦,一表人才。面如冠玉,唇若塗脂,一米七六左右的個子,一雙有神的眼睛時刻射出令人不得小視的光芒。今天信王穿的是朝服,一身蟒袍合體大方,配著九龍冠,碧玉帶。皇后心說這是怎麼了,今天五弟要去相親呢,這麼齊整。

    信王打破了沉默,「嫂子,您也別猜了,我這是無事不登三寶殿,今天既然來了,就有事情要求嫂子了。」。

    「五弟太客氣了,讓嫂子猜猜是什麼事情,想必是看到了哪家的大家閨秀,想要娶為王妃,來請嫂子說合吧。沒問題,這就是你一句話的事情。要說五弟是大了,是該成個家了。以後也別這麼懶了。出來幫你皇兄打理一下朝政才好。」皇后還是自顧自的絮叨著。

    信王的眼睛環視了四周,看看周圍的宮人和太監,欲言又止。皇后會意了。輕輕笑道,「五弟也是多慮了,要是嫂子我沒有幾個體己的心腹之人,還能進宮六年餘還平安無事嗎。你放心就是。我的宮裡,沒有客魏的坐探。」。

    說到這一層了,也就沒什麼好遮掩的了。朱由檢再次跪下,摘掉自己的王冠,磕頭不止,淚流滿面,正色道:「皇后娘娘,信王朱由檢,替天下蒼生,求您來了!」。

    看到弟弟這個樣子,皇后心中也不由得一陣心疼,先帝駕前子嗣綿薄,也就有這麼兩個兒子。天啟只有這一個骨肉至親的弟弟。朱由校和朱由檢相差七歲。張嫣也很疼這個弟弟。她也顧不得什麼禮數不禮數了,一把把朱由檢拉起來,扶他到繡墩上坐下。

    「五弟,不是嫂子不疼你。既然你提到了天下蒼生,必然是朝廷中的大事。高皇帝開國之初就立下鐵牌,後宮干政,立斬無赦。嫂子怎麼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呢?」。皇后很是為難,但又不得不這樣說。

    「嫂子您這樣說,就讓弟弟我無地自容了。我不是要您干政,我是想求您救百姓,救大明江山於倒懸之急啊。高皇帝的遺訓我自然知道,但是魏忠賢難道不是宦官,他憑什麼把持朝政,九卿稱晚輩,宰相作私衙。如今您知道嗎,他已經太出格了。您知道嗎,朝廷已經派出了十幾任的遼東經略,開始現在整個遼東都沒有了,還要經略些什麼,遼東巡撫袁崇煥在寧遠打了個大勝仗,魏忠賢容不下他,把他擠兌回了東莞老家。繼任的高第把他收復的土地都放棄了。現在我們大明在遼東,只剩下山海關了,山海關一破,京城就會無險可守。岌岌可危了!!我是先帝爺的兒子,高皇帝的子孫,此刻,我不能再明哲保身,不能再糊塗了。」。朱由檢已經哽咽得說不出來。

    張皇后心中一震,她雖然在後宮呆著,卻也不是不聞窗外事的。對於朝中和邊疆的形式,她甚至比一些只懂子曰詩雲的大臣更清楚。

    「五弟,你是說山海關丟掉了嗎!」。她直視著朱由檢,不想在他口中聽到一個否定的回答。

    「還沒有,不過,就要快了!山海關新任監軍太監魏全孝,是魏忠賢的義子,到任以來,顛倒黑白。誣陷守城有功的山海關總兵劉鴻,我已經聽說,皇上把劉鴻定了斬決,緹騎已經出了京城。此時也怕是來不及了,我是來求嫂子勸皇上收回成命,莫要自毀長城啊!」。信王很激動,這次,他是真的激動。

    皇后也正色起來,她很清楚皇帝做了一個多麼愚蠢的決定。「五弟,你先回去吧,東廠的人發現你來這裡的話,魏忠賢會懷疑你的。你放心,這事你跟嫂子說了,嫂子就一定管。」。

    朱由檢不再說什麼,起身跪下,又給嫂子磕了一個頭,默默的退了出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