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文革禁書 文 / 易田塝
「從四川到河南,路是多麼遙遠」
這是我們小時候經常聽見唱那些婦女被拐賣到外地生活艱苦的歌詞。
在我們老家,由於處於窮鄉避壤,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經濟落後,很多大齡青年都找不到對象。所以,不少女人都被拐賣到福建、廣東、河南、河北一帶去了。
那個時候,我們家鄉就專門有唱那些被拐騙被賣到河南等地的婦女艱苦度日的歌謠,目的就是為了讓她們不要輕易相信那些拐賣人口的「人販子」(拐賣婦女、兒童的犯罪分子我們叫他們人販子)的話,好好呆在家鄉過日子。
記得那些年,很多婦女輕信「人販子」的話,以為外面的日子真的那麼好,就背著老公,拋棄孩子遠離家鄉,結果很多人被欺騙,被拐賣到很遠遠的地方,有些人過上了生不如死的日子。
還有不少婦女拋棄孩子,留下一個男人在家撫養孩子,也是非常可憐的。
我們出生在農村,這樣的事情見到很多,也知道很多「人販子」的事情。
現在,我只記得這一句了「從四川到河南,路是多麼遙遠」了。
所以,當很多大齡青年找不到對象的情況下,看到我這麼早有了女朋友,一些同齡人悄悄問我,有沒有《少女之心》這本書,他們也想看看,我真是無言以對。
你說我根本不知道什麼《少女之心》,怎麼給他們看呢?
當然,他們為什麼跟我借《少女之心》這本書,我也是後來才知道的。
那個時候,只是大概知道這一定不是什麼好書,要不為什麼不准公開傳閱和談論呢?
於是,我心想以後一定要弄清楚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不然自己被冤枉了還不知道書的真實內容。
後來,通過我的努力,我進一步對這本書的內容有所瞭解。
其來源還是北京某圖書館發展有限公司白經理對外的介紹。
據白經理講,作者的母親被下放到農村,父親回到城裡,卻與她形同陌路。陷入深深孤獨和迷惘之中的楊某漸漸與自己的同學李某互生情愫。
直到有一天,他們懷著好奇與衝動,開始了彼此身體的接觸。
一天天的晚歸引起了雙方父母的注意,兩人的交往在被識破後予以嚴厲禁止。
為了表示離開李某的決心,楊某主動接近另一個男生姚某。
姚某是個情場老手,處在青春躁動期的楊某最終沒能把握住自己,迷失在愛慾之中。
但,一次與李某的偶然邂逅,使兩人舊情復發,終於不可遏制地走向越軌。
當然,具體內容是不是這樣寫的,我至今還是沒有弄明白,真正的原本我還是沒有拜讀過,所以根本無法確認內容的真實性。
我只知道,這本書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作品裡面涉及到情感的渲染和性的描寫、性心理的表述等。
說到這裡,看過《山楂樹之戀》的人或許記得有這麼一個情節,男女主人公在過小河溝時,男的用一根樹枝牽著女的的手,代替手牽手過河。
你想想,他們為什麼不直接手牽手?為什麼要用樹枝帶起牽手?
從而我們可想而知,這是什麼時代?人們的思想是何等的保守?
在這樣的年代,《少女之心》的主人公與兩個男人發生這樣的事情,能不被傳閱的人添鹽加醋的渲染嗎?我個人覺得或許,這正是不同版本的《少女之心》手抄本的流傳的根本原因之所在。也是人們夢寐以求的想閱讀之所在。
書中介紹,楊某痛苦地發現,自己對兩個男人都割捨不下。
終於,兩個男人相約以決鬥的方式解決問題。
結果李某失手殺死了姚某,隨後自殺。
驚惶失措的楊某被關進監獄,在嚴厲審訊之下,她寫下一摞厚厚的認罪書。
這就是《少女之心》的一個版本和來源。
據推測,女主人公入獄之後,當時有個別素質低下的審訊人員迫使她詳細地寫出戀愛經過及床上細節,事後,又不道德地將這個千方百計打探出的故事散佈到社會上,使女孩的名譽毀於一旦。
據說,事實上這本在後來被廣為傳抄的手抄本就是從當初的審訊記錄中演繹出來的。
當然,這些只是推測,道聽途說,本人也無法考證。
本人強調,上述的內容只是本書的一個插曲,本人沒有任何惡意和用途,也沒有辦法一一考證,權當虛假故事,請切莫對號入座。
不過,對於這個推測本人還是偏向於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因為,在本人從事這麼多年的律師工作中,還真的看到過這樣的事情。
一是在公安辦理的嫖娼賣淫案件中,個別公安人員在訊問賣淫女的時候,對賣淫女問得非常仔細,完全就是一種獵奇、變態的心理,對於那些與案件根本沒有任何關係的情節他們都要詳細的問,並要求當事人仔細回答。
比如,有一位公安人員在問一位賣淫女時,包括一天最多接待多少客人,什麼樣的客人的生殖-器怎樣、與什麼樣的人愛愛的時間長、與什麼樣的人容易達到**等等完全不搭嘎的事情他們都要問。
你說,這是不是有問題?這是不是有點探聽他人**,獵奇的心態?
二是,對於強——奸案件,有的公安人員的訊問簡直就更不用說。可以說,閱讀他們的案卷材料,就像在看一部黃色小說,其下流程度一定不會低於流傳的《少女之心》各種手抄本。
因此,對於這本書可能是什麼原因被篡改,被「黃」化、被如何神秘化的,以及後來被禁止出版,我非常支持白士弘的說法。
「《少女之心》是講文革時期人的命運,而抄得很凶的那段「黃書」,其實是從原故事情節中演繹出來的。就像《水滸傳》之於《金瓶梅》。」
據報道,經過白先生的努力,2003年12月,某人民出版社准許出版發行。為此,白先生曾經找到了當時非常有影響的摩羅寫序。
摩羅在序言中高度稱讚《少女之心》,認為立意不在渲染所謂黃色,而在表現性禁忌造成的荒謬以及給民眾帶來的精神傷害和人性扭曲。摩羅還因此猜測作者是當時最有文化、最有思想的人。
這篇序在當時引起了比較大的爭議,很多人認為對一部黃色小說評價過高,不靠譜。
有消息說,在2004年的圖書訂貨會上,有許多書商對這本書都有記憶和感情,在沒有得到書刊的前提下,願意直接先支付定金,表示願意代理此書。最後書商訂購了3萬多冊。
但是,因為《少女之心》的社會影響力,引來了大批媒體的關注,而大量的曝光率讓這本書被冠上了「文革**」、「性-愛書」等敏感甚至負面的頭銜,很多人甚至開始懷著一種窺私的心態開始期待閱讀所謂的「性-愛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