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草根律師外傳

正文 第9章 少女之心 文 / 易田塝

    當時,女朋友對我非常用心,什麼事情都依著我,生怕我不高興,只要我有什麼困難,她都會想盡辦法幫我。

    可是,在農村,在我們那個偏遠的地方,真的是人言可畏。

    老家的一些人整天說東道西的,對我和我的女朋友評頭品足的,指指點點,別說有多討厭。那段時間,我為了證明我是真正在認真學習法律,在努力實現自己的律師夢想,我流過很多淚,常常在痛苦中掙扎。

    不過,不管我如何的努力,就是沒有人支持我,相信我,都說我異想天開,嘲笑我、譏諷我,否認我的一切,說我是白日夢。

    當然,現在回想起來,在那個時候,我們家鄉屬於交通極為不便的丘林地帶,交通不便、信息不暢通,又沒有電視、報紙看,人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律師,也不知道怎樣才能當律師,這也不奇怪。

    只不過,好奇害死貓。他們的好奇、不信任,給了我莫大的阻力。硬是把我好好的折磨了一番,讓我不得不對他們感謝!

    不管怎樣,他們越是認為我不得行,我越是不停的努力;他們越是議論我,我越是要給他們挑戰

    當然、當然,我實際上不是在跟他們挑戰,而是在跟我自己挑戰。

    我經常把學習資料拿出來在大庭廣眾下大聲朗讀,就要讓他們看到我在認真的學習,我就要實現自己的律師夢;我經常把女朋友帶回家,專門到處去轉悠,做出很親密的樣子氣那些說我閒話的人。

    在公眾面前,我就是要跟女朋友牽手,就是要擁抱,我才不管別人怎麼議論呢。

    說實話,我自己知道,其實我也不是省油的燈。

    就說那次吧,我在地裡幹活,好像是翻耕玉米地,口渴了,女朋友給我喂開水,一不小心泥土掉進眼睛裡面,在女朋友給我用嘴吹的時候,我就在地裡,大庭廣眾之下,一把將女朋友攔腰抱住親吻,惹得四周幹活的村民都放下手中的農活,奇怪的盯著我們,目不轉睛的像看稀奇一樣看著我們。

    當然,這後來也成了他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不過,我才不管那麼多呢!

    當時的社會,特別是農村更保守。人們所知道的,看到的畢竟有限。加之,那時流行一種讀書無用論,人們真的不知道社會會怎麼發展。

    學生在學校,基本上沒有課外讀物,也不允許有課外讀物。要是有同學看課外書籍,一定是要被沒收和處罰的,弄不好還要通知家長到學校接受老師的教育。

    那個時候,讓學生們非常好奇的一本名為《少女之心》的書在學校流傳很廣,當時我只是聽說過這本書,至今沒有閱讀到,就相當於傳說。

    後來,我專門對這本書進行了一些瞭解,原來《少女之心》開始在民間傳抄的時間最早約是1974年。這本《少女之心》一開始就屬於被查抄的作品,許多讀者因為傳抄該書受到批鬥,乃至被以「流氓罪」勞動教養,但該文久禁不絕。

    這本書,有人說就是一本青春期愛情小說,承載了1970年代一代人的性啟蒙集體記憶,許多人冒險傳抄,偷偷閱讀。

    為此,《少女之心》成為了人們心中隱諱而又心生悸動的青澀回憶。

    據說,北京某圖書館發展有限公司經理白先生,曾為這本書的出版費盡周折,一直為《少女之心》不能出版感到遺憾。

    白先生曾經告訴記者:「我手裡的《少女之心》就是講述了文革時期很單純的一個青春期愛情小說。露骨的,充滿情與色的內容很少很少,因為那個時代本身對這種事情就是朦朧的。在我看來,它只是一個很好的故事,根本不是一部黃色小說。」

    白先生強調說:「這一本1萬字左右的手抄本,在當時並不只有一個版本,但基本都是描寫一個少女和一個少男摸索性生活的情境,而裡面大量的性活動描寫也成為當時它比別的手抄本流傳更加廣泛的原因之一。」

    為了能出版這本《少女之心》,白先生進行了大量的民間搜集,過程並不順利,在整個搜尋的過程中,他一共找到了7個版本的《少女之心》(又名《曼娜回憶錄》)手抄本,文中的大體故事情節趨於一致,但其中涉及的性描寫卻不盡相同。

    直到有一天,一位長期在中國研究「文革」現象,並收藏大量「文革」文物的丹麥女記者葉鳳英找到了白先生,拿出了一本幾年前在書攤上買到的《少女之心》,請求幫她鑒定真偽。透過這本《少女之心》說明,整部小說實際上是署名「小思」的作者在坐牢時所交代的材料,後來被傳抄出來,最後定名為《少女之心》。

    白先生告訴記者,曾經在「文革」時看到各個版本《少女之心》的人都知道,那時的故事情節似乎並不重要,倒更像是一部青春期的性教育手冊。

    然而,丹麥記者拿來的這本《少女之心》中卻並沒有任何性活動場面的大膽描寫,有的都是一些用類似日記體寫成的青春回憶以及《少女之心》流傳前後的生活原景,文筆略顯生澀。白先生意識到,之所以在後來的眾多版本中出現了內容各異的性的描寫,可能是在傳抄的過程中被不同的人加上了「黃」料而已。

    正是這本在社會上廣泛流傳的《少女之心》,作品裡面涉及到很多性描寫,後來新聞出版署發文禁止《少女之心》出版發行。因此,這本書再次被神秘化。

    對於《少女之心》的真正內容,我也是後來看到有關媒體報道的白先生對這本書的介紹才略知一二的。

    白先生說,看到葉鳳英給的這個版本確信《少女之心》的雛形其實是一部『認罪書』,而且是確有其事。在那個大家整天忙於「革命」與「鬥爭」的年代,16歲的花季少女楊某在被下放的父親的指派下,發現了母親與叔叔之間的情感秘密。

    為了擺脫這個秘密帶給自己的罪惡感,楊不顧母親的多次懇求,將所看到的一切寫成大字報貼到了學校門口。

    但這次英勇偉大的「革命行為」,並沒有給她帶來預想的榮譽和解脫。媽媽被民兵帶走了,爸爸和弟弟對她就像仇人,同學們冷眼相看,連老師的讚揚也充滿諷刺。

    這些內容,實際上與社會上、學校裡廣為流傳的《少女之心》完全不同,也與人們茶餘飯後廣為口頭議論的情節大相逕庭。

    奇怪的是,與我同齡的人看到我這麼早交到了女朋友,都說我一定是看了《少女之心》,不然怎麼會懂得俘獲女人的心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