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英雄無敵魔法門之眾星傳說

正文 第二十一章 節 奇妙的靈魂 文 / 照見五蘊皆

    隨著歲月的磨礪逐漸成長,言羽終於意識到,其實世間萬物,無論自然科學、文學藝術,其實都是與人類的思想和人類的天性、交融相通的,如果不廣泛涉獵,而只局限於一兩種事物,就難以觸類旁通,不懂得欣賞其它的美好。

    在言羽看來,萬敏就因為只喜歡數學,不喜歡文學藝術和英語,因此損失了許多學習的樂趣和生活的美好。

    比如言羽小時候就是一個吃貨,常常因為喜歡吃而感到無比快樂,那是一種最簡單的快樂,簡單而純粹。

    每當讀到一些優美的詩句,同學們的腦海裡會立刻浮現出一幅幅美麗如畫的風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而在言羽的腦中,首先出現的重點卻是那些可吃的活貨,想到好吃的田雞就忍不住流口水。

    甚至於連「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本來是十分歡快的氛圍,但是言羽首先想到的,卻不是後面的「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而是一句另外常說的話,叫做「煮熟的鴨子飛了」——因為沒得吃了,所以讓他破有些傷感。

    小時候,每每吃白米飯吃得太快,一不小心咬到舌頭,那個疼啊,但是言羽立刻想到老人們常說,咬到舌頭,說明有肉吃了!於是一想到這句話,對未來可以吃到肉的無比期待的心情,立刻就把被咬的疼痛掩蓋過去了……

    後來長大了,言羽就想,或許老人說的有肉吃了,不會是說自己吃自己的肉吧,正是「丁丁貓吃尾巴,自己吃自己。」

    隨著年齡增長,言羽越來越意識到,當最基本的生理欲求被滿足,有很多更高層次的快樂,其實是更美好更值得追求的。

    以前吃了一頓好吃的,你會感到快樂。

    那麼是什麼東西在快樂呢?——當然,那是你自己的身體。

    但是當你讀了一本好書,聽了一支優美的樂曲,看到了一片美麗的風景甚至一個你喜歡的美好的人,你也同樣會感到快樂,不光是眼睛和耳朵,還有一種發自內心的,遠勝於唇齒饕餮時的身體的快樂,而是一種內心的愉悅和享受。

    那麼這又是什麼東西在快樂呢?顯然就不是身體了,只能說是你的心靈,是你的心智和靈魂感到了歡愉和快樂。

    而這種精神層面的心靈的快樂,正是言羽認為人生中最為重要的快樂。

    但是這種靈魂其實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它不像嘴巴、眼睛、耳朵、四肢、胃、心臟、大腦那樣,是人體的一個個具體的器官組織。但是,根據人有著不同於肉身生活的精神生活,我們可以相信它是存在的。

    其實,所謂靈魂,也就是承載我們的精神生活的一個內在空間罷了。人的肉身是很實際的,它要生存,為了生存便要求溫飽,要吃喝拉撒,衣食住行,而為了生存得更好,還要到社會上去奮鬥,去獲取名利地位,以及為繁衍後代而追求愛情和婚姻。

    但人的靈魂就不那麼實際了,它追求的是理想,是諸如真、善、美和信仰、思想、藝術之類的精神價值。人們把這種對理想和精神價值的追求稱作精神生活。如果一個人只知道吃睡和賺錢,完全沒有精神生活,我們就會嘲笑他沒有靈魂,認為他與動物沒有多大區別。

    而靈魂好像永遠不會滿足於現狀,它總是在追求一種完美的境界。這種對理想境界的渴望從何而來?當我們看到美的形象,聽到美的音樂,我們的靈魂為何會感動和陶醉?一一顆未被污染的淳樸的靈魂似乎自然而然地就喜歡美和善的東西,討厭醜惡的東西,那它又是怎麼會生而具有這樣的天性?

    古希臘最偉大地哲學家柏拉圖對此提出了一種解釋。有點兒類似於聖經的伊甸園傳說,他推測,靈魂必定曾經是在一個理想的世界裡生活過,見識過完美無缺的美和善,所以,當它投胎到**中以後,現實世界裡的未必完善的美和善的東西,會使他朦朧地回憶起那個理想的世界,這既使他激動和快樂,又使他不滿足而嚮往完美的美和善。他還由此得出進一步的結論:靈魂和**有著完全不同的來源,**會死亡,而靈魂使不朽的。他的這個解釋受到了後世許多哲學家的批評,被指責為神秘主義。

    不過或許他是想說,人的靈魂渴望向上,就像遊子渴望回到故鄉一樣。靈魂的故鄉在非常遙遠的地方,只要生命不止,它就永遠在思念,在渴望,永遠走在回鄉的途中。至於這故鄉究竟在哪裡,卻是一個永恆的謎。或許那是一個像天堂一樣美好的地方,或許靈魂便是我們身上的神性,當我們享受靈魂的愉悅時,我們便離動物最遠,而離神最近。

    有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無論文學藝術,還是數學物理,都會有其發展中的「黃金時代」,比如蔡元培的北大美育文化群英,和20世紀上帝擲骰子一般的哥本哈根物理群星,而言羽早年,也是如此。

    後來機緣巧合,得了不少人間奇遇,觸碰到了真正自然大道,言羽方才豁然了悟,其實所有的類似於文藝復興般的集中發展的黃金年代,都離不開當時的時空環境,離不開那些特殊的頻率氛圍,由此對那些時代的整個人群的心靈,造成了不可磨滅的決定性影響。正如中國古代的封神演義、三國演義時期一樣,為什麼會像那樣有無數的群星閃耀、英雄輩出,這其中其實暗藏了無盡的神話。(當然,這是後話,此處暫且不表)。

    正如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對錢學森的影響一樣,中國傳統歷史文化書籍,對言羽的影響,也如醍醐灌頂,深入其心,根深蒂固。

    比如小時候言羽常常挨爸爸的痛打,甚至有時候連棍子都打斷了。因為記恨爸爸,曾經偷偷拿了個本子,記下了每次挨打的類型和數量,比如畫根小棍,寫上3,就是挨了3棍子。心裡想著,等我長大了,一定照本子記的一筆一筆地都打回來。

    後來慢慢長大了,讀了四書五經和《三字經》,自己都明白了,「養不教,父之過」、「苟不教,性乃遷」,自己也知錯就改,善莫大焉,把以前記苦海深仇血淚帳的幾個本子,一併扔了,覺得自己不應該老了打爸爸。

    言羽記得,老子說過:「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在言羽眼中,爸爸媽媽都非常勤儉,媽媽更是慈母的典範。他們含辛茹苦,吃苦耐勞地把自己和妹妹拉扯大,能賦予自己生命,讓自己在最艱苦的歲月中生存下來,就已經是最大的恩賜了,感恩都來不及,怎麼還可能打將回去?特別是自己小時候那麼淘氣不懂事,作為小男子漢,挨點兒打受點兒皮肉之苦算得了什麼。

    正是:

    太陽光大,父母恩大;

    君子量大,小人氣大。

    漸漸長大的言羽,已經不會再為小時候的皮肉之苦生爸爸的氣了。

    而且媽媽得知兒子學習進步後的發自內心的笑顏和喜悅,更是成為言羽瘋狂學習的動力,希望以此能回報慈母如陽光般溫暖的關愛。

    其實古往今來,孟子,岳飛,包拯,以及魯迅、胡適和豐子愷,全都是單身母親(包拯是嫂子)培養出來的,這僅僅只是偶然嗎?……

    小時候,言羽只知道吃和玩,有什麼不開心的事也只是一笑而過,並沒有什麼真正精神層面的憂慮和哀傷,但是隨著慢慢長大,言羽在心靈裡真正有了一些讓自己真正擔心和害怕的事情。

    比如死亡。

    言羽的媽媽很年輕就患有高血壓,而四個舅舅也都是一樣,也是還很年輕就全都有了,這是來自於遺傳。

    還有爸爸的鼻子和咽喉也有問題,總是咳嗽,爺爺也是因咽喉和食道癌去世的。

    而且親身經歷了小學同學陳敏因腦溢血猝死的可怕場面,言羽有時候想到或許有一天,自己最親的爸爸媽媽也會突然死去,真心地感到很害怕,很無助。

    還有最可怕的是自己的鼻子。言羽以前很喜歡自己的鼻子,因為發現自己的鼻子和別人的不同,能只用鼻子,使出特殊的鼻技,發出各種類似口技的聲音,比如汽笛聲、摩托車嘟嘟的聲音,還有豬打鼾時的哼哼聲。

    他常常以此為傲,對自己的鼻子十分自戀。

    後來初中時有一天突然發現,自己鼻子居然天天都堵著,根本出不了氣了,只能像狗那樣張著嘴哈氣,吃飯說話都不時要停下來哈口氣才行。

    結果爸爸媽媽帶他去醫院檢查,才發現是鼻子裡有問題,鼻中隔偏曲,長了息肉,得做摘除手術才能好。

    做手術時那個痛啊,簡直直上腦門,讓言羽實在難以忍受,甚至後來換藥時取紗布塞紗布,也常常讓言羽痛得滿臉淚水忍不住嘩嘩地流。

    那種痛苦的記憶,一直留在他腦中,難以忘懷。

    手術之後,言羽驚奇地發現,自己以前引以為傲的各種鼻技怪聲,居然再也發不出來了。所以言羽明白了以前的怪聲都是病態而已,頓時感到很羞愧,一輩子再也不迷戀自己的鼻子了。

    不過鼻子做了手術以後,言羽驚喜地發現,自己的身體和心靈都有一些事情變得不一樣了。

    比如以前總是夢見像罈子蓋兒一樣的東西,後來做了鼻子手術以後,言羽一下子意識到,那極可能是飛碟,而不是罈子蓋兒……

    而且言羽發現,做過手術之後,不管做什麼事,只要自己願意潛心沉思,就更容易靜心深入了,有點兒像傳說中的「入定」,身心都會感覺得到,的確有一種特別的異樣,雖然還說不清楚是什麼,但是那種感覺很奇妙。

    並且從此開始,經常會夢到一些很奇怪的長篇大夢,總是能連續地進入自己過去的夢境,比如在遠古的荒野山林中飛翔,自己不需要翅膀,竟然就可以飛翔;

    又如在軒轅時代或者是戰國春秋,自己帶領著一幫部族勢力,在蠻荒之地,打城掠地,搶糧食搶女人;

    甚至有時候在一些奇怪的光怪陸離的外太空,自己儼然是眾神的首領和使者,在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異域諸神中穿行交流……

    那時候很喜歡看《基督山伯爵》,用其中的一句話來形容言羽的這種改變,正是再合適不過了:

    「走掉的是鄧蒂斯,回來的是基督山伯爵。」

    言羽是慢慢發現自己的這種改變的,但是不明白它究竟是什麼。

    言羽為此也曾經迷惑過,還特別問詢過身邊的很多朋友,不過發現他們也經常做這樣的夢,唯一的不同是,言羽的夢更清晰更連貫一些,而且只要集中精神,進入「入定」狀態,就可以進入夢中的世界,而且可以連續,感覺更真實。

    不過用朋友的話來說,你還夢到你自己是眾神的頭領,真的是在做夢哦,四川話裡有一個詞兒,叫「神頭兒」,就是瓜娃兒的意思,說的就是你吧。

    言羽聽了,忍不住哈哈大笑。

    以前總是很貪玩,嫌學習苦,不想學習。但是慢慢的,到了高中,逐漸變成了,發自內心的,自己想學習,真心想學到最好的知識,希望以後能幫助自己的爸爸媽媽,解決問題,所以小學升學考試,自然就得了滿分。

    到了高中,言羽就像一塊小海綿,瘋狂地在知識海洋中徜徉,汲取營養,每天日以繼夜地讀書,晚上讀書讀到很晚都捨不得去睡覺,做了鼻子手術以後,有時候夢中也在學習似的,效率極高,特別是對自己感興趣的科目,常常有超常的發揮,英語、物理、化學、生物,竟也常常不可思議地考取滿分。

    但是仍然覺得書本無窮無盡,學海無邊無涯,意識到自己終其一生,也不可能將所有的知識學習完,而且極可能無法找到解決生老病死的根本,無法戰勝病魔和死神,常常為爸爸媽媽的苦累和病痛而擔憂,就愈發地感到生命渺小,十分沮喪。

    不過也因此更加絕望地努力學習,甚至認真到追求完美和接近癡狂的地步。

    比如學到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言羽覺得課本寫得不對,「檣櫓」應為「強虜」,指曹軍,而不是別的什麼東西,但是當時語文老師和所有的同學都覺得,言羽是自找沒趣,多此一舉。難道人教版的教材還會有錯?

    不過言羽並沒有死後,來來多年後查證,確有《宋集珍本叢刊》之《東坡樂府》,元延佑(1314-1320)刻本,作「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原藏楊氏海源閣,歷經季振宜、顧廣圻、黃丕烈等名家收藏,卷首有黃丕烈題辭,述其源流甚詳。延佑本實今傳各版之祖。《叢書集成?續編》之清版《東坡樂府》,亦作"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可惜那已經是很多年以後的事情了,而當年那一代所有的莘莘學子,學到的都一直是錯誤的「檣櫓」灰飛煙滅,而且有些人一輩子也不知道其中的謬誤。

    本部小說來自看書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