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英雄無敵魔法門之眾星傳說

正文 第七章 節第一次旅行 文 / 照見五蘊皆

    正如孟郊的詩句:「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

    其實世間有很多知識,有很多大美,並不是別人直接告訴你,你就真正能領悟的,唯有依靠時間的沉澱和自己的多次體會和感悟,才能撥開層層迷霧,體會到真正的大道至美。

    初中時的言羽,在高輝的影響下,漸漸學習和感悟到了中國古代詩詞的音律之美。

    從《春江花月夜》的詩詞和樂曲之中,言羽體會到了中國古代先靈的詩樂之合。

    《春江花月夜》一詩,其實沿用了樂府宮體詩舊題,頗受六朝詩風影響,描寫細膩,音節和諧,韻律婉轉,對仗工整,清新流暢,頓挫悠揚,琅琅上口,連綿不絕。

    詩歌語言作為表現性的文學,具有音樂美的特徵,和音樂有著類似的美學規律。

    在古代,詩歌和音樂是統一的,詩歌最早的作用是唱和,就是與音樂密不可分的。詩歌運用平仄、四聲、迭韻等手段,為人們一代一代地反覆吟詠,就是因為它具有音樂美。

    物體規則震動發出的聲音稱為樂音,用有組織的樂音來表達人們思想感情、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藝術,就是音樂。

    音樂是用有組織的音構成的聽覺意象,來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與社會現實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也是最能即時打動人的一種藝術形式。

    在所有的藝術類型中,音樂是最抽像的藝術,現實生活中還有用音樂來減輕或消除患者病痛的音樂療法。音樂旋律響起人們往往無法抗拒地處於立體的音樂氛圍之中,很容易觸發或舒緩人的思緒和情感。

    而詩與樂其實密不可分。

    一個人的心靈裡,如果沒有音樂,絕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詩人。

    《尚書?舜典》有云:詩言志,歌詠言,聲依詠,律和聲。

    《毛詩大序》有云「: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行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

    打開《樂府詩集》,會發現一個令人深思的現象:在《春江花月夜》這個題目下共收了隋、唐五位作者的七首詩。而七首詩卻採用了四種不同的形式。隋代楊廣二首和諸葛穎一首是五言四旬,唐代張子容二首是五言六句,張若虛一首是七言三十六句,溫庭筠一首是七言二十旬。這種現象反映出中國古代詩歌形式演變的規律。

    任何事物要獲得獨立的發展,就必須從與其他事物的原始混合狀態中分化出來,從所寄生的母體中獨立出來。「詩」就是這樣。詩要獲得發展,就必須同音樂相分離,從「樂」、「詩」、「舞」的原始混合體中獨立出來。「詩」與「樂」逐漸分離而獨立,從《春江花月夜》收錄的七首詩四種格式中可以看出這種變化的痕跡。

    阿望很推崇的作家屈原,便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人,在其《離騷》等詩中首次實現了「詩」之於「樂」的相對分化與獨立。

    而多年以後,當言羽第一次看到高輝的女友方璐,一位容顏清麗,身材絕美的女孩,一位高貴典雅,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在高輝《春江花月夜》樂曲的伴奏聲中,翩翩起舞,跳起了一隻同名的《春江花月夜》舞蹈時,言羽的心,再一次像少年時聽到高輝的琴聲那樣癡迷沉醉了。

    舞蹈表現了一位古代少女在春天的月夜,漫步於江邊花叢中,觸景生情,幻想著自己將來美滿、幸福的愛情生活。方璐身穿一身水藍色的衣裙,手持白色的羽毛折扇,舞蹈語彙採用了中國古典舞蹈風格的動作、姿態和造型,通過「聞花「、「照影」、「聽鳥鳴」、「學鳥飛翔」以及「想像中的愛情幸福」等情節,表現出無比優美的環境和人物豐富的思想感情。

    那一刻,《春江花月夜》的舞曲之美,讓言羽真正體會到了什麼是藝術之美,人間至美,什麼是真善美的統一,以及為什麼說天地萬物,自然大道,大道萬有,萬物相通。

    其實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有自己表情達意、塑造藝術意象的表現形式。

    比如文學是通過字、詞、句、篇來體現藝術意象;繪畫是通過線條、色彩、構圖;音樂通過不同的樂器發出不同的聲樂韻律,心聲;而舞蹈則是通過肢體動作、面部表情;各種各樣的表現形式,都同樣能塑造藝術意象,還能表達出作者繪者歌者舞者的心聲。

    在言羽看來,有些最美的東西,是有些人生來就擁有的,是別的人就算再怎麼努習學習和模仿,也學不好學不像的,正如音樂和舞蹈,雖然言羽極喜愛,卻非言羽所長。

    如果說高輝是音樂王子,那麼方璐就是舞樂仙子,是歌舞的精靈。

    而人生苦短,每一個人來到這世上,都應該要像高輝和方璐一樣,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天賦。

    在一生的歲月中,每一個人都應該花些時間,找到屬於自己的真正的天賦,並且發自內心地尊重自己的天賦,因為那是上天賜予你的最美妙的東西。

    小學畢業時,因為考了全校第一,得到了爸爸媽媽獎勵的自行車和學校校長獎勵的大詞典;

    初中畢業時,因為考了全班第一,也得到了爸爸媽媽獎勵的100塊錢。

    小時候因為家裡窮,有時吃肉吃飯都問題,所以年底壓歲錢還有日常獎勵什麼的,都會主動交給媽媽存起來,每年交學費什麼的。

    到了初中,因為改革開放了,爸爸可以光明正在地幫人修理電器,賺取一些費用貼補家用;而媽媽生性善良,經常無私地幫助別人,在醫院裡工作很出色,也被提升為副院長,家裡條件漸漸好起來了。

    一家人不僅搬了新房,也不時能添置一些新家電用品了。

    那時候每次買了新家電,言羽和妹妹都最喜歡用手指按破家電包裝塑料膜上一排排整整齊齊的小泡泡,按得辟啪作響,十分有趣。

    因為家裡條件好了,不再需要用小朋友的壓歲錢交學費什麼的,言羽和妹妹也能攢下錢來了。

    所以初中畢業後爸爸媽媽額外獎勵給言羽的100塊錢,在那個年代,對言羽來說,簡直就是一筆驚人的巨款。

    自己該怎麼花這筆巨款呢,言羽當時還頗費了些思量。

    小時候,因為最疼愛言羽的外公外婆爺爺奶奶,都相繼在言羽小學時離世,導致言羽從小就很害怕死亡,對死亡感到無比恐懼。而小學同學陳敏因腦溢血突然死亡,更是在言羽幼小的心中留下了死亡的陰影。

    後來讀到很多詩詞,也都是感歎人生無常,讓少年言羽的心中,更多了幾份惆悵。

    比如《古詩十九首》:

    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

    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

    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

    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

    又如李白的詩句: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意思說天地是萬事萬物的旅舍,光陰是古往今來的過客。而人生浮泛,如夢一般,能有幾許歡樂?

    因為中考考得不錯,很意外地拿了個第一名,言羽非常開心,想到了古人寫的珍惜歡樂時光的各種詩詞,也決定要好好地犒勞自己。

    而美好夢想,總在讀書時代。

    那時候的阿望,除了喜歡當騷人墨客,和言羽一起吟詩作賦,討論那些風月之事,還極喜歡去城市四周的山野遊玩,與言羽共同討論遊山玩水之趣事。

    而少年阿望,自從偶然聽到言羽推薦了一首讚美徐霞客的詩以後,就立志長大以後,要成為像徐霞客一樣的遊俠,周遊列國,雲遊四方。

    詩是這樣寫的:

    步出西門何處留?

    回頭寧海月如鉤。

    山長應是前生約,

    水闊迎來此世流。

    過嶺煙霞開畫卷,

    穿林足跡寫春秋。

    清風若解行人意,

    一路隨君天下游……

    言羽少年時還讀到過一些有關行走的很簡單的句子,也十分喜歡,後來潛移默化,也影響到他一生的生活方式,比如: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在言羽看來,這些美好的文字,應該像那些可以飛行的植物,便如蒲公英,簡單而寧靜,隨風飄揚,飄飄渺渺,自在瀟灑,風行天下,落地生根,流行四海,長駐人心。

    「清風若解行人意,

    一路隨君天下游。」

    長大以後,言羽的網名,也取名為風,潛意識裡也是希望自己,如清風明月一般,自由灑脫,朗照乾坤。

    初中畢業後,言羽思考良久,終於決定把這100元都花在旅途中。

    暑期長假中,適逢小舅舅小舅媽一家人要去樂山峨嵋旅遊。而言羽以前初中的班主任老師燕羽,就住在峨嵋電影製片廠附近,言羽從小極喜歡看電影,又很喜歡燕羽老師,所以愛屋及烏,覺得『峨嵋』一定是個好地方。

    以前讀過很多讚美峨嵋的詩:

    娥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且任客心洗流水,不勞揮手聽清音……

    新近又看了金庸的《射鵰英雄傳》和《神雕俠侶》等書,對郭靖的小女兒,也就是後來峨嵋派的創始人郭襄,頗為喜愛。

    而且也知道了,下嫁許仙的白娘子,也是從峨嵋下江南的,所以就很想也去峨嵋玩。

    於是言羽和小舅舅說好,全程只交100塊錢,就跟著小舅舅一家去了樂山峨嵋旅遊,一路吃喝玩樂,一連玩了好幾天,一路玩得好開心。

    四川地型複雜,可以說就是中國的縮影:山清水秀,地大物博,歷史悠久,人口眾多。

    而言羽跟隨小舅舅小舅媽一家,這才第一次走出省會成都,開始了漫漫旅遊路,邁出了生命旅途中「行萬里路」的萬里長征第一步。

    這是言羽人生中第一次看到臨江而立,無比雄偉浩大的樂山大佛;

    第一次乘坐巨大的游輪,在浩蕩的江面上,看波光粼粼的水面,在金色陽光下閃爍著萬點華光;

    第一次登上峨嵋金頂,雖然並沒有看到對面的佛光,卻第一次看到了雲海;雖然那時的金頂,還不像後來不斷修繕不斷鑄金的大金佛一樣,金碧輝煌,佛光普照,但是這第一次的旅遊,已經足夠讓言羽感到興奮和震驚。

    有很多言羽以前讀到過的詩詞,如今終於可以體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比如「雲海鴻濛氣,歸颿杳靄中」、

    「雲擁半嶺雪,花吐一溪煙。」

    又如曹操的《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而世間有很多奇妙的景象,唯有當你走出家門,外出旅行之時,才會有機會親眼見到。

    當巨大的游輪在岷江航行時,言羽聽船上的導遊講解才知,傳說多年以前,有一位外國老婆婆來到樂山大佛觀光,在乘坐漁民的小船於河上觀佛時,無意間發現,在三江匯合處(太陽島,觀佛樓處)觀望從凌雲室到大佛正門處的山丘,會發現這座山極像兩座佛像(一尊睡佛、一尊坐佛),得到官方認可,後來樂山旅遊才有了這一處水上臥佛的遠景。舉世聞名的樂山大佛正好端坐在巨型睡佛腋部的深坳中,似乎真好應驗了唐代雕佛者寓意「心即是佛」和古代民間「聖人出於腋下」之說,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觀,所以,當地有一句名言就叫:身在佛中不知佛。

    言羽看了,果然神妙。

    這一次旅遊,因為有遠親在樂山,還順便去了樂山體育學校。在那裡,言羽人生中第一次看到網球場,遠遠在站在操場上遠看有人在打網球,覺得這種球類好有趣,自己從來沒玩過,應該很好玩,覺得好喜歡。

    而且從此心中留下了一個印象,就是穿著校服、紮著馬尾辮打網球的女孩子,運動中的颯爽英姿,真的好美。

    這次旅遊,也是言羽人生中第一次撿到了好石頭。

    其實古人多喜歡珠寶玉器。而中華文明五千年,玉石可占一片天。玉者,石也。非具金之堅,鑽之華,然而人皆喜之。蓋其生於頑石,得天地之靈,日月之華。溫中且寒,體之無暇。佩之既解心之燥,又可表其身,是故上古之士,常為之相爭。

    後來長大了,遊歷祖國大好河山,更去了世界各地旅行,言羽都喜歡關註腳下的小石子兒,特別是在不同的海邊,都喜歡嘗試拾取一兩塊並不算極佳極完美,但是很有些特色的小石子兒帶回家,感覺很有樂趣。

    這第一次旅行中,言羽在峨嵋山下的峨嵋河邊撿石頭,結果一不小心跌倒了,褲子全打濕了。

    言羽生性喜水,很愛游泳,於是索性跳入水中,全身都打濕了,第一次游了峨嵋河。

    雖然是最炎熱的夏天,太陽曬在身上火辣辣的,但是一進入峨嵋河水中,才知道這峨嵋河水不少是由山上的雪水所化,一路流將下來,那水可真冷,冷得刺骨,如果泡得久了,那真是冰入骨髓。

    不過峨嵋河並不算寬,言羽想到**曾經橫渡長江的豪情壯志,受到激勵,咬牙堅持游到河對岸的巖壁,再折返而回,一路上心裡就默念著語文課上老師要求背誦的**詩詞《水調歌頭?游泳》,剛背完沒多入,也就在峨嵋河游了一個來回回來了:

    《水調歌頭?游泳》

    才飲長沙水,

    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

    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

    勝似閒庭信步,

    今日得寬余。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

    龜蛇靜,

    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

    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斷巫山**,

    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

    當驚世界殊……

    這一次旅行,也是言羽人生中第一次見到滑竿,見到抬滑竿的山裡漢子,都是那樣魁梧和健碩,卻又如此親切而幽默。

    而英國思想家羅素也曾到中國四川峨眉山旅遊,親自乘坐過滑竿,時值盛夏天氣,他坐在轎中,看著轎夫大汗淋漓,思考著轎夫的悲慘命運。休息時主動與轎夫交談,想安慰轎夫,才發現轎夫們樂觀開朗,十分熱情,還提到很多他從未思考過的問題,相比之下他反而生活得沒有那麼幸福。

    後來在羅素的著作中也提到這件事,並由此得出一個重要的觀點,即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別人的幸福極可能是錯誤的。

    這個觀點和惠子的「汝非魚焉知魚之樂」極為類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