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英雄無敵魔法門之眾星傳說

正文 第二章 節 人生是過客 文 / 照見五蘊皆

    《人生是過客》

    做人要像一面鏡子

    照亮別人優點

    照亮自己缺點

    做人要像一隻皮箱

    你要提得起

    也要懂得放下

    要像一本簿子

    寫下生命功過

    警勉自己一生該怎麼做

    春去秋來日昇日落

    匆匆而來又匆匆而過

    時間的長河人生是過客

    做人要像一支蠟燭

    燃燒自己卻在黑暗中照亮別人

    做人要像一個時鐘

    滴答滴答的分秒鐘不空過

    要像一本簿子

    寫下生命功過

    警勉自己一生該怎麼做

    春去秋來日昇日落

    匆匆而來又匆匆而過

    時間的長河人生是過客

    春去秋來日昇日落

    匆匆而來又匆匆而過

    時間的長河人生是過客

    我空空的來

    也空空的走……

    言羽很喜歡讀書。

    讀好書,做好人,是言羽人生一大樂趣,也是他人生的目標之一。

    言羽很喜歡魯迅先生刻『早』求學、堅持不遲到的故事,所以他初中時就用心讀完了《魯迅全集》。

    他很喜歡魯迅先生說的一句話:「哪裡有天才,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寫作上了。」

    這與拿破侖的一句名言有異曲同工之妙,拿破侖曾說過:「我的軍隊之所以打勝仗,就是因為比敵人早到5分鐘。」

    小時候,言羽曾經跟父親學寫毛筆字,看到書法貼上經常會有一句話:「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做舟」。

    而且這句話,言羽也經常在解北一小和樹德九中的一些教室和實驗室的牆上看見。

    小時候言羽一直認為,只要足夠勤奮、努力,就一定能打敗對手,能取得好成績,能取得成功。

    至少從小學最簡單的基礎知識學習效果來看,的確是如此:言羽小學不努力的時候,成績很差;後來勤奮努力了,就拿到了小學畢業時全校第一。

    但是到了初中,言羽已經隱隱約約感覺到有些不對勁兒了:勤勞和刻苦,似乎並不是萬能的。

    雖然初中畢業也拿了全班第一,但言羽發現,自己的學習,的確還有很多不足。比如初中3班的陳又農老師,還有高中的游家淶老師,對數學知識的很多點評指導,都讓言羽深刻地意識到,自己和其它真正熱愛數學的同學之間的差距,比如和3班的萬敏,就差了不少,所以很多數學競賽,自己只能拿到二等獎,而萬敏卻能拿到一等獎。

    而實際上言羽的感覺是正確的,生活就是這樣,現實也的確如此,任何人要想某一方面學習得很好,遠遠超越其它人,光靠勤奮和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同樣的勤奮和努力,別人也一樣可以做到,而大多數人的腦力智力,其實差別並不是很大。而一個人不管多麼聰明,不管他怎麼廢寢忘食地努力,好像在某些方面都還是會遇到瓶頸。

    比如在數學方面,言羽就算付出了和萬敏同樣的努力,甚至付出更多,也不能達到萬敏在數學上的高度;

    而萬敏在語文和英語方面,和言羽的差距就更大,哪怕付出比言羽更多數倍的努力,也不可能達到與言羽相當的語文和英語水平。這種不同的人在不同方面的修養和造詣,似乎是與每個人的天性天分有關的,當勤奮努力達到一個基礎閥值以後,相比勤奮和努力來說,似乎人的天賦和興趣愛好的,就變得更為重要,決定了一個人在某方面的悟性程度和高度極限。

    後來很多年以後,言羽才意識到,自己小時候所接受的那種中國傳統應試教育,一味追求高大全,希望所有的人都不偏科,都靠刻苦努力去彌補差距,似乎在任何方面,都只要憑借勤奮和努力就能成功,其實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謊言,本質上是一種誤導式教育。

    如果小孩子從小就有機會學mba,學時間管理和目標管理,就會意識到,生命可貴,時間有限,應該有捨有得,不必一味求全。其實每個人生命裡小時候很多可以更開心更幸福的寶貴的時間,都被浪費在了他們最不擅長也最不應該浪費的地方,正如萬敏學英語之一生痛苦。

    其實求學、做事的能否成功,是否用心努力只是決定因素之一,是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還有很多如天賦、興趣以及環境的影響,綜合作用,才會因緣際會,令其有所發揚,這就是『緣』,所以世間萬相,皆因有緣,萬相皆空,所以說「緣起性空」。

    而與此同時,言羽初中畢業時,也已經意識到,其實學習的意義,並不像所有老師和爸爸媽媽所說,是為了以後能夠謀生,可以有很多錢,可以生活過得很好。

    其實要生活得好,並不一定要很多錢,也不一定要讀很多書。

    讀書其實是為了謀心,而不是為了謀生。

    要謀生,要有錢,不讀書創業當老闆的也很多,不用投機取巧,只憑一門手藝勤勞致富也很容易,很多人都能發財致富,做得很棒。

    甚至自己不讀書,光是玩彈珠、吹洋畫、打遊戲、倒買倒賣遊戲幣和其它小貨品,一樣能夠憑借一技之長或者多跑腿賺到錢,可以買到好多好吃的。

    言羽讀過一篇《勵學篇》,是宋真宗趙恆寫的: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言羽覺得,這《勵學篇》把讀書的目的寫得太低賤俗了。

    在言羽看來,讀書本身所帶來的精神樂趣,遠比富家安居娶妻之類的物慾之樂更為快樂,那種徜徉其間,神遊物外擺脫一切物質束縛的精神層面的快感,是再多的金錢也無法帶來的。

    如果僅僅是為了謀生而讀書,就失去了讀書原本的意義。

    讀書可以豐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品味和修養,可以讓人在喧囂煩亂的物質生活之中,更加幸福和快樂。

    同時,還可以幫助人用言語和文字的方式更好地與人交流和溝通。

    魯迅先生曾在日本專攻醫學,偶然看到一部報道日俄戰爭的紀錄片裡有日本兵殺中國人的鏡頭,圍觀者皆中國人,麻木之狀可掬,自此魯迅決定棄醫從文,在他當時的心目中,文學才是自己可以盡力的富國強民之道,槍炮只能屈人於武力,而但憑一隻筆,卻可以直指人心,改變人的思想,讓人心服口服,威力遠勝千萬隻洋槍洋炮。

    魯迅後為果然以一隻筆為武器,戰鬥一生,甚至被譽為中華「民族魂」。雖然不曾發一槍,**卻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

    言羽雖然初中就讀完了《魯迅全集》,但感覺其中精品,其實並不算多。

    全集小說極少,主要是一些批判性的雜文,頗有特色,常有絕妙之筆;但也能感覺到可能魯迅過於憤世嫉俗,常與人爭鬥。

    其實每個人的言語或見解都會時有偏頗之處,但是感覺魯迅有時過於計較,好咬文嚼字,經常是抓住別人無意間的漏洞就批得別人體無完膚,有時甚至有超越文學批判界限的意味,比如對梁實秋等作家的批判等等。言羽感覺,自古文人相輕,即使是魯迅梁實秋之流的文學大家,一旦打起嘴仗來也,也同樣有失大家風範。

    總體來說,其實魯迅在文學造詣上並不是特別優秀,算不上很突出的。他寫的小說無論是情節內容上還是寫作手法上都並不比同時代的其它很多作家為高,所以如果只看他的小說,可能很多人也會像言謹初時那樣心存疑惑:其實魯迅先生的文筆並不算美,為什麼會有千百萬人這樣尊敬他、欣賞他、愛戴他。

    後來言羽耐著性子將他的雜文一篇篇讀下來,言謹才明白,其實原因很簡單,只因為魯迅有一顆拳拳赤子的愛國之心,魯迅人品很好,有很多東西都是他飽含著一顆愛國愛民的赤子之心費盡心血寫出來,所以其字裡行間處處透出一股凜然正氣,因而自有一種傲人風骨。

    其實魯迅先生師從章太炎,他本人反而是最癡愛古文的,但是只為了天下百姓都能方便地獲取知識,他帶頭提倡並大力推行白話文,其人其行,高風亮節,怎不令人敬仰?令言謹不由得想到金庸筆下的郭靖郭大俠,「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魯迅就是一個這樣的人:「士不可以不弘義,任重而道遠」,「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即便他有些文章算不得高妙,但是用魯迅先生自己的一句話來說:「完美的蒼蠅終歸是蒼蠅,有缺點的戰士終歸是戰士。」這句名言本身,就是魯迅先生自己最好的寫照。

    相比於作家,魯迅更像是一個文學戰士,一個永不屈服高聲吶喊的革命鬥士。

    魯迅曾有這麼一首詩,其中兩句也是廣為流傳:

    運交華蓋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

    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

    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

    管他冬夏與春秋……

    所以讀書寫作,「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可以改變人的思想,振興民族精神,如果僅以八股詩書做官樣文章,一心只想去博取功名利祿,只想到如黃金屋和顏如玉之類的物慾之樂,那也的確是太低俗了些,把中國歷來詩書,都說得低了。

    初中畢業後,因為要成績較好的才能留樹德本校,留在本校的,也會打亂了重新分班,所以很多人在初中以後就分散於各校各班,很少再見到了。

    言羽初中有很多很好的朋友,就此分散,甚至後來一生之中也再沒有見過,比如成績較差的斑蝥、謝谷和李海。

    初中畢業,讓言羽人生中第一次感到,每個人在其它人人的生命裡,都僅僅是一個過客,飄然而至,卻隨時有可能飄走。

    哪怕最好的朋友,也不例外。

    而上了初中,言羽也意識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些人,環境變壞了,受到環境影響,人如果自己不警勉功過,見賢思齊,有過則改,存思求變,自己也就慢慢變壞了。

    想到自己曾經幹過的壞事,想到小時候一向嫉惡如仇的柯氏雙雄倆兄弟,言羽不禁想,如果兄弟倆當時正碰到自己幹壞事,不知道當時會怎麼想,會不會兵戈相向呢?兄弟倆又會否對自己手下留情呢?

    不過還好現在自己已經改邪歸正,不必再擔心發生這樣的事了。

    雖然初三燕羽老師已經換了班,不再是2班班主任了,但是言羽還是很感激燕老。

    特別讓言羽感到奇怪的是,古人韓愈說,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而自己初二成績還很一般,自己都從來沒有認真想過可以去爭取拿中考第一,難道用心教學生的老師燕老,真的就是伯樂轉世,連言羽自己都沒發現的潛質,也能提前一年就發現而且預言準確?

    還記得燕老給同學們上課,盡心竭力,嘔心瀝血,經常課外還給同學們補充課本上沒有的國學知識。燕老覺得,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僅僅憑一點點語文課,學一點語文課本上的知識,遠遠不夠,所以她總是挑選一些自己喜歡,頗為精妙的好詞佳句、名句經典,給同學們上課外課,補充課外知識。

    初中時,有很多同學都多才多藝,給言羽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難以磨滅。

    比如田蓓的舞、洪小溪的字、楊勤的畫、外校同學高輝的即興作曲。

    還有阿西的詩。

    田蓓的舞蹈極為優美,雖然她家離學校很近,但是言羽經常陪她去少年宮學舞,看她纖細柔弱的身姿,在透過玻璃窗的夕陽下翩翩起舞,總是看得如癡如醉。

    洪小溪的硬筆字寫得極好,隨手寫出來的一篇作業,簡直就像是一篇鋼筆字貼一樣,令人歎為觀止,總是讓渴望能稍稍書寫整齊些的言羽,羨慕不已。

    而楊勤的畫,惟妙惟肖,常常能輕鬆構思,信手起式,寥寥數筆,就讓一個個鮮活的少男少女還有他們精美的服飾躍然紙上。

    言羽還很羨慕外校的朋友高輝。

    高輝從小聽別人隨便哼首歌,就能立刻把曲記下來,音調音符一點兒也不差。似乎他生來就一種可以為音樂而生,為音樂而死的信仰,無音樂,毋寧死。

    高輝從小就喜歡夢幻般絢爛美麗的音樂,也愛用歌聲和曲調來表達內心中的那份癡迷與狂熱,或許很小的時候,很早就已經注定了他將為這份音樂的熱愛而執著一生。

    無論是繪畫之於楊勤,數學之於萬敏,還是音樂之於高輝,言羽對這種人物都感到很羨慕。

    言羽覺得自己雖然什麼都很喜歡,但是什麼都沒有癡迷到那種幾乎離開了不能活的地步,也正因為如此,他在各個方面,都只能淺嘗輒止,難以悟得精髓,入木三分。

    而在阿西身上,言羽第一次見識了人腦神奇記憶力的又一項用途。言羽多年後仍記得,有一次在燕羽老師組織的課外課上,阿西帶著一頂瓜皮帽,站起來背了一首好長的詩。

    那是一首《春江花月夜》,燕老課外課上教給大家的,但是那麼長的詩,阿西居然全能背下來,這讓言羽覺得好神奇,感覺就像能背圓周密率π一百位以後一樣神奇。

    《春江花月夜》全詩如下: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