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英雄無敵魔法門之眾星傳說

正文 第二十一章 節 死亦可幽默 文 / 照見五蘊皆

    金聖歎生性灑脫,詼諧幽默,他的名字也頗有些韻味。

    清人所寫《金聖歎傳》有寫他:

    絕意仕進,更名人瑞,字聖歎,除朋從談笑外,惟兀坐貫華堂中,讀書著述為務。或問「聖歎」二字何義?先生曰:「《論語》有兩『喟然歎曰』,在顏淵為歎聖,在與點為聖歎。予其為點之流亞歟!」所評《離騷》、《南華》、《史記》、杜詩、《西廂》、《水滸》,以次序定為「六才子書」,俱別出手眼。尤喜講《易》,「乾」、「坤」兩卦,多至十萬餘言。

    「《論語》」三句:兩「喟然歎曰」,一見於《論語?子罕》,顏淵感歎孔子偉大,育人有方,是「歎聖」;一見於《論語?先進》,孔子讚歎諸弟子獨曾點志向與自己一致,是「聖歎」。

    金聖歎一生評點過不少古人名著,曾以《離騷》、《莊子》、《史記》、杜甫的詩歌、《水滸》和《西廂》合稱為天下「六才子書」。並對《水滸》、《西廂》兩書進行批改,很有獨到見解。後又把《三國演義》稱為「天下第一才子書」。

    他譏諷冬烘秀才目《西廂》為**,而推《西廂》為「天地妙文」。

    一方面他接受佛教的虛無思想,視人生若夢幻,所謂「天地夢境」,「眾生夢魂」;

    另一方面他又求真務實,孜孜於述作,以為「生死迅疾,人命無常,富貴難求,從吾所好,則不著書其又何以為活也」。

    金聖歎文學批評的精彩之處在於對作品的藝術分析。他的詩文評說較平常,如強分律詩為二解,套用八股文起承轉合之法說詩,頗為後人所詬病。但他評《水滸》、《西廂》二書時的藝術見解則獨出手眼,將小說戲曲評點推進到新的高度。

    他自謂評書「直取其文心」,「略其形跡,伸其神理」,實即旨在探索創作規律,在這方面確實頗有創見。他把人物性格的塑造放到首位,指出《水滸傳》令人看不厭「無非為他把一百八個人性格都寫出來」。

    而塑造性格成功的關鍵是捕捉住人物的獨特的個性,「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人有其形狀,人有其聲口」。

    他判定《水滸傳》後50回系羅貫中「橫添狗尾」,故盡行砍去,自稱得「貫華堂古本」無續作,又偽造施耐庵序於前。遂成今傳的70回本。又斷言《西廂記》第五本非出王實甫之手,也是「惡札」,故截去而以《驚夢》收尾。

    金聖歎還節評《國語》、《國策》、《左傳》等書。其評點注重思想內容的闡發,往往借題發揮,議論政事,其社會觀、人生觀灼然可見。

    他闡明了小說、戲劇等敘事文學創作不同於詩歌、散文寫作的若干規律,強調小說要「因文生事」,而又非任意杜撰,要遵循生活的邏輯;同時又提出了以塑造人物性格為中心的觀點和方法。

    生既瀟灑,死亦幽默。

    大師金聖歎文筆幽默言語幽默,幽默了一輩子,連臨終要事也還是幽默——金聖歎因冒犯皇帝,受「抗糧哭廟」案牽連而被朝廷處以極刑。

    大師身陷囹圄將被斬首時叫來獄卒說「有要事相告」。獄卒以為大師會透露出傳世寶物的秘密或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拿來筆墨伺候大師。但沒想到大師的「臨終要事」竟然還是幽默。金聖歎指著獄卒給的飯菜說:「花生米與豆乾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得此一技傳矣,死而無憾也!」

    行刑日,淒涼肅穆,方圓不大的一塊陰森森空地,四周閃著刀光劍影,顯得陰森恐怖。胸藏秀氣,筆走龍蛇,蔑視朝廷的一代文學批評家金聖歎,披枷戴鎖,巋然立於囚車之上。刑場上,劊子手手執寒光閃閃的鬼頭刀,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慄。

    刑場上,剛達天命之年的金聖歎,泰然自若,臨刑不懼,昂然地向監斬索酒酣然暢飲,邊酌邊說:

    「割頭,痛事也;飲酒,快事也;割頭而先飲酒,痛快痛快!」

    眼看行刑時刻將至,金聖歎的兩個兒子梨兒、蓮子(小名)望著即將永訣的慈父,更加悲切,淚如泉湧。金聖歎雖心中難過,可他從容不迫,文思更加敏捷,為了安慰兒子,他泰然自若地說:「哭有何用,來,我出個對聯你來對。」

    於是吟出了上聯:

    蓮子心中苦

    兒子跪在地上哭得氣咽喉乾、肝膽欲裂,哪有心思對對聯。

    他稍思索說:「起來吧,別哭了,我替你對下聯。」

    接著念出了下聯:

    梨兒腹內酸

    旁聽者無不為之動容,黯然神傷。上聯的「蓮」與「憐」同音,意思是他看到兒子悲切慟哭之狀深感可憐;下聯的「梨」與「離」同音,意即自己即將離別兒子,心中感到酸楚難忍。

    這副生死訣別對,出神入化,字字珠璣,一語雙關,對仗嚴謹,可謂出神入化,撼人心魄。

    金聖歎極愛對對子,又喜歡拜佛,幾年前,他剛剛批點完《水滸傳》、《西廂記》,一時無事可做。

    一天夜裡,已批書成癖的他,躺在床上輾轉反側,到了半夜乃毫無睡意,便披衣秉燭,信步行至報國去見寺裡方丈,想對佛經予以批點。

    鶴髮童顏、長鬚飄飄的老方丈得知其來意後,慢條斯理地說:「想批佛經也可以,我有一個條件在先,我出一聯,如你能對出,即取出佛經讓你批點,否則請恕老僧不給臉面。」

    當時正值半夜子時,忽聽外面「篤篤」幾聲梆子聲,老方丈靈機一動,脫口說出了上聯。

    半夜二更半

    可金聖歎冥思苦想,絞盡腦汁,就是對不出下聯來,只得抱憾而歸,一直郁記在心。

    三年後,金因「哭廟」案被判斬殺。刑場上,其心愛的兒子痛不欲生,呼天搶地、淚流滿面地趕到刑場,與慈父訣別。他看見兒子哭得淚人似的,勸慰道:「別哭了,告訴我今天是什麼日子?」

    兒子哽咽著說:「八月十五日,中秋。」

    聽到「中秋」二字,金聖歎突然仰天大笑,高興地說:「有了!有了!……中秋八月中。」

    並要兒子馬上去報國寺告訴老方丈,他對出了下聯。

    可是,一代文壇鉅子,再也不能為佛經批點了。

    那年雪早,行刑前下起雪來,悲傷的雪花或是為金聖歎而落。

    只聽他最後高聲吟了一首詩:「天悲悼我地亦憂,萬里河山帶白頭。明日太陽來弔唁,家家戶戶淚長流。」

    伴著這驚天地、泣鬼神的千古絕唱,寒光閃過,一代才華橫溢的飽學之士、不畏權貴的文壇巨星過早地隕落了。

    只留下他字字珠璣情真意切的對聯和詩,讓後人每每讀罷,都悠然神思,湧起深深的懷念之情。

    傳說中刀起頭落,從金聖歎耳朵裡還滾出兩個紙團,劊子手疑惑地打開一看:一個是「好」字,另一個是「疼」字。

    不過值得補充一筆的是,在哭廟慘案中冤殺金聖歎的兩位昏官,後來得了報應,沒有好下場。

    朱國治後來去了雲南,以刻剝軍糧,將士積忿,」乃臠而食之,骸骨無一存者」。任維初也因為犯了別的案子,被判殺頭,行刑地點正好和金聖歎相同,是南京的三山街。

    因為喜歡讀史,言羽發現,有很多人的死法都極幽默有趣。

    特別是中國古代,戰爭極多,戰場有很多幽默搞笑之事,很多人的死法也很奇特。

    比如牛皋,程咬金,都是超級福將真英雄,兩人性格和戰鬥路數都很像,就連死也都是活活笑死的,死得很開心很有福。

    也有些人,蠢笨呆瓜,懦弱狗熊,卻也死得十分搞笑。

    比如「曹爽不聽賢人言,身死族滅無人哀」: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睿臨死前,招大將軍曹爽和司馬懿進前,令二人同為顧命大臣,輔助八歲的幼子曹芳。曹爽當政後,卻忌司馬懿及其二子,不久就以明升暗降手法,轉司馬懿為太傅,而自己大權獨攬。司馬懿韜晦忍讓,裝病賣傻,以麻痺曹爽。十年後,趁曹爽與皇帝一同出首都謁陵之際,司馬懿突然發動政變,將首都洛陽城門緊閉,大軍部署四周,然後令曹爽兄弟馬上擁帝回城,聽候處理。

    曹爽一聽此信,如五雷轟頂,惶遽不知所以。大司農桓范得知此事,火速騙出城門,急趨曹爽營中,獻計道:趕緊帶皇帝到許昌去,然後號召四方將領,共同來討伐叛逆。曹爽兄弟聽了,面面相覷,一言不發。桓范又大聲道:此去許昌不過一兩天路程。到了那兒,以皇帝命令號令四方,誰敢不從。趕快去啊!曹爽兄弟楞楞地仍然沒有反應。磨蹭一夜,曹爽終於決定投降,道:罷了!罷了!讓司馬懿那老頭去折騰吧,回去我就做個富家翁舒舒服服過一生吧。於是垂頭喪氣地帶著皇帝回去。孰料司馬老頭連富家翁也不給他做,沒多久就以謀反罪名處死了他並夷滅三族。

    世間居然有如此無能之大將軍,實在是太幽默。想當年曹操千里奔馳,就為了能將皇帝掌握在自己手中,挾天子以令諸侯,卒能統一北方,打下魏家基業。曹爽已有皇帝在手,如桓范所云,以皇帝之名號令天下,誰敢不從!況且當時司馬懿威望雖高,卻不足以篡黨奪權。皇帝號令一出,必然四方響應,曹家天下真不輕易被顛覆。

    而世上竟有如此蠢貨,聞變而呆若木雞,最後乖乖送上頭顱。既然後來如此怯弱,當初又何苦先按人頭皮?人說狗急跳牆,他竟一跳不跳,真正連狗也不如也!司馬懿碰到這種對手,真正夜裡做夢也要笑了。最可憐的是那桓范,皇帝不急太監急,最後也慘遭滅族下場。

    類似的還有「趙桓不聽老將言,國破身虜悔何及」:

    公元1126年,趙桓臨危登位,當上皇帝,是為宋欽宗。不久,金兵就大舉南下,直攻京城汴梁。所幸汴梁城牆高堅,城中人氣尚旺,金人一時間攻不下。

    不久,各處勤王大軍紛紛來到,其中尤以種師道多年治兵,名高天下,時人稱為「老種」。金軍聽到他來,氣焰也大為收斂。趙桓聽說種師道來了,也十分振奮,連忙請他入宮,請教對付金人方略。

    種師道說:金兵孤軍深入,難以持久。我們只要利用和議,拖延時間。等他們糧草用光退軍之時,從後掩襲,必然大勝。

    趙桓剛剛登位,既怕打仗,又怕失面子,雖然認為種師道講的有理,卻又聽從另一將軍的夜襲敵營之計,希圖僥倖取勝,結果夜襲大敗。

    偷襲大敗其實無防,但趙桓忽然害怕,連種師道的計謀也不用了,匆匆和金人訂立了城下之盟。

    盟約既定,金人退軍,種師道又獻計道:金人佔了便宜,又沒死傷人馬,必然看輕中國,以後侵略不斷。不如趁他們撤軍渡黃河到一半時,發兵猛擊,大挫他們一下,使他們從此不敢南犯。趙桓聽了,認為有損大國形象,不從。結果金人果然沒過幾月,又兵分兩路,大舉南侵。山西、河北相繼陷落。宋兵一敗再敗,士氣低落到了極點。

    種師道見金人來勢洶洶,中原已無抗擊兵力,汴梁又地處平原,無險可守,急忙上書,請趙桓趕緊避往長安,保持國家法統,積蓄力量,再與金人戰鬥。

    「不行,不行!這不成了投降主義、逃跑主義了麼!」在一批自以為最愛國的大臣的起哄下,趙桓又不聽從。結果被金人打破京城,擄了兩個皇帝北去,給堂堂大漢人留下了亙古未有的奇恥大辱。趙桓此時才後悔道:這都是不聽種師道的話,才有如此下場啊!!!

    而金庸的《射鵰英雄傳》和《神雕俠侶》,就寫的是這一段「靖康之痛」,實為漢人千古之痛也。惜乎趙桓,青春登位,力除六賊,方圖大興敝宋,天下舉目以望,而突遇金人入侵。當此之時,若能破除重文輕武習氣,聽從老將的話,金人豈敢欺我漢人如無物焉!豈有後來山河殘破之痛焉!即使最後,若能及時避往長安,又豈有後來被擄往並慘死於五國城之辱焉!誠如《宋史》所言:「享國日淺,而受禍至深,考其所自,真可悼也夫!真可悼也夫!」

    而最神奇的,卻是名將周亞夫之死:

    周亞夫是西漢開國功臣絳侯周勃的兒子。漢文帝后二年,襲父爵為絳侯。開始,周亞夫做河內郡守,限於自己的條件,完全沒有做王侯、當丞相的野心。但當時有個叫許負的老太太,以善於看面相著名。有次,周亞夫請她到自己的官府中,為自己看相。許負對他說:「您的命相比較尊貴,三年之後可以封侯,再過八年,就可以做丞相了,地位顯貴了。但您再過九年,就會因飢餓而死的。」

    周亞夫聽了根本不信,他說:「我絕對不可能被封侯的,因為我的哥哥已經繼承了父親的侯爵,即使他死了也會讓侄子繼承,輪不到我。說我餓死也不可能,因為既然我尊貴了,又怎麼會餓死呢?」

    許負說她只是根據面相得出的結論,她還指著周亞夫的嘴角說:「您的嘴邊緣有條豎直的紋到了嘴角,這是種餓死的面相。」周亞夫聽了,驚訝不已,卻並不相信。

    事情也有湊巧的時候,過了三年,周亞夫的哥哥周勝之因殺人罪被剝奪了侯爵之位。文帝念周勃對漢朝建國立下戰功,所以不願意就此剝奪了周家的爵位,於是下令推選周勃兒子中最好的來繼承爵位。大家一致推舉了周亞夫,所以周亞夫就繼承了父親的爵位。

    後來他果然升了中尉、左騎將軍和太尉,還平定了七國之亂。他在軍事上有三大貢獻,一是改變了以車騎為主的戰術,提出,短兵、利刃、鮮護的方略,使之更利於迎戰匈奴騎兵。二是,聲東擊西,布疑兵於山西、河北,主力卻出寧夏、甘肅,使匈奴首尾不能相顧,一戰將其擊潰。為後來漢武帝徹底掃除侵邊的匈奴,奠定了基礎。三是,以少勝多平定七王之亂。當時七國之軍有五十萬,漢朝廷僅有軍十萬,周亞夫力排眾議,派三千奇兵襲敵糧道,盡奪其糧草。七國不戰自敗,連軍回封地的能力也沒有了。七國之亂遂平。

    而且周亞夫後來因性格原因,與帝交惡,最終果然絕食而亡,活活餓死,不得不說古時的相術實在是十分神奇。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