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英雄無敵魔法門之眾星傳說

正文 第八章 節 兵家尚武德 文 / 照見五蘊皆

    言羽從小就很節儉,而且不太講究穿衣打扮,洗頭髮也從來只用肥皂,後來用過了香皂喜歡得不得了,甚至做夢也夢見過吃香皂。

    而趙勁松卻從小就喜歡穿名牌,喜歡燙頭髮,經常用發膠嗜喱水什麼的把頭髮定型,甚至把頭髮都像梳子一樣梳到腦後把前額全部露出來,裝作很酷的樣子,不過看上去確實也很酷。

    不過為了弄了頭髮,就要浪費很多時間浪費很多錢。為此言羽覺得趙勁松簡直就是一個白癡。

    於是言羽也經常帶趙勁鬆去玩一些他從來沒玩過的東西,比如去河邊捉小螃蟹之類的。趙勁松跟著言羽玩,才知道原來錢是可以這樣花的,原來只要這麼少一點錢或者根本不要錢就可以玩得這麼痛快。

    趙勁松性格豪爽,喜歡請客,帶大家到處去玩。有時候沒錢了,就偷拿家裡的錢,甚至偷賣家中的字畫。

    有一次趙勁松偷偷到古玩書畫舊貨市場去賣了一幅家裡很破舊沒有裝裱過的舊畫,沒想到那一幅舊畫竟可以賣出5000元錢,他從來也沒有想過一次可以從家裡偷拿出這麼多錢,於是高興得請大家到處吃喝,還笑自己運氣好,認為買他舊畫的人是個大傻瓜。

    後來終於還是被家裡發現了,挨了一頓痛打,這才知道,原來那幅畫價值至少幾萬元,自己賣得太虧了。趙勁松從此心裡就恨那些倒賣字畫的文化人,竟然這麼會裝傻,就這麼把自己一個小孩子給騙了,卻不反思自己不懂裝懂從家裡偷東西出去賣的行徑多麼可惡。

    其實年輕人的可塑性是很強的,但是有些事並不是自己一個人能夠改變的,如果一個人的父母對孩子除了給錢給物,而對其它的事都不理不睬不管不顧,沒有在精神層面上給予指導和關愛,那麼很難期望他們的孩子能成什麼大器。

    言羽也曾經試著想讓趙勁松慢慢改掉一些不好的習慣,比如說髒話及吸煙,或者動不動就發脾氣。但是言羽發現,要改變一個人真的很難。有些人可能在初中的時候就已經完全定型了,這個時候再想要改變他們,真的難上加難難於上青天,幾乎就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了。

    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言羽跟著趙勁松玩兒,不知不覺之中,也沾染了一些社會上的惡習,比如時常跟著一幫混混們打群架什麼的,甚至有一次還一起哄搶一家小商販的飲料食品。

    雖然言羽從來不帶頭做壞事,經常只是做些望風之類的小事,打架鬥毆雖然很厲害,卻也從來不帶頭打第一下,總是分清形勢,見機行事,如果大局已定就上去湊個熱鬧,如果勢頭不對,則轉身就跑。

    儘管如此,每次打完架或者一起搶了東西,趙勁松等人仍然會分給言羽一些錢物,雖然只是贓款贓物的極小一部分,但是對言羽來說,卻已經很多了。

    因為一般家裡很少有錢給言羽,言羽也擔心被爸爸媽媽發現後知道自己在外面做的壞事,於是就把偷搶來的錢都藏在自己書桌的抽屜夾縫裡。這是一個相當隱蔽的住所,言羽的錢在這裡躺了很久,從來沒被爸爸媽媽發現過。

    也偷過外面商店裡的東西。如果家裡有人,言羽從不直接把贓物帶回家,總是先在樓道裡找個地方藏著,比如藏在堆放雜物的木頭堆裡,過兩天安全了才拿回去。

    言羽在打群架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學過搏擊以後,和人打鬥之時常常獲勝,勝利的原因,卻並不僅僅在於學到了多少一擊制敵的技巧,而更在於學過之後自然而然有了一種凌駕對手之上的超然信心。

    照理說打架時人越多越有膽量發起戰爭,可言羽發現,實際上很多時候人越多越打不起來,為什麼呢,因為兩方都會找人壯膽,而實際上一個地區的小混混總共也就那麼多,雙方找的人越多,就越可能碰上熟人。如果都找上了同一撥人,給兩邊一說合,架就根本打不起來了。而且其實大家都怕事,雖然自己的人多,但是看見對方密密麻麻的也站了不少人,心裡也發虛,害怕把事情鬧大了,因此誰也不敢輕易下手。

    雖然參加過很多次街頭巷尾的大小戰役,每次一旦開打言羽總是英勇無比,但是在言羽的心中,始終對打架充滿恐懼。

    為此言羽特別看了很多有關書籍,試圖克服這種恐懼,其中有一句話言羽印象很深:「我們唯一必須恐懼的便是恐懼本身」。但是不管言羽怎麼努力,始終都無法真正克服這種恐懼。

    特別是對刀具,和火藥槍,始終心懷畏懼。曾經有個叫譚軍的同學,自製了兩把火藥槍,後來在外打群架重傷了人,把別人眼睛打瞎了,後來被記大過並轉學,讓言羽印象很深。

    所以言羽打架一般都空手,或者最多用自己從鋼鐵廠撿來的鐵管,從不用刀,因為害怕不小心捅到別人動脈致人死命。相比群毆械鬥,言羽更喜歡徒手搏擊,喜歡以武會友,切磋武技,而不是一昧拼狠鬥勇。

    小時候經常打群架、偷東西,做了不少壞事,雖然僥倖沒有受到傷害,但長大以後每每回想起來,仍然覺得心有餘悸。直到後來不再參與打架鬥毆了,這種恐懼才慢慢地消失。

    其實很多年輕人在做壞事的時候,內心裡明明白白地知道這樣做不對,也知道做了壞事遲早有一天會受到懲罰,但是表面上卻偏偏要裝出一副滿不在乎啥也不怕的模樣來。明明心中很膽怯,卻又偏偏裝作很勇敢的樣子,正如國際舞台上某些最不要臉的男人,明明自己就是最怕死的懦夫,卻又偏偏無比狂熱地嚮往戰爭,執著地尋找著各種各樣的借口發動一次又一次的戰爭,為的只是用別人痛苦的呻吟來證明自己虛假的勇敢。

    其實很多年輕人之所以喜歡裝酷,擺出一幅桀驁不順獨立獨行的樣子,只是因為他們潛意識裡就爭強好勝,表現欲強,而其本身在人群之中又全無過人之處,想好也好不到哪兒去,所以不得以,只好胡作非為,為非作歹,換著法子標新立異,像抽煙喝酒打群架什麼的,無非都是想引起別人注意受到他人重視而已。

    以前跟著出去打架時,言羽心裡經常會打鼓,就像正邪雙方在交戰一樣,心裡明明知道有些事很不對,不應該去,可是所謂的兄弟義氣,讓讓他的嘴巴不由自主卻說:「那好吧,我們走!」

    而其實很多架,完全就是幫完全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所謂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找公道之類的,完全就是湊熱鬧,因為個別人喜歡打架而去幫忙,其實反而是在幫倒忙。如果一件小事的矛盾雙方都沒有這些喜歡打架的所謂朋友,或許小事情早就和平解決了根本不會演變成很多的惡性**。

    因為從小受柯氏雙雄兄弟倆的影響,言羽很早就迷上了練功習武。柯氏兄弟送了他好幾本練武的書,因為沒有實戰,翻過一陣也就不看了。如今因為時常在外打架鬥毆,每次如果不小心吃了虧,一回家就會把舊書翻出來學習,對照著書上的人形圖畫認真比劃,分析總結,學習探討更好的防身及制敵之道,甚至還專門去找柯氏雙雄兄弟倆請教。

    弟弟柯地裂很喜歡和言羽解招拆招,互通有無。

    但是大哥柯天崩知道言羽在外打架以後卻很反感,堅決不肯再教言羽任何武學技藝,因為他說這樣是違背了武德。

    他後來送給了言羽一本書,從書裡言羽慢慢瞭解到,原來習武不僅可以給人以堅強的體魄,而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讓人擁有偉大的心靈。

    從中言羽知道了什麼是俠義精神,知道了什麼是大勇和小勇的區別。明辨是非善惡,匡扶正義,除暴安良,懲惡揚善,扶危濟困,即為「大勇」之舉。相反如果是非不分,黑白不明,見利棄義,逞強鬥勇,恃強欺弱,以武謀私,則為「小勇」,亦即「匹夫之勇」。能征服人心的,是勇氣和俠義,是武德的力量,而不是拳頭的力量。

    言羽想到平日裡種種惡行,不禁汗顏,後來終於決定悔改,不再跟隨趙勁松四處鬼混。

    其實早在春秋時期,左丘明所著的《左傳.宣公十二年》中就有了「武有七德」的論述——「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者也」。

    這裡的「武」,指的是軍事。由於軍事與武術是同根共源,交叉發展的,後來武術也就將「武德」納為己用了。

    中國武術博大精深,是傳統文化的重要一環,是幾千年來中國人民用以鍛煉身體和自衛的一種方法。也稱為功夫,民國初期稱為國術,被視為中國漢文化之精粹,故又稱國粹。

    由於歷史發展和地域分佈關係,中國武術衍生出不同武術門派,修煉之法各門各派不盡相同,但大體上都包括了基本功、套路、內功和外功。尤其是其中的內功和外功都被各派視為最重要的內容,素有「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的說法,不肯輕易示人,即使自己的徒弟也不見得傾囊相授。

    就內功而言,主要的中醫理論基礎是中醫的經絡學說。中醫認為,「經絡為臟腑之表,臟腑為經絡之裡」,修煉經絡,會對臟腑產生調理、鞏固、增強的作用。中國武術的內功主要練的是內氣,而經絡是內氣運行的通道,內氣在經絡中按一定方式運行,會對經絡本身、相應的臟器以及身體的整體產生調理、鞏固、增強的作用。

    就外功而言,很多外功的修煉要借助藥物作為輔助。

    中國武術的內容包括搏擊技巧、格鬥手法、攻防策略和武器使用等技術。當中又分為理論和實踐兩個範疇。理論有不少前人經驗和拳譜記錄,而實踐帶來了體育、健身、和漢族武術獨有之氣功、養生等重要功能。

    武術的運動形式有套路和對抗等。因此,它體現了武者對攻防技擊及策略上的理解,除了以自立、自強、健體養生為目標的自我運作,練習拳術、刀、槍、劍、棍等套路時可顯示出身體動作之優美姿態,也可在激烈的對抗中克敵制勝。

    中國武術往往帶有思想冶煉的文化特徵、及對生命真理探索的人文哲學的特色、意義,對中國的大眾文化有著深遠影響。

    商周時期,利用「武舞」來訓練士兵,鼓舞士氣。

    周代設「序」,「序」等學校中也把射御,習舞干列為教育內容之一。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都很重視格鬥技術在戰場中的運用。

    齊桓公舉行春秋兩季的「角試」來選拔天下英雄。在這時期,劍的製造及劍道都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秦漢時期,盛行角力、擊劍,有宴樂興舞的習俗。鴻門宴中即有項莊舞劍。其形式更接近於今天武術的套路。

    漢代槍的應用達到顛峰,各種槍法開始出現。

    據傳華佗首創「五禽戲」,是中國武術的濫觴。

    (荀子.子道有云:「昔者江出於岷山,其始也,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之津也,不放舟,不避風,則不可涉也。」「濫觴」一詞,典故於此,指水源所出,其始甚小,只能浮起酒杯,後來就把「濫觴」比喻為事之開始。)

    而中華民族積極的入世精神,優良的道德品格,幾千年來如薪傳火,連綿不絕,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毫無例外,道德素養在軍事領域中,也長期被置於首要地位,成為兵家思想的一種精神力量。

    《孫子兵法》關於將帥修養提出了「智信仁勇嚴」五條標準,又從反面提出了「將有五危」,即:「必死,可殺也;必生,可慮也;忿速,可侮也;廉潔,可辱也;愛民,可煩也。」意思是說:只知死拼可能被誘殺,貪生怕死可能被俘虜,急躁易怒可能中敵人輕侮的奸計,廉潔好名可能入敵人污辱的圈套,一味「愛民」可能導致煩擾而不得安寧。

    《孫臏兵法。將義》又進一步發揮說:「將者不可以無德,無德則無力,無力則三軍之利不得。故德者,兵之手也。」

    《吳子》則把將帥的「五德」概括為「理、備、果、戒、約」。總之,優良的品德是為將的首要標準。

    自古以來,「兵家尚武德,修身重養性」,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相輔相成。中華武術其實包含了很多武德文化在其中,如尊師重道、講理守信、勇敢仗義、堅韌篤實、刻苦求進、虛驚自然、捨己從人等:

    《周易.乾》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老子曰:「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以及很多武德規範:

    「自強不息,尚武崇德,修身立本,習文弘道」。

    「尊師重道,孝悌正義,扶危濟貧,除暴安良。」

    「未曾學藝先學禮,未曾習拳先習德。」

    「虛心請教,屈己待人,助人為樂。」

    「戒驕奢淫逸。」

    「練武先練德,教人先教心。」……

    讀好書做好人,言羽的武德之心,也正是因為讀了柯天崩所贈的一本《逝去的武林》,終於開始爆發式的覺醒。

    這本書的作者李仲軒,是一位在西單守門近50年的老者,也是抗擊八國聯軍英烈之後、三大武學宗師的閉門弟子,是中國武術界的一位至尊前輩,被譽為「中華武學最後一個高峰期的最後一位見證者」。他的三位師父唐維祿、尚雲祥、薛顛都是民國武林的巔峰人物,在武林中的地位與當時張大千與徐悲鴻在美術界的地位相當。

    而他34歲退隱江湖、文革時期倍受迫害、歷經10餘年天津勞動改造,老年才著書,揭示了中國武道的無上境界,其實就是「禪」的境界。

    書中有武技理論、有實戰格鬥經驗、有做人的道理,立意很高,傳達了中國武人「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精神。

    明清之際,姬際可無意中在一破廟發現了半卷《武穆遺書》,並由此創建了內家拳的第一個拳種——形意拳,《武穆遺書》也作為形意拳的鎮派之寶世代相傳。金庸的小說中只是引用了這個典故,而《逝去的武林》一書卻真正提供了《武穆遺書》的詳細習武口訣。

    武術本來源於道家文化,而後世往往將兩者分離,使武術失去了上通道學的途徑,而此書則把兩者溝通在一起,說出了武術的無限進境,讓言羽後世一生之中,文武之道,水乳交融,受益匪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