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英雄無敵魔法門之眾星傳說

正文 第四章 節 道教天柱山 文 / 照見五蘊皆

    1918年8月20日,魯迅先生在《致許壽裳》的信中說:「中國的根底全在道教。」

    專門研究中國文化的李約瑟博士也認為:「道家思想是中國科學和技術的基礎。」

    「儒教老祖」孔子也說:「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甚至,「朝聞道,夕死可矣」!

    中國道教,源於生殖崇拜時期,興起於炎黃二帝中的「黃帝」;經過老子、莊子,立諸文字,才有了系統的道教教義《道德經》。人們常說的「黃老道」(「黃」,指黃帝)、「方仙道」,即中國早期的道教。黃帝飛昇者,仙之概念與黃帝聯繫,道之概念與老子聯繫,說明殷周時代早已形成以始祖配天的宗教概念。

    上天重視登山,入地重視涉水。所以,「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而中華歷史文化名山,安徽天柱山,自古就有「南嶽」之名。它不僅是安徽的源頭山、皖文化的發祥地、世界地質公園,同時,它也是「中國道教第一名山」、「中國財神第一山」!

    自古以來,中國入信奉的是道教;自古以來,天柱山就是一座道教名山。

    用莊子的話來說,天柱山可謂「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像這樣的語言,在那個年代,也只有在天柱山靜心修養過的老子、莊子,才能體會得到,並能說得出來。

    「天柱」一詞,源於《列子.湯問篇》: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媧氏煉五色石以補其缺,斷鰲之四足以立四極。其後共工與顓項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折天柱,絕地維,故天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滿東南,故百川水潦歸焉。

    這段文字,說的是上古時代,帝王顓頊與共工之間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說到底,是「道教」與「火神教」的信仰之爭。戰爭的結果是:火神共工帶領他的部隊,打到了江北天柱山,但終於打不過顓頊皇帝,最後自殺於「天柱」:「共工怒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絕。」這場戰爭,以道教大獲全勝而告終。從此以後,道教在天柱山一帶生根發芽,並最終孕育了老子、莊子,以及中國道教第一教派:混元派。

    所以,天柱山與「道」一樣,是超越時空、天地萬物的根源——至少中國道教第一教派、從天柱山土生土長出來的「混元派」,是這樣認為的。

    道教是中國的國教。「五嶽歸來不看山」——走遍中國,可以發現,五嶽中沒有一座山屬於佛教。凡位忝「五嶽」者,都屬「道教名山」。自古以來,天柱山就位忝五嶽,封為「南嶽」。所以,天柱山姓「道」,屬於「道教名山」。

    隋朝開皇九年,曾「詔定衡山為南嶽」。但是先靈派科學家以計算機統計歷代各種史料記載均發現:其他時候,「南嶽」均指天柱山。

    首先,「五嶽真形圖」中的「南嶽」,指的就是天柱山。

    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劉徹登臨天柱山封號「南嶽」。

    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說:元封五年冬,帝巡南郡,至江陵而東,登禮滑之天柱山,號日南嶽……

    《爾雅?釋山》記載: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泰山為東嶽,華山為西嶽,霍山為南嶽,恆山為北嶽,嵩高為中岳。

    《漢書?郊祀志》明確指出:神爵元年(前61年),宣帝劉詢下詔以東嶽泰山、中岳嵩山、南嶽潛山、西嶽華山及北嶽恆山為五嶽。祀東嶽於博。

    這兒的「潛山」,就是今天的「天柱山」。所以說,天柱山是五嶽中的「南嶽」,不容置疑。

    《後漢書.馬援傳》載:初,卷人維汜,訣言稱神,有弟子數百人,坐伏誅。後其弟子李廣等,宣言「汜神化不死」,以誑惑百姓。十七年(漢光武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遂共聚會徒黨,攻沒皖城,殺皖侯劉閔,自稱「南嶽大師」。

    這段文字,將「皖城」、「南嶽」並舉,既證明了天柱山是「皖山」,也證明了天柱山是「南嶽」。李廣「殺皖侯劉閔」,自稱「南嶽大師」,是因為事發地為「南嶽」,否則其自稱「南嶽大師」,會成為時人的笑談。

    西王母、穆天子時期的「五嶽真形圖」,應該是天下最早的地圖了。穆天子有了這張圖可以巡視天下,漢武帝也是根據這張圖而封禪五嶽。按照「五嶽真形圖」上的說法:「恆山如行,岱山如坐,華山如立,嵩山如臥,南嶽如飛」。

    (東漢)東方朔在《五嶽真形圖序》中說:《五嶽真形》者,山水之象也。……察四岳,並有佐命之山,而南嶽獨孤峙無輔,乃章詞三天太上道君,命霍山、潛山為儲君。奏可,帝乃自造山,躬寫形像,連五圖之後。又命拜青城為丈人署,廬山為使者形,皆以次相續,此道始於黃帝耳。……南嶽衡山君,領仙七萬七百人,諸入南嶽所部山,山神皆出迎。南嶽君服朱光之袍,九丹日精之冠,佩夜光天真之印,乘赤龍,從群官來迎子。……霍山南嶽儲君,黃帝所命,衡岳之副主也,領靈官三萬人。上調和氣,下拯黎民,閱校眾仙,制命水神,是峻險之府,而諸靈之所順也。道士入其境,儲君服青錦之袍,戴啟明之冠,佩道君之玉策而來迎子,或乘科車,或駕龍虎。……潛山儲君,黃帝所命,為衡岳儲貳,時參政事,今職似輔佐者也。道士入其山者,潛山君服紫光繡衣,戴參靈之冠,佩朱宮之印,乘赤龍之車而來迎子。

    東方朔筆下的「南嶽衡山」,即天柱山的主峰天柱峰。而其所說的南嶽的「儲君」、「副岳」,即霍山、潛山。其中,天柱山為後來道教徒所說的第十四洞天。

    《宋書》上有記載:賊臣桓玄,怙寵肆逆,乃摧傾華霍,倒拔嵩岱,五嶽既夷,六地易所。

    這裡提到的「華」、「霍」,指的是西嶽華山、南嶽天柱山——可見,宋朝的時候,天柱山仍然還是五嶽中的「南嶽」。

    據《潛山縣志》(民國版)記載:(天柱山)五嶽祠,在真源宮左,漢武帝建,祀泰、嵩、恆、華及潛。

    至明時寮亭猶存,明末寇焚。

    中國名山,凡是宋代以前建有「五嶽祠」的,均位忝「五嶽」,這早已成為一種常識。因此,《潛山縣志》的記述,是有它所依據的歷史事實,志書的記載應是真實可信的。

    俗話說:「南嶽如飛」,指潛山、天柱山、霍山三座山像一隻完整的大鳥,天柱山、霍山如同潛山的一雙翅膀。

    古人以天柱山、霍山為南嶽潛山之副岳,並將它們意會成了潛山的翅膀——這才是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南嶽如飛」。如果以天柱峰(即潛山)為鳥喙,以霍山、天柱山為鳥之左、右翼,的確可以畫出一隻「鳥兒」。

    那麼,天柱山供奉的是道教裡的哪位神仙呢?

    據《宋史》記載:(宋真宗五年)冬十月戊午,延恩殿道場,帝瞻九天司命天尊降。己未,大赦天下,賜致仕官全奉。辛酉,作《崇儒術論》,刻石國學。閏月己巳,上聖祖尊號。辛未,謝太廟。壬申,立先天、降聖節,五日休沐、輟刑。乙亥,詔上聖祖母懿號,加太廟六室尊謚。丙子,群臣上尊號日崇文廣武感天尊道應真佑德上聖欽明仁孝皇帝。丁丑,出舒州所獲瑞石,文日「志公記」。戊寅,建景靈宮太極觀於壽丘。辛巳,建安軍鑄聖像。龍見雲中。戊子,御制配享樂章並二舞名,文曰《發祥流慶》,武日《降真觀德》。

    即是說:宋真宗在延恩殿道場看到「九天司命天尊」降臨人間,為此,宋真宗大赦天下。

    《天柱山志》說到:九天司命真君,簡稱「司命」:

    「蓋司命之神為列星,下臨洞府,以佐天宰制群物,總領真司……」

    而宋朝徐閎中的《重建真源萬壽宮記》裡,有這樣一段頌詞:天地奠位,品物流形。融結山河,岳為之尊。

    惟茲五嶽,作鎮中土。潛居其南,為岳之附。

    勢陵窮雯,根絕紳維。爰開洞府,有神居之。

    日神維何,玉清分職。實為我皇,祖緒所出……

    億兆歸仁,方隅大定……龍駕帝服,來臨法官……

    這段頌詞明確指出:宋朝的潛山(即天柱山),是南嶽的「附岳」。而天柱山的主神「九天司命真君」——「實為我皇,祖緒所出」。所以,宋朝的天柱山,供奉的是趙姓皇帝的祖先。而且,這位趙家的先祖,還「龍駕帝服,來臨法宮」,成為天柱山「真源萬壽宮」的尊神。

    而這位趙姓先祖、人間天上的「司命之神」,究竟是誰呢?

    徐閎中的《重建真源萬壽宮記》裡,有「熙寧八年,賜司命冕服」的記錄,並這樣描寫穿上冕服後的「司命真君」形象:袞衣繡裳,素單龍輯,彩綬玉環,大帶革帶,青抹絳帛,瑤佩寶劍,朱襪赤屆者,身之章也。

    「熙寧八年」為公元1076年,當時在位的是宋神宗皇帝。也就是說,「賜司命冕服」的是宋神宗皇帝。

    《潛山縣志》記載: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以真源萬壽名宮,御書殿額日慶基之殿,外建純嘏殿一所,加賜司命真君冕服,合新舊屋三千六百餘間。

    ——即宋朝歷史上,至少有兩位皇帝分別賜予「司命之神」冕服。

    也就是說:這位神秘的、受宋朝皇帝景仰的「司命之神」,這位「龍駕帝服」降臨天柱山「真源萬壽宮」的趙姓先祖,只能是北宋年間的某位皇帝。

    北宋王朝共有9位皇帝,分別是:宋太祖(趙匡胤,960---968年);宋太宗(趙匡義或稱趙光義,976--995年);宋真宗(趙恆,998--1022年);宋仁宗(趙禎,1023--1056年);宋英宗(1056--1064年);宋神宗(趙瑣,1068--1078年);宋哲宗(1086--1098年);宋徽宗(趙佶,1101—1119年);宋欽宗(1119—1126年)。

    這位被宋神宗、宋徽宗賜予「冕服」的「司命之神」,究竟是指宋朝的哪位皇帝呢?計算機以排除法很快可以算出:

    首先,最早一次賜予「司命之神」冕服的時間為「熙寧八年」,即公元1076年,那年在位的皇帝為宋神宗。因此,這個「司命之神」絕對不會是「宋神宗」本身。

    不僅如此,「宋神宗」也不會給後任皇帝加賜什麼「冕服」。所以,按照賜「冕服」的時間,我們首先可以排除以下四位皇帝,不是「司命之神」的入選,即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和宋欽宗。而以天柱山作為「司命洞府」的這位「司命之神」,只能是「宋太祖——宋英宗」之間的某位皇帝。

    《宋史》中記載:天禧元年春正月辛丑朔,改元。詣玉清昭應宮薦獻,上玉皇大天帝寶冊、袞服。

    這段文字說明:宋真宗曾賜給玉皇大天帝(即玉皇大帝)一套「袞服」。按照中國道教的說法,統領著天上、人間的玉皇大帝,當然可以穿一身袞服。

    宋朝的朱公綽。是歷史上天柱山名副其實的父母官,曾任「舒州知州」一職。志書上記載,他曾專門為宋神宗「大帝禮衣」這件事,寫過一篇文章,叫《加司命冕服記》。

    朱公綽《加司命冕服記》的原文後世已經找不到了。但《潛山縣志》上引用了該文大段的文字:「司命,天之宗神也」,道家者流以為主治於天柱山。然考之《周禮?大宗伯》以檁燎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說者以司命為文昌宮第四星,或日上台,又以六宗之數。蓋司命之神為列星,下臨洞府,以佐天宰制群物,總領真司,靈威變化,孰可窺視。蓋嘗為三代之所嚴祀,而不獨出於神仙之說也。雖作廟於有唐之中葉,而錫符於神宗之太平,蓋天心保佑,本朝受於神明,陰有輔相也。太宗修飾,於靈宮置廟,欽崇於帝號。殿閣瑰麗,典禮隆重,此所以答天意而祈福也。方聖上御成,先烈鼎新,百度毖嚴,煙祀設醮之儀,率循故事。先是,大帝禮衣,自章帝封禪後一年所獻,迄今六十六載,久未改作。

    在徐閎中、朱公綽的文章中,都提到了皇帝「賜司命冕服」這件事。

    根據道書記載:天柱山為第十四洞天,是九天司命真君的洞府。《潛山縣志》也明確記載:天柱山為「九天司命真君」的洞府。

    既然天柱山的主神是「九天司命真君」,那麼,宋朝皇帝們為什麼要賜予「九天司命真君」一套「皇帝的新衣」呢?而且是不止一次賜予「九天司命真君」這種只有皇帝、玉皇大帝才可以穿的「冕服」呢?這位神秘的「司命之神」為什麼可以享受宋朝皇室如此之高的禮遇呢?這位被我們稱為「司命」、「司命之神」、「九天司命真君」的神靈——他究竟是誰呢?

    朱公綽在《加司命冕服記》一文中說得很清楚:宋神宗賜予司命之神「冕服」,是因為「本朝受於神明,陰有輔相」,所以「我們大宋朝」才在天柱山獻祭「司命之神」。而且,「大帝禮衣,自章帝封禪後一年所獻,迄今六十六載,久未改作」。

    這兒,朱公綽明確指出:宋神宗是在給「大帝禮衣」。

    也就是說,這位神秘的「司命」、「九天司命真君」、「司命之神」,享受宋神宗賜予「冕服」殊榮的趙姓先祖,不是旁人,而是「大帝」!

    而歷史上,被朱公綽簡稱為「大帝」的趙姓先祖,只能是一個人,他就是——趙匡胤(即趙玄朗)。因為,宋朝歷史上,只有宋真宗曾將趙匡胤尊奉為:「聖祖上靈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簡稱為「大帝」!!!

    至此,謎底大開,真相大白。宋神宗給天柱山司命之神加「冕服」,也就變得不足為奇。因為,那是發生在他們皇室內部的事情——與外人無關!何況,誰沒有祖先?誰不尊重自己的祖先?!而大宋王朝的天下,本來就是從「九天司命真君」這個神明之處「受」來的!趙匡胤本來就是大宋王朝的創始人、中國正財神趙公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