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英雄無敵魔法門之眾星傳說

正文 第三章 節 讀書勵學篇 文 / 照見五蘊皆

    言羽從小就酷愛讀書,而讀書的好處太多,實在難以盡述。

    不過中國古代有一篇宋真宗趙恆御筆親作的《勵學篇》,傳遍四方,名揚天下,很好地闡述了讀書一些益處。

    這首短短的詩篇,迷醉天下士子達千年之久: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而這首神作的誕生,和當時的社會環境密不可分。

    宋太祖國趙匡胤以陳橋兵變,得開大宋皇朝,這卻使他心身警惕,於是制定了一個重要的國策,貶抑武人參政,建立一個士大夫政治制度,全國地方長官一律任用文臣。

    國家一時要普遍起用那麼多文臣,而宋承五代長期的戰亂,一般人都不喜歡讀書,書讀得好的就更少。所以朝廷為實行既定國策,就必須一方面廣開讀書人登仕的途徑,一方面竭力提倡讀書的風氣。

    趙恆這篇詩作的意思即是說,讀書考取功名是當時人生的一條絕佳出路,考取功名後,就能得到財富和美女。

    而言羽從小特別喜歡看書,倒不是為了得到財富和美女,而是從閱讀本身就能得到莫大的樂趣。在無窮無盡的知識海洋中暢遊,本身就是世間的最幸福的事之一,特別對言羽來說,讀書特別是讀史書,就像從大地厚厚的泥土之中猜迷挖寶一般,隨時可能挖掘出人間至寶,那種感覺實在太棒了。

    趙恆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人為宰相,勤於政事,分全國為十五路,各路轉運使輪流進京述職,減免五代十國以來的稅賦;也能注意節儉,社會較為安定,給國家創造了一個相對長期和平發展的有利時機。其時,鐵製工具製作進步,土地耕作面積增至5.2億畝(太宗至道二年,996年,耕地有3億多畝),又引入暹羅良種水稻,農作物產量倍增,紡織、染色、造紙、制瓷等手工業、商業蓬勃發展,貿易盛況空前,使北宋進入經濟繁榮期,史稱鹹平之治。

    真宗自雍熙北伐慘敗後,對遼朝就一直心存畏懼,逐漸由主動進攻轉為被動防禦。相反,遼朝對宋朝卻是步步緊逼,不斷南下侵擾宋朝。自鹹平二年(999)開始,遼朝陸續派兵在邊境挑釁,掠奪財物,屠殺百姓,給邊境地區的居民帶來了巨大災難。雖然宋軍在楊延朗(又名楊延昭,也就是人們熟知的楊六郎)、楊嗣等將領率領下,積極抵抗入侵,但遼朝騎兵進退速度極快,戰術靈活,給宋朝邊防帶來的壓力愈益增大。

    真宗朝名相寇准,對宋遼關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寇準是華州下邽人,在很多文學作品中常被戲稱為「寇老西兒」。寇准19歲就考中進士,仕途比較順利,其人生性豪爽,不拘小節,是個很有個性的人。

    公元1004年春,遼國承天太后蕭綽、聖宗耶律隆緒親自率領20萬大軍南下,直逼黃河岸邊的澶州(今河南省濮陽縣)城下,威脅宋的都城汴梁(東京)。警報一夜五次傳到東京,趙恆問計於群臣。宰相王欽若、陳堯叟主張逃跑,任職才一月的宰相寇準則厲聲反對說:「出這種主意的人應當斬首!」他說,如果放棄汴京南逃,勢必動搖人心,敵人會乘虛而入,國家就難以保全了;如果皇上親自出征,士氣必定大振,就一定能打退敵兵。趙恆同意御駕親征,由寇准隨同指揮。到了韋城(今河南省滑縣東南),趙恆聽說遼兵勢大,又想退兵。寇准嚴肅地說:「如今敵軍逼近,情況危急,我們只能前進一尺,不能後退一寸。河北我軍正日夜盼望陛下駕到,進軍將使我河北諸軍的士氣壯大百倍。後退則將使軍心渙散,百姓失望。敵人趁機進攻。陛下恐怕連金陵也保不住了。」趙恆才勉強同意繼續進軍,渡河進入澶州城(在今河南濮陽),遠近各路宋軍見到皇上的黃龍大旗,都歡呼跳躍,高呼「萬歲」。真宗在寇准的要求下上城牆鼓舞士氣,使得宋軍士氣大振。寇准指揮宋軍出擊,個個奮勇衝殺,消滅了遼軍數千,射死了遼軍主將蕭達蘭。蕭太后見遼軍陷入被動,要求議和。

    而真宗趙恆派曹利用去遼國簽訂澶淵之盟之際,告訴曹「迫不得已,雖百萬亦可!」。寇准知道後,指著曹怒道「超過30萬兩,提人頭來見」。

    最後,經過曹利用再三討價還價,以白銀10萬兩,絹帛20萬,訂立澶淵之盟,因為遠低於真宗即便300萬兩也可接受的心理底線,所以事後真宗還重賞了曹利用。

    (不過曹利用生性勇悍,但很少圓通,致力於裁製僥倖小人,但他的親朋舊友中卻有人因他的關係而當官升職,後因此遭受禍患,無罪而冤死。因他在朝廷中能盡忠職守,始終不屈服,天下人都說他死得冤枉。)

    經過寇准和曹利用的一再討價還價,兩國制定了如下條約:

    一、遼、宋為兄弟之國,宋為兄,宋尊蕭太后為叔母,後世仍以世侄論,使者定期互訪。

    二、以白溝河為國界,雙方撤兵。(遼歸還宋遂城(河北徐水)及瀛、莫二州)。此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築隍城。

    三、宋方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雄州交割。

    四、雙方於邊境設置於榷場,開展互市貿易。(在互市貿易中,北宋所賺的錢遠遠多於歲幣(每年宋朝收益為所供歲幣的2.5倍左右,且低價購買許多馬匹用於軍隊裝備,在經濟上拖垮了遼國,以致其之後的幾十年未能發兵北宋。)

    盟約的訂立,結束了宋、遼之間四十多年來的敵對狀態,同時也是宋朝向番方交納歲幣換取和平的開始。同時,宋、遼形成長期並立的形勢,兩國之間不再有大的戰事發生,北宋在邊境上的雄州(今河北雄縣)、霸州(今河北霸州)等地設置榷場,開放交易,為中原與北部邊疆經濟文化的交流創造了條件。

    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在宰相寇准的堅持下,真宗御駕親征,宋遼簽訂澶淵之盟,開創了以輸歲幣求苟安的惡例。真宗原以為這是一樁值得自豪的功業,很得意了一陣子。不料有一天,參政王欽若卻對他說:「城下之盟,《春秋》恥之。澶淵之舉,以萬乘之尊而為城下盟,沒有比這更恥辱的了!」王欽若的話,本來是要貶低寇准的,但卻同時給愛虛榮的宋真宗潑了一盆冷水,從此怏怏不樂。王欽若是個善於察言觀色、逢迎邀寵的馬屁精。他對正經事兒沒多大能耐,但在搞小動作方面,卻是勝人一籌的。史稱他「性傾巧,敢為矯誕」。他看出真宗這人是既好大喜功,又害怕戰爭,就找了個機會假意向真宗提議說:「陛下若出兵收復幽、薊兩州,就可以洗掉澶淵之盟的恥辱了。」真宗說:「河北的的百姓剛免了戰爭之苦,我哪忍心再挑起戰爭呢?還是想點其它主意吧!」王欽若乘機說:「那就只有封禪可以鎮服四海、誇示外國了。但自古封禪,都得有「天瑞」出現才行。」所以宋真宗偽造「天書」的把戲,就是他出的歪點子。

    於是作為一國之君的宋真宗,選擇了正月初三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來泰山封禪,「天降詔書」,有著其深遠的政治意義。後來,這一天被確定為財神爺的生日,而正月初三一直是大宋王朝的吉日,歷史上的這一天,趙匡胤黃袍加身,正式成為大宋王朝的皇帝。

    宋真宗趙恆將宋太祖趙匡胤尊稱為「聖祖上靈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也就是天柱山「九天司命真君」的簡稱,而宋真宗趙恆從其即位一直到死,都長期把祭祀封禪、天降祥瑞這類自欺欺人的舉措視作維繫其政權命運的紐帶。

    ——《宋史。真宗三》記載:北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年)三月,舒州向朝廷獻玄石,有文日:「丙子年出趙號二十一帝。」朝廷詔令舒州修祠,賜號「靈仙觀」。次年,建殿宇600餘間。

    這塊「瑞石」,對天柱山、對宋真宗、對大宋王朝的意義,遠遠超出今天人們的想像。它把宋真宗與宋朝的命運,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它對已經被定為宋太子、今後將當皇帝的趙恆來說,是非同小可、意義非常重大的一件事。因為,他登基繼位的那一年,恰恰就是「舒州民獻瑞石」上所說的「丙子年」——也就是說,舒州民獻上來的那塊瑞石,提前很多年就預告了世人:趙恆將於「丙子年」登基,趙恆是真命天子,他是受命於天、最正宗的接班人!

    公元998年,即「舒州民獻瑞石」的十六年後,宋真宗果然繼位當了皇帝。

    他對「舒州民獻瑞石」,上有「丙子年出趙號二十一帝」的事,可以說是記得比誰都清楚。因為,這種「神人相通」、「神天共應」的事,直接關係到趙宋王朝「受命於天」的根本,直接關係到他本人「受命於天」的根本。於是,他緊緊抓住這個機會,一手策劃、導演了歷史上的「天降詔書」這件事,做了一篇「受命於天」的大文章。

    景德五年(1008)正月初三,宰相王旦率群臣早朝完畢時,有司來報,稱「有黃帛曳左承天門南鴟尾上」,宋真宗「召群臣拜迎於朝元殿啟封,號稱天書」。王旦等當即再拜稱賀。真宗於是率百官步行到承天門,誠惶誠恐地把那所謂的「天書」迎奉到道場,當眾開了封口。只見帛布上寫的是:「封受命。興於宋,付於慎,居其器,守於正,世七百,九九定。」另外還有黃色字條三幅,內容的意思是說真宗以孝道承統,務以清淨簡儉,必致世祚長久云云。真宗命知樞密院事陳堯叟宣讀後,依舊包起,鄭重盛入預先準備好的金櫃中,另派官員祭告天地、宗廟和社稷。即在崇政殿設齋宴,接受百官朝賀。為了擴大影響,真宗趁熱打鐵,接連下了幾道詔令:大赦、改元、改左承天門為承天祥符、群臣加恩、特許京師聚飲三日以示慶祝,以及之後連續的封禪祭祀等等。

    公元1008年2月12日,即北宋景德五年正月初三。宋真宗為什麼要選「正月初三」這一天,來「降天書」呢?因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陳橋兵變」,就發生在公元960年的正月初三這一天。因此,正月初三相當於大宋王朝的「國慶日」,歷史上的這一天,趙匡胤黃袍加身,正式成為大宋王朝的皇帝。作為一國之君的宋真宗,選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來「天降詔書」,當然有著其深遠的政治意義。後來。這一天被確定為財神爺的生日。

    每年的正月初三這一天,上天總會降下「天書」。這件事,在宋代李攸《宋朝事實》卷二中,有如下記載:真宗朝成平元年、成平二年、成平三年、成平四年、成平五年、成平六年、景德元年、景德二年、景德三年、景德四年、大中祥符元年、大中祥符二年、大中祥符三年、大中祥符四年、大中祥符五年、大中祥符六年、大中祥符七年、大中祥符八年、大中祥符九年、天禧元年、天禧二年、天禧三年、天禧四年、天禧五年、乾興元年、景德五年正月三日乙丑,天書降。

    而提到趙恆,不得不提到劉皇后劉娥。劉娥是個頗具傳奇色彩的女人,本是山西太原人,父母早亡、無依無靠的她因為從小在苦難中長大,困苦的人生經歷使她比一般的女子有更多的欲、望和心機。長大後的劉娥開始學戲,不僅聲音甜美,而且很聰明,再加上容貌出眾,在幾次戲曲擂台賽上成了明星擂主,很快就紅了起來,成為女明星。

    18歲時,她嫁給了一個銀匠為妻。為了做生意賺錢,銀匠帶著劉娥來到當時的京城開封。誰也沒有想到,劉娥的開封之行直接改變了她的人生。

    在開封,劉娥依然活躍在戲曲舞台上。開封非常繁華,有錢人很多,戲迷也很多。劉娥一出場,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一炮走紅,不久,她的名氣越來越大。此時,後來成為皇帝的趙恆才14歲,被封為襄王,還沒有被立為太子。

    趙恆也是一個戲迷,他聽說了劉娥的名字後,就帶了幾個保鏢,穿了便裝去看劉娥的演唱。一見到劉娥的花容月貌,趙恆這個早熟的皇家少年就被迷住了,他呆呆地看著劉娥那暗中傳情的大眼睛,不禁心猿意馬,立即就把劉娥帶回他的別墅裡。趙恆的奶娘對來歷不明且出身卑賤的劉娥十分不滿,就到趙恆的老爸宋太宗的面前告狀,說少爺小小年紀便沉溺於女色,不是好事。宋太宗聽了勃然大怒,勒令趙恆立即把劉娥送走。趙恆只好暗中將劉娥送到自己的一個親信家裡,偷偷去和她見面。

    沒想到,劉娥離開趙恆的別墅後,開始勤奮讀書,並研習琴棋書畫。這樣一來,趙恆對劉娥更是刮目相看。可以說,劉娥是趙恆第一個真正愛上的女人,這份愛極為難得地保持了一生。

    至道三年(997年),趙恆即位做了皇帝,是為宋真宗。劉娥進宮,立即被封為美人,不久便被封為貴妃。因為趙恆的寵幸,劉娥的地位不斷提高。但劉娥深知女人的美色不能長久,唯一的希望就是給趙恆生一個孩子。然而,劉娥當時已經不會生育了,於是,她想出一個移花接木的計策,把自己的丫環李氏送給了真宗趙恆。

    年輕美麗的李氏不久就懷孕了,後來順利產下一個男孩。趙恆喜出望外,給孩子取名為趙受益(後改名趙禎,即宋仁宗)。劉娥也很高興,她設計立即將李氏生下的孩子佔為己有,並嚴禁皇宮裡的人向孩子說明真相。趙恆寵愛劉娥,也默許她抱養李氏生下的孩子。不久,劉娥被趙恆立為皇后,史稱「劉皇后」。劉娥將李氏生的孩子佔為己有的事情,後來被演繹成了「狸貓換太子」的故事,中國幾乎家喻戶曉。

    而言羽後來之所以特別重神中國先靈的道教文化,卻也是因為讀到魯許現代白話寫史時的一些文稿因而研究《宋史》,意外發現了道教齊魯文化中隱藏的巨大寶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