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英雄無敵魔法門之眾星傳說

正文 第二十三章 節 英語和歷史 文 / 照見五蘊皆

    初中樹德九中,有一位英語老師名叫張英,年輕貌美,英語極佳。

    為了培養英語氛圍,英語課上,基本上所有環節都要求盡量說英語。於是張老師讓所有同學都給自己起一個英文名字。

    言羽比較笨,又比較追求完美,左思右想,總覺得這個還不太好,那個也不滿意,實在不知道該給自己起個什麼名字好。

    最後張英老師就說:「算了,你也沒絞盡腦汁地在那兒苦思冥想了,我給你取個名字吧,一般國外比較頑皮的孩子都叫peter,你乾脆也叫peter吧。」

    言羽由此得了peter的英文名,覺得很喜歡,後來長大些了,又查了不少書籍資料,發現它有極特殊的意義。

    彼得是耶穌12門徒中的大弟子,是個貧苦的猶太漁民,也是耶穌最喜愛的門徒。

    據《新約?約翰福音》說,逾越節前夕,耶穌知道自己離世歸天的時候就要到了,吃最後的晚餐之前做的最後一件事就是為彼得洗腳。彼得不解,問:主啊,你為什麼洗我的腳呢?耶穌說:我所做的,你如今不清楚,以後必明白。也許正是緣於這個傳說,聖彼得的腳在人們心裡變得神聖起來。

    後來叛徒猶大出賣了耶穌,在耶穌被捕的時候,聖彼得出於一時的膽怯,矢口否認他認識耶穌。這次的膽怯行為給他的一生蒙上了巨大陰影,他一輩子都因此不能原諒自己。耶穌死後,他把整個生命都傾注在耶穌留下的事業中,終於成為一個非常成功的傳教士。

    傳說基督將天國的鑰匙交給彼得,彼得成為基督在地上的代言人,將福音傳到世界。

    後來,羅馬帝國暴君尼祿瘋狂迫害基督教徒,彼得被迫離開羅馬。當他正啟程時,遇上耶穌「顯靈」阻止他離開。彼得頓時醒悟,於是繼續留在羅馬布道。公元64年10月13日,他被暴君釘死在十字架上。

    聖彼得十字()是一個反轉的拉丁十字。俗稱逆十字(in_del_logo_vertedcross)。據說聖彼得是被倒掛在十字架上釘死,因為他覺得他不配和耶穌以同樣的方式釘死(正掛)。

    聖彼得十字通常與兩個鑰匙一起用,象徵天堂的鑰匙。一些天主教會使用這個符號來代表「謙遜」和「毫不配與耶穌相比」。

    聖彼得十字也經常聯繫到撒旦教,不少人認為這個符號代表著對神恩的反駁與對耶穌神恩的遠離。因此,這個符號變得在重金屬,黑金屬,死亡金屬等音樂場景中非常流行。

    西元四世紀,君士坦丁大帝在彼得的埋骨之所建造了一座舉世聞名的大教堂──聖彼得大教堂,到了十七世紀初,它歷經修葺,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教堂,能容納六萬人望彌撒;它是梵蒂岡城的地標,也是歷任教宗埋骨的聖堂。

    初中時,言羽因為還在慢慢看小學校長送他的極為厚重的成語詞典,經常跑去問張老師一些自己喜歡的成語英語該怎麼說。

    結果交流以後發現,原來很多中文典故,意義博大精深,英語根本表達不了,特別是中國成語背後複雜的故事背景和其後深刻的歷史哲學含義,根本沒辦法翻譯。

    比如「臥薪嘗膽」、「退避三舍」、「堅壁清野」、「完璧歸趙」、「負荊請罪」、「一鼓作氣」」、「紙上談兵」、「圍魏救趙」、「破釜沉舟」、「死灰復燃」、「高山流水」、「草木皆兵」、「金屋藏嬌」、「圖窮匕見」、「草船借箭」、「一字千金」、「一飯千金」、「多多益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二桃殺三士」、「杯酒釋兵權」等等,沒有哪一個是用英語能翻譯得出來的。

    就連最簡單的成語「驚弓之鳥」,背後也有一個讓言羽十分心動的神射手的故事。

    戰國時,魏國有一個叫更羸的射箭能手。

    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打獵。一隻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更羸仔細看了看,指著大雁對魏王說:「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這隻大雁就能掉下來。」

    「是嗎?」魏王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問道:「你真有這樣的本事?」

    更羸說:「請讓我試一下。」

    更羸並沒有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得『崩』的一聲響,那隻大雁突然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又忽然從半空裡直掉下來。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驚,「這是傳說中的以氣御箭之術嗎?你竟然真有這等本事!」

    更羸笑笑說:「不是我本事大,是因為我知道,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鳥。」

    魏王更加奇怪了,問:「你怎麼知道的?」

    更羸說:「它飛得慢,叫的聲音很悲慘。飛得慢,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癒合,還在作痛;叫得悲慘,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它一聽到弦響,心裡很害怕,就拚命往高處飛。它一使勁傷口又裂開了,就掉下來了。」……

    那時候的言羽,超級癡迷於成語典故,喜歡研讀歷史,徜徉於歷史故事的海洋之中,每天都覺得無比幸福。

    這時候,言羽就不得不感慨,上千五千年,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確是西方很多現代國家難以相比的。

    而有一些成語,哪怕是意思極簡單的很好翻譯的,翻譯出來的結果也很怪異。

    比如晉?陳壽《三國誌?蜀志?諸葛亮傳》有云:「孤(劉備)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中國人後來就常常用「如魚得水」來形容一切都很順利的環境。同樣的意思,英語卻不是說魚,是說鴨子,說是「duckwater」。

    此外還有一個俚語剛好和「如魚得水」相反,英語說「afishoutwater」,如魚失水,表示進入了不舒服的環境,感覺不順利不自在。

    又比如說中文的「班門弄斧」,英語翻譯出來才是說魚:

    「toteachafishhowswim」,就是指班門弄斧。

    言羽由此也發現,張英老師雖然很年輕,還不是特級教師,但是比起學校英語辦公室的其它一些英語老師,包括一些特級教師來,英語都更好一些。

    當然這只是小男孩自己的評判標準,至少在他看來,很多中國成語,她能找到合適的英語俗語和諺語來對應,而問其它一些特級老師卻都說不清楚。

    這也讓言羽感到很驚訝,覺得自己雖然解放北路第一小學不算什麼知名的重點小學,但是特級教師語文鄭老師,國學真的很棒很好,沒想到考上了爸爸媽媽一直覺得很好的重點中學四、七、九之一的樹德九中,怎麼特級教師的英語還沒有年輕老師的好,心裡就有了「盛名之下,其實不符」的感覺。後來也因此從小就更相信「實踐出真知」,不迷信權威,不看重學歷,更看重人們實際的能力。

    後來長大以後,幫助過很多因為天災**,家中有變故十分窮苦沒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無法拿到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學生,幫助他們解決治病求學就業創業等問題,從中也發現,其實很多這樣的高中生、中專生、大專生,反而比很多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後都更加堅強也更有能力,於是深有感觸:中國的教育體制,就是那些一輩子都用不到的知識,卻決定了很多人一輩子的生活,所以決定從事寓教於樂素質教育培訓,從小進行小孩子的基礎素質教育,這項工作,任重而道遠,後來讓言羽吃盡了苦頭,這是後話,暫且不表。

    張英老師悉心指導,言羽同學又勤奮好學,言羽英羽成績進步很快,英語知識越發豐富,英語張老師也十分喜歡言羽。

    她最喜歡用手輕拍著言羽的小臉說:「小傢伙,你一點都不笨,你很聰明!對語言很有天賦,英語學得很棒!以後學英語要多用心些,一定要給我爭氣哈!」

    有時候張老師還喜歡用手在言羽的小臉上摩挲,言羽覺得她的手很冰,也很柔滑,像媽媽一樣感覺很親切,也很喜歡。

    後來言羽把英語老師的話都記在心裡,認真努力,英語還拿過全市和全省的初中、高中英語競賽獎。

    也因為英語很好,聽說讀寫俱佳,成年以後還進入了intel等外資企業工作,並以自由行的方式手捧《lonelypla》就自由遊歷過世界各地很多國家,受益匪淺。

    所以言羽終其一生都保留著初中英語張老師給自己起的第一個英語名稱,也是最後一個,就是peter,從未改變。

    而所有的老師,似乎都特別青睞勤奮好學的學生。

    初中時還有一位歷史老師曠鷹,也是長得年輕貌美,因為言羽總是向她請教歷史問題,也非常喜歡言羽,對他講過很多鼓勵的話。

    比如言羽的字,一向寫得很亂,極為潦草,曠老師就笑他說:「難道你是用鋼筆寫的草書?」

    曠老師因此還送了他一本鋼筆字帖,鼓勵他要把字寫好。

    後來言羽認真臨摹書寫,果然字寫得極好,歷史很少交作業,但是只要交作業,他都認真書寫,一筆一畫,寫得竟如那字貼一般,總是得到歷史老師摸頭表揚。

    或許小孩子都喜歡得到老師表揚吧,後來換了歷史老師,再沒人誇獎言羽的字了,他就索性又恢復以前一貫鬼畫桃符的作風,便如螞蟻搬家,草蛇鑽洞,亂得那是一塌糊塗。

    歷史老師除了喜歡輕輕撫摸言羽的頭,還很喜歡捉他的臉。

    不過和英語老師不同的是,她不喜歡輕拍言羽的臉,而是喜歡使勁地揪,相比之下,言羽覺得她有時揪得很疼,所以不像喜歡英語張老師那麼喜歡歷史曠老師,雖然她也一樣長得很漂亮,而且身材更好。

    言羽喜歡歷史老師,還有一個原因,她也很喜歡古詩詞,甚至比初中語文老師更愛詩詞,有一節歷史課上,她曾經用「今人不識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的詩句來開頭,讓言羽印象十分深刻。

    言羽從小喜歡讀史,如今又有了喜歡的歷史老師,對中學歷史課更是非常感興趣聽得極為認真,因為愛看小學校長送的《成語典故》和《辭海》,但是很多古文又讀不懂,所以總是有事沒事就去找歷史老師問問題。

    那時的言羽,個頭矮小,尚未發育,對男女之事,毫無感覺,而班裡有不少已經個頭很高大的男同學,都早已發育,對身材傲人的歷史老師十分喜歡,甚至有些垂涎於年輕老師的青春美色,見到言羽有事沒事總是和歷史老師大美女泡在一起,都覺得他艷福不淺,沒事就開他的玩笑嘲弄於他。

    不過他們想不到的是,言羽這個傻小子,和美女老師經常上課放學都呆在一起,卻總是請教那些歷史久遠誰也說不清道不明的歷史故事,而忽略了身邊最美的老師,所以被男同學們嘲笑也是活該,正是「少年不知情滋味,偏薄今人愛古人。」

    而那些言羽一天到晚埋頭研究的歷史典故,全是古文,本就艱澀難懂,涉及到一些具體時間和具體人物之處,更是言辭閃爍,語焉不詳,更加難以考證,所以就連歷史老師,也常常說不清楚。

    不過歷史老師曠老十分聰慧,教了言羽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教他可以去讀二十四史和其它野史,旁敲側擊,多方印證,就更容易還原歷史最可能的真實。

    在言羽的心中,曠老師既然姓了如此少見的「曠」,當如曠世奇才,她說的話,便如聖旨,也就是小男孩心中的指路明燈。後來他酷愛歷史,甚至考了當時樹德中學歷史上唯一的一個歷史一百分,。

    長大以後,更是以歷史曠老師所教的多方印證之法,用計算機遍歷窮舉,將古今中外各種神話傳說和歷史事件的時間人物地點進行對比,並從中發現了不少驚天秘密。

    而在那時的四川,在初中就能夠讀完二十四史的人(所謂讀完,也就是翻完而已,很多內容,不得盡知,後來長大了又復讀多遍,方才領悟其中不少真義),甚至說在全中國也實在沒有幾個。

    而言羽便是當時樹德九中裡唯一的一個。

    此外還讀資治通鑒等很多史書,言羽覺得,二十四史中,唯有《史記》可與其比肩。後來考證,更是發現,司馬光和司馬遷,雖然都有宦閹之史,卻都有久遠同源之相同血脈,都和司馬懿、司馬錯、司馬昂等有關聯。

    而因為讀史,也讀到一些白話寫史講史的文章,喜歡白話述學,因而喜歡上魯迅,喜歡章太炎,並從此愛上國學,一發不可收拾。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