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英雄無敵魔法門之眾星傳說

正文 第十一章 節 佳作本天成 文 / 照見五蘊皆

    言羽小時候,很喜歡過節,特別是像中秋或端午節,會有很多平日裡品嚐不到的好吃的,言羽因此都特別歡喜,對這些節日裡的發源人物都懷著一種特別的感恩之情,比如「嫦娥」,或者「屈原」。

    小時候言羽很笨,對語言的理解力很差,很長一段時間都以為長輩講的「長鵝奔月」說的是一隻會飛的鵝,和玉兔一樣,是兩隻動物,兩隻動物都是好朋友,一起飛到月亮上一起生活。

    後來會識字了能自己看書了,有一天讀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才明白這是一個神話故事。

    遠古的時候,天上曾有十個太陽,曬得大地冒煙,海水乾枯,老百姓苦得活不下去。

    有個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比,他用神箭一口氣射下九個太陽,只留下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老百姓造福。

    后羿的妻子名叫嫦娥,美麗賢慧,心地善良,大家都非常喜歡她。

    一位老道十分欽佩后羿的神力和為人,贈他一包長生不老藥,吃了可以升天,長生不老。

    但后羿捨不得心愛的妻子和鄉親,不願自己一人升天,就把長生不老藥交給嫦娥收藏起來。

    后羿有個徒弟叫蓬蒙,是個奸詐小人,一心想偷吃羿的長生不老藥,好自己升天成仙。

    這一年的八月十五,后羿帶著徒弟們出門打獵去了;天近傍晚,找借口未去打獵的蓬蒙闖進了嫦娥的住所,威逼嫦娥交出可以升天的長生不老藥。

    嫦娥迫不得已,倉促之間把藥全部吞下肚裡。立刻身輕如燕,飄出窗外,直上雲霄。由於嫦娥深愛自己的丈夫,最後她就在離地球最近的月亮上停了下來。

    但是月宮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嫦娥於是托夢向丈夫說:「每年八月十五月圓之時,你用麵粉作丸,團為圓月形狀,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後再連續呼喚我的名字,三更時分,我就可以回家來了。」

    每年中秋,后羿都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嫦娥果然由月中飛來,夫妻重圓。民間也由此形成了中秋節做月餅的風俗。

    言羽也最喜歡過春節,因為不僅有好吃的飯菜糖果,還可以得到很多壓歲錢。

    大錢都交給爸爸媽媽留下來給自己交學費,只要一點兒零錢,用來買糖買鞭炮。

    言羽最不喜歡放那種個頭很小但點燃時卻很漂亮的煙花,因為實在太貴,覺得瞬間的美麗值不得如此高昂的價格。

    喜歡放簡單而危險的爆竹,而且不連放,喜歡把已經盤好的鞭炮又一個個地拆下來單放,就像一分錢掰成兩半花一樣,一炮一個響,一點兒也不浪費。

    還喜歡等別人都放過了,揀那些崩飛了沒響的留著自己慢慢放。或者把放過的煙筒紙板木棍等都堆起來燒,然後把一堆一堆的鞭炮刨進火堆裡,看那些沒燃的火炮不時地從火光中炸裂。

    甚至直接把沒響的火炮都掰開,從中抖出黑火藥來,堆成一堆,然後猛地用香或扔火柴一點,「轟」的一聲,黑色的火藥竟然發出那樣耀眼的白,燃燒得好明亮好迅速,讓言羽覺得好神奇。

    有一年國慶節,適逢35週年大慶,放了很多煙花,兩個小孩子歡呼雀躍,非常高興。

    言羽因為第一次看到那麼多絕美的煙火,終於明白了什麼是「火樹銀花不夜天」,真是太美了,心中充滿了感動。

    放假期間,父親照例又要求言羽和妹妹各寫一篇作文。

    言羽確實太開心了,從來沒見過那樣美的東西,覺得心裡有很多話想說,因此一口氣寫了很多,並且把這篇作文當作周記也交到了學校。

    沒想到的是,某一天的清晨朝讀課上,鄭老師特地給全班同學念了言羽的這篇作文,並且著重誇獎了言羽,說他善用比喻和排比,很有氣勢,雖然是現代白話文,卻隱約寫出了古代詩詞歌賦的氣息。

    言羽在下面聽到了鄭老師的當眾表揚,臉一下了漲得通紅,覺得好激動。

    因為這是老師第一次當眾表揚他的作文,以前黃老師可總是批評,從來沒有表揚過他呢。

    其實有時候對小孩子來說,一兩次恰到好處的稱讚,遠勝於千百次過於嚴厲的批評。

    自從受到當眾表揚之後,言羽漸漸找到了寫作的樂趣,寫作文越來越認真,字也開始寫得整齊,好的作文能夠拿到朝會上朗讀的機會也越來越多,甚至有一次作為學生代表,在全校的活動大會上朗讀了自己的作文。

    隨著朝讀課上鄭老師一次次在講台上朗讀他的作文,念出他的名字,不知不覺就在言羽幼小的心田里埋下了一顆晶瑩閃亮的種子,言羽漸漸轉變了過去對語文的偏見,也開始喜愛文學和藝術。

    不過他也鬧過不少笑話。

    比如偶爾學到「紅彤彤」和「綠油油」兩個詞語,覺得很生動,在作文裡動不動就拿出來用;

    還有「風和日麗」、「秋高氣爽」,更是用得上癮,經常是在春暖花開的時候,也一開篇就把這兩句話抬出來套用。

    其實一個好的老師,能選擇適合的好的語言,讓課本上枯燥的內容也變得熠熠生輝。有了老師自身長期的修養做基礎,配合以優美動聽的合適的教學語言,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喚醒學生奮發向上的心靈,讓學生在課堂中享受到高尚的文學之美。

    而國家特級教師鄭秀芬老師,就是這樣的國學老師,能以自身的魅力不知不覺地感染學生,讓他們也體會到國學之美,從而發自內心地愛上語文,愛上國學。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同樣的學生言羽,為什麼鄭老師能夠激發他對文學的熱愛,而黃老師卻只能讓他厭惡語文,憎恨書本,或許老師本身對國學的理解和修養不同,自然對學生的影響也就不同。

    在指導言羽作文的時候,鄭老師每次都不會很直接地批評他,相反總是鼓勵他,也趁機傳授他一些新的知識。

    比如師生之間有一次談話,言羽印象極為深刻。

    鄭老師把他單獨叫到辦公室,輕聲說道:

    「言羽,我發現你最近的周記,不管寫什麼活動,一開頭都是這兩句,風和日麗、秋高氣爽,雖然有些不合時宜,但是你這種寫法,倒有點兒像古代詩詞裡的起興。

    『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也就是說,『借物言情,以此引彼』,先說其他事物,再說要說的事物。

    雖然你思路很跳躍,字跡潦草,文筆凌亂,而且喜歡偷懶,經常偷工減料,鬼畫桃符,但是我發現,其實你很有寫詩的天賦。

    詩這個東西,主要看是看靈感和悟性,而與寫詩的作者本身的身份地位、榮華富貴無關,不僅如此,甚至也與作者是否勤奮刻苦都關係不大。

    許多人寫一輩子詩,苦吟苦熬,也沒能寫出一兩首能傳世的佳作來。比如寫詩產量第一的乾隆皇帝,據說一生寫詩五萬多首,可是沒有一首甚至一句能流傳開來。

    出佳句不易,出名句更難,可真要靈感迸發寫出一兩句,那就一句頂萬句,千古永流傳。

    北宋大學士宋祈一句『紅杏枝頭春意鬧』,轟動一時,被人稱為『紅杏尚書』;

    東晉才女謝道韞詠雪詩中有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四座皆驚,後人便譽女子富有詩才為『詠絮才』。

    名句魅力如此之大,無怪乎詩人對自己嘔心瀝血得之不易的佳句名句,惜若珍寶,視同生命。

    比如唐朝詩人的劉希夷,寫過一首《代悲白頭翁》,其中有名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甚為其舅父宮廷侍臣的宋之問所喜愛,竟厚著臉皮要劉將詩讓給自己。

    宋軟硬兼施,劉堅拒不從,結果竟被宋用土囊活活壓死。在今人看來,這舅甥二人都有點迂,一個為詩送命,一個為詩殺人,其實不過只是一句話而已,又不是真金白銀,而且就算是金銀財寶,他想要給他就是,反正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何必為了一句詩而犧牲性命?

    做得更過分的,還有一個人,那就是隋煬帝,他極好詩詞,卻又缺乏天賦。

    有一次,他作了一首押「泥」字韻的詩文命大臣相和,以年輕氣盛素有詩名的薛道衡所和的《昔昔鹽》最為出色,其中一句『空梁落燕泥』,尤為人們讚賞,因此遭隋煬帝的嫉恨,找借口把他關了起來,又編造罪名把他殺掉。臨刑前煬帝還不忘嘲弄他:『更能作『空粱落燕泥』否?』

    事隔不久,煬帝又寫了一首《燕歌行》,命大臣作和。大家都學乖了,不敢寫出好詩。可才子王胄偏不信邪,靈感大發,來了一句『庭草無人隨意綠』,結果把隋煬帝的臉都氣綠了。

    沒過多久,王胄也被他隨便找個借口弄上了斷頭台,馬上就要砍頭之前,隋煬帝還沒有忘記折磨他,得意洋洋地問他:『『庭草無人隨意綠』,復能作此語邪?』

    隋煬帝雖然殺了兩位好詩人,並沒有因此而詩名大增,卻留下了嫉賢妒能的萬古臭名。

    後人沒有人能記得隋煬帝任何一句詩詞,相反,後人編纂詩集,都不會忘了劉希夷、薛道衡、王胄和他們用性命換來的名句,無論如何不讓宋之問、隋煬帝之流躋身其中。

    畢竟,詩不是權勢的奴婢,在詩神的殿堂裡,只有才華、詩情的地位,而不會有**、殘暴的座椅。

    所以,一言以弊之,詩是有靈性的東西,並不依附於權貴,茫茫人海之中,唯有那些真正有靈性的能突然產生靈感的人,才能捕捉和創造。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說的就是好詞佳句的形成,除了作者本身平時的修養和積累,更多依靠的是偶然的靈感。

    這些好詞佳句,就像是大自然中的仙子和精靈,它們一旦形成一旦被創作出來,就不再僅僅只屬於作者本人,而是詩詞本身彷彿有被賦予了生命,它們就像蝴蝶,像小鳥,像在空中傳播的音符,自有其頻率,會影響到所有讀到它們的人的心靈和頭腦,產生共振共鳴,直指人心,不需要刻意宣揚,就能自行在人心中流行,歷而彌香,千古而不朽。

    而我覺得,在你的作文裡,就能讓我感受到這種靈感,所以你應該學會珍惜,以後有機會請多留意這種如詩如畫的美妙感覺,多嘗試用文字將它們記錄下來,並且流傳開去,讓更多的人去分享,讓他們也品嚐到這種生命中的美好。」

    言羽聽了,非常感動,一輩子記憶猶新。

    還有一次,言羽因為才看過一本歇後語集錦,寫作文時就用了很多的歇後語,一篇不到千字的作文,竟然用了十幾處之多,結果鄭老師特意把言羽叫到辦公室,很認真地對言羽進行了指導。

    鄭老師說:

    「歇後語多是通俗俚語,不適合用在正式場合,偶爾使用固然可以使全文亦莊亦諧,甚至可能成為點睛之筆,但是過猶不足,使用太多就不好了。

    我可以理解你對一些好的語句的喜愛,恨不得一篇作文把所有好的句子都放進去。

    但是這世間美好精妙的言語實在太多,並不是所有好的東西都需要納為己用,如果不適合自己要表達的意境和場景,那麼即詩句再美,也不能信手拿來,牽強附會,胡亂堆砌。

    這就好像蓋房子,本來是在修臥室,臥室既然是睡覺的地方,那麼就不應該把廁所裡的馬桶、澡盆都硬擺進去,擠在床邊,那樣既佔地方又不美觀,使用起來也不舒適,所以你要記得,不合適的浮華辭藻,哪怕再美,也不能放在不該放的地方。」

    頓了一頓,鄭老師又問:「你知不知道祖詠」?

    言羽回答說:「不知道。」

    於是鄭老師又給言羽講了祖詠的故事。

    原來唐朝時期,考試舉子,試帖詩由朝廷規定格式,限用官韻,一般至少要寫四韻(八句)才算成篇。

    有一年,試官出的詩題目是《終南望余雪》。祖詠參加了這次考試,他認真思考一番,揮筆寫了以下四句:

    《終南望余雪》: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然後就直接交了卷,試官一看,認為不符合規定,問他為啥只寫四句,祖詠回答說:「意思都表達完了,已經完滿了,無需再寫。」不管考官和旁人怎麼說,他怎麼也不肯多添一字。

    當時,像這種「不符合規格」的詩自然會受到冷遇。

    可是,後來歷史卻證明了,當時祖詠不畏權貴,不為陞官發財委曲求全,順應天道,興起而至,興盡而歸,詩意圓滿,做得非常正確。

    與他同時應試的所有「合乎規格」的詩,一首也沒有被流傳下來,而這寥寥四句,卻至今為人所稱道,他也成為唐代極著名山水田園詩人,為人傳頌。

    言羽聽了,明白了鄭老師之意,學會了言簡意賅,後來一生受益無窮。

    最後,鄭老師又說:「你還記得以前我第一次在朝會上給所有同學們朗誦你的作文吧,你寫了國慶放煙火的事,為什麼我們大家都覺得好,是因為你自己當時本身就有非常強烈的感受,你很形象地把你所見的那些美景和你心中很美好的感受描述了出來,因為言之有物,有感而發,有你當時最為真實的美好的感受,所以那樣的作品,才會引起人的共鳴,才會讓大家都覺得喜愛,而不是像你胡亂堆砌的好的歇後語那樣,不是你自己發自內心的最真實的感受,所以效果就會差了很多,這就叫歌以詠志,歌以抒懷,你明白了嗎?」

    言羽聽了,頓時恍然大悟。

    而後來得道升仙,幫助兒子創建了先靈派科學,言羽方才明悟,現實即虛幻,萬世皆空。

    現實世界其實並不是客觀存在的,而是每一個不同的人,透過自己的信念和潛意識過濾後,對他眼中的世界自有的不同的體驗和感知。當下你的現實是,經過其意識投射共振,所聚焦出來的無限可能性中最符合其意識頻率共振的結果之一。

    「一切可能」就是「一切皆空」。

    世間萬物,都是由物質能量和頻率所組成,改變振動的頻率,就可以改變物質本身。只要有振動,即可生幻象。

    而所有的藝術作品,無論詩詞歌賦、音樂舞蹈、繪畫雕塑,都是因作者創作作品時自身的情感波動,產生特殊的頻率,通過其作品,可以激發讀者的共振共鳴,產生作者當時類似的頻率感受,所以能打動人心。

    後來言楓的先靈派科學也利用這一點,使用音樂頻率來完善和改變其克隆人軍隊的戰鬥基因。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