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我們的洪流

正文 第六十三章 王知縣的剿賊籌劃 文 / 洪天水

    卻說這正果在北泉寺內與真一和尚品茶論禪,其樂融融,十分相得益彰,正在得趣之時,忽然門外有人進來報說,確山知縣王觀瀛在山門外求見。

    原來,這確山境內這些年一直是不太平的,境內四方各處都是結寨挖溝壕,且都說是為了自保,可是,一旦拉起了武裝,就都不那麼乾淨了。眼下,就只這確山一處,就是遍地團練,拉起十個八個的人來也就號稱練總,就敢向道路通衢之處設置卡子,收取捐稅。

    而山林之地更是巨匪魁盜不絕,在大別山和伏牛山脈這些地方,多少兵勇放進去都是如同一把沙子撒到地上,打家劫舍、綁匪藏匿人質一般都在這些地方。

    時下橫行這一帶的官匪李昭壽銷聲匿跡了,而一會兒是匪,一會是太平軍,一會又自立為王的苗沛霖也喪了性命,表面上好像情形大好了,可這些人手下被遣散、擊潰的成千上萬的小股隊伍確像蝗蟲一樣,時不時的就騷擾縣境,搞得這王知縣也是一日數驚,不得安生。

    尤其是捻子,在這一帶活動的厲害,大股的如小閻王、任柱子等人更是拿這確山小縣直如等閒,尋常過境都是大吹大擂,拉夫派款,不一而足,直到最近,王知縣才聽說浙江巡撫、吉字大營的統領曾國荃追擊長毛到了確山境內了,而且有些日子了,他就趕緊催促書辦、衙役們,搜羅了些雞酒豬羊,僱傭了些民夫,帶了200多人的護衛隊,就來到了北泉寺,他要拜見這炙手可熱的曾國荃曾大人。

    西廂房的院內,王知縣見到了他早就聽說過的曾九帥,人離著尚有一丈開外,這王觀瀛就撩起袍服的前襟兒,遠遠跪倒,稟手道:「從六品確山知縣王觀瀛拜見巡撫大人,給曾大人請安!」

    正果看這王觀瀛,只見是一個有三十七八歲年紀,身材有些瘦小,眉毛卻是很重,顯得很幹練的樣子。

    正果就趕緊大步上前,一手扶起王觀瀛,邊說:

    「王知縣多禮了!本撫尾追長毛,從江寧城到了貴縣,因為軍務繁忙,所以就沒有來得及去拜訪尊駕,還請王知縣海涵啊!」

    這王觀瀛趕緊退後一步,又躬身拱手:

    「撫台大人盛名遍佈國中,觀瀛仰慕已久,今日大人又不辭勞苦,祛長毛於千里之外,誓追窮寇,駕臨鄙縣,學生未曾早來候教,實屬愚頑,昨日得知大人駐蹕於此,所以就趕著前來迎接,能否請曾大人移駕確山縣城,如此,則確山萬民之幸也!」

    哦,正果明白了,這王觀瀛是想讓自己住進他的確山縣城啊。

    寒暄之間,一旁的真一和尚就招呼著大家進房內敘話,這王知縣就扭回頭,吩咐身後的一個書手模樣的人讓勇丁們把禮物抬上來,邊說邊把禮單躬身遞至在正果的手中。

    正果向那單子上面看去,只見單子列著:

    500斤豪豬6頭,肥羊20只,蘆花雞300只,米5000斤,時令蔬菜2車。

    正果就急忙道謝,這時候,那邊的勇丁就開始把東西往這裡搬動,慌得真一和尚趕緊搖手,說使不得使不得!

    正果就笑著吩咐自己的手下,幫著確山的勇丁把這些禮物都搬到寺外的去,先撿一個距離寺裡遠遠的居處放置,不要叨擾了北泉寺的清淨。

    進得室內,小和尚正好奉上烹好的「金剛四步」茶,這王知縣到也是個方家,見狀卻趕緊起身,向小和尚討了淨水,洗了手,略略的漱口,之後,方才落座。

    正果看這王觀瀛舉止不俗,言談優雅,就啟口問道:「貴縣今年春秋幾何呀?」

    王觀瀛就答道:「學生今年虛度四十二載,慚愧,慚愧!」

    啊,正果吃了一驚,因為乍從面相上一看,這王知縣彷彿也就是三十幾歲的年紀,竟然是已過了不惑之年,此人比自己還大了兩歲,自己一向覺得觀人有道,沒成想,竟然看走了眼。

    心思倉促之時,正果就笑著接口說:「哦,貴縣年紀竟然大於本撫台,看來,要以世兄呼之的啦!」

    這王觀瀛一聽這話,立即從椅子上站起,躬身再拜:「撫台大人斷不要折殺下官的運命,下官實在是擔當不起!」

    正果就哈哈大笑。

    言談之中,正果就覺得這王觀瀛應該還是找他有事,或者說是有求於他。

    因為,要是誠心接他去確山縣城裡去駐兵的話,還把這麼多的東西弄到這裡幹嘛?

    而且,自己是銜署浙江巡撫,實際上就是專門就是圍攻江寧城的武官,而這王觀瀛完全可以不怎麼理會自己的存在的,況且,自己現在是屬於擅自移師,取糧外省,都是犯毛病的事兒,當然,這擅自移師,王觀瀛就未必盡知了。

    果然,茶還沒有到第三巡,王觀瀛就有些按捺不住了,他微微欠著身子:「撫台大人,今日學生冒昧前來,還有個不情之請,」

    正果就微笑著點頭道:「王大人,不要太客氣,你儘管一一道來。」

    「撫台大人,近日學生得到下面的偵報,說在伏牛山中有大批的糧食進入,山口一帶有軍兵把守,就連成隊的練勇都靠不進山谷,學生原來以為是從江寧城竄出來的長毛,可是,就在昨晚,學生得到南陽來的飛報,說前天上午大股的長毛過了南陽,勢頭好像是直奔汝州去了,看見旗號上有偽忠王李秀成的字號,如此看來,這長毛已經去攻汝州了,自然就會有僧格林沁王爺去截殺的,於是,學生就認為這股賊匪當是苗逆霈霖的殘兵敗將,聚集於此,苟延殘喘。」

    正果實際上早就知道蟄居在伏牛山中的就是天京城出來的太平軍大部。

    這些日子裡,他也無時無刻的不想著如何與盧森見一面,商議一下以後的路子。可是,他就怕輕易行動、接頭會引起別人的注意,現在呢,他們既然隱藏的很好,這中原大地,南北通衢之處,商賈南來北往,糧食也容易收集,就不妨暫時與他們相忘於江湖,自己也帶著這萬把人隱在這北泉寺的周圍,看看形勢,再決定如何出手吧。

    可是,現如今,這確山知縣王觀瀛卻對這伏牛山中的動向起了疑心,而且,竟然認為這山中的隊伍是苗沛霖這個老賊的隊伍,這倒也好,如此,這伏牛山中的動向就不會引起朝廷的注意,大隊的清軍也就不會蜂擁而來,而且,通過王觀瀛的話自己瞭解到,前天有大股的隊伍去奔襲汝州了,這倒是個振奮人心的消息,不過,正果馬上就想到這絕不可能是盧森的大股太平軍所為。

    眼下,這王觀瀛和自己說這些,莫非是要自己去清剿伏牛山中的匪賊嗎?

    想到這裡,正果就問王觀瀛:「貴縣的意思是……」

    王觀瀛趕緊拱手道:

    「大人試想,這流寇盤踞之處正是學生所管轄之地,若真是容這等丑類休養生聚,捱至數月,就會扯旗造反,故態復萌。而一旦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學生是決脫不了干係的,就連大人客居於此,也會有累盛名,是故,學生以為,能否請撫台大人借學生虎賁5000,然後,學生不佞,於鄙縣境內,登高一呼,也能招集團練萬餘人,如此,就可以向伏牛山中發兵,蕩滌塵埃,也就除了大家的心事,不知撫台大人意下何如?」

    這王觀瀛實際上哪裡是借兵啊?實際上就是請吉字營出兵,可是,人家話語委婉,事情做得沒有痕跡,是啊,一個從六品的知縣,如果貿然就請巡撫出兵,那豈不是名不正而言不順,現在呢,改成借兵出征就好聽多了嗎。

    對於正果來說,王觀瀛的請求對於自己來說當然是一目瞭然的,借兵當然不會借給他的,可是,由此他的心中卻是一動,能不能藉著這個機會,做些事情呢?

    王觀瀛不動神色的觀察著這位聲名顯赫的曾九帥,他知道,借兵是不可能,可是,俗語所謂張嘴三分利,不干也會有個折扣吧?

    展眼之間,正果就冒出來給念頭,他右手食指敲打著桌案,對王觀瀛說:

    「王知縣的苦心本撫是大大的明白,既然吉字營駐紮在貴寶地,而且,你知縣大人又給營勇們送來食糧,慇勤備至,本撫也不好駁了你知縣大人的面子,」

    王觀瀛聽了這話,覺得有門兒,就感到喜出望外,趕緊拱手,「撫台大人客氣了,」

    正果就接著說道:

    「本撫看這事情就這樣辦理吧?你回去後,火速召集各路的團練頭領合議,把他們先捏合在一起,之後,本撫要親自調配這些人等,至於去伏牛山中與賊匪征戰嗎,本撫自有分教,你且先把這些人的食糧、配給算計好,把團練頭目的單子報給本撫,到時候,本撫要親自驗看這些人的人馬,你看怎麼樣?」

    王觀瀛聽明白了,這曾九帥是不放心把兵借出來,所以,他要親自帶兵,而且,還要自己先把確山縣內的團練先召集起來,形成勢力後,由他指揮,去拿下伏牛山裡的大股流賊。

    當下,王觀瀛就與這曾九帥定下了時日,今天回去,自己就派人召集團練的練總合議,爭取明天下午,就請曾九帥進城點校,然後,三日之內,就要兵發伏牛山谷口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