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風雲大趙

正文 第三章 橫斷月氏(3) 文 / 竹月下幻想

    扈輒道:「如何遏制秦燕,除非用這些遊牧騎兵!」

    說著目光炯炯的看著孟闕,竟頗為期待,孟闕知道大多數趙人對於遊牧騎兵加入守土之責是十分願意的,趙國正然強大,這些遊牧騎兵決不敢在趙國本國土地上騷擾百姓,至於越界去秦燕打打草谷,那趙國人可以完全無視甚至還有一部人暗中支持。

    孟闕心道,在這些遊牧騎兵被養熟,也即不主動騷擾任何華夏人之前是決不能用他們參與到華夏之爭中來的,但他不願在這個問題上和扈輒再多談,此時已然飯畢,於是道:「此事以後再談,現在計算戰功,以便日後兌現!」

    於是各部開始計算戰功,這無疑又引起了一陣不小的騷動。

    計算戰功要費些時間,計算完畢,天已到了下午未申之交(三四點鐘),再過一兩個鐘頭又要開飯了,火頭軍已經開始要準備了,不過士兵們還沒有感到飢餓,孟闕想了想,下令整隊出發,決定打上一仗再吃飯,這樣可以發揮連續作戰的優勢打月氏人一個措手不及,而士兵們剛記完功無疑士氣旺盛,畢竟沒人會嫌功勞多,而沒功勞的都盼著立功勞。

    孟闕對騎馬步兵和丁零騎兵進行了保證,這次他們只要乖乖的呆在這裡待命,一定也能得到功勞。

    話是這麼說,但大多數趙軍都認為大王再次帶隊親征,一定打得月氏人落花流水,自己這些人只怕又是連湯也撈不到了,不由得都憤憤不平,只有孟闕暗笑,心道,憋你們一口氣,打起仗來才更勇猛啊!

    卻說孟闕等方自列好隊形,忽然遠處塵頭大起,月氏人竟然已經搶先來了。

    這些孟闕軍更加群情洶湧,敗軍之將也敢主動來撒野?

    卻說這些月氏軍這回全是騎兵,並無塞琉古軍隊在內,卻組成了三個騎兵陣,一個大方陣約五萬人在正面,在兩翼還各有一萬人的三角攻擊隊形。

    他們當然也早就研究過孟闕軍的大小壕溝,卻始終看不出終究有什麼用,再加上剛敗了一陣,未免更加疑神疑鬼,竟不敢向孟闕中軍大壕溝內的騎馬步兵進攻,空自對著大壕溝前的一字長蛇陣也只擺出了一個防守陣形,但兩翼的攻擊隊形應該是奔著丁零騎兵的。

    孟闕見月氏騎兵約有七萬人,料月氏能戰鬥的人員應該還有接近一萬人,大概是留守老營了。

    孟闕正欲催動隊伍進攻,月氏人縱放馬蹄已經先撲向兩翼的丁零騎兵了。

    丁零騎兵見狀立刻躍出壕溝迎了上去,而孟闕也催動一字長蛇陣撲向了月氏人的大方陣,騎兵是不可能完全防守的,那樣就失去了意義,於是月氏兵也只得催動戰馬前來迎敵。

    孟闕揮動大斧再次帶隊衝鋒,這次他沒有必要分兵,自然是直線衝擊,但台那由卻不在他的正對方向(除非主動尋找,否則當然不可能每次都那樣巧合——兩個中心將領碰在一起),於是孟闕刀切豆腐般順利的殺入了敵陣,而身旁左右和後面的戰士緊緊跟隨。

    這回每匹戰馬上都有戰士,果然殺起來攻擊力更強,很快殺透了敵陣,但孟闕等卻都不約而同的一愣,因為在他們的面前有約十條「小蛇」,就是十來支小型的一字長蛇陣,孟闕沒想到月氏這麼快就學會了一字長蛇陣,再仔細一看,只見這些「小蛇」都相對粗得很,原來是每隊約橫十人,豎**十人的樣子,看來他們並沒有留人守老營,而是將所有的人都帶來了。

    這些人應是距離大隊稍遠,因而被大隊人馬隱藏住了身形,而當孟闕率軍殺入大隊時他們又及時趕來增援。

    孟闕忽然意識到這十幾支「小蛇」其實正是他這條「大蛇」的剋星,如果孟闕再像原來那樣一分為二返身殺向大隊人馬的後身,這些小隊將打擊他的側翼,將他的兩隊人馬都砌成數段,分割吃掉,到那時他的隊伍就從月氏的大隊中衝出來多少被吃掉多少了,而如果他不分兵,就這樣先去吃掉一支「小蛇」,其他「小蛇」衝上來也一樣會咬得他體無完膚。

    於是孟闕只得也分兵十路,分別衝向那十條小長蛇陣。

    這時月氏軍兩翼的騎兵也已與丁零軍接上火了,大小琪麗絲果然不愧女中豪傑,領兵衝殺毫不遜色於男兒,尤其小琪麗絲尖銳高亢的喊殺聲響徹整個戰場,也算氣壯山河。

    而月氏軍的大隊人馬,仍然以比烏龜稍快的速度向大壕溝中的騎馬步兵移動著,他們對趙軍本來畏懼,何況不明虛實。

    騎馬步兵們的戰馬都臥在戰壕裡,而戰士們手持弓箭,月氏軍的大隊還沒到他們的弓箭射程之內。

    整個戰場有靜有動,而靜中還有動,就是孟闕的長蛇陣在月氏軍的大隊中不斷的鑽著「洞」。

    「洞」當然早已鑽透,但「蛇」實在太長,鑽透了「洞」仍在前進,要進到「洞」後面的另一個空間。

    現在這「洞」後面的空間中自然也在戰鬥著,孟闕的十路大軍其實每路只有三人,好在後續部隊夠多,和月氏人的十路軍隊也鬥了個旗鼓相當。

    很快,孟闕的三萬大軍都已鑿穿月氏軍衝了出來,對十路月氏軍的攻勢就佔了完全的上風,將他們分別包圍,但這十路月氏軍乃是最優秀的戰士,一時還不至落敗。

    而那面的兩萬月氏騎兵對丁零人的戰局也已經到了月氏人佔絕對上風的地步。

    現在只看哪一面先挺不住被擊潰,敵方就會騰出手來收拾另一面。

    而這時月氏軍隊也終於磨蹭到了騎馬步兵的弓箭射程內,奇的是騎馬步兵們仍沒有放箭。

    趙軍不放箭,月氏人也不敢,對未知的恐懼使他們越來越小心,趙軍究竟有什麼詭計?

    於是他們居然停住了腳步。

    就在這時,他們兩翼之外的騎馬步兵忽然躍馬而出,邊開弓放箭邊衝向他們的側翼,這一下打了他們個措手不及,而正面的騎馬步兵在兩翼開始衝鋒後才開始躍馬放箭。

    他們立刻陷入了半包圍中,而側翼更完全裸露在騎馬步兵的打擊範圍內。

    原來這大壕溝同樣是個月牙形的,只是兩個小壕溝造成的月牙弧度太明顯,才掩蓋了大壕溝的弧度,而月氏人一直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前方,無意中放鬆了對兩翼的警惕。

    而當他們應付兩翼的打擊時正面又發動了攻擊,於是他們跋前疐後動輒得咎,立刻發生了混亂。

    騎馬步兵靜如處女動如脫兔,本來就惑人眼目,再加上憋了太久的氣,當真是猛不可當,而月氏軍隊一開始就疑神疑鬼,現在三面受到攻擊,更是六神無主,戰場上部隊的實力是一方面,士氣和信心更是決定因素,何況趙軍的實力很可能還在月氏軍之上,至少他們的甲冑防護遠在幾乎無甲的月氏軍之上。

    於是很快這邊的戰鬥也變成了趙軍佔絕對上風。

    這是主力部隊之間的決鬥,必將影響全局。

    大小琪麗絲那邊本來處於劣勢,這下受到鼓舞,開始逐漸扳回平局。

    而那邊孟闕的三萬大軍已經將月氏的十路長蛇陣吃掉了一半,於是抽出一部分兵力去援助大小琪麗絲,並將包圍圈敞開了一個缺口。

    絕望中的月氏十路長蛇軍立刻順著缺口開始逃竄,於是勝利女神對孟闕露出了溫柔的笑顏。

    孟闕立刻率領軍隊開始追亡逐北,這一下引起了連鎖反應,大小琪麗絲那邊的月氏軍隊也開始敗逃。

    月氏女王和台那由都在主力部隊中,乃馬真一看再不走只怕走不了了,忙下令撤退,可憐月氏主力軍陣容龐大,轉身不易,在轉身「撤退」時再度發生大混亂,於是士兵自相踐踏,死傷無數,但絕大多數人還是轉過了身,於是以比兔子還快的速度奔逃,竟很快就追上了前面的孟闕部隊。

    台那由看孟闕軍在弓箭射程之內,居然還想趁機「銜尾追殺」孟闕軍,以期待反敗為勝,於是猛下命令,叫部隊開弓放箭從背後打擊孟闕軍。

    孟闕軍當然聽馬蹄聲就知道後面的敵軍到了,這一個月來的訓練再次發生了作用,後隊中的最後一排騎士居然不約而同的在飛馳的駿馬上一偏腿就倒坐於馬上,並不斷的向後開弓放箭!

    敗軍之將早成驚弓之鳥,月氏主力部隊一見對方展示絕技(其實他們也約有一半人有這個本事,但見人家人人都會就不能不佩服加害怕了),立刻自動向兩側散開奔逃,隊伍徹底被打散了。

    其時日薄西山,殘陽如血,殺戮的鮮血卻比殘陽還艷。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