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風雲大趙

正文 第三章 相帥五國(32) 文 / 竹月下幻想

    孟闕將咸陽城四面圍困,圍城不比圍師,重要的是不能讓她取得外援,因此圍三缺一沒有意義,但咸陽城糧草豐盈,城中有井,倒也不虞物資匱乏。

    王翦將一部分兵力收縮進城以做第二道防線,並重點加強了東城牆的防禦,於是兩軍對壘,卻再未發生大的戰鬥。

    孟闕將騎馬步兵中的一半派出去維護糧道安全,因為自軍中實行加餐制度後糧食消耗加劇,而糧道又時時受到秦軍的騷擾威脅,孟闕不得不加派兵力保護。

    直到東郭朗的騎兵到來,才由騎兵接替了騎馬步兵的任務。

    東郭朗是這時代極少見的身上沒有一處傷痕的將軍,一方面是他運氣好,另一方面也是由於他從不衝鋒在前,他總是令手下士兵衝鋒在前,而他從後指揮的,這一戰術無疑在和蒙恬的對決中又救了他一命。

    蒙恬白馬銀槍,縱橫無敵的英姿給他的印象太深刻了,他覺得在伏擊戰中消滅秦軍的一萬騎兵都沒有對付蒙恬一個人費事。

    秦軍的一萬騎兵被他一陣擊潰,只勝兩千餘騎逃回,而蒙恬不知如何又激勵起了這兩千騎兵的鬥志,冒著如潮箭雨將他的騎兵陣反覆沖透了三遍,雖然最後只剩下單人獨騎一個人,但無疑為蒙鶩的步兵從容佈陣贏得了寶貴時間,於是東郭朗的五萬騎兵開始衝擊蒙鶩的十九萬步兵大方陣。

    他採取衝到弓箭射程內猛放一陣箭雨就回身撤退的方式(他的騎兵有半數以上能在馬背上回身射箭),不斷騷擾蒙鶩的步兵方陣,蒙鶩追之不上,避之不得,若是一般軍隊早就意志崩潰了,但秦軍堅韌頑強,竟不為所動,而他一旦衝得過近,秦軍的強弓硬弩也能讓他吃虧不小。

    秦軍一路向秦境內回援,但有東郭朗的干擾,行軍極慢,這時魏軍二十萬眾由龍陽君率領又和楚軍李園部八萬殘兵敗將合兵追來,趙楚魏三國聯軍竟也摧不垮秦軍。於是四**隊打打行行一路都到了咸陽城下。

    孟闕本欲分出一部分兵力乘蒙鶩遠來疲憊,予以痛擊,但秦國各地援軍在雍城初步集結了二十萬人,由王賁率領又已開到咸陽城下,打亂了孟闕的部署。

    接著各國後續動員的兵力和秦軍各地再次集結的兵力又先後到來,最後在咸陽周邊集結了二百三十萬大軍,聯軍一百四十萬,秦軍九十萬,聯軍由於糧草轉運能力到了極限,已不能再派兵,而秦國也只剩下長城軍團沒有調動,於是兩軍在咸陽周邊展開了大會戰,幾乎日日開戰,打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屍山血海,哀鴻遍野。雖互有勝敗,但總體上還是聯軍略佔優勢。

    最後秦國連守衛長城的蒙武軍團也抽出了大部分兵力來援咸陽,於是兩方終於勢均力敵,打成了平手。

    這時匈奴頭曼部乘機攻擊長城一帶,說是要配合他們的「天單于」佔領秦國,在長城一線打得天翻地覆,秦軍由於兵力不足,堪堪不敵,這時孟闕派人通知秦王政要求暫時停戰,他將派特使制止頭曼對秦國的騷擾,說是華夏內戰決不許匈奴插手。

    秦王政和呂不韋不知孟闕所說真假,但華夏自齊桓公以來,「尊王攘夷」一直被看做是崇高的大義,此時周朝雖已滅了,但「兄弟睨於牆,共禦外辱」仍是公認的道義,秦國若拒絕孟闕的提議,則在道義上站不住腳,再說仗打到現在,秦國也已經筋疲力盡,藉機喘一口氣總是好的,於是同意了。

    孟闕派人持自己的巨斧做信物,又寫了親筆書信給頭曼,要他撤兵,誰知頭曼說斧子和書信都可以偽造,天單于說過要吞併中原,絕不會下這等無理的旨意。

    孟闕大怒,於是決定親自前往長城一線,頭曼聽話也就罷了,不聽,他將親自教訓頭曼。

    項燕不放心,要帶八千子弟兵相隨,孟闕想匈奴素無信義,而姐姐不在身邊,不能以「白狼天女」的神威鎮服匈奴,自己此行能否用言語「說服」頭曼實是全無把握,帶些兵將在身邊以防萬一也好,於是遂準備帶項燕相隨,誰知秦人卻不同意孟闕帶這麼多兵,言道人心難測,恐沿路攻取城池,只許孟闕帶五百人護衛,孟闕無奈只得僅帶五百人,又想既然如此,不如把項燕也留下加強聯軍的守衛力量,畢竟秦人的信義也從沒好過,但項燕不放心他的安危,定要相隨,甚至橫劍相逼,孟闕無奈只得答應。東郭郎和司馬尚也要相隨,孟闕以戰場亦需堅守防範秦兵為由拒絕了。

    一百多萬聯軍中官階最高的是龍陽君,但他這等男寵身份無疑不能服眾,李園曾大敗於秦軍,也不足以服眾,於是仍由韓虎師率領聯軍,這也是無奈之舉,孟闕臨行前特意把龍陽君和李園招到帳內,轉彎抹角的說出要他倆顧全大局,聽令韓虎師的意思,二人信誓旦旦的道必謹尊大帥囑托,尤其龍陽君眼中一派脈脈深情,恨不得也隨孟闕而去匈奴,看得孟闕惡寒不已。

    秦人一路綠燈,孟闕果然暢通無阻的來到了長城一線,接待他的卻是一年前孟闕初來秦國時所遇到的那個關隘守將蒙放,原來他已被提拔為蒙武的副手,自蒙武走後,長城一線的防禦就由他負責。

    蒙放已知孟闕是仗大義而來,為了「說服」匈奴退兵,暫停了在中原的內戰,孤身犯險,深入秦地,一直來到這裡,對他自是佩服崇敬得五體投地。

    又道和匈奴的戰事也已然稍停,據說是匈奴後院起火,烏孫國攻擊了鳴鏑火先部,鳴鏑火先抵擋不住,向頭曼求援,頭曼已經帶一部分軍隊去支援了,現在匈奴主事的是右大都尉「車裡車師布」。

    當孟闕一出現在長城頭上,眾匈奴人皆遠遠下馬跪拜。

    車裡車師布聞報,也出營就在長城之下跪拜並請「天單于」入帳再拜。

    於是孟闕令車裡車師布率眾先兵退十里之外,然後又帶項燕和少數衛兵來到匈奴大帳。

    車裡車師布再次謝罪,然後道:「不知『天閼氏』安在?」

    孟闕道:「天閼氏回到天庭有要事,『噬天老魔』法力有所恢復,天閼氏持『聖劍』鎮壓他去了。」

    車裡車師布目光閃爍,將信將疑,他身邊的匈奴大小頭目卻都深信不疑,孟闕又道:「李遠,呂猛二位將軍安在?」

    車裡車師布道:「二位將軍還都在單于王庭好好休息,他們不知道右谷蠡王大人出征秦國的事。」

    孟闕對他的話完全不信,但此時無法深究,於是又道:「我今已來,令汝等退兵,汝等可再退百里開外,然後不得再侵犯秦國邊境,若有部落欲來長城邊上牧羊,需得先知會城上守軍。

    車裡車師布道:「兵退十里,已是小將權力極限,要兵退百里,還需右谷蠡王親自下令。」

    孟闕道:「怎麼,我這天單于說話不好使嗎?」

    車裡車師布道:「非也。」

    孟闕道:「那如何還不退兵?」

    車裡車師布道:「還需右谷蠡王命令,天單于可在此等候右谷蠡王,右谷蠡王不日將回。」

    孟闕大怒,目中已現殺機,車裡車師布道:「天單于的『神斧』現在在右谷蠡王手中,右谷蠡王言道,要借天單于的神威來護佑我匈奴打敗烏孫國。」

    孟闕氣極反樂,道:「如此,我且在帳中休息數日,等頭曼回來。」

    於是孟闕被安排到車裡車師布的大帳裡,待孟闕將左右人等都支了出去,項燕道:「這車裡車師布明顯是推脫我等,我看匈奴後院起火固然是真的,但就算頭曼打了勝仗,也不會輕易回來,他這叫以拖待變。我粗略看了一下,這裡的匈奴兵在兩萬以上,你雖無趁手傢伙,但憑你我二人的武功要殺回長城關隘去不難,但那樣就失去來此意義了,至於擊殺車裡車師布,奪取兵權,我剛才看了一下,這車裡車師布步履沉凝,武功不低,不是三招兩式能殺死的,他身邊大小頭目和衛兵又多,卻不易殺他。況且我看大帥的天單于位子也不是太穩,妄自殺人,激起兵變,事態就更不好控制了。」

    孟闕道:「的確如此。」

    於是兩人商量半天,苦無良策,這時車裡車師布來請天單于「賜」宴,這自然是恭敬地說法,就是為孟闕接風洗塵。

    席間一個親兵拔下頭上的銀簪要試試孟闕面前那烤全羊有沒有毒,孟闕暗道,你頭上有沒有頭皮屑啊,你試了我還吃不吃了。於是揮手制止了他,命他和其他衛兵一起下去和帳外的匈奴兵一起用餐,自己拿起面前刀子割肉大嚼。帳中各匈奴人頭目見狀歡聲雷動,氣氛倒頗和諧。項燕也知匈奴人不至於下毒,於是也大快朵頤。

    孟闕一邊酒到杯乾一邊想,頭曼這一去,無論匈奴勝還是烏孫勝,都十有**會乘戰勝餘威進攻中原,畢竟中原富庶,比塞外草原有吸引力多了,自己當先御外侮,這蒙放看樣子深明大義,一旦有事,當能和自己合作,至於內戰打成什麼樣子,暫時是顧不得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