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風雲大趙

正文 第三章 相帥五國(26) 文 / 竹月下幻想

    趙軍從四面城牆,四個城門先後殺入,四路人馬有同一個目標,秦王宮。

    秦軍士兵拚命阻擋,但措手不及,卻是抵擋不住,忽然城內本已極大的殺聲更加急速壯大,轉眼壯大了一倍不止,卻見各條街道各處房屋先後湧出無數秦人男子,手拿刀矛戈戟,與趙軍戰在一起。

    原來秦人實行全民皆兵政策,雖不許私鬥,但每個秦人家庭都有或自備或政府發給的刀槍,以便隨時聽從國家的召喚去打仗。

    趙軍突襲咸陽,城內殺聲震天,秦軍慘叫不絕,驚動了城內秦人,這時的戰爭時有屠城之事發生,秦人為保衛家人,俱持兵刃,離家助戰。

    趙軍的紀律是極好的,他們本有不可屠殺百姓的紀律,但此時百姓都拿起了刀槍,就是士兵了,按軍紀也是可以殺的,所以趙軍也與秦軍百姓展開了巷戰。

    孟闕跟在進城軍隊的最後進了城,身邊當然也有士兵保護。

    孟闕並沒有動手殺人,一來以他此時武功之高,只求自保,一般的秦人士兵和百姓是無法傷害到他的,二來他身邊自有許多趙軍保衛,也用不到他出手。

    他留下五千騎馬步兵和項燕的兩千江東子弟營在城外,以做機動兵力。

    城內的八萬趙軍從四個城門分四路進攻,直奔秦王宮,他們的目的是抓住秦王政和王族親貴以及重要的文武百官,然後撤出咸陽,回歸趙國,用秦王政來交換魏國的二十座城池或者更多條件。

    但沒有想到的是四路大軍都遇到了難以想像的阻力。秦軍百姓的戰鬥力出乎想像的強悍,配合城內逐漸穩住陣腳的正規軍越來越強烈的抵抗著趙軍的進攻。

    咸陽城內有約二十五萬人口,其中拿得動刀槍的男丁有近十萬人,配合三萬守軍一時竟和趙軍鬥了個旗鼓相當。

    孟闕暗自奇怪,傳說中劉邦項羽打咸陽都沒怎麼費勁啊,更不曾受到城內百姓的激烈抵抗,怎麼自己遇到的咸陽秦人這麼厲害,一轉念間已然明白,此時秦始皇還沒有收天下之兵,百姓手中有武器和無武器士氣焉能一樣,嗯,想必項羽屠咸陽時也有秦人拿著菜刀抵抗吧,但太簡陋的武器也起不了什麼作用,想到這裡,不禁感歎「未來」的秦始皇還真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啊。

    這些百姓的戰鬥力當然是比不上久經訓練的趙軍騎馬步兵的,但貴在熟悉地形,每一條街道,每一座房屋都成了他們的掩護和依托,不斷有人從街角和房後竄出,狠狠的給趙軍士兵一下很的,而趙軍一回頭反擊,他們又突然轉的不知去向。

    這些人還只佔少數,大多數秦人是直面趙軍的,他們是那樣奮不顧身,身無盔甲,而不避趙軍的刀槍,他們只是把長短兵刃狠狠的刺砍向趙軍,似乎只想先一步殺死敵人,敵人死了,自然也就傷不到自己了。「進攻是最好的防守」這句話在秦人百姓這裡得到了最好的貫徹。

    趙軍的騎馬步兵都有馬刀和戈(或矛)兩件兵器,先前上城的士兵只用馬刀,而後來從城門進城的卻都是手持戈矛,腰掛佩刀,在步戰中戈矛無疑比馬刀更好使一些。

    趙軍戈矛無情,一排又一排的秦人百姓倒在趙軍面前,但他們前仆後繼,並不稍退,而秦軍的正規軍更加瘋狂的戰鬥,他們都有一個信念,多堅持一刻是一刻,因為,咸陽附近就有一支常備軍離此不遠!

    孟闕先前制定計劃時絕沒有想到咸陽城內的抵抗會如此激烈,在他看來,在自己的騎馬步兵夜襲咸陽成功後,自己就掌握了這場戰役甚至天下戰略的主動,一旦擒獲秦王政和大部分王族成員以及呂不韋等重臣,則奇貨可居,然後依靠騎馬步兵的速度優勢,迅速離開秦國境內,以免陷入各地勤王之師的包圍,到時候,只要在函谷關堵住秦軍出關的路徑而並不進攻,然後拿秦王政來交換魏國的二十個城池,料以秦王政萬乘之尊,秦國是必然答應的。

    如果秦國另立君王,則可號召天下六國不予承認,各國只承認秦王政,並逼迫秦王政簽訂「不平等條約」,想必一定可以引起秦國內亂,而此後自己依靠騎馬步兵和騎兵的優勢不斷進攻秦國,必可不斷削弱秦國的實力,並同時壯大趙國,如此則滅秦有望,秦亡天下定,其他五國,和平統一也好,武力統一也罷,早晚都是自己囊中之物了。

    卻不料這咸陽城如此難打,連城內的普通百姓也如此英勇。

    孟闕心情極為焦躁,他知道雖然趙軍一進城就控制了城中的烽火台,但咸陽城中這麼大的動靜,附近若有駐軍必被驚動,即便附近沒有駐軍,周邊城池的駐軍也早晚會來,本來若速戰速決,擒獲秦王政等,然後迅速撤出咸陽,憑騎馬步兵的速度和戰力,管你來什麼軍隊,也攔截不住,可現在戰爭陷入膠著狀態可怎麼辦呢?無疑,自己的騎馬步兵必然能打敗城內的守軍和百姓,但時間就是生命,再耽擱下去,事恐不妙。

    項燕已不止一次派人來要求進城參戰,都被孟闕拒絕,他不是不相信項燕部隊的戰鬥力,但純論步戰他的「江東子弟營」肯定不是自己專門經過步戰訓練的騎馬步兵厲害,何況城外也不能不留軍隊防備,最後孟闕只得又下令從各個城門再各抽兩千五百騎馬步兵,一共一萬人進城助戰,但願這一萬人是壓死城內秦人的最後一根稻草吧。

    不知何時街道上開始出現女人,雖然數量很少,但她們也都拿著兵器,大部分是菜刀之類的,甚至還有做飯和炒菜用的鏟子,她們都是來幫自己的丈夫和父兄禦敵的,當然她們的戰鬥力是很差的,趙軍一開始不願殺害她們,但戰鬥中容不得半點仁慈,往往有趙軍士兵看到持菜刀而來的秦國婦女時下意識的一閃身,已被傍邊的秦國男子一矛刺死,而有的趙軍用長戈往外一拔秦國婦女的鍋鏟,那鏟子雖然飛了,但那婦女身旁的秦國男子會看準趙軍身上的空處一矛刺去,那趙軍就此橫屍於地。

    所有的秦國男子都在奮力拚殺阻敵,甚至有**歲的孩童也拿著笤帚這類的「兵器」衝出了屋子,趙軍的軍紀本來就好,孟闕在入城前更規定不可殺「手無寸鐵」之人,這些孩子倒沒人受傷,但也很快被他們隨後趕出來的母親拉進屋裡,這些女人只要手中無「鐵」,自也不會受到傷害。

    只有一個男子,手中有「鐵」卻依然沒有受到趙軍的「照顧」,這個人是個四十歲不到的中年文士,他腰裡懸著這時代每個書生必須佩帶的長劍,卻是好好的插在劍鞘裡,他甚至沒有手按劍柄。

    他叫李斯,李斯是來咸陽「找工作」的,沒想就遇上了種襲城夜戰。

    李斯喃喃的道:「都說趙國李牧的軍隊軍紀好,當真名不虛傳,看樣子他們是不殺手無寸鐵之人,若是其他軍隊,別說不殺手無寸鐵之人,就是這些婦女只怕也早被拖到一邊去糟蹋了。嗯,其他軍隊遇到這種情況一定會屠城,其實這些秦人百姓的戰鬥力遠遠不如趙軍,可趙軍作戰雖英勇,卻似乎並沒到瘋狂的地步,只怕這就是沒有『屠城令』刺激的原因吧,看來有一得必有一失,軍紀過於優良的軍隊有時在遇到由平民百姓臨時組成的軍隊時反而會影響戰鬥力,不過如果援軍不及時趕到,這座城池的陷落也是早晚的事,聽說聯軍統帥『天下第一風流浪子武宋玉夢郎』孟大帥禮賢下士,我去投奔他,也定會有前途,不知他在不在入城的軍隊裡,看樣子我不必急著逃出這座城池了。」

    李斯正在這裡喃喃自語,忽聽身旁一個女子聲音道:「沒用的男人,有劍你都不敢用,那不如給我吧!」

    李斯一驚,但見一個二十七八歲的秦國婦女扔掉菜刀,一把抽出他的寶劍,迎面向一個趙軍砍去,誰知她旁邊一個秦人男子忽然一把搶下她手中的寶劍,同時把她推開,左矛右劍向那個趙軍殺去,原來這秦人是這婦女的丈夫,他頭腦較靈,竟也看出了趙軍不殺手無寸鐵之人的意思。

    趙軍沙老六也是手中兩件兵器,左矛右刀,他左手搶先一矛刺入了那個秦人男子胸膛,正欲拔矛前衝,誰知那女子忽然張開五指向沙老六臉上抓來,沙老六一刀將她兩隻手的手腕都砍斷了,同時一腳踹中那女子胸口,那女子大叫一聲,狂噴鮮血,眼見不活了。

    誰知這女子的雙手用力過猛,雖然斷了,仍然藉著慣性抓在沙老六的臉上,並且痙攣著摳住了他的雙眼,竟不落下,沙老六雙眼劇痛,目不視物,急忙扔掉刀矛,伸手去扯那女子的斷手,忽然肋下劇痛,待扯下那女子的雙手,一眼已瞎,另一眼模糊中卻正好看到那胸前被他長矛刺過的男子也用矛刺入了他的肋下,此時那男子眼中神采漸失,但臉上仍有一種彷彿既悲苦又欣慰的表情,悲苦的是應是妻子已死,而欣慰的應是他終於替妻子和自己報了仇,或夫妻在陰間也可團圓了吧,沙老六看著他的表情忽然也想起了家中的妻兒,隨即眼前一黑,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孟闕在後邊看到了這個情景,可他也不知該同情誰,或者他該同情的是整個華夏大地上處於戰亂中的全部百姓吧,但願我能快點結束這場內戰,一個國家想永遠避免戰爭是不可能的,但我們更應該外戰,而不是把鮮血更多的流在自己的國土上!

    想到這裡,他抓住秦王政的心情更強烈了。

    忽聽一個男子聲音高呼道:「夢郎大帥,我李斯來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