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風雲大趙

正文 第三章 相帥五國(25) 文 / 竹月下幻想

    攻城用不上騎兵,這是常識,至於騎馬步兵,王翦是理解其用途的,但他仍然認為那太奢侈了,會騎馬的步兵就是騎兵啊,又何必再來個騎馬步兵,為了一點點的速度優勢就把優秀的騎兵戰士浪費在步戰和攻城戰中,太暴殄天物了。

    自雕鞍馬軍出現後,智慧超群的王翦就已認識到,騎兵的時代到來了,終有一天,騎兵將在戰場上全面戰勝步兵,也許這一天不會太遙遠了,趙軍的發展速度太快了。

    其實這次伐魏,王翦是不如何支持的,他的意見是先集中全秦國的力量,迅速打敗正在復甦和崛起中的趙國,不然早晚必成大患,可惜呂相邦硬說魏國新舊君王交替,民心不穩,乃可乘之機,執意先伐魏國。

    王翦承認自己在政治上不如呂相邦更有見地,可從純軍事角度上來說,不趁趙國羽翼未豐徹底再次扼殺它,必後患無窮,而魏國不過塚中枯骨而已,早晚都是一個拿下,又何必著急。

    正因為他持如此觀點,這次伐魏才沒有用他出馬,而派出了另一員老將蒙鶩,其實蒙鶩和王翦的觀點相近,都以依靠雕鞍馬軍迅速崛起的趙國為憂,認為其早晚必成為秦國一統天下的最大競爭對手,但對孟闕兩人卻持不同看法。

    蒙鶩認為孟闕此人浪蕩無行,倫戀親姐,就算有點小智,必無太大出息,對他本人無須太放在心上,王翦則認為孟闕此子天縱奇才,乃不世智者,若他有一日回到趙國,趙國必如虎添翼,早晚必席捲天下,與秦爭鋒。

    從孟闕身掛趙楚兩國上將軍印開始,王翦已經認為他打的是「連橫」的主意。走的是當年秦國依靠連橫而發展實力,蠶食諸國的老路,至於孟闕北逐匈奴並當上「天單于」,那更是當年秦國征服西戎,充實實力的老路了,而此次的「合縱」不過是「連橫」的一個變音而已。

    因此,王翦一直力主破壞孟闕在趙國的地位,這次趙王之所以沒給孟闕虎符,其實是王翦向呂不韋獻的計,讓呂不韋派人賄賂郭開,郭開又向趙王進讒言,才做到的。

    但孟闕在趙軍中威望崇高,雕鞍馬軍可以說是他一手創造的,而李牧據說也從未真心想殺他,兩人之間的感情應該依然很深厚,這次「合縱」來的都是李牧和孟闕的舊部,而他又是名義上的聯軍統帥,有無虎符,似也關係不大。

    想到這裡,王翦又擔心起來,騎馬步軍的用途之一是長途奔襲,這一點王翦是深明其意的,那麼孟闕會不會將這些騎馬步兵派出去,繞過函谷關突襲咸陽呢,王翦是深以此為憂的。

    其實他一直看不起山東各國的將領,這些國家幾百年來進攻秦國從來只知道一條道跑到黑,只從函谷關攻打秦國,崤函之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豈是易打的,所以山東各國屢戰屢敗,而秦國依靠函谷關之險,先立於不敗之地,得已鯨吞蠶食各國,在加上商君改革之力,才有今日之勢,那孟闕這個天縱奇才會不會打破人們幾百年來的思維地勢,繞過函谷關進攻咸陽呢?

    **********

    孟闕指揮大軍在城下進攻了五天,傷亡達二十萬眾,即便光算戰死的,也應該有四五萬人了,可進攻勢頭不減,給函谷關上的秦軍也造成了大量傷亡,王翦對這些進攻的步兵並不太放在心上,他知道再過些時日這些進攻的士兵士氣一洩,進攻勢頭就會緩下來,然後再拖一段時間,就會在城下師老兵疲,到時秦軍開關延敵,就會重演六國敗逃,秦國追亡逐北的舊事。

    他重視的是那些騎兵,所以他依然每日派偵騎偵查孟闕在谷外的十幾萬騎兵,發現並無動靜,因為始終還是那些數量,並未見少。

    王翦於是稍稍放心,看來,孟闕也不過如此,還是打不破人們幾百年的思維定勢,想到這裡,王翦不禁覺得有一種英雄無對手的落寞感覺湧上心頭。

    **********

    驕陽似火,但在背陰有風的山坳裡卻不如何難熬,近十一萬馬軍除了少數放哨的,都在這裡呼呼大睡,養精蓄銳。

    孟闕從來也沒在函谷關城下指揮過攻城,那人不過是穿著孟闕盔甲,拿著仿冒的斧子的替身而已,孟闕一直在谷外的十萬騎馬步兵中藏身。

    在攻城的第三天下午,楚軍的後續運糧車隊到了,無數量大車上在蓋布下面除了堆滿糧草外還有十萬零八千具「木馬」,所謂的「木馬」,是用木條釘成的簡易的馬的骨架,馬的骨架上是人的骨架,當然都極簡單,樣子而已,在骨架的空隙間才是糧草,另有一些大車上是和馬皮同色或者畫著鎧甲紋飾的布匹。另有幾千條頭上帶鉤的繩索。

    當夜,孟闕命人把這些布遮蓋縫合到馬和人的骨架上,第二天再出營盤時數萬純騎兵部隊裡已夾雜了十萬零八千具假馬假人。

    秦軍的偵騎遠遠一望,如何能分得清真人假人。這些假馬假人無論早上出營還是晚上回營,都是由旁邊的純騎兵一手抓住假馬上和假馬連在一起的假人胳膊來做到的,而製作假人假馬的當夜孟闕帶領十萬騎馬步兵,八千「江東子弟營」就已經出發了,至於韓軍的騎兵則沒有帶。韓虎師很不高興,認為孟闕是看不起他,但孟闕有虎符又是統帥他也沒辦法,孟闕見他憤憤不平,道需防秦軍蒙鶩隨時回援,不得不留些精銳騎兵做隨時機動之用,韓軍責任重大,這才算勉強安慰了他。

    孟闕夜行曉宿,盡量不驚動秦人,秦國有宵禁之令,夜晚即使在田間地頭也無人閒逛,而秦地已百年太平,自也無人警惕,所以孟闕長驅直入,此時已到九峻山一帶,離咸陽不遠了。其實在山的那一邊就有秦軍,但誰也想不到聯軍會打到咸陽跟前,因此那邊的駐軍只一山之隔,竟也不知聯軍已經到了。

    到得深夜,十萬零八千匹馬馬蹄包布,馬口銜枚的悄悄摸到了咸陽城下,孟闕和項燕親率兩萬五千騎馬步兵和兩千「江東子弟營」來到咸陽東門,孟闕令項燕帶兩千「江東子弟營」在後守衛,自己給騎馬步兵發令攻城。

    騎馬步兵中的先頭部隊手拿繩索,準備拋到城牆上掛住,好捋繩攀爬,他們雖未經過這種專業的爬繩訓練,但久做攻城訓練,一通百通,這對他們倒也算不上技術活,完全可以不學就會,可就在這時候,城上忽傳來大喊道:「有敵襲!」

    孟闕在心中再次「詛咒」了一遍那些說古人因為不吃肉有夜盲症的大神們,看來自己白關照李牧和項燕給馬軍們頓頓飯裡加肉了,這城上的秦兵未必每飯有肉,不也不夜盲嗎?

    卻說城上守軍雖藉著星月之光看到了城下黑壓壓遍地襲來的敵軍,以為鬼神突降,但畢竟訓練有素,於是迅速向下射箭,同時敲起梆子高呼同伴援助,可惜已經晚了,上千條繩索如黑蛇般竄上牆頭,繩子下面是如狼似虎的趙軍騎馬步兵,他們頂盔冠甲,口咬馬刀,雙手攀繩,飛速竄上,零星有幾個中箭的無關大局,他們迅速攻上城牆,對上面的少數巡邏的守軍展開了無情殺戮,而城下的守軍剛從睡夢中驚醒,急取刀槍迎敵,卻已經完全被動,被從城牆上的石階通道上殺下的趙軍殺得措手不及,死傷無數。

    秦軍的素質當真強悍,在睡夢中剛剛驚醒的他們仍奮力反擊,有些沒來得及取到自己兵器的,拚命空手搶奪趙軍的馬刀,自然是手臂手指亂飛,而沒了手臂手指他們就用腳踢用牙齒咬,直到腳斷頭落,還圓睜雙眼,死不瞑目,戰魂不息。

    趙軍本來已打開城門,誰知那看守城門的秦軍中有個極強悍的大力士,在同伴都已被砍死並且自己也身中數十刀的情況下還是一個人打開了千斤閘的機關。

    這千斤閘名曰千斤,實有過萬(秦)斤之重,它緩緩下落,眼看就要把城內城外的趙軍阻斷,這時負責後面守衛的項燕忽然大吼一聲,從「踏雪烏騅馬」上一躍而起,在眾趙軍士兵的頭上點了兩點已借力飛到千斤閘前,他大吼一聲,展萬斤神力,將千斤閘生生托住,眾趙軍既驚且佩,紛紛從他身邊飛跑而過。

    孟闕忙亦飛身到項燕的馬前,將大鐵戟取下,再飛身到項燕身旁,將大鐵戟猛插入地面,大鐵戟的尾部無尖,是個平滑的鐵頭,項燕一看已明其意,忙放開雙手,閃開身形,千斤閘往下一落,大鐵戟又扎入土中近尺的距離,卻終於支柱了千斤閘,此時一箭飛來,項燕回手一把抓住,將箭的鐵桿一拗兩段,哈哈大笑,狀極雄豪。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