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轉折之華夏帝國

正文 第四十章 朝爭 文 / 華夏大帝

    楊宇軒將海船圖紙交給了西蒙格勒之後,他便回了青竹園開始大局的部署。而此時朝中也是不安穩,朱詡正在遭受群臣的集體攻擊。

    「皇上,此舉萬萬不可啊!」這是禮部尚書張仲景,他這是在反對皇上的改革制度,他是想讓百姓也參加到科舉當中,做農官(這是朱詡心想出來的注意,大明目前為止,還是以農業為主,農業現在可是大明的根本,所以一定要重視,所以朱詡設置了一個農官,跟著這些大臣上朝。)

    「有何不可,不都是為朝廷效力嗎!」皇上說道,朱詡心想,我這不也是挺高大明官府的辦事效率嗎,你們這些人都不關心大明的百姓,大明的農業,朕自己關注還不行嗎!

    「皇上,在朝的哪個不是學富五車,經過重重選拔而來的能人。怎麼能讓一群目不識丁的泥腿子來擔當朝廷命官呢。」又是張仲景說道,他現在五十多歲了,努力了多少年才爬到現在這個地位,怎麼一個平民百姓就能和他平起平坐。

    「請皇上三思!」在朝的除了楊宇軒一派(現在楊宇軒不在朝,暫時由李然領導。)眾大臣齊齊的跪了下來,齊呼萬歲三思。

    朱詡一看這情況,心中也是想著,你們這群老儒,朕早晚換了你們,只知道一味的守舊,不知道把大明推向更好的方向,這些人當中其實不乏很多隨波逐流之人,隨話說得好法不責眾,他們就看重這一點,所以隨著張仲景一起跪了下去,其實他們心中也是看不起平民百姓的,畢竟自己身在朝堂,那些平民老百姓怎麼能和自己站在同一個地方,而且朱詡這個做法的確大膽,辦得不好,這不得把多少讀聖賢書的儒生給氣死啊!

    「三思什麼三思,我看看你們是不是要好好三思一下啊!」朱詡這話說的點下的臣子們一愣,都在尋思著自己有什麼錯的,就在他們思考的時候,朱詡又發話了。

    「你看看你們碗裡吃的,鍋裡煮的那樣不是老百姓種的,養的,就憑你們那雙除了會寫字,那張會說話,會怕馬屁的嘴之外,你們還有什麼可用的,就憑你們自己,連一頓飯都吃不上。」

    朱詡這一句話,頗有一種一巴掌拍死一群人的嫌疑,大殿下面的官員的臉那是一陣紅一陣白,被朱詡說的又羞有愧,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說,或者是該怎麼去反駁,這一句徹底是衝破了他們的心理防線。

    「皇上,也不能這樣說諸位大人,在場的諸位大人也是經過層層科考,憑著真品實學,最重要的是對皇上的忠心才能走進這朝堂的,老臣認為這農官制度還是再議吧!」李然見皇上跟百官僵持在那裡,誰都不肯讓步,所以自己連忙出來解圍,現在皇上還年輕還有很多事情不太熟悉,政治思想還不夠成熟,看事情還是很表面的,朱詡這個想法到時利國利民,但是當今皇上最需要的就是百官的衷心擁護,雖然朝野已被肅清,但難保朝堂之外,就沒有三心二意的人,據錦衣衛的可靠情報,有幾個藩王一是在秘密訓練軍隊,擴張編製,對朝廷的推恩令一直是虛與委蛇,不過楊宇軒也沒有天真的認為這些王爺就甘心拱手相讓住了幾代人的封地,所以他現在急著擴大兵器研發,訓練新兵,鍛煉老兵。

    「皇上,據密奏所報,赤霄公奉命下江南調查民情,但實際上卻是蒙騙聖上,私自行事,假借皇上之命在江南指手畫腳,大大的破壞了祖宗留下來的規矩。」這說話的又是張仲景。朱詡聽到這頭就要炸了,心想這個張仲景有完沒完啊!前面折騰的還不夠,現在又要折騰楊宇軒啊!

    「哦,不知楊國公怎麼在江南胡作非為了!」皇上有意這麼說道,但心中已是把張仲景罵了個通徹,心想這樣宇軒做事也太不小心了,這才開始幾天就被人抓住了小辮子,萬一被人拿此說事,那對剛剛穩定的朝廷又是一次小波折。

    其實,這也不能願楊宇軒,這皇帝好心給他個欽差到了江南好憑著這個身份辦大事,但是殊不知便是欽差這個頭銜讓楊宇軒在江南顯得格外顯眼,本來楊宇軒長得就俊俏,江南無數富家千金見了一面楊宇軒心中便暗暗許下了心願,而且欽差又是個極其敏感的身份,江南諸多官員都是像供著老爺一樣供著楊宇軒,光楊宇軒的丫鬟就有十幾個,而且這些可都不是什麼普通的丫鬟,其中就有的是富家千金,江南名妓等等,所以楊宇軒比保護動物還珍貴,基本上一天上幾次廁所都能被人記下來,甚至連上廁所的時間這些人都記了下來。更何況去了南京戶部尚書府取走了當年先皇封存的造船圖紙呢!

    所以其實不用什麼秘密渠道,就可以知道楊宇軒的一舉一動,就連現在在南京城的百姓都知道楊宇軒每天要幹些什麼,去哪些地方,無非是江南造船廠,譚家,要麼就是火器衙門。

    「回稟皇上,楊國公在江南私自拿出了數十年前先皇帝陛下封存了的造船圖紙,而且還讓人照樣建造,又以造船的名義召集眾多百姓聚集江南船廠。」這張仲景根據情報顯示再加上自己的一番加工,自然要把楊宇軒描繪的更加黑暗**,以權謀私,圖謀不軌。

    「哦,張大人多心了,這是朕見我大明泱泱大國,但沿海的大明百姓去總是遭受倭寇的襲擾,所以真準備建立一支新的水師,讓我大明天威在此重現天下,將這些倭寇一網打盡。」朱詡說道,還手舞足蹈的做了一番動作。

    「但是,恐怕。」張仲景說道,但是最中還是被朱詡堵了回去。、

    「好了,好了,張大人你還是回去好好研究研究怎麼才能讓大明百姓變得富足起來吧!整天整這些沒用的。」朱詡不留餘地的說道。

    「微臣知罪了,但是祖宗之法不可廢啊!皇上。」張仲景說道。

    「行了,知道了退下吧!」朱詡不耐煩的說到,心想著老傢伙有完沒完啊!今天是不是有意和我叫板。不過這樣的精神難能可貴,張仲景雖然固執守舊了一點,但是人品還是沒有問題的,就憑他能對皇上直諫,就能看出來他是一個忠君之人,但就是擺脫不了古制的束縛!

    隨後,朱詡還是在朝議上審議了一批奏章,但是由於張仲景之前的兩次反對朱詡的啟奏使得朱詡沒什麼好臉色,在與眾大臣商議軍政大事的時候一直都是半個鐵青臉,好像誰欠他幾千兩銀子不還一樣。

    雖然整個朝會在朱詡和李然的極力壓制下沒什麼重大的事情發生,但由於張仲景把參了楊宇軒一本,導致楊宇軒雖不在京城,但是更受到重視,估計楊宇軒要是做了一點過各的事情,那這些大臣們肯定是要大肆宣揚一番,說楊宇軒是個權殲,禍國殃民,在這人眼裡,楊宇軒的所作所為都是不符合正統的!

    等到了皇上退朝之後,李然被朱詡留了下來。

    「李大人,這是楊宇軒遣人送回來的密奏,您看看吧!」李然剛站好,朱詡便說道!

    「好的!」李然說著接過福寶遞過來的密奏,打開來一看,神情也是突然變化了一下,楊宇軒在密奏裡說了,從一個還可口中得知西方的那些文明國家現在正在殖民發展,現在的方向正是大明這裡,而且他們都擁有強大的海軍,也就是水師。現在已經佔領了馬六甲,在錦衣衛的情報中也顯示在廣東一帶海域,也出現了西洋船隊的蹤影。只不過沒有登陸大明,看來西洋人已經開始覬覦大明這塊富饒的土地了,不過他們還不知道大明的深淺,所以還是抱著一種試探性的態度,先摸清楚大明內部情況再做決策,所以楊宇軒建議皇上大力發展水師,而且楊宇軒也告訴了朱詡西蒙格勒的事情,也是想讓皇上高興高興!

    另外的就是江南的富庶了,這一點也是讓朱詡嚮往不已,也是對開還充滿了無限憧憬。

    「皇上,國公要是說的是真的,那我們要不要現在就部署兵力增援廣東啊!」李然擔心的說道,其實他心中早就算計好了,既然楊宇軒都密奏了,難道楊宇軒會傻到什麼也沒有做嗎!楊宇軒當時是讓歐陽振準備五千精兵隨之準備馳援廣東。

    「朕是擔心這開海禁的第一步才剛剛開始,就有這麼多的麻煩,危險。」朱詡擔憂的說道。

    「皇上請放心,國公爺吉人自有天相,不會出事的。」李然聽出了皇上這是在擔心楊宇軒的安全。所以也就是順便的安慰了兩句。

    而此時此刻的江南造船廠則是一派繁榮的景象,孫大海帶著兩個兒子和幾百造船工在日夜趕工呢,這邊在不斷的砍伐柚木樹,那邊在不斷叮叮噹噹的幹活,這大船都是戰船,都是經過西蒙格勒改良的,無論是從速度,靈活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由於這江南造船廠是分工形式的工作流程,所以一艘戰船很快就能成型,但是那僅僅是主體而已,到了最後才進行組裝呢!

    楊宇軒在龍骨旁邊看著這些即將完成的戰船,要是再配上新式火炮,那可真是海上霸王了,此時此刻楊宇軒心中又是生起了一幅幅美麗壯闊的景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