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抗日保安團

章 節目錄 第三百六十八章 津浦戰火 文 / 虎籠山人

    「娘西匹!舊的軍閥打倒了,新軍閥又冒出來了!」常凱申怒氣沖沖地將電文摔在桌上,惡氣難消,大手一揮又把將桌子上的筆墨紙硯、水杯鎮紙通通掃落在地。古人云: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漂櫓。常公這一怒,端得是威勢驚人,嚇得幾名侍衛和僕從臉無人色,就連侍從室主任林蔚都頗感不安。

    宋小妹剛從前線勞軍歸來,正在隔壁彈鋼琴,聽到響聲忙走了進來,柔聲道:「達令!什麼事情惹又你生氣了?」

    常凱申正在氣頭上,哼了一聲說:「我的學生們一個個都不爭氣,外系軍閥又無視法度,革命進行不下去了,要失敗了!」

    林蔚忙解釋道:「是這樣的,夫人。委座命令第四十一集團軍鄭衛國部在敵後發起反擊,可鄭長官竟然趁機要挾軍委會,還提了三個條件。您看看,這哪裡還將國家法度放在眼裡,可不就是形同軍閥麼?」

    宋小妹柳眉一挑,奇道:「哦?是什麼條件,讓我看看!」

    林蔚回頭一看,見桌上空空如也,忙四下搜尋,原來那張電報稿已經飄到桌子下面去了。於是趕緊彎腰拾起,恭恭敬敬地遞了過來。

    宋小妹接過一看,輕聲念道:「給吳克仁軍長及67軍將士恢復名譽,嚴懲造謠中傷者……蔚文,這個吳克仁軍長是怎麼回事?」

    林蔚看了常凱申一眼,支支吾吾地說:「呃,這個67軍去年參加了軍委會組織的淞滬會戰。吳軍長在戰後失蹤,一說犧牲,一說叛變投敵。具體事由尚不清楚,還有待調查。」

    宋小妹恍然大悟,輕輕點一點頭又接著往下看,只見電文上要求撫恤抗日軍人,救助東北難民。釋放張少帥、楊虎臣、黃顯聲及其家人,不由地眉頭微皺。

    正待相勸,牆上的電話突然響了起來。林蔚忙去接聽,說:「喂,哪位?」打電話過來的是侍從室,說張群和陳佈雷兩位先生到了。

    常凱申一聽。忙說:「哦,岳軍和彥及到了?快快有請!」又吩咐僕人把地上的東西收拾一下。自打常公的首席智囊、當世諸葛楊永泰遇刺身亡以後,張群和陳佈雷就成了他的最重要的兩大謀士之一,所以禮遇甚隆。一般涉及派系利益有關的事情多找他二人商議,親密程度就連宋子文、孔祥熙都比不上。

    「委座,夫人!」兩人走了進來。跟常凱申和宋小妹打了下招呼,又向林蔚略一點頭。

    像這種場合宋小妹很少摻合,笑道:「你們談,我就不打擾了。」說著讓吳媽端了幾盤水果上來便離去了。

    張群問道:「委座,這麼急著找我們來所為何事?」

    常凱申歎了一口氣,將鄭衛國發來的電報遞了過來,焦慮地問道:「岳軍、彥及。你們先看看這個,該如何答覆是好?」

    張群看了看,很快理清了思路,笑道:「委座,這有何難!吳軍長之事可以派人去調查,若是當真以身殉國,自當褒獎!撫恤抗日軍人可由軍政部行文,救助東北難民則交由民政部處理,無須軍委會過問。至於張少帥、楊虎城二人起兵叛亂,劫持領袖。罪當重處,縱然國家寬大處理,哪裡輪得到區區一個集團軍總司令置喙?其家人嘛,先前只是配合軍事法庭調查,待調查清楚自可離去。」

    常凱申聽完之後十分滿意。撫掌笑道:「岳生兄此言深合我心!」又對陳佈雷說:「彥及,還要借你生花妙筆一用。」

    陳佈雷走到桌前坐下,清了清嗓子,鋪好紙,拿起筆邊念邊寫道:「鄭總司令衛國:來電俱悉,各頂提議均已轉交各部司處理,即日便可答覆。但凡軍政大事,國家自有法度,非軍人可以逾越,望吾弟三思。今武漢之局勢如危卵,華中軍民翹首以待,請鄭總司令早日出兵,以解蒼生倒懸!」

    之所以沒有提及鄭衛國所提出三個條件的具體處理意見,是為了保證中央的權威,避免陷入同下屬討價還價的窘境。至於具體如何處理,就看雙方博弈的結果如何了。

    常凱申深明此道,欣然接過筆在下方續寫道:軍事委員會常凱申,然後將紙遞給林蔚,說:「速拿去機要室,給第四十一集團軍回電。」

    遠千里之外的蠡縣,鄭衛國也在親自擬定電報。根據第四十一集團軍參謀部的籌劃,第53軍周福成部已正式對天津外圍展開了攻勢。跟前幾次佯攻不同,這回有點兒動真格的味道了。目前敵我雙方正在天津南部的靜海縣獨流鎮一帶展開激戰。

    與此同時,第二軍分區孟慶山部和第四軍分區張長貴部也分別從東西兩面向津浦線之敵進行夾擊,目前已經徹底癱瘓了津浦線天津至滄州段,將駐天津的第27師團和駐滄州的**混成第7旅團徹底分割開來。

    電台滴滴嗒嗒響個不停,鄭衛國和周參謀長等人正在密切關注戰事的發展。一名譯電員譯完電報,起身道:「報告!總座,第二軍分區來電!」

    鄭衛國說:「念!」

    「是,總座!」譯電員忙將電文念出。原來,第二軍分區和第四軍分區正在聯手對獨流鎮以南,姚官屯以北,長達一百五十餘里的津浦鐵路展開攻擊。到目前為止,這一路段的鐵路橋樑均已全部被炸毀。從天津南下的火車過不了獨流河,從滄州北上的火車過不了興濟鎮。中間的靜海縣和青縣兩座縣城雖然還在日軍手中,但是敵軍迫於我軍的聲勢,只敢困守縣城和火車站。使得我軍可以從容不迫地對鐵路進行進一步破壞。

    孟司令員在電報中表示炸毀橋樑只是第一步,接下來他們還將組織兩個區的抗日軍民將一百多里的鐵軌和枕木全部扒掉,一顆道釘都不給鬼子留下。

    鄭衛國聽完,歡喜地站了起來,在屋裡走了兩步。笑道:「好,這下日軍的交通至少得癱瘓一兩個月。老程,你先給二分區和四分區的將士記上一功。」又對周參謀長說:「參謀長,咱們的運力夠嗎?軌道和枕木能否全部運回來?」

    鐵軌可以為根據地提供急需的鋼材,造迫擊炮、炮彈等各種武器和器械都用得著。至於枕木。修工事,建房子,造手榴彈等等都需要大量的木材。

    周參謀長忙道:「請總座放心,對於這些物資的轉運我們參謀部已經制定了周密的計劃。軍區後勤部,還有二、四兩個軍分區都已經充分動員起來,大車隊只需要把東西搬到子牙河畔。然後自有船隻接應。」

    程政委高興地說:「那就太好了,看來還得給參謀部和後勤部也記上一功。」

    周參謀長笑道:「不敢當,不敢當,給後勤部記功就行了,制定方案那是我們參謀部的本份。」

    鄭衛國笑道:「做事是本份,做的好就是功勞了。」

    正說著。53軍又發來一封電報。周軍長報告稱日軍第27師團一個大隊正在炮兵的掩護下強渡獨流河,試圖增援困守在靜海縣的日軍。此外,還有一個日軍聯隊正從楊柳青鎮向西迂迴攻擊,似乎是要包抄53軍的後路。

    鄭衛國冷笑一聲,說:「日軍還是那麼狂妄,兩個聯隊的兵力就想對付我們一個軍!」第53軍現在雖然只剩六個步兵團,但都是大團制。每個團的兵力均在三千人以上。再加上各種技術兵種和後勤輔助兵種,總兵力足足是當面日軍的五倍。

    周參謀長說:「日軍未必清楚咱們的真實兵力,而且依53軍的實力想要吞下第27師團兩個聯隊也很困難,只消滅靜海之敵還差不多。」

    事實上別說53軍,就是第四十一集團軍全部出動也難以消滅當面之敵。因為日軍佔據地利之便,打不贏隨時可以撤向天津城區。天津被日軍侵佔已久,形同要塞,想在短時間攻克基本不可能。而靜海守軍只有日軍一個大隊和少量偽軍,如果全力攻擊的話還是很有可能拿下的。

    鄭衛國搖頭說:「如果靜海之敵棄城逃跑,可以在途中予以殲滅。如果敵軍死守不出就算了。攻城作戰盡量要避免。畢竟這座縣城離天津實在太近了,打下來也難以守住,付出太多犧牲不划算。」

    周參謀長說:「那這樣的話,可以建議53軍在獨流鎮稍稍往後撤一撤,放天津的日軍援兵過獨流河。然後從側翼和背後發起攻擊。」

    鄭衛國嘉許道:「這個主意不錯,可以最大限度的予敵殺傷。打得好甚至有可能吃掉這個大隊。」

    程政委在軍用地圖上看了看,說:「就怕滄州的日軍北上增援,二分區和四分區的部隊恐怕阻攔不住。」

    鄭衛國一聽,臉色漸漸變得凝重起來,對周參謀長說:「嗯,老程說的對!滄州的**混成第七旅團是由第二十七師團長本間雅晴統一指揮的。日軍眼下是摸不清我們的虛實,不敢貿然北上增援,可真要把本間雅晴逼急了,肯定會派該部北上的。」

    周參謀長有些無奈地說:「是的,總座。可是僅靠53軍既想北攻天津,又要南阻援敵,是不太現實的。除非咱們再增派一個主力師!」

    鄭衛國想了一下,搖頭說:「這不好,咱們增派一個師固然能擋住**混成第七旅團,可是德州、濟南的日軍再北上增援呢,咱們是不是還要增調部隊?」

    程政委接口說:「要是這樣的話就演變成一場大決戰了,我們缺乏兵團作戰的經驗,日軍增援補充又又十分方便,時間拖得越長將對我們越不利。」

    周參謀長點頭說:「確實如此,好在53軍的主要任務是拖住第27師團,只要這個任務完成就好。至於能否殲滅敵軍一個大隊,就看天意如何吧!」

    一直默不做聲,在一旁研究地圖的李杜副參謀長突然指著地圖說:「諸位長官,卑職倒有一個主意,不敢說一定能拖住滄州之敵,至少有七成把握。」

    眾人忙問道:「怎麼說?」(。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ps:非常感謝培斌投的兩張月票,這一章是補28號的,今天爭取再更一章。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