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抗日保安團

章 節目錄 第三百六十七章 條件 文 / 虎籠山人

    國府有意宣揚此事,八路軍在武漢、洛陽等地又有辦事處,所以各種謠言蜚語很快傳到了冀中。楊教授、程政委、周參謀長、李副參謀長各自從不同渠道打探到了消息,都感到非常惱火,於是先後找上門來。

    鄭衛國自己倒不太生氣。身為穿越者,什麼樣的招式沒聽說過?潑髒水算是輕的了。他隨手將幾篇摘抄的社論放下,自嘲地笑道:「這大概是國民政府發起的第一場輿論戰吧,沒想到第一個享受的人卻是我,真是與有榮焉!」

    周參謀長憤憤不平地說:「總座,宣傳部這次做得太過分了!不去宣揚將士們英勇殺敵的壯烈事跡便罷了,竟然還居心莫測叵測摸黑自己人。這樣的搞法,怎不令抗日將士寒心!」

    程政委搖頭說:「他們什麼時候把咱們當過自己人?不過老周你怕是怪錯人了,這樣的事情宣傳部可做不到。」

    楊教授也點頭說:「嗯,老程說得不錯!據我們的情報顯示,這次所謂的輿論戰背後有軍統的影子。各大報刊的社論幾乎都是由國民黨的御用文人炮製出來的,手法上模仿了我黨的宣傳攻勢。哼,只是手段下作,用語下流,還是擺脫不了青幫流氓的格局。」

    輿論戰,最緊要的是佔據大義,立於不敗之地,然後站在道德職高點上轟擊對手。戴老闆卻無端加上桃色、緋聞、陰謀,將一桌好菜搞得臭不可聞。說白了,層次太低,手段太次,難怪楊教授看不上眼。

    李杜副參謀長生氣地說:「哼。就因為少帥在西安抓了老蔣,那光頭便一直視我東北軍為仇讎。前段時間朝死人身上潑髒水,現在又拿活人來做文章了。身為大國領袖,使出這種下三爛的招術來實在是有**份。」

    朝死人身上潑髒水指的是在淞滬會戰中壯烈殉國的67軍吳克仁軍長。明明有很多人作證他是在戰鬥中當場為國捐軀的,但常凱申為了打壓東北軍殘部卻誣蔑是叛變投敵。歷史上一直到1989年。在吳家子女的一再要求下吳克仁將軍的靈位才正式進入圓山忠烈祠,在此之前一直頂著叛徒的罵名。最扯淡的是軍統在41年還稱上高會戰中的偽軍是由吳軍長率領的。

    周參謀長聽了有些尷尬,忙岔開話題說:「委員長只是想讓我們在華北展開反攻,以減輕華中的壓力,出發點還是好的,只是方式有欠磊落。」

    程政委搖頭道:「丟了華東老巢。再丟華中就只能去四川寄人籬下了,所以委員長是的急眼了。不過在我看來,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李杜有些不高興地說:「什麼好事?我們東北軍本來就背上了不抵抗的罵名,現在又戴上一頂隔岸觀火、坐觀成敗的帽子,只怕是跳進黃河都洗不清了!」

    程政委解釋說:「主席曾說過,委員長抗日就像趕毛驢上山。前面要有人牽著,後面還得有人推。現在委員長的積極性上來了,不僅自己堅決頂在武漢,還要拽著我們抗日,這難道不是一件大好事嗎?」

    大夥兒一聽都呵呵笑了起來。

    楊教授又問道:「司令員,軍事上我不太懂,如果我們在敵後發起反攻能否牽制日軍在華中的兵力?我覺得如果能夠延緩武漢的淪陷。無論是對抗日大局,還是敵後發展都是有好處的。」

    鄭衛國搖了搖頭,說:「難!能牽制日軍在華北的兵力就不錯了,想把華中的日軍也調動過來,談何容易?」

    雖然當時日軍進攻的重點雖然在華中,但華北駐軍的實力並不弱,足有9個師團(第5、14、20、21、26、27、108、109、110、114師團)、4個**混成旅團、1個騎兵集團、1個飛行隊。這些部隊由於缺乏後勤支持不敢主動發起攻勢,但謹守各大中城市和交通要道還不是成問題的。而且日軍收縮得越狠,兵力就越密集,也就越不好打。所以歷史上華北各部。無論是八路軍,還是中央軍、晉綏軍、西北軍都是沒有辦法發起大規模的反擊。只是現在多了一個第四十一集團軍,讓委員長又多了一點盼頭而已。

    程政委歎了一口氣,說:「可是不打一仗,政治上就太被動了。李副參謀長本來想打算向富裕的東北籍人士籌集抗日經費。要是他們誤以為咱們在保存實力。怎麼可能還給咱們捐錢呢?」

    周參謀長也表示贊同,說:「不錯,如果不打一仗只怕上上下下、裡裡外外都不好交待啊。而且照這個宣傳勢頭,武漢一旦淪陷責任豈不是落到咱們頭上?」事實上常凱申就有這個打算,**連吃敗仗,把東北、華北、華東都丟了,現在華北也眼看不保,如果能找幾個替罪羊,多少能減輕國民對政府的苛責。

    鄭衛國笑道:「當然要打,只不過委員長這樣埋汰人,咱們也不能就這麼算了了。」

    周參謀長奇道:「總座打算跟委員長提條件?對,我看可以,像那家誣蔑咱們與日軍勾結的報社就一定要查辦。」

    鄭衛國擺手說:「這等蠅營狗苟之輩理會它做什麼?我有三個條件,第一,立即恢復吳克仁軍長及67軍將士的名譽,懲辦造謠生事之人;第二,釋放少帥、黃顯聲等被關押的東北籍將士及家人;第三,由政府出面救濟東北流亡難民,並撫恤東北挺進軍遇難將士。你們看這三條如何?」

    九一八事變之後,大批失去家園的東北流民湧入關內。除了少數富人能重新安居樂業以外,大部分人都過著十分淒慘的日子。鄭衛國希望政府能以組織屯田或者開辦工廠的辦法,給這些難民一條生路。

    東北挺進軍則是愛國將領馬占山的部隊,當年張少帥棄守東北,黑龍江有馬占山,吉林有馮占海。一時傳為佳話。遺憾的是這支部隊的遭遇也很悲慘,始終沒能得到國民政府的尊重和撫恤。

    李杜副參謀長身為東北人自然感同身受,激動地說:「總座,此話當真?」

    鄭衛國點點頭說:「自然是真的,相信這個時候委員長會重視我們第四十一集團軍的意見。」

    楊教授贊同道:「不錯!我一時竟然沒有想到。還是司令員細心。」

    程政委歡喜地說:「確實不錯,我看成功的希望很大。聽說楊虎城將軍及其家人也被抓了,說不定能一起放出來呢!」

    周參謀長則潑了一瓢冷水,說:「別的事情都好說,張少帥的事情只怕不太容易。以我對委員長的瞭解,他寧願丟掉武漢也不會放張少帥的。」

    眾人聽了臉色一黯。心知周參謀長說得不錯。

    鄭衛國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們不妨先積極爭取。」說實話,他對張少帥沒有什麼好感。無論是穿越前的鄭衛國,還是穿越後的鄭衛國,都對張少帥當年丟棄東北感到痛心疾首。之所以要求釋少帥之囚。不過是想藉機籠絡東北軍將士罷了。畢竟東北軍中,尤其是中高級將領還是很忠於少帥的。

    周參謀長又問道:「如果委員長把這些條件都答應下來呢?」

    鄭衛國說:「不管委員長答不答應,咱們都得打一仗!」

    程政委疑惑道:「司令員打算打哪裡?保定、滄州,還是德州?」

    冀中三面受敵,周邊有六座大中型城市,其中北平、天津、石家莊都是大城市。敵人守備森嚴,我軍又缺乏攻城作戰的經驗。所以直接排除。而再小一點的城市又難以造成政治影響,難以洗脫「坐觀成敗」的罵名,所以最大的可能還是保定、滄州和德州。這三個地點各有優劣,就看如何抉擇了。

    鄭衛國笑道:「具體打哪裡我還沒想好,這個就由周參謀長和李副參謀長來制定吧!原則是聲勢要大,但戰鬥規模不能太大,爭取殲滅日軍一到兩個大隊就行了。」

    周參謀長恍然大悟,說:「我明白了,總座是想趁日軍大舉回援華北之前以戰練兵!」

    鄭衛國點頭說:「嗯,不錯!我們雖然訓練了這麼長時間。但很多新戰士還缺乏戰鬥經驗。沒有經歷過戰火考驗的指戰員都是不合格的,所以我們必須要搶在武漢淪陷之前讓戰士們接觸戰場,瞭解戰場,為接下來殘酷的大掃蕩做好準備。」

    程政委笑道:「原來司令員的心思一直都放在反掃蕩上。我還以為您想在華北大幹一場呢!」

    鄭衛國無奈地笑道:「我也想大幹一場啊,可惜現在還不是時候。如果主力打殘了。日軍是不會再給我們三個月的時間來休整的。」

    周參謀長點點頭,讚許地說:「總座說得不錯,這只怕是我們最好的機會了。只是軍委會那邊?」

    鄭衛國擺手說:「武漢失陷已成定局,委員長本錢多,可以腦袋發熱,咱們可學不起。」歷史上委員長總喜歡腦袋發熱,制定一些不合實際的作戰方案,比如淞滬會戰,南京會戰,還有39年的冬季大反攻。鄭鬍子才多少本錢,可不敢陪他玩。至於武漢淪陷,鄭鬍子也很心痛,可是有什麼辦法呢?國力貧弱,只能以空間換時間了。

    程政委也表示贊同,說:「咱們好不容易有了這麼大一塊根據地,可不能打一仗就賠進去。」又問道:「參謀長有何方案?」

    周參謀長這些天也一直在考慮反攻的問題,直接走到牆邊,呼啦一聲扯開帷幔,裡面露出一幅五萬分之一的軍用地圖,然後指著地圖說:「諸位長官請移步,如果按總座的原則,我們有三個地方可以打。第一,軍委會強烈要求我們牽制住駐天津的敵第27師團。這個要求我看可以實現,只需讓第53軍繼續佯攻天津即可。」

    「第二,保定。這座城市及向兩邊延伸的鐵路將我們冀中跟晉察冀根據地分成了兩半,打一下最好不過,也方便我們近期的物資轉運。」

    近期的物資轉運是指前些日子達成的「整頓軍工計劃」。根據該方案,冀中軍區將用一批輕武器跟晉察冀兵工廠換一批先進機器,以擴大平安縣兵工廠的產能。同時還有大批原料要在幾大兵工廠之間周轉。

    「第三就是新成立的四分區了,這一區域我們才剛介入,裡面的敵偽勢力和地方頑固勢力很強大。我建議搶在日軍主力回師華北之前清掃乾淨,不然等日軍主力一到,只怕群魔亂舞,不好收場。」

    鄭衛國想了一下,感覺可行,便說:「好,就以此方案為雛形,請周參謀長和李副參謀長制定一套詳細地作戰方案來。至於跟軍委會提條件的事情,嗯,就由我親自來交涉吧!」(。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ps:非常感謝jiangr投的月票。這幾天更新不及時,對不起了。主要是快過年了,有點無心寫作,還是堅持寫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