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抗日保安團

章 節目錄 第三百六十九章 接戰 文 / 虎籠山人

    呯呯幾聲槍聲打破了津南地區的寧靜。道路上隨處可見驚慌失措四散逃竄的難民,以及一隊隊荷槍實彈奔赴前線的士兵。不時從道路上奔馳而過的戰馬,以及一輛接一輛的炮車更顯得戰意濃濃,緊張的氣氛簡直令人窒息。

    53軍部設在天津西南方向的台頭鎮,此地位於西青區東南,靜海縣西北,便於同時向這兩個方向展開兵力。更妙的是,鎮上還有一座乾隆皇帝修的行宮,非常寬敞堅固,稍加改造便是一個現成的指揮部。

    軍長周福成四下轉了轉,滿意地點了點頭,讚歎道:「嗯,這個地方選得很好!台頭鎮,嗯,不錯,是個好地方!」

    副軍長趙錫慶笑道:「那是,就連皇帝老兒都看得上眼,還能差得了嗎?軍座,說起台頭鎮,這個鎮名還大有來歷呢!」

    周軍長不以為然地說:「一個鄉下小鎮有什麼來歷?難不成還是乾隆爺給取的?」

    趙副軍長回答說:「那倒不是,早在元末就有這個名兒了!相傳此地原名叫『劉家疙瘩』,本是一處世外桃源,可惜飽受盜賊欺凌,村民苦不堪言。直到後來有一位名叫郝宗密的總兵避難至此,單人匹馬便把前來禍害村民的強盜打得屁滾尿流。村民們喜氣洋洋,覺得終於可以『抬起頭來了』,故更名為『抬頭鎮』,後來又演變成了今天的台頭鎮。」

    平日裡老繃著一著臉的周福成軍長難得露出一回笑臉,揮舞著手臂說:「好名字!好兆頭!當年郝總兵打敗賊人,今天咱們就要打敗倭寇,還讓鄉親們抬頭做人!」又一揮手,說:「走。去隱蔽所,我們再議一議軍情!」

    軍部隱蔽所內,新上任的參謀長張文清正在給大家分析當前戰局。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一個月前張參謀長還是第67軍108師的一師之長。

    在武漢會戰前期108師頑強抵抗,全師傷亡近萬。最後只剩下了三千餘人,被常凱申當作順水人情送給了鄭衛國。可鄭鬍子以冀中一隅之地養活六個步兵師都感到吃力,何況是八個呢?所以只好將105師和108師都拆成了空架子,只保留番號。兩個師的殘餘將士大多被充實到97軍,軍官則分流到各單位。時逢原53軍參謀長趙毅被調到整編後的91師當師長,周福成軍長便把張文清師長要過去接替了趙毅的位置。

    「諸位請看!」張參謀長用一根小木棍指著地圖說道:「這裡是靜海縣城。津浦鐵路就從這兒過。再往北12公里就是獨流河。這是一條用於洩洪的人工河,修建於清代末年,年久失修早已淤塞不堪。兩岸也非常泥濘,幾成沼澤,是津南的一道天然屏障!」

    一名軍官發問道:「參座,我們116師眼下就在這一帶吧?」

    張參謀長點點頭說:「嗯。不錯!我116師現正佈防於獨流河與靜海縣城之間,三個團成呈品字形佈置。其中346團叢兆麟部防守獨流鎮至良王莊一線,347團張紹賢部鎮守靜海縣以東之楊成莊地區,348團夏時所部則面向靜海縣城及火車站以北區域佈防,以阻止該敵向北突圍。」

    又進一步講解道:「現已查明,與之交戰的日軍均屬中國駐屯步兵第3聯隊。目前該敵三個大隊均已出動,第一大隊在獨流鎮至良王莊一線與我116師346團隔河對峙。第二大隊在炮兵掩護下試圖迂迴至東面的小卞莊渡河,幸被我347團及時堵住。第三大隊則困守在靜海縣城,正與我348團在火車站一線交火。」

    駐屯兵第3聯隊隸屬於日軍第27師團。該師團是一個三單位制師團,只有1.2萬餘人。但天津作為甲等防守城市,除了第27師團以外,還有單獨的衛戍部隊,實力非常強大。這也是鄭衛國不敢放手攻打天津和周邊其它大城市的原因之一。53軍這回出動,上上下下也充滿了警惕,生怕撞在日軍的刀口上。

    周福成軍眉頭一皺,開口問道:「廉夫(張文清的字)。這股敵人配備了什麼重火力?」

    張參謀長回答說:「從我們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敵軍總共有配屬聯隊炮四門、九二式步兵炮四門,沒有迫擊炮,其中兩門步兵炮配屬第三大隊在靜海縣駐防。」

    第二十七師團是一個三單位制師團,每個大隊沒有直屬的步兵炮小隊。而是由聯隊直轄一個聯隊炮中隊,一個步兵炮中隊,各四門。聯隊部會根據戰場的實際情況將這八門火炮臨時下放到各步兵大隊。

    周軍長一聽大為放心,點頭說:「嗯,這點兒實力相信116師是能夠**應對的。我們還是把力量集中西線來,以防敵軍增援部隊從西面包抄。」

    116師直屬有一個山炮營,共有四一式山炮八門,是當面之敵的兩倍。此外,各團加起來還有150毫米重迫擊炮12門,37毫米平射狙擊炮12門,82毫米迫擊炮18門(配備在各營),以及臨時配屬的一個高炮營(轄兩門40毫米博福斯高炮、4門20毫米蘇羅通高炮,以及16挺防空重機槍)和一個戰防炮連(轄4門47毫米百祿式戰防炮)。

    這個實力跟日軍一個旅團相比不好說,但除掉訓練上的因素,紙面實力絕對遠在日軍一個聯隊之上。這也是周軍長有底氣讓116師「單挑」駐屯軍第三聯隊的原因所在。要是擱在沒整編之前的53軍,周軍長是絕對不敢這麼幹的。

    副軍長趙錫慶建議說:「軍座,還是給116師增援一個步兵團吧!現在天津的日軍援兵尚未出動,萬一他們這一次不迂迴,而是直接搶攻獨流河一線呢?」

    張文清參謀長說:「這一點請副座放心,獨流河地形複雜不利於大部隊展開,就算日軍大舉增援也只能一個大隊一個大隊的往前方輸送兵力。而且我們搶佔西線之後。日軍就算不想迂迴也不行,因為我們隨時可以東進包抄第三聯隊的後路。」

    周軍長連連點頭,說:「那好,就依之前的方案,命令王理寰率部加緊前插。爭取在接敵之前搶佔有利態勢。」

    王理寰現任第53軍130師副師長,是東北軍中赫赫有名的戰將,現正率130師前指靠前指揮。歷史上,王將軍升任130師少將師長後率部從緬甸遠征歸來,奉命駐紮在越南海防市。時逢法國企圖重占越南,派艦隊北上要求接防。在王將軍予以嚴重拒絕之後又不宣而戰。派兵偷襲。當時法軍有軍艦十九艘,總兵力兩萬餘人。

    面對強敵,王將軍率領130師將士沉著應戰,用火箭彈和戰防炮猛烈反擊,造成法艦一沉兩傷。法軍嚇得屁滾尿流,只得豎白旗逃竄。法國遠東艦隊司令阿巴努中將被迫當面王理寰將軍道歉。並承諾將軍艦駛出10海里以外。越南人民得知這一消息後,奔走相告,海防市民舉行遊行,他們高舉中國國旗,歡呼萬歲。

    這一仗真是大快人心,只可惜130師隨後便被軍委會抽調廣州圍剿東江縱隊,海防旋即淪陷。中國也徹底地失去了越南。

    眼下。王副師長正率領130師前指跟隨大部隊行進在第一線。他將全權指揮天津以南,獨流鎮以西的戰事。

    130師參謀長趙龍韜參謀長見王副師長不時用手揉著腦袋,關切地問道:「副座,您的傷沒事吧?」

    王副師長不以為意,擺擺手說:「已經沒什麼大礙了,那個洋大夫的醫術真不賴!」

    38年2月份,53軍奉命鎮守黃河鐵路大橋,王理寰時任696團長。在戰鬥中,王團長頭部連挨兩槍(一槍擦腦門過去,一槍打在眉骨上)。左眼當場被打瞎。可他擔心影響士氣受挫,一直撐到戰鬥結束才撤離戰場,結果剛回團部便暈了過去。即便到現在,傷也沒好利索,王副師長是裹著繃帶指揮戰鬥的。

    部隊正行進著。一名傳令兵氣喘噓噓地跑了過來,敬禮道:「報告!副座,前面那,那個鎮子上的百姓不願撤離。有,有幾名大戶還要求見您。」

    王副師長訓斥道:「這麼點事都辦不好,你還好意思頂著個腦袋當兵吃糧!」又好奇地問道:「他們幹嘛要見我?」

    傳令兵臉色古怪地說:「他們提出給咱們一筆錢,讓咱們換個地方打鬼子,免得,免得戰火殃及到他們鎮子。」

    「呸!」王理寰副師長氣得吐了一口唾沫,怒罵道:「這是老子挑的地兒嗎?你馬上回去告訴鎮上的居民,小鬼子最多兩個小時就要殺過來,再不跑全他媽玩完兒!」

    傳令兵忙點道:「是,副座!」

    王副師長催促道:「快去,要是辦不好差事,小心老子打你的軍棍!」說著又叫住另外一名傳令兵,命令道:「你,馬上去388團,告訴劉元勳,馬上率部離開鎮子,並在鎮外構築工事,動作要快。」

    趙龍韜參謀長疑惑道:「副座,為啥不能進鎮子?至少有現成的房屋可以利用,不用現挖工事啊!」

    王副師長解釋說:「小鬼子又不傻,肯定先指著鎮子一陣猛轟。我可不想那裡變成第二個台兒莊,老子沒那麼多人往裡面填!嗯,不過你說得也有道理,請軍部馬上增調一個工兵營過來幫助修築工事。」

    前面388團接到命令後迅速撤出了鎮子。這個鎮子叫楊柳青鎮,出了名的好年畫,而且非常富裕,是津南第一個好去處。當然,這也是鄉親們捨不得撤離的一個重要原因。

    讓130師將士們哭笑不得的是,起初居民們死活也不肯撤離,急得劉元勳團長都快給他們跪下了。可等劉團長率部撤出鎮子以後,鄉親們卻開爭相撤離,也就一小會兒功夫便逃得幹幹乾淨淨。

    東北人有一個普遍的特點,就是好奇心重,所以動輒便愛問一名「為什麼呢」或者「整啥玩意兒啊」?劉團長也不倒外。於是忙派士兵攔住幾名跑得慢的鄉親。再三追問之下,他們終於問明了實情,但這個結果卻讓將士們哭笑不得,又暗自惱火。

    原來,388團駐紮在鎮內的時候。大夥兒都想著**肯定呆不長。只等日軍前鋒一到,必然逃之夭夭。這種事情他們聽得多,也見得慣了,簡直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到時候日軍忙著去追**,再派人送點酒肉啥的,這一劫就算躲過去了。至於這一仗誰輸誰贏。跟老少爺們兒有啥關係?只要店舖還賣棒子面就成!

    「操!」劉團長罵了一句粗口,又問道:「那你們現在跑什麼啊?」

    鄉親們苦著臉說:「老總們撤得太快,萬一太君來了找不找人,不是,萬一鬼子來了找不著人撒氣,這氣可不就得出在俺們身上嗎?」

    劉團長又羞又惱。怒斥道:「放你娘的狗臭屁,誰說老子要撤了?」見鄉親們都畏懼地縮著腦袋,擺手道:「算了,懶得跟你們瞎掰扯,快點帶上媳婦孩子滾犢子吧,別耽誤老子殺鬼子!」

    見鄉親們都抱頭鼠竄,又在背後大喊一句:「等這仗打完了。你們再回頭再看看,看爺們兒是怎麼殺鬼子的!」戰士們聽了都漫天價叫了聲好,各連排文化教員趁機帶頭喊起了口號,士氣大振。

    劉團長還是老派作風,不喜歡部下們瞎起哄,擺手說:「別整這些沒用的,快點修工事!」說著抬起手腕看了看表,焦慮地說:「看看,就這會兒功夫給瞎耽誤的,只剩下一個小時了。」

    團參謀長建議說:「團座。要不讓戰士們在鎮上弄些麻袋、木板啥的吧!比單純的土戰壕可強多了。」

    劉團長眼睛一瞪,斥責道:「胡說,擾民可是要殺頭的!你想俺被師座砍腦袋啊?」

    參謀長忙解釋道:「俺不是這個意思!團座,反正等下鬼子來了肯定是一陣炮轟,這鎮子只怕也保不住了。還不如先給咱們應應急。大不了咱們以後照價賠償就是了!」

    副團長也勸道:「是啊團座,我看參謀長說得有理!剛才師座和副座在電話裡也說了,讓咱們小心提防鬼子的炮火。就這麼大個鎮子,一陣炮火下來還剩個啥?」

    劉團長點點頭,又有些為難地說:「嗯,那好吧,就是人手有些不夠啊!」在鎮內佈防還好辦,依托各個大院,再築上街壘就成。可出了鎮子就得自己挖戰壕了,再加上交通壕等,著實挺費功夫的。

    正說著,由53軍軍部緊急抽調的一個工兵營到了。這支工兵本就靠前部署,準備應急用的,所以來的很快。劉元勳團長大喜,忙讓他們去鎮內準備物資,然後分配到各陣地上去。

    副團長問了問原由,歡喜地說:「還是副座心細,咱們這回可得好好打,免得給副座丟人。」

    劉團長點點頭說:「不光是副座的面子,咱們也得要臉啊!每天被鄉親們指著脊樑骨罵逃兵,你們不嫌臊得慌啊?」

    一名戰士不服氣地說:「團座,哪回中央軍不跑在咱們前面?憑什麼罵俺們是逃兵?」

    東北軍之前在內戰中,還有九一八事變以後的表現確實不佳,是典型的裝備好,戰鬥力差。可七七事變以後卻大有改觀,為抗日做了很大的犧牲和貢獻。無論是北面的平漢線、津浦線,還是南面的淞滬會戰,東北軍的抵抗都非常堅決。僅從作戰意志上來看,跟西北軍、川軍、桂軍相比毫不遜色,整體上比中央軍還要好,因為東北軍五個軍從未出現過擅自棄守陣地的情況,哪怕全軍傷亡百分之九十也未曾動搖。

    就以53軍為例,保定會戰期間該部一直死死守在永定河一線。從戰後發表的日軍回憶錄來看,當時東北軍抵抗地相當堅決。像當時歸53軍指揮的91師,生生從一個甲種師打成了乙種師。中央軍倒好,長腿將軍劉峙招呼都不打,腿一撂便撤了,還把屎盆子扣在53軍頭上。

    劉團長難得沒有發火,耐心地解釋說:「鄉親們哪裡分得清楚誰是誰?再說了,先跑後跑又有啥區別?你們想掙回臉面,這次就得把吃奶的力氣都給老子拿出來。讓鄉親們看看,咱東北軍是不是見了鬼子就逃跑!」

    戰士們聽了都暗自鼓勁兒,只等著跟小鬼子拚個你死我活。日軍也沒讓大夥兒多等,僅過去了一個小時零十分鐘的時間,從天津趕來增援的駐屯軍第二聯隊就出現在楊柳青鎮以東,並跟388團的游哨交上了火。

    大家可能有疑問,為什麼53軍張參謀長和130師王副師長在時間上拿捏得這麼準呢?其實這跟馮錕提供的情報有很大關係。

    第二十七師團主要作戰部隊有三個步兵聯隊、一個騎兵聯隊、一個山炮兵聯隊。駐屯軍第一聯隊自唐山再次淪陷後,一直駐守在那裡,短時間不可能趕來增援。駐屯軍第三聯隊駐紮在靜海縣及津南區域,所以116師很快跟他們交上了火。駐屯軍第二聯隊、山炮兵第27聯隊、騎兵第27聯隊都駐紮在天津市內,能快速趕來增援的也就是這幾支部隊。他們軍營所在位置和平日演練時的準備時間都被馮錕一一打探清楚。

    至於行軍路線,也好判斷。當時的天津不像後世,繞城高速那是沒有的,要想走得快,必須得循大道來。再加上獨流鎮東面是灘涂和大海,想要包抄只能走西面,所以唯一一條通道就卡在楊柳青鎮這裡。路線確定之後,參謀們只要地圖上一比劃,就能把敵軍增援的時間算個**不離十。

    負責指揮這路援軍的是駐屯兵第二聯隊聯隊長岡崎清三郎大佐,山炮兵第二十七聯隊第一大隊也臨時配屬其指揮。他們沿著官道一路殺來,很快就衝到了楊柳青鎮前。而這邊,388團和正在加緊趕來的130師以及53軍直屬部隊也是嚴陣以待。

    一名負責偵察的參謀雙腿一靠,敬禮道:「大佐閣下,前方發現支那軍陣地!」

    岡崎清三郎冷冷地朝前方看了一眼,拔出指揮刀喝令道:「給炮兵十分鐘的時間轟平那裡,烏代!」

    轟轟轟……密集的炮彈呼嘯而來,濃煙滾滾,瞬間便吞沒了古老的楊柳青鎮……(。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ps:祝大家新春愉快!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