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晉王呂布傳

章 節目錄 170 公孫瓚興兵報師仇 文 / e江月

    幽州廣陽郡郡治薊縣,幽州牧盧植的靈堂,就設在州牧府內。

    盧植乃是海內外知名的博學大儒,為人正直,生性簡樸,不尚奢華,故而州牧府只是在原先的幽州刺史府的基礎上,重新按照他的喜好修繕過,換了個名稱而已。

    要是并州牧呂布親自前來此地祭奠,見過盧植的州牧府景象,鐵定會稱之為:寒酸。

    可是這一切看在并州牧呂布所遣特使徐庶的眼中,卻更添對盧植的仰慕之情。

    徐庶投效呂布帳下後,呂布除了委任他主管帳下人才招攬重任外,還大小事務,均與他及遠在太原的賈詡商議。

    從一開始,就得到呂布如此信任,並如此重視,徐庶大有引呂布為知己之感,及至呂布主動提出,要派人將徐庶的老母及家人自穎川接到太原來,安頓下來,徐庶更是心中大為感動。

    故而在大勝扶羅韓,獲知盧植的死訊後,他當即向呂布建言,可借祭奠盧植之機,前往幽州探探情況,哪怕並不能招攬到英才,能擴大些影響力,也是好的。

    對此呂布欣然應允,還大手筆地將扶羅韓,其帳下親兵數十人,以及其他戰死親兵的首級兩百餘級,也就是當日縱馬血洗潘縣的那批人,當做奠禮,交由徐庶,押送至薊縣。

    如今的幽州事務,公孫瓚雖然依**禮為恩師盧植披麻戴孝,還是當仁不讓地盡數攬到肩上。

    呂布送來的這份大禮,他甚為重視,派出帳下大將趙雲,率精騎三百迎至潘縣,並親自迎出薊縣城外十里,陪著呂布特使徐庶回到州牧府,完成拜祭。

    拜祭畢,不待公孫瓚吩咐,早有人上前來稟報,說已為徐庶等人備好歇息之所,公孫瓚一臉憔悴,對徐庶歉意道:「恩師新逝,薊縣事務繁多,招待不周之處,先生多多海諒。」

    徐庶連道不敢,公孫瓚轉眼之間,面容轉為咬牙切齒狀,恨恨道:「扶羅韓縱兵血洗潘縣,致恩師身死,如今得奉先送來如此大禮,攢感激不盡,如今一刻都不願多等,恨不得即刻拿扶羅韓人頭,前來恩師靈前祭奠。取扶羅韓人頭事,先生可有興同觀?」

    徐庶有些微微吃驚,他奉呂布之令,押扶羅韓一行來到薊縣,當然知道公孫瓚不會善待他們,可看公孫瓚的意思,這個殺人的過程,好像還並不那麼簡單。

    只是微一沉吟,徐庶即點頭答應下來,他本來就是要借此良機查探幽州情況,公孫瓚及帳下諸將,就更是他此行查探的重點,故而雖然知道,等會兒見到的情景會很血腥,他還是不顧旅途勞頓,準備前去一觀。

    果然,他回到歇息之處沒過多久,公孫瓚就遣趙雲前來,陪徐庶前往。

    此時正是午時時分,盛夏驕陽,直直照射下來,即使隔著夏衣,仍舊能感覺到火辣辣。

    徐庶見趙雲策馬陪著他,往城外行去,不由驚訝問道:「子龍,這是要出城?」

    臨出發前,主公呂布就跟他反覆交待過,公孫瓚帳下有大將趙雲,乃是冀州常山郡人士,字子龍,武勇過人,要他一定要多加關注,如能招攬過來,那就更好。

    自潘縣一路行來,徐庶就有意與趙雲多加接觸,對他的瞭解日漸加深,深為主公呂布的遠見卓識而震驚,常山趙雲年齡不大,可是為人處事沉穩,又不失銳氣,端的是大將之才。

    趙雲微微帶著些無奈,答道:「正是,使君令雲帶先生出城,此次要殺的人較多,城內大校場恐容納不下,故而放在城外。」

    徐庶與趙雲邊走邊談,出得城來,雖然沒怎麼動,身上已是出了一身汗。不過城外倒是比城內要清涼許多,涼風一吹,徐庶都不禁大感暢快。

    只是城外的情形,還是嚇了徐庶一跳,公孫瓚將大軍都擺了出來,圍出一片頗為廣闊的空地,陰涼處,公孫瓚已到,不少人圍攏在他身周,見到趙雲陪著徐庶過來,他親自迎上來,給足呂布面子。

    公孫瓚剛剛落座,一通鼓響,一隊銳卒押著扶羅韓及帳下倖存的親兵,來到空地中間,手起刀落,斬斷他們身上的繩索,有些銳卒用力過猛了些,砍的鮮卑俘虜怒聲慘呼,有些凶性大發,就欲奪刀殺人,被周圍虎視眈眈的銳卒一擁而上,當場亂刀砍死。

    公孫瓚轉頭對徐庶道:「先生稍坐,攢去去就來。」

    徐庶再次訝異不已,待公孫瓚上馬,率親衛列隊,往扶羅韓策馬緩步而去,轉頭對趙雲問道:「咦,怎麼使君親自動手?」

    趙雲解釋道:「使君乃盧師的得意門生,盧師身死,使君悲痛欲絕,此次扶羅韓人頭,使君堅持要親自動手,方能一洩胸中怒意。」

    徐庶點頭示意明白,但其實,自趙雲的言辭舉止間,聽出不少的無奈來。

    他暗自猜測,也許對公孫瓚此舉,趙雲並不如何贊同,可公孫瓚執意如此,趙雲只能大感無奈。

    場中,公孫瓚已率眾來到扶羅韓等人身前,相距不過數十來步。

    扶羅韓及一眾手下,本就慣於騎馬,自小習練,已到了戰馬就相當於他們的雙腿的地步,此刻雙腳著地,本就大感缺少了些什麼,再加上公孫瓚及一眾親衛人多勢眾,高舉馬上,居高臨下地看過來,還個個面帶不善,更讓扶羅韓等人驚慌不安。

    可是,這個時候,沒人敢動去搶馬的心事,方才被公孫瓚親兵砍死的,有好幾個人,這會兒屍首就在旁邊,腦袋滾落在一旁,鮮血流淌了一地。

    扶羅韓心裡更不是滋味,幾天前,他正意氣風發,率六千鐵騎,意欲一舉攻破漢軍大營,給呂布一記沉重的打擊,結果,千算萬算,小心謹慎,還是一腳踏進漢軍的陷阱,四千鐵騎被漢軍大營陷阱套住的同時,他親率的兩千鐵騎,則被呂布所率漢軍精騎迎面突擊,大敗,本人也被呂布俘獲。

    現在他被呂布送到這裡,送給公孫瓚,他就知道,今日已是有死無生,既然如此,何不硬朗點,拿出點鮮卑勇士的血性來。

    一想到血性,扶羅韓猛然雙眼變得通紅,在人群中緊緊地盯著公孫瓚,猛然一聲怒吼:「殺!」

    公孫瓚面露不屑,冷笑連聲,不慌不忙地將手中鐵槍往前一指,喝道:「殺!」

    「殺!」

    公孫瓚身後親衛,剛剛好也是三百,齊聲附和,怒吼聲如濤如潮,配以驟然響起的馬蹄轟鳴聲,氣勢一下子就爆發出來。

    遠處的徐庶見狀,結合此前聽聞的盧植死時的情形,已然把握到公孫瓚的想法,可他還是裝作不解,扭頭朝趙雲問道:「子龍,使君要殺扶羅韓眾人,殺便是了,為何要如此大費周折?」

    大費周折,其實是徐庶說得很委婉,往下再說得重一點,就帶著對公孫瓚如此虐殺戰俘的不解。

    即使是徐庶,也認為,既然扶羅韓殺了盧植,那麼公孫瓚作為盧植的得意門生,要殺扶羅韓,及一眾當日出手的扶羅韓帳下親兵,也是理所當然,可殺是一回事,虐殺又是另外一回事。

    趙雲怔怔地看著場中,那裡公孫瓚已率先挺槍如飛,將擋住他道路的人,撥打挑飛,而後鐵槍猛然刺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刺向奔著他衝過來的扶羅韓。

    去勢很快,即使隔著這麼遠,趙雲還是能看清,扶羅韓只來得及憑本能微微側避,就被公孫瓚的鐵槍刺中,而後洞穿,再被公孫瓚運勁於臂,將扶羅韓的屍首挑起,像甩一坨鼻涕一樣,甩至一旁。

    看到這裡,趙雲微微皺眉,輕吁一口氣,轉頭看向徐庶,正見到徐庶那道明亮溫和而又帶著睿智的目光,心裡不禁有些微的慌亂,失神瞬間,才悵然答道:「使君悲怒於盧師身死之慘狀,誓要以牙還牙,讓扶羅韓也嘗嘗……」

    都這個時候了,壓根無需趙雲去解釋什麼,場中發生的,就正是當日扶羅韓縱兵擊殺盧植一幕的再現,公孫瓚率親兵精騎三百,其中還都是趙雲所統率,正在場中來回縱馬踐踏,扶羅韓及數十親兵,早已橫屍於地。

    徐庶點點頭,輕歎一口氣,輕到只有他和趙雲能聽得清楚,沒有再說話。

    公孫瓚率軍縱馬來回,足足在扶羅韓等人的屍首上,折騰了近半個時辰,這才興盡而回,策馬來到眾人近前。

    徐庶偷眼四看,見到不少屬官面現苦色,伸手掩著口鼻,似是在那裡極力忍耐,抬頭透過人群,看向公孫瓚,猛然間胸腹間一陣煩悶,很有一種將肚子裡的東西,盡數噴吐個乾乾淨淨的衝動。

    公孫瓚戰馬四蹄,已是一片血肉模糊,就連馬腹,馬腿上,到處都是噴濺粘連的血糊肉塊,不用想,大家都知道,扶羅韓及帳下親兵,必定是被踐踏成一攤肉泥。

    而在公孫瓚左手上,則拎著一顆完全看不出本來面目的頭顱,半邊皮肉被馬蹄踐踏得耷拉在一旁,露出內裡的森森白骨。

    這個時候,徐庶都不忘忍著不適,偷眼看向身旁的趙雲,見他雖然並沒有不適,可也雙眉緊皺,顯是內心頗為不忍。

    徐庶心裡極速盤思,將最近與趙雲接觸的情形細細回想一遍,想到臨行前,主公呂布說過的話,心裡不禁呯呯直跳。(。)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