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晉王呂布傳

章 節目錄 72 邀約單福 文 / e江月

    呂布簡單的一句話裡,卻蘊含著相當多的意思,他也相信這層意思,單福會足夠明瞭。

    單看單福微微皺眉,臉現隱憂,呂布就知道,他對此顯是也有所感。

    沉吟片刻,單福抬頭道:「使君此言,似是對關東聯軍,並不看好?」

    呂布狀甚驚訝,問道:「哦,怎麼,難道單兄看好關東聯軍?」

    不待單福回答,呂布即微笑自答:「關東聯軍,說好聽點,是聯軍,說不好聽點,一群烏合之眾而已。四路大軍,如今已去其二,呂某最為看重的江東孫堅,如今已被打殘,兩年內將再無法有所作為。至於聚於酸棗的聯軍,不說他們能否齊心協力,即使能,也當會止步於虎牢關,斷無寸進可能。到得那時,進不能,一旦糧草不繼,聯軍,還會是聯軍麼?」

    趁著單福沉默不語地消化他這段話,呂布身子微微前傾,低聲道:「關東諸侯,誰說得定就是鐵板一塊,而不是各懷心思?豫州牧孔胄,離奇暴亡,要說此中沒什麼疑點,打死我都不信。現在,他們尚能聚於一處,慷慨激揚,可異日一旦各奔東西,相互之間可就難保不會發生點什麼了,單兄以為呢?」

    單福的眉頭越皺越緊,他有心反駁呂布所說,可又覺得無從反駁,就是因為這番見解,他們一幫子人平素在一起高談闊論時,可沒少往這方面想,也正因為有此擔心,他們才寧願繼續留在書院,而沒有急吼吼地出去找個去處。

    以他們的背景,以及人脈,想要弄到個薦舉的機會,還是輕而易舉的。

    尤其是豫州牧孔胄身死一事,其實不光是他們這些學子心懷疑竇,就是豫州諸郡守國相,也都對此頗有微詞,不然,為何他們寧願率軍屯駐於陽翟,而不願意與後將軍袁術合兵一處,以壯聲勢。

    沉思良久,單福方才深吸一口氣,長歎出聲,猛然間,他才似是醒覺呂布尚在身旁,當即苦笑致歉:「福失態,累使君久候,罪過,罪過!」

    呂布哈哈一笑,連連擺手,道:「無妨,無妨,今日與單兄一番暢談,果真是足慰平生。既然單兄及諸位才俊不想呂某在書院多待,呂某也就不強人所難了,異日如若有緣,自有再見的時機。」

    二人一路邊走邊談,所謂暢談,其實多是呂布在說,眼見著書院簡陋的木門已然在望,呂布也就不便再強行在這裡多待,乾脆很是光棍地主動提出辭行,隱隱提及單福及一眾書院學子對他的態度有失偏頗。

    果然,單福臉上立時有些掛不住,訕訕地笑著,道:「這個,使君勿怪,一入書院,足以讓人不問世事……」

    「哈哈,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呂某懂得的。不過,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紙上得來終覺淺,身體躬行方為真,異日有暇,尚請單兄及諸位書院才俊來晉陽一行,呂某鎮守邊陲,抵禦外侮,卻也時刻不敢或忘國計民生,哪怕能得單兄及諸位才俊的隻言片語指點,那也是好的。」

    單福臉上的表情,可謂是精彩絕倫。

    見到呂布之前,他也認為呂布乃是粗鄙武人,也是生怕呂布來此,是來找茬子的,及至見面,才發現呂布不但態度和善,談吐其實也不俗。

    談及河內討賊時的殺俘,以及冀州韓馥與袁紹事,和關東聯軍等事,儘管單福也覺得呂布說得頗有道理,可牽涉到彼此之間的立場差異問題,他還是覺得也就罷了。

    呂布最後這幾句,卻讓單福頗為動容,就因為這幾句話,隱隱有指責書院眾學子只顧埋首皓經書海的意思,更十分吻合單福一直以來堅持的看法。

    得呂布如此盛情邀請,單福深深一揖到地,答道:「使君盛情相邀,如有機緣,福一定北上太行,見識使君治下國計民生。」

    「哈哈,好!」

    呂布一把扶起單福,沉吟片刻,自腰帶上解下一塊玉珮,遞給單福,鄭重其事地說:「單兄入并州,如有事,可持此玉珮,往見各地長官或守備軍,報上呂某名姓,尋求幫助。到了晉陽,單兄千萬勿忘來尋呂某一聚。」

    單福原本還有些推辭,可架不住呂布的拳拳盛情,只得接過玉珮,連聲道謝,將呂布送出書院,目送他帶著一眾隨從牽著馬走上一程,才上馬而去,不由面露沉思,手中把玩著玉珮,喃喃低語道:「這位并州牧,還真是有點意思。」

    那邊廂裡,一行人不緊不慢地策馬漫步而行,宋憲跟在呂布身旁,扭頭不解地問道:「使君,這幫書院學子,也太不知好歹了,竟然敢對使君如此怠慢!」

    呂布轉頭看過來,目光中帶著些許警誡,答道:「讀書人嘛,身上沒有點傲骨,那才不正常,況且他們也不知道我到底想要幹啥,有所警惕,也是應當的。唉,只是可惜了名單上的那麼些才俊名士啊。」

    宋憲伸手做了個抓握的姿勢,建議道:「要不要屬下帶些人去,抓他們幾個回來,然後使君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說不定就可以將他們收服了!」

    「收你個大頭鬼!」

    呂布手中馬鞭鞭梢在宋憲背上輕輕一點,笑罵道,「這等下作的手段,可別現出來丟我的人,你要是真想為我多做點事,每到一處,就多找當地那些城狐社鼠打探打探當地的情形,才俊,名士,猛將,乃至當地豪右富紳等等,都可細細打探,然後匯總整理。」

    說完,呂布在馬上挺直腰背,抬頭看著前路,沉思片刻,繼續道:「必要時,還可以使些錢財,收買一些精明能幹的,組織起來,定期通過他們搜集當地各種情報,嗯,這事值得一做,你回去後馬上操持起來。」

    「喏!」

    宋憲咧開大嘴,高聲應諾,能為呂布辦事,他顯得格外精神,格外振奮。

    回到陽翟,呂布就難得的空閒了下來,大軍需在此歇上一些時日,主要是等馬超率軍歸來,然後才會匯聚一處,揮軍北上,直奔滎陽。

    南陽、穎川兩路大軍被破,這個消息傳到酸棗,最少需要兩天的時間,如再算上關東聯軍做好出戰準備,再到大軍開拔,怎麼著又要五六天的時間。

    因而這段時間,兩萬餘大軍屯駐於此,完全不虞有敵軍前來偷城,況且穎川一帶雖然多山,可地勢仍算平坦,極為立於精騎奔襲作戰,關東聯軍即便接獲軍情,以呂布的看法,他們只怕也不敢貿然出擊。

    尤其是如今的李傕所率大軍,連敗兩路聯軍,聲勢之威,一時無匹,酸棗聯軍最大的可能,恐怕不是主動出擊,而是再度與河內聯軍合兵一處,主攻一路。

    眾人的猜測,其實離事實真相已是相差無幾,連日來,酸棗聯軍大營裡,沮喪的氣氛,一直瀰漫不散。

    自從各路諸侯在酸棗誓盟後,盟主袁紹就回到河內,酸棗聯軍的日常事務,就由奮武將軍曹操操持。

    不用說,曹操的心情極度糟糕,酸棗盟誓以來,聯軍可謂聲勢浩大,可如今僅僅不到一個多月的時間,四路大軍就已去其二,這個結果,不啻於是狠狠地大耳刮子摳在他和盟主袁紹的臉上。

    聲勢受損只是其一,另外一個更為現實的問題,則是糧餉。

    南陽,豫州,乃是酸棗聯軍糧餉的幾處主要來源之一,這個來源一斷,光靠來自冀州和兗州的糧餉,想要支撐起這麼一支龐大的聯軍,可就有些勉為其難了。

    而幽州、青州、徐州和揚州,都因相距過遠,即使州郡有心支援糧餉,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再一次的商議無果後,曹操將自己關在中軍大帳裡,煩躁不安地來回踱步,苦思破局之良策。

    直到親兵來報,他才收拾起心情出帳,不經意間發現,原來天色已然微黑。

    大營外,得到稟報的各路諸侯,均只帶著帳下大將及親衛,可饒是如此,聚集在一起的人馬,仍然是黑壓壓的一片。

    這般情景,往日看在曹操眼裡,那是振奮得很,可今日所見,看著一張張大嘴,他彷彿是看到一個個吞噬糧餉的無底洞,只覺得心裡陣陣發虛。

    「稟將軍,盟主所率大軍,已到十里外!」

    親兵見曹操似是有些失神,趕緊識趣地大聲稟報。

    曹操微微點頭,馬鞭往前一指,道:「好,出發,迎接盟主!」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