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晉王呂布傳

章 節目錄 73 天下英雄半聚 文 / e江月

    由於天色已黑,盟主袁紹並未糾結於眾人是否有迎出十里,更沒有糾結於迎接儀式過於簡單,而是簡單寒暄後,即合兵一處,率軍抵達早就設立好的大營。

    顧不得路途勞頓,袁紹當夜即大擺筵席,宴請仍在酸棗的諸位諸侯。

    哪怕已經嚴格限制了在帳內就座之人的資格,碩大的中軍大帳內,仍舊擺滿了案桌。除開身份尊崇的幾人,每張案桌都擠坐著兩人,饒是如此,仍有近一半的人需在帳外就坐。

    好在此時已是陽春三月,春風和煦,還帶著些微的燥熱氣息,要是寒冬臘月,北風呼嘯,帳外就座的這些人,那可就要吃上不少苦頭了。

    與一個月前的酸棗盟誓大會相比,此番少了一些人,更多了不少人。

    少的人中,最為主要的,就是後將軍袁術,豫州牧孔胄,以及長沙太守孫堅;而多出來的人,最為主要的,則是幽州牧盧植,徐州牧陶謙,青州牧焦和,揚州牧周乾,北平太守公孫瓚,以及如穎川太守李旻這樣的郡守國相。

    這些人,要麼是當日因路途遙遠,未曾趕到,如盧植和公孫瓚;要麼是當時仍在猶豫觀望,時至今日才做出選擇,如陶謙、焦和和周乾等人。

    如今大漢天下十三州,除卻益州、荊州和交州外,齊聚於此的,有冀、豫、幽、青、徐、揚、兗,共計七州,組成關東聯軍,對抗并州、涼州和司隸三州為主的西涼軍。

    從聲勢上說,關東聯軍可謂是大佔上風,袁紹坐在主位上,看著帳內帳外人才濟濟的興盛情景,與一旁曹操的憂心忡忡相比,心裡說不出來的高興,頻頻舉杯,邀眾人共飲。

    他卻不知道,每舉一次杯,奮武將軍曹操的臉色就多難看一份。

    這也難怪,如今聯軍的家底,曹操可是最為清楚的人,盟主袁紹的一舉一動,都被他在心中直接換算成需要耗費多少糧餉,這些糧餉運抵酸棗,路上又要消耗多少,最終折算成需要冀州、兗州等地交付多少。

    這麼一算下來,他沒有當場摔杯盞給臉色,就已經是忍耐力上佳了。

    又一輪酒罷,原本興高采烈的帳內帳外,突然

    一下子就沉寂下來,袁紹紅光滿面,緩緩放下手中的酒樽,拿眼左右一掃,端的是大有睥睨天下之勢,正要說話,突然聽到帳外傳來一陣炸雷般的咆哮。

    隔得有些遠,再加上那人似是口齒不清,袁紹根本沒有聽清說的是什麼,醞釀半響的氣氛,被這聲吼叫給打斷,眉頭一皺,甚是不虞地問道:「帳外何人喧嘩?」

    話音未落,一聲毫不輸給方纔那人的大嗓門再次響起,他不由得臉色一變。

    這次的大嗓門他很熟悉,正是他帳下大將文丑。

    幽州牧盧植身後一人站起,碎步來到帳中,朝著袁紹躬身一揖到地,稟道:「稟盟主,先前喧嘩之人,乃是鄙人帳下軍侯張飛,待……」

    袁紹的目光只是在此人身上一掃,掠過那雙異於常人的大耳,投到盧植身上,問道:「子干兄,這位是……」

    盧植只是微微欠身,尚未答話,那人已迅快地朝盧植再躬身一揖,轉向袁紹,禮道:「在下涿郡劉備,草字玄德,乃中山靖王諱勝之後,忝居盧師帳下兵曹從事。」

    袁紹「嗯」了一聲,沒有答話,盧植適時吭聲,道:「玄德,速出帳一看,莫讓翼德醉酒誤事。」

    劉備的禮節甚是到位,先朝盧植施禮,再朝袁紹施禮,然後再出賬,如此繁瑣頻密地施禮,難得的是絲毫不顯造作,也不討人生厭,反而讓人大覺他彬彬有禮,卑己尊人。

    劉備匆匆而出,不過片刻工夫,又匆匆而入,原本帳外已是喧鬧漸起,此刻竟已盡數平息,如此乾淨利落地行事,惹得帳內眾人都多看了劉備幾眼。

    這個時候,眾人才看出劉備的不凡來,坐在袁紹下手的奮武將軍曹操,更是手撫頜下短鬚,目光炯炯,不住打量。

    劉備身形挺拔,只是稍稍一瞥,曹操就很是鬱悶地發現,他的身長,至少是七尺有餘(ps:一尺0.24m。),足足比他高出一頭。

    更為令人驚奇的,則是劉備的雙手和雙耳,垂手而立,雙手過膝,一雙大耳比常人大出三分不止,服帖於腦側,如此才不會被人譏諷為招風耳。

    在眾人注視下,劉備泰然自若,簡要稟過幾句,即微微躬身低頭,回到原座。

    袁紹面色一沉,朝向左右,語帶威嚴,道:「國難當頭,諸君慷慨赴難,紹在此代天下黎民謝過,只是大軍齊聚酸棗,未免人多口雜,諸君需得極力約束帳下悍將勇卒,以免糾紛誤事。」

    說這話時,袁紹的目光,有意無意地在盧植身後的劉備身上停留片刻,用意如何,昭然若揭。

    可劉備愣是像個沒事人一樣,正襟危坐,面不改色。

    其實他是看到袁紹的目光掃過來的,只是他並未與袁紹對視過哪怕一瞬,即微垂眼簾,目不斜視。

    可就在這時,盧植身後卻傳來一聲冷哼,聲音不大,卻足以讓帳內諸人聽得清清楚楚。

    袁紹面色一變,目光炯炯地回轉過來,看向此人,大皺眉頭,尚未發問,一人搶先出口,質問道:「盟主持重之言,一番好意,你是何人,怎可如此張狂?!」

    話音一落,帳內諸人面色可就迥異,愕然,訝異,惑然不解,擔憂,幸災樂禍,等等不一而足。

    蓋因說話之人,正是冀州牧韓馥,不知情者,會以為他和袁紹之間,已是上下倒置,他這個冀州牧,反而依附在轄下渤海太守袁紹之下。

    可在座諸人,卻都知道,袁紹初至渤海上任時,積極招兵買馬,招攬天下名士,冀州牧韓馥恐其坐大,興兵將袁紹困於太守府內,直至關東諸侯群起響應,韓馥才撤兵解圍。

    因而韓馥這話,狀似是在替袁紹說話,可實際上的用意,卻讓不少有心人暗自搖頭。

    袁紹面色只是一變,連回頭看上韓馥一眼的動作都沒有,直接看向盧植身後那人,見他對韓馥所言置若罔聞,只是在那裡自顧自地飲酒,不由面色極其不虞。

    盧植亦是面色一沉,轉頭正要說話,卻不防又有人搶先站起,團團一揖,道:「國難當頭,諸君率軍而來,正當齊心協力,共討國賊才是……」

    話未說完,一個陰陽怪氣的聲音響起,甚是粗魯無禮地打斷此人的話,道:「橋太守果真不愧小盟主之稱,這話說得,竟是將在座諸君都責怪上了。」

    「你!」

    東郡太守橋瑁憤憤然,面向說話的兗州牧劉岱,差點就用手指著他怒斥出聲,只是臉色紅了又白,白了又紅,最後還是極力控制著,沒有當場發飆,而是悻悻然地一屁股坐下,可臉上猶自帶著氣鼓鼓的表情,顯是被劉岱氣得夠嗆。

    呯!

    袁紹重重一掌拍在案桌上,眼光四掃,不怒自威,在這等威勢下,原先冷哼出聲的右北平太守公孫瓚,搶先出聲的冀州牧韓馥,出言譏諷的兗州牧劉岱,都沒有再公然挑釁,而是默然以對。

    環顧一掃,袁紹方才重重地「哼」上一聲,冷聲道:「今日邀諸君共飲,就此散了吧,明日辰時三刻,中軍大帳內升帳議事,諸君切莫誤了時辰,否則,定當軍法從事!」

    眾人轟然應諾,紛紛起身,原本沉寂一片的大帳,立時轟地一聲,鬧哄哄成一團,與此同時,帳外的喧鬧聲驟然響起,比起大帳內,反而更顯聲勢。

    坐在帳內的,都是各州郡諸侯,而坐在帳外的,除了各路諸侯帳下謀士,就是領兵大將,皆是赳赳武夫,此刻沒了約束,他們抓緊時機拼酒的拼酒,說話的說話,好不暢快!

    奮武將軍曹操,冷眼看著帳內帳外的喧鬧情景,心底裡泛起一股酸楚,頭更是隱隱作痛。

    可最後,他唯有在心底裡暗歎一聲,隨著眾人默然而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