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奇跡之輪迴

正文 第三十四章 分而治之 文 / 無翼蝙蝠

    (最近太忙,不好意思!)

    當然啦,現在曹操的勢力離自己還遠,應該不會馬上發生衝突。儘管這樣,可殷丞還是擔心,擔心曹操和劉璋聯手給自己下個套。

    以曹操和劉璋的關係來看,似乎還沒親密到會聯手對付自己的程度。可是,現在真正在益州主事的並非劉璋,來敏和曹操也是舊識,何況來敏的姐夫黃琬現在就在許都為官,他們倆要是想勾結,那可是太容易不過了。

    殷丞最怕的就是來敏和曹操勾結,甚至比劉璋直接和曹操勾勾搭搭還要麻煩。曹操還不可能直接把他的勢力滲透到益州來,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讓郭嘉替劉璋想一些歪點子,讓殷丞在毫無防備的時候,一頭載到陰溝裡去。不過再好的主意也要靠人執行啊,以劉璋的能耐,就算郭嘉的主意再陰毒,卻也未必能給殷丞造成多大的麻煩。

    要是換成來敏就完全不同了,來敏有威望,在益州鎮得住場子;朝廷有黃琬,在曹操那裡要得到面子;郭嘉有頭腦,想得出點子;執行有法正,耍得出腕子。這幾個人行雲流水般的配合起來,簡直就是一個絕殺之局,不然怎麼會讓殷丞越想越害怕,出了一身的冷汗呢。

    殷丞把自己的擔憂告訴了陳宮,目前在他身邊的眾人裡,然後二人掛上苦瓜臉,在那裡苦思冥想。合計了半天,不但沒想出郭嘉、法正會玩什麼花樣,甚至連來敏是否真的和曹操有所勾連,都無法肯定。最終只能決定以不變應萬變,先把自身實力發展起來再說,反正在殷丞原先的計劃裡,短時間內本就不會對益州有所行動。

    想要擴展實力,首先考慮的自然是增加擁兵數量。可說到徵兵,眼下朱提確實是負擔不起了,必須要想辦法變通一下才行。說起這個變通的辦法嘛,其實殷丞早就想好了,只需要把有些計劃適當提前就行。

    事實上,殷丞的這個計劃並不是為眼下的局面而設計的,最佳的實施時機應該在統一益州之後。殷丞畢竟是『過來人』,對時局的把握能力無人可望其項背,他在統一益州之前,早就在考慮統一之後該怎麼進一步發展的問題了。一旦整合了整個益州,殷丞自然是不甘心偏安一隅,在蜀中當個兒皇帝的,出川是勢在必行。可問題是怎麼個出去法?

    走諸葛亮的老路?恐怕有點麻煩。現在的雍州還在韓遂的手裡,先不談和馬騰、韓遂爭奪雍州有多少勝算,就光是有可能把韓遂逼得倒向曹操這一顧慮,就夠殷丞舉棋不定的了。還有一點,由於魏延的關係,目前眾多諸侯之中,韓遂是唯一一家和殷丞有過盟約的。不管這個同盟是否牢靠,在群狼環視的局面下,殷丞卻先拿自己的盟友開刀,怎麼看都不是個好主意。

    去掉雍州,下一個能考慮的就是荊州了。攻擊荊州,肯定會面臨水戰,殷丞不敢想像自己的無敵之師『籐甲騎兵』上了船會是個什麼局面。除了水軍,殷丞還有個更大的顧慮,那就是劉表。現在的劉表正是當打之年,絕對不是那個曹操兵發荊州時的老朽昏庸之人。

    荊州稱得上是人傑地靈,那武將、那能臣,可是一**、一茬茬,多得了不得。別的不說,就光蒯越、蒯良兩兄弟,就夠殷丞喝一壺的了。劉表在荊州的勢力早就根深蒂固了,有了他的領導,再加上荊襄豪傑的傾力輔佐,殷丞實在沒把握能討到多少便宜。孫堅牛叉吧、囂張吧,小看劉表的結果就是險些屍骨不得還鄉,殷丞可不希望這種慘劇發生在自己身上。

    雍州不方便去,荊州暫時又不敢去,似乎已經沒有其它出路了。不過這還難不倒殷丞,他出人意表地把目標定在了江東。

    江東屬於揚州,在袁術之前,揚州刺史為劉繇。當曹操出於某些原因,把揚州刺史一職私相授受給了袁術,劉繇是相當不樂意的,可他有無力反抗,只能以退為進,把揚州州治改到了曲阿,利用大江天險,和袁術來了個劃江分治。

    眼看自己嘴邊的肥肉被劉繇硬咬下去了一塊,袁術自然滿心不甘,為此沒少和劉繇兵戎相見。可惜袁術也是無能之輩,和劉繇打了整整一年,卻幾乎毫無建樹。如果曹操願意幫把手,局面自然會有很大改觀,只是曹操不想看著袁術坐大,有劉繇在一旁加以牽制,曹操笑還笑不過來呢,哪會去幫他呀。由於這種種的原因,現在的江東還是在劉繇的手裡。

    和其他諸侯相比,劉繇這只『柿子』無疑是最軟的,怎麼可能不招殷丞這頭『野狼』惦記呢。何況殷丞早在多年之前,就在江東埋下了一步暗棋,如果不加以利用,那不是對不起自己了嗎?

    為了能在統一益州之後順利謀略江東,殷丞不得不忍痛把賈詡派去了揚州,為的就是拖住甚至消除孫策攻略江東的可能。和小霸王硬碰硬地在江東死磕,那還不如老老實實地陪劉表在荊州好好玩玩呢,起碼敗了還有地方可逃。

    如果一切不出意外,當殷丞在江東站穩了腳跟,接下來倒霉的肯定是劉表了。荊州夾在益州和江東之間,面對殷丞的精兵悍將,首尾難以相顧的劉表,敗亡只是早晚的事。等到掌握了江東和荊州,那時候的殷丞實力已經大增,為了免除後顧之憂,說不得只能對馬騰、韓遂下手了。至於說是吞併還是侵佔,那就要視情況而定了。

    在殷丞的構想裡,爭奪天下要分成三個階段來完成。第一個階段無疑是佔領益州,第二個階段最好的結果是能同時控制益州、荊州、雍州、涼州和江東。一旦形成了這種格局,屆時守則安如磐石,攻則四面開花,如果能完成這個目標,只需休養生息上幾年,就算其它地方已經完全被曹操佔有,殷丞也有信心和他一較短長。

    只不過,真的擁有了半壁江山,勢必和曹操的勢力產生全面接觸,只怕曹操不會輕易給自己休養生息的機會。抓緊時間鞏固現有地盤,讓曹操不敢生出小覷的心思,這是殷丞能想出來的唯一辦法。

    鞏固地盤談何容易,這需要一大批熟悉政務而且忠心不二的官員,特別是底層官吏,才有可能做到。如果做不到這點,那就只能起用原有舊吏來幫著維持政事的運作。然而這些舊吏的忠心很難保證,這就會令對地方的掌控力度明顯下降,從而導致整個攻防體系出現或多或少的漏洞。

    換個人還好說,可面對曹操,殷丞實在不敢奢望他會對自己出現的漏洞視若無睹。如果心存僥倖,估計曹操會很高興地教導一下殷丞,什麼叫一擊斃命。

    要是沒有那麼多基層官員來幫助殷丞盡快安定佔領地區,殷丞根本不敢用這種蛙跳戰術直接謀取江東。可問題是到哪兒去找那麼多官員來呢?找肯定是找不到的,只能自己培養。

    怎麼培養?辦幹部培訓班嗎?這當然不可能。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殷丞也算是費盡了心思,總算是給他想到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將整個益州一分為四,在實際操作中,同時培養四批官員。

    首先,將南中劃出組成雲州;其次是把巴東、巴、江陽、涪陵四郡劃出,另組巴州;然後將巴西、漢中、梓潼、武都、陰平五郡劃出,另組梁州;剩下的犍為、廣漢、東廣漢、漢嘉、汶山、蜀六郡,組成益州。

    將行政區域分劃之後就是人事安排了,雲州州牧為百納圖,巴州州牧為李嚴,梁州州牧為張任,益州州牧由殷丞自領,卻讓吳懿代行州事。別看細分後的各州地盤小了不少,可從它的行政只能來說,畢竟屬於是『州』,其官吏職能的劃分、等級的分配,和荊州、揚州沒什麼區別,只要維持個一兩年,大批也許算不上老練,可起碼也算熟悉的各級官員就會出現。

    等這些官員擁有了熟練處理政務的能力後,殷丞就會進行江東攻略,隨他前往江東的就是益州的那批官員,而吳懿會被留下來重新選拔益州所需的各級官吏。再接著就是荊州了,荊州一定,李嚴會帶著他那批巴州的官員去荊州走馬上任,而此時的巴州將被取消,重新歸入益州。同樣,當雍州平定之際,自然是張任帶人前去管理,梁州重回益州懷抱;若是涼州平定,百納圖就是涼州刺史,而雲州又將回歸益州。先分後合,這就是殷丞想出來的『妙招』。

    本來這套方案要等到益州一統之後才會實行,可現在為了徵兵,殷丞不得不以一種怪異的方式,把計劃的一部分提前施行。換句話說,他要在不引起別人注意的情況下,先把巴州組建出來,從而在巴州招募到兩至三萬的新軍。

    為什麼要偷偷組建巴州?現在的巴郡、巴東郡、江陽郡,甚至連早先沒怎麼接觸的涪陵郡,都已經明確表示投靠了殷丞,有必要還偷偷摸摸地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