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國家命運

正文 第二十四章 風雲突變(二) 文 / 陶純

    108.無論如何,都要堅強

    初秋的一天傍晚,在羅布泊彈著區的宿營地,連成一片的帳篷群周圍,人們正圍在一塊吃飯,這兒一堆,那兒一群。篝火熊熊燃燒。

    張潔突然驚慌地跑過來,問眾人,誰看見丁健飛了?人們都搖頭,紛紛放下飯碗。張潔急了,帶著哭腔大聲喊:「丁健飛……你在哪……」

    司令員張蘊鈺聽到喊聲,急忙派人去問張潔,得知丁健飛下午去了工地,張潔回基地拉設備回來,卻怎麼也找不見他。張蘊鈺感到問題嚴重,立即帶上兩台車,連同張潔一起趕往幾公里外的工地。天黑了,人們在山頂指揮所附近,一個未完工的工號裡,發現丁健飛的背影。他雙目緊閉,身體仍然保持著工作的姿勢,但是已經僵硬了。

    人們都愣在那裡。張潔撕心裂肺般叫著丁健飛的名字。淒慘的聲音在荒原上久久迴盪……

    張蘊鈺指揮眾人把丁健飛的遺體拉回來,他安詳地躺在一頂帳篷裡的行軍床上,已經有人給他換上了一身新軍裝。張潔坐在床邊,兩眼紅腫,已經哭干了眼淚。王淑雲等幾個女技術人員在陪伴她。她拿出一個帆布袋,取出一雙鞋墊,上面繡著紅雙喜;又拿出兩條枕巾,上面也繡著紅雙喜。見到此物,本來勸張潔不哭的王淑雲等人,眼淚唰地都下來了。

    張潔出奇地冷靜,脫下丁健飛腳上的膠鞋,把鞋墊放進去,再給他穿上;又繞到床頭,輕輕托起丁健飛的腦袋,把兩條枕巾墊好。

    清理丁健飛的遺物時,發現了幾十封信,那是在長城腳下和他剛來戈壁灘時寫給張潔的,一封也沒有發出。信中瀰漫著對張潔淡淡的思念之情,還有他十分矛盾的心情……他一直就覺得自己配不上張潔。後來張潔在丁健飛的墳前,把這些信燒掉了。

    半夜時分,程開甲在幾個年輕技術員的陪同下,來到丁健飛的靈床前,他是特意從很遠的地方趕來的。聽說丁健飛沒了,他怎麼也睡不著覺。他緩緩走到丁健飛靈床前,脫下軍帽,深深地鞠了一個躬。丁健飛是他親自要來的,王淦昌先生曾經對他說過:「小丁是個好同志、好戰士、好技術人員,開甲,我把他交給你了。」小丁跟他來了羅布泊,為了核試驗,小丁什麼都搶著幹。誰能想到,他走得這麼早,天妒英才呀……

    想到這裡,程開甲淚流滿面,他輕輕地說:「小丁,有病你不該瞞著,撐不住不要硬撐,我聽說這兩天,你一頓飯只吃半個饅頭,經常發燒,工作一點沒少干,你太不知道愛惜自己了。咱們研究所,還有好多工作等你去做呢,你沒了,將來見了王先生,我怎麼向他老人家交待呀?」

    張潔過來,攙住程開甲,出奇地冷靜,說:「程副所長,您不要太難過。丁健飛說過,能跟您來羅布泊,是他夢寐以求的。他家有家族性的心臟病史,上面幾個老人,都沒能活過五十歲。他還說,趁著年輕,來羅布泊為國家幹點事情,就是死了,也沒什麼遺憾了,他很滿足。程副所長,我替丁健飛謝謝您,謝謝您這幾年來對他的教誨。」

    儘管張潔克制著,但是淚水還是灑下來了,她伏在程開甲肩頭抽泣。程開甲像是愛撫自己的女兒那樣,輕輕拍打著她的肩頭:「張潔,要堅強,啊?無論如何,都要堅強。」

    當天夜裡,幾個工人師傅連夜趕做一具棺材。叮叮噹噹的響聲中,張蘊鈺等人默默地望著逐漸成型的棺材。後勤管理員帶著幾個戰士,抱著幾床新軍被、幾件新軍大衣,來到張蘊鈺身旁。張蘊鈺問:「都是新的嗎?」

    回答說:「剛從基地軍需倉庫拉來的。」

    張蘊鈺知道丁健飛生前身體不好,怕冷,所以要讓他穿得、蓋得暖和一點上路。

    簡易棺材打好了。張蘊鈺接過一床軍被,來到棺材前,仔細地鋪起來。

    第二天,丁健飛安葬在馬蘭烈士陵園。

    這時候的烈士陵園裡,已經有了幾十座墳墓。丁健飛的新墳堆起來了。一塊簡易的墓碑上寫著:丁健飛1939。1966。

    兩名號兵吹起熄燈號……悠長的號聲中,張潔在王淑雲的攙扶下,第一個走過來,把一束馬蘭花放到墓碑前。接著是張蘊鈺,他敬禮,然後把一束馬蘭花放下。然後是程開甲、張英、呂敏等人。

    數十人排著隊,依次把手中的馬蘭花放下……

    馬蘭花覆蓋了丁健飛的墳墓。

    109.因為只能進行一次,一定要百分之百的完成

    就在中國國防尖端事業突飛猛進之時,文化大革命爆發了。

    在一次關於兩彈結合試驗的會議上,聶榮臻要求,試驗不能因為文化大革命而停下來,要防止有些人思想不集中而影響產品質量,導致試驗失敗。試驗前要進行一系列質量檢查,不光「兩彈」本身,還有外單位的協作件,主要是各種儀表,都要仔細檢查。

    李福澤提出,基地有人要求,也要像地方那樣,放手搞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他問怎麼辦。

    聶榮臻說:「我在不久前召開的中央軍委常委會上提出,試驗基地不搞『四大』,只搞正面教育。中央軍委馬上就要發出國防科委所屬基地進行正面教育的通知,你們回去,要力爭使基地的形勢保持穩定。另外,核試驗基地在進行完兩彈結合試驗後,可能很快就要搞氫彈試驗,張蘊鈺你們的任務,一個接一個,更要保持部隊的穩定,不能出亂子。」

    張蘊鈺等點頭稱是。李覺匯報說,二機部已經亂了套,有些核科學家受到衝擊。錢學森匯報說,七機部情況也很不妙。

    聶榮臻歎口氣說:「二、七機部和中國科學院的情況,我專門向總理報告一次,請總理想想辦法。」

    文化大革命爆發後,需要周恩來出面的地方很多,他小心翼翼地維護著亂局,盡力將損失降到最小。

    這個時候,他仍然十分關心兩彈結合試驗,因為他深深知道,這將是中國看家的東西。如果此時不搞,不知將來會怎樣。

    核彈頭即將從青海金銀灘啟運,二機部擔心現在紅衛兵大串聯,造反派橫行,有人要上車檢查運輸核彈頭的專列。電話裡請示周恩來,怎麼辦?周恩來口氣嚴厲地說:「絕對不行!要專門發一個佈告:這趟專列不許任何人登車,不准隨便靠近和檢查。另外,要武裝保衛,如有人膽敢強行登車,可以採取一切手段制止!」

    有關部門按照周恩來指示,果真發了一個十分嚴厲的佈告。核彈頭專列運輸過程中,所幸沒出什麼亂子。

    1966年10月8日晚上,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召開了又一次中央專委會,聽取國防科委副主任張震寰關於兩彈結合試驗準備工作匯報,研究部署兩彈結合「熱」試驗的工作和安全問題。

    張震寰匯報完後,周恩來說:「我想起一個地方。有圖紙嗎?」

    工作人員過來,把一張圖紙攤在周恩來面前的地毯上,眾人都圍攏過來,周恩來指著一處地方說,彈道下面,甘肅紅柳園的這一萬多居民,他一直放心不下。他問試驗技術協調組組長謝光選:「落到那個地方的可能性有多大?」

    謝光選一下子也說不清楚,回答道,這需要計算一下。周恩來說:「那就抓緊計算,數據要可靠。」

    會議即將結束時,周恩來神情嚴肅地總結道:「我多次說過,這次兩彈結合試驗,安全問題是一個關鍵,美國是在海上搞,蘇聯是在西伯利亞搞,法國還沒有搞,我們是在自己的大陸上搞,不能出亂子。試驗彈要嚴格檢查,一切工作都要百分之百沒有問題才行,各種因素都要考慮到,彈著區要保證安全,人員盡量撤遠一些。這次試驗,我提議,仍然由張愛萍同志前去指揮。」

    與會眾人都怔怔地望著周恩來。有人小聲提醒:「總理,張愛萍因為包庇羅瑞卿,同情***、***,靠邊站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