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國家命運

正文 第二十一章 天地驚雷(三) 文 / 陶純

    轉眼間,國慶節到了。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15個國慶日,也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即將爆炸的時刻。

    有一個故事,至今在核試驗基地流傳。10月1日那天凌晨,有個技術員跑出帳篷大聲喊道:「『零時』批准了,中央已經批准了!」大家都驚呆了。

    人們都納悶,這是怎麼回事?原來他做了個夢,夢見中央批准的「零時」,是三個「15」。

    啥意思呢?大家就湊到一起猜。今年是建國15週年,這算一個15;今天是10月1日,再過15天,是10月16日;還有個15,是下午3時。」

    大家都嘻嘻哈哈笑起來。誰也沒有想到,十幾天後,中央批准的「零時」,恰恰就是1964年10月16日15時。

    這真是一個神奇的夢境。

    在等待的日子裡,日理萬機的周恩來,一直牽掛著核試驗場周邊的人民群眾。他親自向衛生部交待:根據預測,試驗時敦煌地區有可能會落下塵埃,為保證居民健康,衛生部要採取措施,一是食用菜要用水洗乾淨,二是嬰兒不吃牛奶羊奶,三是不要吃動物的甲狀腺……

    他還指示,原先在北京的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懷、鄧稼先這四位科學家,趕到核試驗基地,參加核試驗。為此,張愛萍特意從馬蘭派出一架專機,來接他們。

    出發之前,鄧稼先的母親病了,住進了北京醫院。劉傑問他:「小鄧,你能離開嗎?」

    鄧稼先毫不猶豫地說:「能。」

    搞核試驗,對氣象條件的要求極為嚴格。爆炸「零時」的選擇,既要考慮到地面的天氣情況,也要考慮到高空風的風向,以免吹到印度和蘇聯,同時,還要考慮到,煙雲經過的區域,不要有降雨。

    指揮部根據這一原則,確定了爆炸「零時」,在1964年10月15日至20日之間,並派總參作戰部參謀兼第一次核試驗辦公室主任李旭閣,乘專機回北京,向周恩來報告。

    李旭閣一個人帶著全套文件,往北京飛。一路上碰到好多奇怪的事兒。先是從羅布泊場區往馬蘭機場去的時候,晚上,一台車就送他一個人,路上跑著跑著,差一點翻車,原來一個輪胎跑沒了。天氣很黑,找不到那個跑掉的輪胎,最後還算不錯,把備胎弄上了,快天亮時趕到了那個土機場。飛機一直在等他,在機場,空軍作戰部副部長惲前程很著急,見他來了,才鬆了口氣。上了飛機,機上除了機組,就他一個人。因為途中天氣不好,不能直達北京,先要在包頭機場降落。飛了半天,到了包頭機場,往下落。包頭那會兒剛下過雨,飛機盤旋下降的時候,一隻鷹叭地一下撞到機頭上了,把駕駛艙前面的有機玻璃都撞裂了,情形很危除,機上人都嚇出一身冷汗。

    李旭閣乘坐的這架伊爾14飛機駕駛員沒有飛過夜航,到了包頭,幾經折騰,天快黑了。風沙大作,無法繼續夜航,他又必須當晚到北京。沒辦法,又讓空軍從北京派了一架裡。2飛機來接他。他到北京時已經夜裡11點了,接他的人直接把報告送到周恩來那裡。據說周恩來看過後,批示連夜送**、***、**、***、彭真、賀龍、聶榮臻、羅瑞卿共8個人。

    當晚,**就批准了張愛萍、劉西堯的這個報告。

    10月12日,總指揮張愛萍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他和張震寰、李覺等領導,帶上朱光亞、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懷、鄧稼先、陳能寬、胡思得等科學家,分乘幾輛吉普車,來到戈壁灘深處的樓蘭故城遊玩。領導、專家們在故城遺址殘垣,以及胡楊林裡盡情嬉戲,個個像孩童一樣放鬆。他們撿拾陶片……他們追逐突然竄出來的黃羊……張愛萍親自給他們照相……大家在乾涸的古河床上野餐……

    四年前,張愛萍第一次在空中看到樓蘭古城時,曾發誓不爆響第一顆原子彈,就不來樓蘭。而今在」零時」到來之前,為了緩解科學家們繃得太久太緊的神經,他破天荒地食言了。

    許多年後,張愛萍將軍的兒子張勝就此寫道:「他們是爆炸前三天去樓蘭的,父親這個舉動有點出人意料。這也可以說是他的一個習慣。1945年他任新四軍華中軍區副司令,在津浦路破襲戰的前夜,他順道遊覽了皇藏峪。這是劉邦、項羽楚河相爭的地方。司令員張鼎丞說,你這個傢伙,第二天就要開戰了,你還有這個雅興。」

    王淦昌也在回憶文章中說到這件事,王老認為,張愛萍將軍臨危不懼,舉重若輕,確實有大將氣魄。

    張愛萍就是想讓這些負有重大責任的科學家放鬆一下。

    10月14日,根據氣象預報情況,經核試驗委員會研究決定,爆炸時間為1964年10月16日,「零時」為16日15時。這個決定馬上報告了北京的周恩來。但這個時間對參試部隊還要保密,要再等一等才能宣佈。

    94.會成功的,我相信一定能成功

    當天晚上,張愛萍、劉西堯召集核試驗委員會成員開會。張愛萍讓大家都想想,看還有哪些疑點。突然有人提出,最不可預料的,恐怕是「投籃」(就是把兩塊鈾部件從彈體預留孔裝進彈體中心部位),這裡有個臨界安全問題。因為兩塊鈾部件合攏成整體時,已達到次臨界狀態,再往前走一步,一旦超臨界,就會產生核反應,也就是說,提前發生了核爆炸,在眾多人員未撤離的情況下,這意味著徹底毀滅!

    此言一出,氣氛驟然緊張進來。張愛萍問:「怎樣才能心中有數?」

    王淦昌回答:「只能通過計算。」

    鄧稼先說:「可是大型計算工具,基地沒有。」

    張愛萍和劉西堯決定,馬上給周恩來發一個電報……

    10月14日深夜,在辦公室值班的劉傑已經躺沙發上睡下了,電話突然響起,他嚇了一跳,趕緊拿起話筒。是周恩來打來的,讓他立即趕到西花廳。劉傑經常開玩笑,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總理半夜來電話。現在電話來了,他馬上穿衣服,要車,迷迷糊糊趕過去。當天夜裡,北京下大雨,風雨交加,電閃雷鳴,劉傑乘坐的小車在大雨中飛馳。周恩來在辦公室等他,他剛一進去,就說:「張愛萍他們發電報提出問題:鈾球裝入原子彈後,不等你控制,提早響了怎麼辦?」

    劉傑怔一下:「這個問題就是自發裂變的問題,需要計算一下。」

    周恩來說:「請你馬上組織力量計算。8個小時內給我結果。」

    劉傑點點頭退出,一頭扎進風雨中。

    此時離「零時」僅剩下40多個小時了。絕大多數核科學家都到前方了,還好,周光召因為最近身體不太好,沒去前方。劉傑火速把周光召找來,要他論證原子彈自發裂變引起提早爆炸的幾率,並且告訴他時間緊迫,8小時內要做出回答,還要高度保密。周光召一聽任務如此緊急,心情頓時萬分緊張,提出請長於中子理論的黃祖洽和數學家秦元勳一起完成。劉傑立即安排車子去接二人,三位科學家在核武器研究院理論部辦公室立即投入緊張的計算……

    整整一夜,劉傑沒有闔眼。

    天亮了,劉傑拿到三個人親筆簽名的一份報告,又火速趕往西花廳。周恩來也顯然一夜沒闔眼。經計算得出的結論是:「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自發裂變的概率小於萬分之一。」

    周恩來喃喃地念叨:「小於萬分之一……」

    劉傑說:「總理,我看這個問題可以放心了。」

    周恩來點點頭:「劉傑,你認為,試驗結果會怎麼樣?」

    劉傑想了想:「有三種可能,第一種,乾脆利落,第二種,拖泥帶水,第三種,完全失敗。」

    周恩來琢磨著劉傑的話。

    劉傑隨即說:「第一種可能性最大。」

    周恩來鄭重地點點頭。劉傑告辭,又回到了辦公室。

    劉傑的夫人李寶光當時在全國婦聯工作,596爆炸前後,他根本不知道劉傑在幹什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