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國家命運

正文 第十八章 指日可待(三) 文 / 陶純

    聶榮臻這才放下心來,他對其他院領導說:「你們有責任呀,你們沒有保護好任新民。」

    在聶榮臻眼裡,科學家都是國家的寶貝,一定得保護好。院領導都做了自我批評。聶榮臻又叮囑道:「我還是那句話,專家出了事,你們得賠我!我們這些當領導的,就應該時時處處為科學家服好務。我多次說過,我聶榮臻,願意當一名科學工作的勤務員。」

    面對這樣的領導,別人惟有敬仰二字。

    禍兮福所倚,沒多久,發動機的問題全部解決,錢學森、任新民都可以喘口氣兒了。

    78.科學的大門,往往是年輕人敲開的

    好消息已經是多點開花。在原子彈領域,理論設計完成,工業部門製作裂變材料的工作進展順利。尤其讓二機部,讓劉傑、錢三強感到欣慰的是,上海方面,專家們在上海冶金所拿出了合格的鈾分離膜,並且可以大批量生產。

    錢三強問劉傑:「劉部長,你還記得嗎?當初我們佈置工作時,要求他們,成本價格不要超過黃金。」

    劉傑說:「記得,記得。是你提的,價格不能超過黃金。」

    錢三強興奮地說:「吳自良他們拿出的鈾分離膜,價格只有黃金的百分之一。」

    劉傑感歎,中國原子彈的又一隻攔路虎,搬掉了。有了數量充足的分離膜,蘭州鈾濃縮廠的幾千台機器,就可以加速啟動。

    但是,也有啃不動的骨頭。原子能所負責研製的點火中子源,都兩年了,一直沒有結果,這讓錢三強焦急。他知道,中子源搞出不來,大批人馬在青海的基地就得乾耗著,時間拖不起。

    王方定小組已經做過200次以上的化學實驗,但效果還是不理想。兩年來,夏天他們冒酷暑,整天以汗洗身,冬天,工棚裡沒有取暖設施,凍得一邊做實驗,一邊要不停地跺腳。為了不讓水管、蒸餾水瓶、各種液體試劑瓶凍裂,每天做完實驗,晚上要把水管裡的水放空,瓶瓶罐罐都要搬到有暖氣的房間去,第二天再搬回來。更不用說要冒各種危險了。比如,放有原料的鉛罐,在高溫下扭曲,用工具打不開罐,只有用手,那是要受到放射性影響的,王方定總是搶在別人前面伸手去開罐。

    這些,錢三強都清楚。

    回到家裡,錢三強提醒妻子何澤慧,要把主力精力用到中子源這一塊,還要注意發揮彭桓武、王淦昌的作用。他們有時從青海回來辦事,就要藉機請他們去指導一下。

    錢三強的焦急,何澤慧看在眼裡。多年來,在科研上,錢三強是沉得住氣的,可這一回,他有些坐不住了。他說:「決不能讓它成為絆腳石。」

    1963年底之前,必須拿出來,否則就要誤事。這是錢三強對何澤慧的交待。

    王淦昌從青海回北京辦事,也惦記著這一塊。他和彭桓武、朱光亞、何澤慧一起,先後擬定了幾個實驗方案。有一天,他親自來到實驗室,指導年輕人操作,還詳細查看了以前的實驗記錄,他語重心長地對大家說:「請你們記住,科學的大門,往往是年輕人敲開的。中子的發現者恰德威克,就是一個年輕的科學家。你們也要像他那樣,反覆實驗,不要為一些表面現象所迷惑。我相信你們年輕人,一定能揭開點火裝置原料的奧秘。」

    79.那還等什麼?還不抓緊干

    1963年11月上旬,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周恩來再次主持召開中央專委會,賀龍、聶榮臻、**、薄一波、羅瑞卿、張愛萍、劉傑等委員,以及錢三強、李覺、朱光亞等人到會。

    周恩來先講了國際局勢,大意是,據可靠情報,不久前,蔣經國飛到美國,在華盛頓進行遊說,他在與肯尼迪和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麥考恩等人會面時,針對我們的原子彈工程,曾經討論了一個方案,就是派遣一支由300到500名特種人員組成的突擊隊,對我們的核設施進行空降突襲。中國原子彈工程,牽動國際上的神經,種種跡象表明,國內外反動勢力妄圖使中國原子彈計劃胎死腹中。

    聽到這兒,賀龍一拍桌子,說道:「白日做夢!」

    劉傑匯報了原子彈工程進展情況,大意是,準備近期在青海研製基地做一次重要的實驗,按原子彈的尺寸,做一個縮小一倍的模型,除了沒有鈾裂變材料,其它一切都是真的,實驗的目的,一是檢驗原子彈的點火中子源能否產生足夠多的中子,二是檢驗原子彈的理論設計方案是否正確。把這次實驗稱作1:2爆轟出中子實驗。

    因為專業術語太多,很多領導同志聽不大懂,尤其是對點火中子源,搞不清是什麼東西。周恩來提出,請哪位專家詳細介紹一下。

    這個任務落到了朱光亞頭上。

    朱光亞形象地講道:「是這樣。人們都知道,點燃鞭炮需要的是明火,引爆一枚炸彈,需要雷管,倘若沒有明火和雷管,就無法使鞭炮和炸彈炸響。那麼,搞響一枚原子彈,需要什麼呢?愛因斯坦講過,如果中子轟擊核原子,就可能引起核爆炸。但是具體在什麼條件下,什麼壓力,什麼溫度,需要多少中子,不會有人告訴我們,只有靠我們做爆轟出中子實驗。倘若沒有足夠數量的中子,即使造出原子彈來,也只是個啞巴,它不會響的。」

    眾人都聽明白了,頻頻點頭。

    劉傑說:「通過實驗得到的數據,將決定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能否在預定時間內炸響,所以這次實驗非常非常重要!」

    在座眾人均點頭。周恩來問:「實驗準備得怎樣了?」

    李覺回答:「準備得差不多了。」

    賀龍一敲煙斗:「那還等什麼?還不抓緊干!」

    李覺說:「在等一樣東西。」

    賀龍問:「什麼東西?」

    李覺說:「就是剛才說的……點火中子源。它是原子彈引爆裝置的核心部件。原子彈組裝時,要把它和鈾部件放到一起。」

    周恩來問:「要等到什麼時間?」

    這時,李覺、劉傑都把目光望向錢三強,顯然希望他能回答。人們也都一齊望著錢三強。

    錢三強沉默片刻,不知哪來的豪氣,突然大聲道:「指日可待!」

    緊張的氣氛,頓時變輕鬆了。

    外面北風呼嘯,飄起了雪花,但在原子能所合成氘化鈾實驗室裡,氣氛熱烈而緊張。穿著防護服、戴著橡膠手套、嘴上捂著大口罩的王方定,把一些色彩鮮艷的材料放到一個容器裡,大聲吩咐助手:「抽出空氣。」

    助手用工具抽出裡面的空氣。王方定又往裡面放入另一種材料,一揮手:「加熱!」

    另一個助手迅速調整加熱器的溫度,有人在一旁作記錄。容器裡面,兩種材料化合、膨脹,在他們眼前翻滾著,發出了耀眼的光彩,就彷彿當初在黑夜裡,王方定察看錢三強從國外帶回來的放射性原料那樣的景象,但比那個景象更壯觀,更宏大……

    王方定緊張地注視著,額上沁出汗珠,濕透了大口罩。

    當溫度加熱到一定程度時,突然,他看到一個奇異的現象,一個過去從沒見過的異常艷麗的現象,一瞬間又消失了。這是成功的前奏,王方定等人興奮不已。他和助手小心翼翼地操作,反覆調試,捕捉那個寶貴的瞬間……

    過了一陣,王方定大汗淋漓,一陣眩暈。他搖晃幾下,突然暈倒在地。眾人上前呼喚他,想攙起他。他困難地說:「別管我……注意成分變化……找到剛才那個現象……調整溫度……」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