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國家命運

正文 第十八章 指日可待(二) 文 / 陶純

    李覺說:「正是。」

    王淦昌說:「我也著急,不著急我就不上房了。」

    二人大笑。李覺問王淦昌,這個地方是否理想。王淦昌說,遠離人煙,便於試驗,利於保密,很理想,就是有點高。

    李覺已經瞭解過,不少人高原反應比較厲害,吃不下,睡不著,頭疼,頭暈。他說:「讓同志們受苦了。我在西藏呆過幾年,這裡3300,比拉薩低一點,我感覺還好受一些。王老,您怎麼樣?」

    王淦昌說:「我沒問題。」

    那天晚上,李覺還帶來一瓶白酒,一點花生米和鹹菜。從來不喝酒的王淦昌,喝了一小杯,因為李覺說,這是預祝咱們的大型試驗成功。

    忙活了兩年多了,不就是為這一天早點到來嗎?王淦昌端起酒杯來,一口喝乾了。

    76.博斯騰湖裡的水,好甜好甜呀

    當時在羅布泊,最缺少的不是糧食,而是水。孔雀河裡雖然有水,但水質很差,又鹹又澀,而且衛生狀況不好,基本上誰喝了誰拉肚子。需要經常吃藥,或者吃大蒜,過些日子,等腸胃習慣了,才慢慢好受一點。

    吃水困難,用水更得需要節約,因為即便是把孔雀河裡的水運過來,放到儲水箱裡,在茫茫戈壁灘上,也不是件好辦的事兒,所以,早期在羅布泊場區工作的人,每人每天只能分到半臉盆乾淨水,早晨洗臉,晚上洗腳,就靠它了。

    有一陣子,張潔總是發現自己臉盆裡的水比別人多,她悄悄留意,發現是丁健飛偷偷勻給她的。丁健飛說,反正臉黑,洗不洗一個樣。他總是用毛巾角蘸一點點水,象徵性地擦擦臉。

    因為缺水,氣候格外乾燥,嘴唇乾裂,出血,是常態。而每天上工,每人只能領到一軍用水壺的飲用水。大家那時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到200多公里外的博斯騰湖去,逮著那兒的淡水喝個肚兒圓,再跳進去好好洗個痛快澡。

    有時看到拉水的車隊從面前經過,拉來的淡火用來洗石子建鐵塔,都饞得不行。有人怪丁健飛,給張司令提這麼個建議,丁健飛說:「這是必須的。寧可人不喝,也要保證工程質量。」

    有一天休息時,張潔突然發現了什麼,指一指不遠處,大聲說:「你們快看!那不是水嗎?」眾人順著她手指的方向望去,陽光的照射下,居然有一汪清清的水,像一個小小的水庫。眾人一下子歡呼起來,提著水壺呼喊著往那跑。氣喘吁吁跑了老遠,卻是什麼也沒有,只有戈壁灘,只有一叢叢的駱駝刺。眾人奇怪地左右張望。王淑雲突然醒悟道:「我知道了,剛才是我們的幻覺,是幻境!」

    丁健飛認為,不是幻境,這類似於大海上的海市蜃樓,是戈壁沙漠上的一種自然現象,秋天氣候稍微濕潤的時候能夠見到。人們明白過來,都哈哈大笑。雖然沒喝到水,但開了眼界,也不遺憾。

    張潔後來還發現,丁健飛經常趁張潔不注意,偷偷把自己水壺裡的水倒進她的水壺裡,而他自己的嘴角乾裂得厲害,掛著血絲,這讓張潔心裡感動,而又責怪他,不能只顧別人,不顧自己。丁健飛卻又內心有著內疚,也許正是因為他,她才來到這麼個艱苦的地方……

    爆心。施工現場。新修的塔基已經成型,工程兵官兵仍在進行緊張施工。一輛拉水車過來,把水排進巨大的蓄水池裡。張潔和王淑雲等幾個女技術人員悄悄過來,趁施工人員不注意,拿出事先藏好的水壺,麻利地灌好水,跑了。她們跑到一個露天的未完工的工號裡,在明麗的陽光下,舉起水壺,一口一口地喝著、甜美地說笑著。博斯騰湖裡的水,好甜好甜呀,她們好久沒有喝上這麼香甜的水了……

    正說著,張潔突然一抬頭,看到張蘊鈺正威嚴地卡著腰,站在不遠處,望著她們。笑聲嘎然而止。幾個人都低下了頭,等著張蘊鈺訓她們。

    張蘊鈺不語。張潔走幾步,把水壺遞給張蘊鈺:「司令員,是我帶她們去……偷水的,您批評我吧。」

    張蘊鈺搖搖頭,一揮手,突然道:「跟我走!」

    張蘊鈺扭頭在前面走,姑娘們雖不明白為什麼,但也只好跟上。到了爆心施工處,張蘊鈺又一揮手,大聲地喊:「停!停!」

    施工隊伍停了下來,眾人都望著張蘊鈺,只聽他大聲道:「同志們!今天我請客,大家都喝水啊,喝博斯騰湖裡的淡水!」

    但是,沒人敢動,都看著張蘊鈺。平時司令員嚴格要求,不讓大家隨便喝幾百公里外拉來的水,說這水貴如油,今天是怎麼啦?

    只見張蘊鈺走到蓄水池邊,順手從石堆上抄起一把明晃晃的鐵鏟子,從蓄水池舀起水,咕咕嘟嘟喝下去。他被冰涼的水刺激得呲牙咧嘴,卻笑了,咧著嘴大聲喊:「喝!都喝呀!」

    剛才還害怕的張潔,這才輕鬆地笑了。

    頓時,工地上像炸開了鍋,官兵們叫著、笑著,全都撲向巨大的蓄水池,用各種器皿舀水,痛痛快快地仰起脖子喝淡水……

    丁健飛站在人群後面,一動不動。張潔跑過來,把一隻水壺扔給他,笑說:「傻小子,喝!」他接過水壺,喝了一口,抿抿嘴,笑了。兩人笑著笑著,都臉紅了,不好意思地扭過臉去了。

    這天晚上,爆心施工現場的官兵們,都吃上了一頓用淡水做的飯,所有的女軍人,每人分到了一大桶淡水。那個場面,真像過節一樣。多少年之後,張潔都記得其中的細節。2007年在北京,她見到已經很蒼老的老司令張蘊鈺,說起那一段難忘的經歷,老司令說:「那時我對部下要求太嚴格了,你們沒記恨我吧?」張潔說:「沒有,正因為您的嚴格要求,我們才成為一個好兵,我們很感謝您。」

    77.往往最困難的時候,也就快成功了

    東風二號導彈成功之前,有兩個科學家壓力最大,一是錢學森,他是技術總負責人,二是任新民,他是發動機總設計師,當時發動機老不過關,尤其是推力一上去,問題就出現,不是這兒就是那兒,他受到的非議不少。

    為了早日成功,他們不知度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任新民有時急得團團轉,導彈在那兒豎著,就等發動機,他不能不急。

    儘管急,任新民還是告誡自己,不要急於求成,不要怕把發動機試壞了,不要怕暴露矛盾,等把每一個問題都解決了,發動機就好了。

    聶榮臻一直關注著他們,既不想給他們施加壓力,又擔心他們搞壞了身體。有一次,任新民深夜在設計室加班,一位院領導進來,說是聶帥給他捎來幾句話。聶帥說:「請轉告任新民:往往最困難的時候,也就快成功了,希望他再咬牙堅持一下,但要注意身體。」

    這讓任新民十分感動,內心充滿了溫暖。他覺得有這樣一個老帥,真是科技工作者的幸福。

    正所謂好事多磨。不久之後的一天,任新民在發動機試車台指揮試車時,右手不慎受傷。錢學森和院裡其它領導來聶榮臻處匯報工作時,說到這個事,聶榮臻立即不高興了。他反覆問具體情況,錢學森告訴他,試車過程中,任新民的手不慎接觸到液氧推進劑,這是一種零下幾十度的低溫有毒液體,任新民的右手凍傷了,幸好面積不大,否則就殘廢了,醫生說,治好了,不會有後遺症。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