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國家命運

正文 第二章 藍圖初繪 文 / 陶純

    4中央下了決心

    1955年1月15日,那塊曾經被**撫摸過的鈾礦石,再一次被帶進了紅牆之內,

    頭一天的下午,周恩來召集國家建委主任薄一波、地質部長李四光、副部長劉傑、還有錢三強四個人,開了個小型會議,周恩來先從國際形勢講起,講到自朝鮮戰爭以來,美國動輒以原子彈作威脅,在剛剛過去的1954年,從4月越南奠邊府告急,到9月解放軍炮擊金門和馬祖,再到11月中國宣佈對13名美國飛行員以間諜罪判刑,核威脅一次接著一次出現,這些情況對於錢三強來說,很多是聞所未聞,

    周恩來講完後,接著由李四光匯報了鈾礦的勘探情況,然後請錢三強介紹原子核科學研究的現狀,周恩來還詳細詢問了原子反應核、原子彈的基本原理,和發展這項事業的必備條件,那個時候,原子彈是個極其神秘、極其複雜的東西,瞭解的人很少很少,即使是瞭解的人,也恐怕是一知半解,

    周恩來最後說,明天主席和中央其他領導要聽取這方面的匯報,地質部帶點礦石來,三強用簡單的儀器做一下現場演示,再側重講講原子彈的基本知識和國外發展的情況,要簡明扼要,通俗易懂,

    可以說,這個時候,是中央做出歷史性的重大戰略決策的前夕,

    第二天下午四點之前,李四光、劉傑、錢三強來到豐澤園菊香書屋**的辦公處,這是一次專門研究發展我國原子能事業的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周恩來、朱德、***、陳雲、彭德懷、彭真、李富春、薄一波等中央領導人都參加了會議,

    之所以選擇下午四點開會,是因為前一天晚上,細心的周恩來給**寫信說,李四光下午三點以前要午睡,晚上身體又撐不住,所以三點以後開會較為適宜,就是這封信,後來成為這次會議最為重要的一個見證,

    人員到齊後,**開門見山對李四光、錢三強說:「今天,我們這些人當小學生,就原子能有關問題,請你們來上課,」

    周恩來作出安排:「先請三強同志現場演示一下,有點感性印象,再聽情況匯報,」

    劉傑拿出那塊鈾礦石放到桌子上,錢三強用所裡自製的蓋革計數器,接通電源,靠近鈾礦石,立即發出了「咯啦咯啦」的響聲,把蓋革計數器移開,響聲便停止了,幾位領導人好奇地親自上前做了試驗,效果一樣,引得大家笑聲不斷,本來嚴肅的會場頓時活躍起來,

    接著,李四光和劉傑對我國鈾礦資源情況作了全面匯報,他們講到,經過一年普查,在西北、中南、華東等地發現放射性異常點達兩百多處,確認有遠景的礦點11處,相信中國一定有豐富的鈾礦資源,為將來大力發展原子能工業服務,

    接下來,輪到錢三強了,他先從肉眼看不見的原子講起:原子的直徑只有一厘米的一億分之一左右,如果把一個原子放大100億倍,它就像一個直徑一米的圓球,通常一個只有芝麻粒那麼大的小東西,裡面有萬億億個原子,後來研究發現,原子還不是最小的,它本身的構造很複雜,像個小小的「太陽系」,每個原子中間有個微小的「太陽」,這就是原子核,原子核更是小得驚人,打個比方:假如把一個原子放大到像懷仁堂禮堂那樣大,那麼其中的原子核,就像一粒黃豆放在禮堂中央,

    會場發出笑聲,昨天,周恩來叮囑錢三強要講得「通俗易懂」,他為此做了精心準備,他接著講了原子核的構成,也就是質子和電子,以及它們的關係,直覺告訴他,面前這些從戰爭中走來的老革命家,基本上都聽懂了,**聽得很專注,有時忘了吸煙,偶爾點一下頭,

    錢三強又掛出兩張示意圖,開始介紹原子彈和氫彈的基本結構,他說:「先從鈾礦中提煉出鈾,再把鈾形成固體,加工成兩塊半球型濃縮鈾235(或鈽239),外面包上一層中子反射體,放在彈殼裡,用高能炸藥引爆,使兩塊半球型鈾發生鏈式反應,這樣,原子彈就爆炸了,」

    有人點頭,有人搖頭,有人看著圖在沉思,

    **突然說:「你們讓我跟蘇聯人談的那個反應堆和加速器是幹什麼用的,」

    錢三強說:「它們是進行原子能研究的基礎,簡單的講,就是通過反應堆和加速器來研究、摸索和掌握核能釋放的規律,二戰時美國轟炸德國的軍事目標,首先摧毀的就是德國的重水核反應堆,美國最擔心的是德國先於他們造出原子彈,炸了反應堆,也就毀了德國的核計劃,」

    **又問:「我們自己沒辦法搞嗎,」

    錢三強說:「能搞,但需花很長時間,除了理論上要學習、掌握之外,我國目前的工業水平太低,製造也是一個難題,」

    **點點頭:「好,先不說難題,氫彈好像和原子有點關係吧,」

    錢三強說:「是的,簡單地講就是在原子彈的外面,包圍相當數量的重氫或超重氫,利用原子彈爆炸的高溫,使重氫或超重氫發生熱核反應,達到氫彈爆炸,」

    **道:「這麼說,原子彈又是氫彈的基礎了,」

    錢三強說:「也可以這麼說,」

    **顯然想讓錢三強為眾人答題,問道:「那你再給我們說說,為什麼有了原子彈還要搞氫彈呢,」

    錢三強於是說:「廣島原子彈相當於兩萬噸tnt當量,蘇聯請彭老總去看的那一顆是四萬噸,十萬噸、二十萬噸還能做,但因為材料的關係,再做體積就太大了,美國第一顆氫彈是1040萬噸,大約是廣島原子彈的八百多倍,」

    眾人一陣驚歎聲,

    錢三強說:「當然,不僅僅是威力大小的原因,還有殺傷力的方式不同,氫彈的殺傷力主要是衝擊波和光輻射,沒有原子彈那麼大和持久的放射性污染,也許這是使用者對自身安全的考慮吧,」

    **看看眾人笑道:「今天我們都是學生,不要我一個人提問題嘛,你們也都說說,」

    彭德懷說:「主席,我看我們也別問什麼問題了,給三強同志省點力氣,三強,我就想知道,估計也是在座的人最想問你的,我們的科學家能不能把原子彈搞出來,要多久,」

    錢三強沒回答,看著**:「主席,回答彭老總之前,我先問個問題好嗎,」

    **點點頭,

    錢三強說:「主席,我們國家是不是下決心要搞原子彈,」

    **微笑道:「我一個人說了不算啊……老彭,你的意見呢,」

    彭德懷立即道:「當然要搞,」

    **點點頭,然後看著***,

    ***說:「我贊成搞,我的意見還是要盡量爭取蘇聯的幫助,有人幫就能快一點,省點事,不幫我們就自己搞,」

    **一一朝與會的領導人看去,

    朱德一拍桌子:「要搞,過去我們打仗有蔣介石給我們當運輸大隊長,以後沒有這樣便宜的事了,必須自己動手,有備無患嘛,搞了不用也得搞,不然,沒法踏踏實實過日子,」

    周恩來說:「綜合我國目前的情況,集中力量,突破原子彈,帶動整個原子能事業的發展,是個好辦法,我建議中央,對原子彈早下決心,」

    ***也說:「我的意見,無論從我國面臨的現實威脅,還是從民族利益考慮,原子彈都必須搞,」

    陳雲舉手道:「我投贊成票,」

    彭真、李富春、薄一波都舉起了手,

    所有人都看著**,

    **深深地吸口煙,說:「出兵朝鮮我想了三天,要不要搞原子彈,我想了三年,結論是兩句話:一,原子彈一定要搞;二,既然要搞,那就早搞,我們國家發現了鈾礦,也訓練了一些人,現在是時候了,該抓了,只要排上日程,認真抓一下,一定可以搞起來,」

    **的話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感到異常的振奮,早在1946年的8月,美國進行了二戰結束後的第一次核試驗之後不久,在延安楊家嶺的一孔窯洞前,面對美國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採訪,**發表了一個驚世駭俗的著名論斷:「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原子彈是紙老虎」,這個豪氣干雲的論斷幾年來一直成為中國人民蔑視美國核威脅、核訛詐的精神力量,當然,**最清楚,要想反對原子彈,自己必須有原子彈,現在,時機漸漸成熟了,戰略上蔑視,戰術上重視,是**一貫的思想,

    …………

    那天的會議一直開到晚上七點多,會後,**留大家吃晚餐,在另一個房間擺了三張四方餐桌,每桌有六樣普通的菜,李四光、錢三強被特意安排和**一桌,本來不喝酒的**端起一杯葡萄酒,站起來,大聲說:「為中國原子能事業,乾杯,」

    後來據知情者回憶,這是**在原子彈導彈方面親自主持的時間最長的一次會議,也是最具決定意義的一次會議,為了保密起見,當時叫「原子能事業」,而不提原子彈研製,

    中國製造原子彈,就在這個時候拍了板,1955年1月15日,被全世界記錄為「中國正式下決心研製核武器的起始日」,

    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是:當年美國啟動「曼哈頓計劃」(即美國原子彈研製計劃)這樣改變世界進程的重大決定,也沒有簽署過任何文件,後來翻遍檔案資料,只找到一件與這項重大決定有關的一張紙片,是1942年1月19日羅斯福總統寫給美國國家科學院辦公室主任v?布什的,只有短短的幾句話:「很好,,歸還你處,,我想你最好將此件鎖進你個人的保險櫃裡,」

    這裡所指的「此件」,,這份文件,是指1941年11月27日,布什本人呈交羅斯福總統的美國國家科學院第三份關於鈾研究進展的報告,

    事情又一次巧合了,中國的這項重大決定,也沒有簽署任何正式的文件或會議記錄,現存的文字記錄,除了周恩來辦公室檯曆上寫的「約李四光、錢三強來談」幾個字,還有便是周恩來1955年1月14日晚上用毛筆寫給**的三頁信,

    時隔32年後的1987年,中央文獻研究室根據周恩來在檯曆上寫的字,找錢三強瞭解當時的情況,才揭開這一重大秘密,

    5蘇聯終於伸出了援手

    隨著美國與其盟國在核技術領域的合作由秘密走向公開,蘇聯迅速改變策略,赫魯曉夫公開宣佈:將幫助中國和東歐四個社會主義國家進行和平利用原子能研究,

    消息傳到中南海,**指示周恩來,立即組織一個代表團去蘇聯,重點談「一堆一器」,

    周恩來決定,由劉傑、錢三強率代表團赴蘇,代表團出發之前,周恩來特意把劉傑、錢三強叫來,叮囑說:「這一次只談原子能,不談原子彈,」

    二人有些困惑地看著周恩來,

    周恩來說:「蘇聯對外公開宣佈的是幫助我們進行和平利用原子能的研究,這個話既是說給別人聽,也是說給我們聽的,不要一上來就給人家出難題,另外,蘇聯希不希望我們搞原子彈,或者說願不願意看到將來的中國掌握原子彈,從目前情況看還不清楚,所以,決不可貿然行事,」

    二人點點頭,

    錢三強提到請蘇聯幫助培養核物理方面人才的問題:「以前核物理專業敏感,我們派往蘇聯的留學生拿不到簽證,只好改學其他專業,這次我們去談一堆一器,只要能談成,就地讓他們改學一堆一器,」

    周恩來思索道:「這個不難,蘇聯方面應該沒問題吧,」

    錢三強說:「我想說的不是這個,總理,我國在蘇聯不是有好幾千留學生嗎,我們在核物理方面的人才缺口很大,能不能從他們中挑選一些專業相近的學生,比如機械、無線電理論物理等,讓他們改到與原子能相關的專業上來……總理,不談原子彈,不等於我們自己不搞啊,」

    劉傑激動地道:「好主意,」

    周恩來沉思不語,

    錢三強內疚地說:「總理,我讓您為難了,我只顧為自己著想,其實那些專業國家同樣急需要人才,」

    周恩來點頭道:「是啊……不過這裡面仍有個輕重緩急,核是我們目前的重中之重,急中之急,也是急需突破的難中之難啊,好,這事我來辦,你盡快擬一個單子交給我,」

    代表團赴蘇,成效喜人,1955年4月,中蘇秘密簽訂關於蘇聯幫助中國建設研究性重水反應堆和迴旋加速器協定,同時,經蘇聯政府同意,中國從正在蘇聯和東歐的留學生中緊急抽調三百多名學生,改學原子能相關專業,

    後來,赫魯曉夫在回憶錄中寫道:他這時或許是出於這樣一種考慮,,就是如果中國開始涉足一點原子彈,對美國也會形成一種壓力,從而使蘇聯受到的壓力有所減輕,

    為了加強對原子能事業的領導,1955年7月,**中央指定陳雲、聶榮臻和薄一波組成三人小組,負責指導原子能事業的發展工作,中央之所以安排這三人負責,因為陳雲是主管經濟的,搞原子彈要花大筆的錢,需要他支持,聶榮臻是負責軍隊科研裝備工作的軍委副主席,薄一波是國家建委主任,大規模搞原子能建設離不開他的支持,

    6錢學森回中國,不是去種蘋果的

    中國原子彈計劃秘密啟動時,後來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的錢學森,正在美國過著囚徒般的生活,

    錢學森193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35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留學,1936年獲碩士學位,後入加州理工學院,1939年獲航空、數學博士後留校任教並從事應用力學和火箭導彈研究,錢學森在美國名氣很大,除了科學上的成就,還因為他對美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二戰期間,他參加了許多軍事科技的研究,1942年,與他的導師馮?卡門等人一起完成了美國「下士」導彈的研究,這是美國最早的導彈,美國的飛機由亞音速改為超音速,他也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他還同時擔任了美國空軍科學咨詢團的顧問和火炮研究所的顧問,1945年,德國戰敗後,他被美國以軍人身份派到德國考察,考察團成員都是各個領域頂尖的科學家,回美國後寫報告,一共九章,錢學森一個人寫了六章,這個報告對後來美國的科學和軍事發展影響很大,戰後,美國人把他視為英雄,讚揚他對戰爭的勝利做出了「無法估價」的貢獻,但是,在朝鮮戰爭爆發後,錢學森要離開美國不行,要回中國更不行,

    1950年8月,準備回國的錢學森一家被美國移民局扣押,開始說錢學森是**,後來把他打包的行李全部撬開了,發現裡面有八百多公斤書、筆記、相冊,然後就開新聞發佈會,說錢學森是間諜,竊取了大量機密準備帶回中國,這樣就有了理由,拘押錢學森,把他關到了太平洋上的一座叫特米諾的小島上,

    錢學森一案當時轟動了美國,《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等大報頭版上都登了錢學森的照片,為了收集所謂間諜的證據,美國政府專門召集了一批科學家,一頁一頁研讀他的那些筆記、資料,試圖從中發現一些蛛絲馬跡,結果卻一無所獲,有一位航空專家在審讀結論裡寫下這樣一句耐人尋味的話:「所有這些書籍、資料,遠不及裝在錢博士腦子裡的東西重要,」

    移民局的人來訊問錢學森,有這樣一段對話,,

    審訊官說:「你是否忠於美國政府,」

    錢學森說:「我的行動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我用自己的知識在為美國服務,」

    審訊官說:「你不承認是**,可是為什麼選擇在**控制中國後才回去呢,」

    錢學森說:「選擇什麼時候回國,是我個人的自由,」

    審訊官說:「你信仰**嗎,」

    錢學森說:「我信仰科學,」

    審訊官說:「你的目的地為什麼是大陸而不是台灣,」

    錢學森說:「我的聶榮臻在大陸,」

    審訊官說:「你願意效忠在台灣的國民黨政府還是大陸的**政府,」

    錢學森說:「我忠於中國人民,」

    審問沒有結果,美國當局被迫釋放了錢學森,最後給出的結論是:鑒於錢學森有**嫌疑,依據美國「國家安全條例」,予以驅逐出境,同時依據該條例中「必須防止具有科技背景的外國人離境,以免為敵國利用暗中破壞美**事防禦能力」的條款,錢學森不得自由離境,

    雖然從特米諾的小島回到了家,但錢學森仍然處於被軟禁的狀態,他的住所有人監視,不准他離開居住地洛杉磯,每兩個月他要到移民局報到一次,有國不能回,令他萬分焦慮,

    1955年初的一天,錢學森夫人蔣英偶然得到一份中文畫報,封面上是1954年10月1日建國5週年時,**等領導人站在**城樓上的照片,照片上還有一個熟悉的老人,,陳叔通,他的職務是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這讓錢學森夫婦喜出望外,陳叔通是錢學森父親錢均夫的老師,算是錢學森的太老師,兩家是世交,於是,他們決定給陳叔通寫一封信,

    夜晚,錢學森寫道:「在美留學生歸國禁令雖已取消,然我陷囹圄,住所被監視,電話被竊聽,信函被拆,出入有人跟蹤,每月尚需到移民局接受傳訊,學森猶如身在牢籠,寸陰若歲,懇請祖國助我還鄉,以盡人倫,以償報國之夙願,切切……」

    寫到這裡,錢學森已是淚流滿面,

    蔣英後來回憶說:「當時中美不能通信,也不敢直接朝中國發,就把信封好,外面再套一個信封,先寄到比利時我妹妹那兒,請她轉給太老師,信封是我用左手寫的,模仿兒童的筆畫,但還是擔心萬一信落到他們手裡,被拆開,就壞了,我們就想了這個辦法,」

    蔣英利用逛超市的機會,甩開了跟蹤的人,把信投進了信筒,

    這封信到達周恩來案頭,已是兩個月後,周恩來把負責和美國人談判的王炳南找來,研究對策,周恩來憤怒地說:「美國不是說任何想回中國的人都是自由的嗎,這就是鐵證,你拿到日內瓦去,讓美國人看,他們要是看不明白,讀給他們聽,」

    王炳南說:「總理,關於釋放美軍戰俘的日期盡早敲定下來好,我的想法是,一談起來,就放人,」

    周恩來說:「看到錢學森這封信,我心中實在不安啊,『先談判、後放人』的方案,恐怕力度還不夠,我的意思是:先放人,再談判,以表示我們最大的誠意,」

    經**同意,中美大使級會談的前一天,,1955年7月31日,中國政府依照法律程序,提前釋放阿諾德等11名被俘的美軍飛行員,

    1955年8月1日正式會談前,雙方一見面,王炳南大使就告訴美方負責人亞?約翰遜,中國已經提前釋放了11名美國飛行員,這本來是要談的內容,還沒談,問題就解決了,而且一放就是11個,大大出乎美國代表團的意料,接下來的會談,約翰遜一再聲稱,美國早已取消了扣留中國留學生的禁令,對願意回國的人不加任何限制,沒走的都是自願留下來的,意思就是說錢學森自己不願回來,王炳南就把錢學森的信以及翻譯件拿出來讓對方看,亞?約翰遜當即表示,馬上和國內聯繫,

    為了配合日內瓦的談判,促使美國放人,美軍飛行員在香港轉機時,中國有關部門通知了所有在港的外國新聞機構,世界各大報、電台第一時間報道了這件事,美國再不放人,恐怕說不過去,8月4日,美國飛行員在港轉機的同一天,美國政府解除了對錢學森的禁令,

    臨回國之前,錢學森帶妻子蔣英和兩個孩子來和他的老師馮?卡門道別,馮?卡門是世界聞名的航空大師,是錢學森的恩師,

    錢學森說:「老師,我們要回國了,是專程來向您告別的,」

    馮?卡門有些傷感地點點頭,又搖搖頭,輕輕歎息一聲,

    剛剛坐下的錢學森又站起來,恭恭敬敬地把一本書遞到馮?卡門手上,是《工程控制論》,在被軟禁的5年裡,錢學森不能繼續從事火箭導彈和航空方面的研究,他為了不給自己帶來麻煩,獨自走上了另一條道路,集5年心血完成了《工程控制論》一書,後來被譽為系統工程領域的開山之作,

    馮?卡門默默翻動書頁,慢慢抬起眼簾,看著錢學森,說:「驅逐你,又不讓你走,他們的目的是要你所掌握的一切知識變得陳舊過時,而你卻變得更加博大、寬廣了……在學術上你已經超越了我這個老頭子,我為你驕傲,」

    錢學森說:「不,老師,謝謝您為我所做的一切,」

    馮?卡門微笑著,目光裡充滿依依惜別之情,

    錢學森的眼睛也濕潤了,

    1955年10月,錢學森一家終於登上了回國的輪船,他是被驅逐出境的,

    這時候沒有多少人會把錢學森和中國導彈聯繫起來,以中國的經濟和科技水平,不可能搞導彈,而錢學森已經有5年沒從事過專業研究了,但有一個人似乎預感到了什麼,,美國海軍次長金貝爾,這位錢學森曾經的朋友,也是扣押錢學森的主要幕後策劃人,在得知錢學森最終離開美國後,說了一句話:「錢學森回中國,不是去種蘋果的,」

    船過馬尼拉,美聯社一名記者向錢學森提出了一個長期困擾新聞界的問題:「你是否是**員,」

    錢學森坦率地回答說:「我還不夠做一名**員,因為**人是人類最崇高理想的人,」

    到達香港九龍,有記者用英語提問,錢學森說:「對不起,現在我要說中國話了,」

    1955年10月8日上午11時25分,錢學森一家終於踏上了祖國的土地,

    11月5日,在北京飯店,國務院副總理兼外長陳毅元帥接見了錢學森,代表周總理歡迎他回來,錢學森談到,新中國成立才短短5年,變化之大是他沒想到的,陳毅感慨地說:「這僅僅開了個頭啊,國家讓清帝國的辮子拖得太久了,讓西洋的鴉片、東洋的鐵蹄,糟蹋得太苦了,比起你呆了20年的美國,中國大大的落後了,我們這些人打仗還行,搞建設就是外行了,所以千方百計把你們這些科學家請回來,目的就是要把國家建設得好起來,強大起來,」

    錢學森就覺得自己一腔熱血奔湧,陳毅建議他多走走,多看看,多瞭解一些國內的情況,國家安排他到中科院剛成立的力學研究所擔任所長,其實他從內心裡希望國家早一點開展導彈火箭的研究,這也是他回來主要想做的事情,

    無獨有偶,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火箭專業教授任新民、周曼殊、金家駿3人,直接給中央軍委寫信,提出了在中國研製火箭武器和發展火箭技術的建議,信到了彭德懷手裡,彭德懷很重視,卻由於導彈是個太神秘的東西,誰也沒有見過,所以不知道怎麼處理好,

    年底,錢學森提出要到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參觀,彭德懷聞此消息,連忙指示在北京的副總長兼院長陳賡,立即乘坐專機飛往哈爾濱,隆重迎接錢學森,錢學森在陳賡陪同下參觀了空軍、海軍、炮兵工程系,

    在觀看一座風洞設備時,錢學森對在場的人說:「一個國家要發展自己的軍事工業,小到槍、炮,大到航空航天,必須要有大量的風洞設備,這是基礎中的基礎,二戰結束時,美國人從德國搶搞風洞研究的科學家,蘇聯人搶風洞設備,在日本也一樣,美國先炸,沒炸完的運回國內,運不走的丟在了海裡,戰後禁止德國、日本發展尖端軍事工業,風洞設備被列在首位,就是想從根兒上掐斷它,」

    陳賡邊聽邊點頭,若有所思地看著風洞:「沒想它還是這麼個寶貝,看來咱們要搞導彈還離不了它呀,」

    錢學森笑道:「這只是個教學風洞,搞導彈它可不夠格兒,」

    陳賡問:「錢先生,那種風洞我國什麼地方有,」

    錢學森搖搖頭:「據我所知,即使這種教學風洞,我國也只有北大、清華和你們這兒有,加起來不過三五個,能用於武器型號研究的目前還是空白,抗戰前南昌有一座,一開戰日本就把它炸了,」

    陳賡著急地說:「那就趕快建呀,」

    錢學森點點頭:「是要建,不僅軍事工業,國家和平建設也急需呀,比如航空工業,」

    錢學森說著拿起一個火柴盒大小的飛機模型對眾人道:「這座風洞目前只能研究這樣的模型,模擬風速只有每秒幾米、十幾米,美國的跨音速、超音速風洞裡已經能做我們人這樣大小的模型了,蘇聯在這方面比美國還有魄力,能把一整架飛機開進低速風洞裡做試驗,」

    錢學森一席話,讓眾人大開眼界,

    陳賡忍不住上前握住錢學森的手,問:「錢先生,你看,咱們中國人搞導彈行不行,」

    錢學森毫不猶豫地回答:「外國人能幹的,中國人為什麼不能幹,難道中國人比外國人矮一截,」

    錢學森的話令陳賡頓生豪氣,連聲說:「好,我就要你這句話,」

    應該說,陳賡大將是最早為導彈積極奔走的高級將領,彭德懷住在醫院裡,想見錢學森,陳賡於11月26日上午陪同去了,一見面,彭德懷緊緊握住錢學森的手,急切地說:「歡迎啊,我們太需要你這樣的火箭專家了,我請你來,是想向你請教的,恕我直言,射程500公里的導彈,我們自己能造出來嗎,造這樣的導彈需要什麼樣的人力物力條件,」

    錢學森一一做了回答,彭德懷十分滿意,

    1956年2月上旬的一天,葉劍英請錢學森到位於景山公園附近的家裡吃飯,又是陳賡作陪,餐桌上,三人如同老朋友一般,葉劍英對錢學森開玩笑說:「陳賡這個人難纏得很,你可離他遠點,自打從哈爾濱回來後,打著你的招牌,找彭總,陳老總,找聶帥,說錢先生說了,我們自己能造出導彈來,今天我可沒請他來,是他一聽說你要來,自己跑來的,我看他是把你給纏上了,」

    錢學森笑說:「陳將軍為人坦蕩、直率,我們是一見如故,」

    葉劍英說:「坦蕩直率不假,想拉你搞導彈也不假,陳賡,我沒說錯吧,」

    陳賡笑著點頭道:「葉帥,難道您不想啊,」

    葉劍英說:「我當然想,不過,你說錢先生答應你搞導彈,我還是想親耳聽聽錢先生意見,」

    陳賡道:「葉帥,您是不相信我,還是不相信錢先生,」

    二人望著錢學森,錢學森於是說:「葉帥,學森說那句話,決非一時衝動,」

    葉劍英點點頭道:「你不是一般的科學家,是我們國家的寶貝,不只是一個導彈需要你呀,這個問題你想過沒有,」

    陳賡急忙道:「這事我替錢先生想過,事有輕重緩急,我看導彈就是眼下最重最急的事,國家寶貝,就應該干國家大事,這是好鋼用在刀刃上,葉帥,這事您可不能含糊,」

    葉劍英說:「陳賡,我看你這顆腦袋裡只剩下導彈了,」

    陳賡一挺胸:「本來就是嘛,」

    錢學森又說:「葉帥,學森回來就是為國服務的,自從踏上祖國的那天起,就把一切交給國家了,無論安排我做什麼,學森都會傾盡全力,決無怨言,但正如陳將軍所說,現在的中國急需搞出自己的導彈,而這也正是學森所長,如果能參與這件事,幹成這件事,學森一生再無它求,」

    葉劍英大聲說:「好,好,導彈這東西集現代科學於一身,技術複雜,工程浩大,其難度不亞於打一場淮海戰役,技術上有你領頭來抓,再合適不過了,你這個人選,彭老總、陳老總、聶帥,我們幾個是早就認定了,等的就是想親耳聽你說出來,」

    陳賡端起酒杯:「這就對了,喝酒,喝酒,」

    三人越說越來勁,末了,陳賡提議,立即去找周恩來拍板,葉劍英知道這時候周恩來正在離此不遠的「三座門」參加一個舞會,藉著酒興,同意去見,於是,三人也沒要車,甚至沒帶警衛,步行直奔「三座門」,

    「三座門」是軍委辦公廳所在地,就在故宮的西北角,景山西側,到了那裡,陳賡進了舞廳,二話不說,就把正在興頭上的周恩來叫出來,周恩來責怪說:「你又搞什麼名堂,」

    陳賡附著周恩來的耳朵:「我們把錢學森先生拉來了,想跟您談導彈呢,」

    周恩來輕輕地「哦」一聲,朝門口張望一下,急忙走了出來,這是周恩來和錢學森第一次見面,錢學森異常激動地伸出手來,緊緊握住周恩來的手,一時有些語塞,

    周恩來熱情地說:「學森先生,我是周恩來,歡迎你啊,」

    錢學森說:「總理,謝謝您,謝謝祖國幫我實現回家的願望,」

    周恩來說:「你在外受苦了……」

    說罷,二人緊緊擁抱在一起,兩人的眼睛都有些濕潤了,

    外面很冷,四個人找了個小會客室坐下,主要是錢學森在講,他說,火箭、導彈集現代科學於一身,技術上的突破,可以直接為航空服務,帶動材料、電子、計算機等科學的發展,對帶動我國科學技術的整體發展大有好處,

    周恩來聽完後,鄭重地說:「學森先生,把你對火箭、導彈發展的設想,盡快形成一個書面的報告,好不好,交由中央討論,」

    錢學森重重地點點頭,這是周總理的囑托,這副重擔就這樣壓在了他的肩上,讓他至為感動的另一件事是,分手的時候,周恩來叫了他一聲「學森同志」,這是回國後,頭一次有人稱他為同志,

    他成了**人的「同志」,他沒想到會有這麼快,

    中國導彈火箭的宏偉藍圖,也就這樣開始了描繪,錢學森堪稱繪製這個藍圖的第一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